基金经理跳槽应戴紧箍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9:59 中国经济时报 | |||||||||
基金经理频换可能造成投资行为短期化。应该将竞业限制的要求明确,使其真正成为基金经理跳槽期间的“紧箍咒”,从而落实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政策主旨 本报记者 张炜 去年,国内基金经理变动次数创纪录的现象,已经引起管理层的注意。有消息说,中
据国信证券统计,去年全年共发生100次基金经理变动(货币基金A、B份额分两次计算),其中13只基金一年内两次变动基金经理。共87只基金变动基金经理,占所有223只基金的39%,超过2004年的54只基金和33.5%的变动比例。基金经理频换到如此程度,让基金持有人说“不”。 频繁更替基金经理,对基金持有人而言绝非好事。很显然,目前基金经理的更替已不是正常现象,明显属于人员流动过度。有关变动情况还显示,业绩较好和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同样容易被更换。富国天益价值基金、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广发聚富、基金科汇、湘财合丰成长等去年业绩在前列的基金也发生了基金经理变动。 基金经理比上市公司高管流动性强,是国内证券市场的一大特色。美国基金经理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时间为4.9年,而国内基金经理只有18个月,湘财荷银行业精选基金曾经仅运作14天就换了基金经理。最新统计表明,中国近三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任期分别为1.25年、1.35年、1.34年。2005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有9人任职期限低于半年,有35人次任职期限低于一年。 基金经理更替频繁,在外界眼里似乎是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过于残酷。但事实上,基金经理跳槽风越刮越盛,与基金管理公司间的“人才争夺战”有关。有关调查显示,2005年有三成左右的卸任基金经理离开了原公司,他们中有的荣升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高管,有的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换到外资基金管理公司,有的进入规模更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还有的跑到保险公司从事投资管理业务。 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增多,基金发行如雨后春笋,使得存量基金经理在“人才争夺战”中成为首选“猎物”。然而,基金经理有了更好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却苦了基金持有人。在基金持有人看来,这些基金如同频繁更替教练的球队。带领队伍的关键人物不稳定,怎么可能提高成绩? 基金经理频换的“祸害”,突出表现为可能造成投资行为短期化。2005年一年内两次变动基金经理的基金,分别是8只股票和混合型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2只保本型基金和1只货币型基金。这些基金中的大多数并非被动模仿指数,基金经理频换必然导致基金的投资理念、风格和行为发生变化。每个基金都有自己定型的投资目标,新上任的基金经理大都会宣称遵循以往的投资策略不变,但实际情况会简单地一成不变吗?股市本身是变化的,每轮行情的领涨股更是变化的,新基金经理难免会在一段时间后主导基金投资组合或大或小的变化。相比之下,一些采取团队投资制管理模式的基金公司,其基金经理的权限相对较小,基金经理更换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基金经理跳槽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交接之后。那些为了个人更好“钱程”而炒公司“鱿鱼”的基金经理,临跳槽前会专心于基金的净值增长吗? 其实,约束基金经理频换尤其是跳槽,并非一件难事。基金以往曾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基金投资人员跳槽要有半年的“冰冷期”,但实际执行中却形同虚设。此次管理层拟议《基金投资人员管理指导意见》,应该将竞业限制的要求明确列入,从而使“冰冷期”真正成为基金经理跳槽期间的“紧箍咒”。只有让基金经理戴上“紧箍咒”,跳槽热才会降温,才能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政策主旨落到实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