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新基金业 > 正文
 

重仓股遭受套现 机构缘何放弃防守型投资品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0:27 信息早报

  ○西南证券 张刚

  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股指却迭创6年来的新低。医药、交通运输、食品等,这些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作为防守型投资的品种,纷纷处于跌幅前列,成为主要的做空动力。那么,主流机构在目前大盘处于6年多底部的区域放弃原本看好的防守型投资品种,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规范类券商开始申报

  机构重仓股遭受套现

  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上周三发布《关于受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申报材料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申报公司自报送申请材料起6个月内完成对自营业务的清理规范以及对自查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清理。申报材料上周三已开始受理。协会要求,申请评审公司所提交申报材料的内容应涵盖12个方面,包括公司就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债券回购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的情况说明,清理规范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的说明等。由于券商和基金等其它主流机构都崇尚价值投资理念,有相当比例的持股属于各机构共同持有,而在券商倾向于套现,以满足申请规范类券商的条件时,相互之间稳定市值的默契难以再被继续遵守下去,各机构很可能出现争相夺路而逃的格局。此消息公布后,因市场预期券商将加大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力度,机构重仓股中,特别是在大盘处于弱势格局下被大量持有的防守型投资品种,遭到严重的抛压。然而,从成交看,机构套现并不成功,因为缺乏资金承接,很多股票被少量抛单砸出巨大的跌幅。

  医疗改革遭遇阻击

  医药板块前途未卜

  上周主要媒体曾报道,卫生部将改变医院药品加成所导致的“以药养医”机制,已经就降低药价、取消医院药品加价等措施与有相关部门确定了基本方案,拟送国务院审批。然而,很快卫生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取消药品加价,是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讨的相关改革方案中的一个内容,但具体举措及实施时间,目前尚未确定。5月中旬,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4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以及20家省、市级的地方协会,在天津召开了两次会议,决定集体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希望能听取他们对此次降价方案的意见和建议。24家协会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国内制药业的实际情况,能将这次降价的幅度调低;同时,希望国内制药企业和外资制药企业药品降价幅度要一致。政府干预市场价格的做法,难以长期有效,而改变整个医疗机制又是短期内难以完成的。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前途未卜,该板块作为防守型投资的主力品种因为行业前景不明,遭到了各类机构竞相减持。

  保险资金提高规模

  可能转投货币基金

  保险资金通过基金间接入市的步伐在4月份再度加速。根据中国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31日,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的规模达到890.2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当月新增92.3亿元。而3月保险业投资基金的规模曾比2月末下跌了62.74亿。当中国股市落入6年来低谷的时候,保险资金投资基金规模的陡然升高再度引起市场的较多联想。多家保险公司证实,曾在4月份大幅增持货币基金。而基金第一季度季报显示,股票型、混合型等基金都普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赎回,而惟独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净申购。由此可见,保险资金很可能适当减持了在其它类型的基金,而在4月份大举增持货币市场基金,使得投资规模出现回升。这样的话,股票型、混合型等类型的基金可能在5月份仍遭受到较大的赎回压力,使基金经理被迫减持仓位较重的防守型投资品种。

  汇率改革时间难定

  外贸摩擦或会升温

  周小川说,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汇率改革,正在抓紧做准备工作,但方案不会仓促出台。在另一个公开场合,他强调,作为一个大国,我国的改革主要应考虑内部的动力和压力。要按照内部改革的逻辑、程序和需要来设计改革,不管是税收、利率还是汇率都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在出席的“中国经济高峰会”时说,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对中国将非常有害,中国应坚持现行汇率政策并在WTO原则下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究竟我国的汇率政策会作出怎样调整,存在不确定性。而外贸摩擦则有升温的趋势,欧委会已决定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条款的规定就T恤衫(输欧4类)和亚麻纱(输欧115类)两类商品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请求,要求对我上述两种纺织品实施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此前欧盟委员会曾于25日宣布,将对中国 T恤和麻纱两类纺织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的日期推迟到5月31日。此次欧盟提前设限,可能会引发外贸摩擦升温。表面上看,似乎仅会对出口导向型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我国投资过热、消费不旺,惟一可以寄托的出口遭遇阻击,会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系统性风险提高,迫使基金等机构降低原本在第一季度高达六成多的持仓比例。

  投资反弹压力较大

  宏观调控不会放松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面临上涨压力,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可能逐步向下游产品传导,通货膨胀压力尚未缓解,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报告还预计,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略低于2004年的增速;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较上年下降或持平。此报告显示我国仍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仍会在今后继续实行。1993年中央发布加强宏观调控的十六项措施,股市自同年5月开始步入熊市,直至1996年2月。而2004年4月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仍会延续,那么意味着熊市会贯穿2005年全年,以致机构放弃防守型投资策略,转而选择提高持币比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