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容量与基金规模不对等 基金业现膨胀隐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23:53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林/文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在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巨作《双城记》的开端,狄更斯如是写道。 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也许正如小说中描述的18世纪后期波澜壮阔的大工业时代一样
有关数据显示,到2004年底,基金净值占两市A股流通总市值的比例约达到25%,而基金投资于股票的资产约占流通市值的13%, 危机所在 基金成为市场的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市场容量与基金规模的不对等发展、以及外来力量的加入,基金业正在进入一个微妙的危机时分。 海通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与市场可投资品种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导致在2005年基金投资决策时很难充分实施最优策略,这有可能带来基金业绩的滑坡和随之而来的后续风险。 海通证券袁克指出,基金规模与可投资品种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股票发行速度与基金发行速度不相匹配,将导致基金投资长期以来存在的“羊群行为”难以有效改善;第二,基金平均规模与上市公司平均规模的不相匹配,将导致基金难以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基金平均规模近期达到了20亿元左右,而上市公司平均规模却仅有9.21亿元;第三,基金平均规模与可投资市场规模均比较小。我国股票流通总市值为1万多亿,而美国股票总市值已超过10万亿美元。我国基金的可投资市场规模要远小于美国。 在主流资金增量结构上,袁克指出,2005年估计基金仍将占绝对优势,但保险和QFII的地位在加强,基金与其它机构投资者的竞争与博弈更加复杂化。 另外,银行已经获准进入基金业,保险公司的进入据业内估计已是迟早的事。而在此之前,保险资金已可直接入市,券商理财产品已开始上市,基金公司将可能会受到保险资金抽离、银行营销渠道不重视、竞争对手产品发行等多方面的打压。 胜者为王 袁克表示,随着基金公司和基金数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基金牌照不再是垄断的稀缺资源,基金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加剧。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基金业绩的竞争、销售渠道的竞争、基金管理人才的竞争、基金投资者服务的竞争和基金申购赎回费用的竞争,甚至还将表现在基金管理费用的竞争。 易方达基金投资总监江作良认为,与其他机构相比,基金理财仍占据相对的优势,基金的研究、投资团队实力较强,内控机制完善,运作透明程度高,在心明眼亮的投资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不过,基金的理财优势只是阶段性的。”江作良认为,其他机构在吸纳基金的经验的同时不断锐意创新,这给基金创新造成相当的紧迫感。 而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表示,基金业的大变革时代到来不可避免,他认为,行业优胜劣汰的格局是必然的,这其中三类基金公司会得到机会:一是有银行、保险、大公司为背景、有资金优势的基金,二是已经做大的、有品牌、有客户基础的基金,三是在某些细分市场上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基金公司。 “基金行业应该鼓励竞争,唯此方能使市场更有效率,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理想状态。”朱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