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5月17日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数日后,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这进一步释放了国际板推出在即的信号。6月6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推出国际板所需的四大条件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从管理层的频频吹风来看,国际板在年内推出的预期正在明朗化,然而,这无法打消各界疑虑,针对国际板议论正越来越热烈。[评论]
国际板并不是导致A股价格持续下跌的内在原因,因而并不会危及投资者的利益。与此相反,A股估值泡沫有可能导致财富在A股投资者之间的再分配,因此从长期看,国际板的推出,A股价格下降和泡沫破灭是有利于广大投资者的。国际板的推出,对投资者还有着多方面的好处。目前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如果国际板仍然和创业板一样秉承市场化发行的理念来进行制度设计,国际板一定会出现高发行价格和高发行市盈率,国际板上市公司一定会成为“中石油”第二,国际板一定会成为圈钱板。
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主席蔡洪平认为,推出国际板只有利、并无弊。首先,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让外资企业来中国上市十分合理;其次,推出国际板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大企业在中国的金融投资和发展;再次,还有利于吸收目前中国内地过剩的流动性,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之所以认为现在上国际板时机不成熟的理由在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国内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众所周知,因为货币政策的被动,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此时此刻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活动市场扩大融资的能量正是为中国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这既是股市的价值,也是股民的担当,目前的行情国际板只是根导火索,问题在创业板,而根子在大家对“滞胀”的担忧,当务之急在于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开设国际板意味着有大量境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发行股票,这对目前已经为资金短缺所困的中国股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且,由于习惯给境外公司披上各种华彩外衣,因此不排除一些境外公司圈钱更疯狂,更具欺骗性,对投资者造成更大危害。在新股发行市场作出进一步的改革,改变目前这种向融资者过度倾斜的格局之前,开设国际板的市场条件远未成熟。
国际板真那么可怕吗?也不尽然,上证所开设国际板,吸引境外一流企业来沪上市,对丰富股市投资品种,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都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增强中国股市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但是,好事要做好,国际板推出必须要有周密的准备,创造必要条件,把国内板先搞好,如果仓促行事,不仅会对股市而且也将会对国际板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冲击。
让世界一流、最优秀的企业到中国挂牌上市,有何惧怕?实际上,我们不会像美国那样——对境外企业来者不拒,相反,我们的国际板将是十分苛刻而挑剔的,而且挂牌数量也会是有严格限制的,因此,国际板绝对不是少数人想像中的“洪水猛兽”!相反,未来国际板挂牌的世界一流大公司,将有利于本土上市公司的跟进学习与不断改进。
宁可肉烂在自己的锅里,也不能落入他人之口,这是目前市场上许多人对国际板的态度。然而,从三方面来看,国际板有益于经济及股市。一、可以让我们直面国际证券市场的运作规则,直面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区别。二、我国证券市场之所以起落不停,之所以新股暂停上市都无法提振股市,关键问题并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理念与管理方式的错误。三、国际板所需的融资额可控,不会冲垮A股市场。
中国股市开设国际板是大势所趋,那作为投资者来说,能够选择的就只能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国际板。像那种把国际板开设当作简单地利多利空来看待,反映出的是投资者自身的不成熟和不与时俱进。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当以平和的态度,不要害怕,也不要焦虑,而是积极地、有准备地从知识上和精神上去迎接中国股市国际板时代的到来。
证券市场不能开放,除非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像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都是先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再开放证券市场,我们也同样不具备先开放证券市场的条件,开放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钱被圈走了。我们股价偏高,但不能用国际板来拉,股市里的钱说到底还是老百姓的存款,是我们的居民储蓄,这种钱,干吗要让外国人来圈?
可以肯定地说,将来在国际板上市的公司,质量能优于中石油的微乎其微。众所周知,以1.28港元在香港发行的中石油H股表现出了极高的投资价值,而以16.7元人民币发行的中石油A股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可言。国际板难成“投资板”,也与国际板上市公司缺少成长性有关。放眼当今世界,中国公司的成长性在世界上居于前列,而世界500强公司都是非常成熟的公司,这些企业的成长性较为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展之中,但中国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有个明显的区别:它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与市场的承受力不完全匹配,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当然,市场管理部门不可能保证投资者的盈利,但是至少应该考虑到这个现实问题。因此,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弥补市场的制度性缺失,推进市场化建设。
对于最受关注的国际板推出时间,屠光绍表示,要建国际板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包括基础条件、市场、会计、技术准备四个方面。对于上述准备工作,屠光绍说:“所有的这些,应该说都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了。国际板应该会稳妥地推出。”
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当日的陆家嘴论坛的主题发言中主动提及,“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此次是证监会首次明确指出国际板推出的时间已经接近。此前,根据2009年第二次中英财金对话的成果,中国将允许海外企业在国内上市;同年,上海宣布将推出国际板。当年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曾提及将在2010年允许海外企业在沪上市,但这一时间表并未兑现。
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国际板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自去年5月份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国际板在规则的论证和起草方面、技术准备方面、监管安排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他强调,一年来,社会各方面对推出国际板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正在逐步形成共识。总的来看,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
引入国际板,既可通过竞争来激活资本市场,更能为主板市场的治理提供借鉴。国际板推出后,的确可能在短期对主板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长远看,一个高标准的国际板存在,是有益于主板市场加快发展的。国际板的推出,应当追问上海证交所和监管当局的是,从制度和技术层面上是否已做好准备,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拿“时机”说事。
吴晓求就国际板的推出谈了自己的看法。推出国际板不在乎时机,但国际化推出需要条件,我们基本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市场规模,但全面推出国际显然还不成熟,比如人民币还没有成为一个可交易的货币,要想现在推出必须要有配套措施,不能孤军奋战。
国际板最初是由上证所在2007年提出的。2009年中央明确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定位,国际板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由此在上海推出国际板更顺理成章。近日,随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专栏)的一番讲话,推出国际板时机是否成熟的争议再起。笔者认为,在当前市场制度环境下推出国际板似乎还不合适,当务之急仍是规范市场,同时规范沪深两市的竞争。
虽然国际板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其推出的时机非常关键。如果不看准时机,在条件还未成熟时盲目的推出国际板,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从现实性、可行性、合理性三性的角度考量,我国推出国际板的时机尚未成熟;我们应该暂缓国际板的推出,避免揠苗助长的悲剧发生,保障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
在推出国际板的问题上,目前上交所方面热情高涨。特别是国际板各项规则以及技术准备工作均已基本完成,上交所方面显然对国际板的推出充满了期待。但中国股市本身就不成熟,还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国内股市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都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很难认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已经成熟。
对于国际板或成为国外公司的“圈钱板”的质疑,吴晓求并不认同。他表示“目前来看,国际板还不会接受国外不成熟企业,而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风险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吴晓求认为:“圈钱板的说法,是某些人将部分中国企业的形象套在外国企业身上。”他表示,就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信息透明度、法律意识等方面,国外上市企业总体较中国本土上市公司更为规范。
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表示:“如果说外资企业到内地来上市是来圈钱,但我们这么多的国企到外面上市,到香港上市,从来没有遇到外面的投资者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到外面圈钱,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认可……有这个信心,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监管者或是对中国的体制都将是一个认可,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看成那么负面呢?”。
投资者对国际板推出最大担心是国际板成为外企的“圈钱板”。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完善国际板新股发行制度,将国际板新股发行市盈率控制在15倍(或10倍)的范围内,且保荐机构保荐费用,全部用新股份额支付,并锁定一年以上。与此同时,国际板公司再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前次融资以来。
“A股市盈率那么高,国外公司是来圈钱的,要不人家才没那么积极呢!”长期推动投资者向造假上市公司维权的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华也表达如是担忧。毕竟,家乐福、IBM、朗讯等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在进入中国后也把商业贿赂用得炉火纯青,与其在国外的表现大相迳庭。而A股的股价普遍比别的国家和地区的高,如此一来,国际板以高于境外估值体系价格发行似难以避免,圈钱的担忧同样难以消除。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股市对国际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在于高估值,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公司,A股发行市盈率动辄数十上百倍,这在成熟的欧美和亚洲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不能小看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秉性的把握,他们的企业在中国摸爬滚打多年,早已适应中国各种明规则、潜规则,与管理层打交道有着熟稔的技巧。国际板会不会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圈钱板?不圈白不圈,白圈谁不圈?
笔者相信,目前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如果国际板仍然和创业板一样秉承市场化发行的理念来进行制度设计,国际板一定会出现高发行价格和高发行市盈率,国际板上市公司一定会成为“中石油(”第二,国际板一定会成为圈钱板。因为游戏规则决定着游戏参加者的最优行为!
在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条件下,国际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币才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该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投资,那么,在目前的结算体系内较为稳妥地处理货币兑换的问题也就不难迎刃而解,境外公司在境内的业务拓展也能得以规避外汇风险。就此而言,国际板在提供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同时,也为包括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在内的人民币持有者提供一个更理想的投资渠道,同成为一个让国际热钱进得来、放得下和在它需要撤退的时候也出得去的“池子”。
针对热钱的冲击,如果真的需要有一个池子来囤热钱的话,或者需要中国股市承担一部分囤热钱的使命的话,那么现在的A股市场是可以胜任的。而且,开国际板来囤热钱是远水难救近火。更加重要的是,即便国际板推出了,但在三五年内也承担不了“池子”的功能。国际板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可能像创业板新股发行大跃进。所以,国际板根本就不可能是囤热钱的“池子”,一些人之所以将国际板与“池子”扯到一起,无非是为国际板的早日推出寻找借口。
中国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正如当年股权分置问题必须解决一样。想当年,一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我就说中国股市不涨不行。
所以,国际板吹生一个牛市根基,凡是要解决大问题的必有一个大行情,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套牢散户的钱。
美国证券市场这么干,完全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思维,以他们认可的方式保护美国中小投资者利益;可以理解。我国此时如还热情主动地急于开国际板,就不合时宜与对等原则了。我们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国际板)圈钱板的说法,是某些人将部分中国企业的形象套在外国企业身上。”按照国内规则,国际企业到了中国就心慈手软?
有投行在反复说,国际板“可以引入国外优质投资标的;引入先进的公司治理;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三条根本站不住脚。
国际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问题要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要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并介入。
国际板若以人民币计价,无异于与A股争资金。而若以美元计价,则有利于消化美元,并有可能解决B股的的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