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的股市是一部电影,近期的调整就是插播的广告。由于广告时间太长,观众纷纷要求退票。电影院表示,正在考虑把上半场的悲剧片换成下半场的喜剧片,但是前提是大多数人先退票。于是观众们很纠结,不退票吧,广告不停,悲剧片还在演;退票吧,又怕错过喜剧片。
这是个小段子,新浪证券微博发的,形容目前的股市很传神,很多人都有同感便越传越多。把股市比作电影院让水皮(微博 专栏)很亲切,因为最近《华夏时报》刚刚拿下了全国最大的院线万达国际影院的广告独家代理,对于电影广告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广告这种东西,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不但喧宾夺主而且对客户也是极大的伤害,把客户伤害了,广告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惜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的,管理层中明白这种道理的人肯定有,但是不明白的也不少。
毫无疑问,国际板是近期暴跌行情的导火索,围绕国际板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交易时间”为此推出专题讨论,将正方和反方的观点作了归纳。支持国际板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之一是已经得到管理层的明确,为了保障融资功能,有望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从而对市场特别是蓝筹构成利好;之二是国际板挂牌公司多为海外优秀公司,能够成为A股公司的样板,有助推动A股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改善;之三催化相关题材启动,形成新的市场热点,而且随着国际板的进展不断延续,有效激发市场热情。反对国际板的观点则集中在另外三个方面:之一国际板挂牌股票多为大盘股,巨额融资压垮市场;之二国际板带来全新估值,比价效应将给A股蓝筹带来巨大压力;之三国际板公司若以较低市盈率上市,可能会下拉A股估值水平,创业板和中小板受到的冲击尤其巨大。
其实,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都有些似是而非。比如反方之三就站不住脚,创业板中小板的泡沫迟早是要破的,而且正是破灭过程中,和推不推国际板没有关系;比如反方之二同样值得商榷,国际板的估值未必比现在的大盘蓝筹有优势,至少在市盈率的角度讲是如此,跨国公司的优势在市净率低,因为没有什么成长性也是必然的。如果说A股有泡沫,那么国际板上或不上,泡沫都会破。如果没有泡沫,那么上或者不上,金子都会发光的。之二或之三不能成为我们反对现在就上国际板的理由。反过来,正方之三实际上逻辑和反方之三是一样的,把国际板的上或不上建立在炒作行情上,本身就是错误的;正方之二同样站不住脚,国际板财务采用国际规则,A股若也采用中国财务规则,不同的记账如何对接都是个问题。上海最贵的楼盘汤臣一品好几年卖不出一套房,按中国财务规则早该退市,但是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不但无此之忧而且股价节节攀升,因为公司的资产按公允价格计算,一个中国股市,两种财务规则,恐怕只有中国人才想得出来。财务是这样,监管更是这样,A股是审核制,国际板难道是备案制?谁跟谁接轨,若和国际板接轨,现在A股为何不改?A股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伪市场祸国殃民,国际板融资再融资是否可以随时进行,圈钱是否完全放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监管如此,更不用讲资金。国际板如用人民币,自然又成封闭的系统,何来国际化?B股交易用的都是美金和港币,用人民币的国际板却号称和国际接轨也不怕脸红,为什么回避B股?至于正方之一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为什么要保障市场的融资功能?是因为目前的政策会导致这种结果,这叫作茧自缚;而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如果是为了保证国际板能上,那叫吃里扒外!
我们之所以认为现在上国际板时机不成熟并不在于什么监管规则和行情,不上永远不能成熟,上了不成熟也变成熟,我们坚决反对的理由在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国内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众所周知,因为货币政策的被动,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此时此刻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活动市场扩大融资的能量正是为中国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这既是股市的价值,也是股民的担当,目前的行情国际板只是根导火索,问题在创业板,而根子在大家对“滞胀”的担忧,当务之急在于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能给我们带来信心的政策才是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