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邓立君[微博]
每年的基金排名总有人在Top10%,我们如何才能判断他们的成绩到底是随机的还是必然的?某位明星基金经理到底是因为牛X才赚了钱,还是因为赚了钱才牛X?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真的可以成为我们归纳的依据呢?
很久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说搞股票的人没朋友:如果我推荐错了,我将失去一个朋友;如果我推荐对了,你会再问我要一个,直到我失去一个朋友;如果我不给你推荐,你会觉得我不够意思,我又失去一个朋友。
实际上我的压力远没有那么大。像夫妻间吵架一样,股市里的对错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在乎的人会很痛苦,不在意的人则相对轻松。在乎的人一般都是比较严肃的,在金融市场里玩世不恭是很难获得大家的尊敬的。基金公司管的都是成千上万投资人的血汗钱,你很难想象在几百人的会议上,某个主讲的投资总监眼神闪烁:“明年我认为市场会继续波动,大体呈上涨的趋势,不过这个概率只有50%。”
这可能是最接近于真话的表述,但是毫无疑问,你这是在拿投资者的钱和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在西装革履的金融界里,如果你表现得像个失败者,他们就会把你当做失败者。如果你是分析师,你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推荐后跌了40%的股票偷偷剔出股票池,每当自己还没有覆盖的股票正在上涨时会赶紧出报告,让人觉得它的上涨跟自己有关。
当大家受不了对方靠拉人脉关系总吹嘘自己上涨的股票而只字不提下跌的股票,那些口才不好或者地位较弱的人自然会要提出公平决斗——用业绩说话。很自然,为了排除主观因素,几乎所有公司都会用模拟组合来“客观”考核分析师的能力。
随机挑选开始了,你似乎可以听到摇骰子的声音。对和错是如此的重要,绝大多数人用以衡量分析师的能力,同时各个基金的业绩排名榜单也在不停地闪烁。
如果你是销售或者是做技术的精英,你可能会对自己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很有信心。但是作为基金经理,如此高新光鲜的职业,你的未来却被“随机挑选的不可抗力”所左右,你的能力正在被自己扔出去的点数来分级。虽然我对长期投资持肯定态度,但是有几个基金经理能存活到他们证明自己“超强的长期投资能力”呢?
所以很多人说价值投资者普遍长命。当然以你的智商,不会真的相信这个逻辑。但是分不清楚运气和能力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曾有刚入行雄心勃勃的分析师在我面前斩钉截铁的说:“大盘一个月内一定会跌10%!”当然我是绝对不想听其背后的逻辑,我的冷漠可能些许伤了他的自尊,接着说:“等着瞧,如果跌不到10%我就在深南大道裸奔!”
裸奔什么的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对错,人类原子弹都扔过了。可是我绝对不会因为大盘真的跌了10%而对他刮目相看,也不会因为没跌而怀疑他的学位是抄袭过关的。我就是完全没有兴趣去验证一个人的运气。某基金去年的业绩跑赢市场15%,到底这里面包含了-5%还是20%的运气呢?
当然,你总是可以用一句话来粉碎我的观点:高手还是存在的。更要命的是,它还可以被很多证据“证实”。如某明星基金经理连续三年收益率超过巴菲特了哦,我有个朋友去年收益率70%哦。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你明知道对方在胡说,但是你就是不知道怎么去辩解。波普尔大神解救了我们——你当然没法跟人讲高手不存在,明显它是无法被证伪的。而没有被可证伪条件的命题就是胡说,比如:在火星附近漂流着一只轮胎,它支配着地球上的万物。
仔细想想,每年的基金排名总有人在Top10%,我们如何才能判断他们的成绩到底是随机的还是必然的?某位明星基金经理到底是因为牛X才赚了钱,还是因为赚了钱才牛X?还记得那只鸡吗?喂了它1000天的手,同样是那只扭断它脖子的手。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真的可以成为我们归纳的依据呢?
我把人的用脑环境分为自动档和手动档模式。自动档舒适但性能不足,手动档费神但专业。在人们的脑子调到认知模式,也就是手动档的时候,大家都能清醒的意识到没有人能预测市场;脑子一旦回到条件反射模式或者群体模式,也就是自动档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相信某某博士有可能是个例外——因为他连续三次扔出了十二点。
这种线性思考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当大脑遇到金钱》一书里面有大量实证证据表明我们在处理随机事件上的能力可能还不如鸽子。我们获得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改造人性,挣脱几百万年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对自己的束缚,训练我们进行手动档思考。所以有人说投资是反人性的。
投资到最后就成了哲学问题。人们认为可以预测未来的人是先知,或许真正的智者是那些知道自己不能预测未来的人。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或许,当你清楚这一切,你不会再轻易把钱交给那些明星,他们总是对着有稳定向上斜率曲线的PPT演讲。
该死的随机漫步。
(本文作者介绍:深圳前海黑天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投资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