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收益暴露理财品设计缺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5:12 中国产经新闻
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风险—— “零收益”暴露理财品设计缺陷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新年伊始,理财大战烽火再起。然而,与热火朝天的宣传对比,一些到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并不可圈可点,浦发银行一款名为“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下称06F2计划)被媒体报道其出现零收益。 实际上,近段时间关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此前已不绝于耳。在浦发银行之前,中信银行的一款“打新股”产品也曾遭到投资者的质疑。 各商业银行在2007年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其中很大部分将于2008年陆续到期,包括不保本的产品。市场人士担心,如果投资者教育不能深入人心,银行理财产品一旦因零收益事件而被“妖魔化”,则商业银行苦心经营数年的理财市场,将遭受一次重创。 “零收益”暴露 理财产品严重缺陷设计 推出挂钩港股的理财产品,让内地客户分享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一度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卖点。浦发行是较早涉足其中的一家。 上海投资者陈先生在2006年年底购买了该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06 F2计划”,申购金额10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一年之后,该产品的到期收益率竟然为零,由于国家调减利息税,10万元最终仅获得39.6元的收益,连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都赶不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先生认为不可理解。他表示,虽然按照产品合同的收益计算公式,该产品的到期收益率确实为零,但他咨询专业人士后发现,该产品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据此,陈先生提出质疑:浦发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对市场走势是否有最基本的判断? 根据合约,这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计息期理财收益率(税后)计算方式为:最大值MAX[18%-(股票表现值最好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股票表现值最差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0%]。该产品挂钩的4只H股全部为金融股,分别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银香港和中国人寿。 2007年12月24日,浦发银行发布了“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1和F2计划期末收益情况公告”,其中,依据“06F2计划”产品合约约定的收益计算办法,[16%-(最好的股票的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0%],其中,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98.87%,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到期收益率为0;但由于利息税调整发生了有利于客户的变化,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客户获得的到期收益率最终为税后0.0396%。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浦发银行认为,投资者片面地误认银行用投资者的钱直接去购买了这4只股票。 “实际上,银行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发行的期权,然后再和保本的固定收益票据组合,形成名目繁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包括这款F2计划。”浦发银行个人银行总部一位人士解释。 他同时强调,国际投行并非总能料事如神,商业银行从投行手中买入产品,同样也是一个“愿赌服输”的概念。 1月30日,一位银行业监管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个人理财业务高速发展和商业银行缺乏专业理财人员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销售人员对产品结构、潜在风险等缺乏了解,因此,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也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挑选理财产品 要避免五个误区 过去一年,各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末,全国共有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有望达到1万亿元。 一位大型国有银行的贵宾理财部门的负责人认为,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出现,消费者应该避免5个误区:银行理财≠储蓄存款;预期收益≠实际收益;口头宣传≠合同约定;别人说好≠适合自己;投资理财≠投机发财。 而事实上,只要把握好选择的要领,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就能够获取自己的预期利益。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客户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3种。 保本保收益型产品,银行要向客户承诺本金安全和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银行保证客户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银行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也不承诺收益情况,风险由客户承担,目前此类产品相对较少。 在投资人选择结构性产品时,应当明确产品属于以上哪一种。如果是保本收益的产品,只需要考虑所购买产品的所在银行是否有信用风险。如果属于浮动收益产品,投资人就需要进行下一步骤的考虑,然后根据自己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类型产品。 同时,结构型投资产品提供了多样化投资组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投资的整体风险,同时又使投资者有机会获取比传统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 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在结构性投资银行产品这块市场上,中外资银行各有其优势,但投资者须注意的是,不管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其投研实力都应成为投资者考察的重要目标,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标的物选择进而影响投资收益。他建议,投资者不应盲目选择,应根据自身理财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和投资偏好的银行及其产品。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