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衔接会争议声中闭幕 已签合同数字未达预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22:54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电煤价格放开的首届订货会在争议声中闭幕,已签合同数字未达预期,电煤价格众说纷纭 《财经》杂志记者 李其谚 2006年1月14日,来自煤炭运销协会的消息显示,在激烈争论了十多天之后,“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下称衔接会)最终签订了9.334704亿吨电煤合同,比2005年度订货会9.14亿吨的订货量略有增加,其中重点电煤合同6.274585亿吨。
这是电煤价格放开后的首届衔接会。1月12日,衔接会在争论中闭幕。两天后,煤炭运销协会用于统计交易合同的网络正式关闭。衔接会的组织人员打点行装返京,数据中心也随之迁向北京。 “五大发电公司的煤肯定是没有订足。”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告诉《财经》。重点电煤的合同量预计要签6.9亿吨,与目前已签订合同量差了6000万吨。对于部分未签合同,今后还将继续协商签订。由于价格难以达成一致,在已签订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有量无价”,仍须煤电双方继续协商。 2006年是放开电煤浮动上限的第一年,会前,发改委一直担心电煤价格过度上涨。煤炭企业则明确表示“逐步地向市场煤靠拢”。许多业内人士估计此次衔接会将是一个涨多还是涨少的博弈。但会议开幕后,电力企业出人意料地摆出强硬姿态。 经过几天过招,双方意见基本摆明:煤炭企业要求最少每吨涨价20-30元,电力方则希望价格有所下降。尽管煤炭和电力企业每天都在频繁接触,但由于双方价格期望相差太大,形势一直僵持。 “形势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电力公司拒绝谈价格。”山西省煤炭销售集团的刘栓福主任告诉《财经》。即使是山西的优质电煤,也难以达成协议。 2005年,为缓解煤电双方在价格上的争执,帮助电力企业消化由煤价上升带来的亏损,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允许电厂以半年为周期,根据动力煤价格的上涨情况而相应地将电价适当上浮。2005年5月,第一轮煤电联动执行。但由于煤电联动的方案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涨价,且在煤价上涨半年后才可执行,电力企业一直声称“无力承担”。 煤炭行业一位资深人士认为,2006年取消电煤价格浮动上限后,一些电力企业“破釜沉舟”,希望通过尽量拖延日程,以重演2005年的产运需衔接会上发改委最后对煤矿出台8%限价政策的一幕。 僵持八天之后,衔接会的组委会发出一则通知,称会议将于1月10日闭幕,要求目前供需双方已签订合同的落实运力;截至1月10日供需双方尚未签订合同的,后果自负。 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此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2006年对于“衔接会”的运力安排政策有所变化,不再按照上年的基数进行安排,而是根据会上签订合同的情况来安排运力,“双方分歧小的、稳定的合同,在运力上优先安排。” 这份通知暗示了发改委固守“淡出”态度,不进行干预。通知下发后,达成的合同量陆续上升,但“有量无价”的合同占了相当部分。这些已签合同确定的价格是多少?煤电双方则有不同说法。根据煤炭运销协会的统计,目前已订好价格的合同中,平均涨价幅度在每吨20元左右。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与会人员则透露,在会上达成的为数不多的协议中,大多是平价或降价采购电煤,涨价的合同签订非常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