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洲:基金业不再旱涝保收 创新和诚信是关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23:23 财富时报 | |||||||||
本报记者 淮君 如何提升基金公司利润和业绩,消除投资者的信任危机,正成为我国基金业的共同话题。2006年1月14日,“首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顺应时势在北京举行。我国多家基金公司、托管银行高管及业内专家围绕“创新、诚信、品牌”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基金公司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金融市场变革的挑战。
“基金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旱涝保收的年代已经过去。”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王连洲对于目前我国基金业发展现状的警示之语。 不过,他又很高兴地对本报记者说,2005年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第八个年头,中国基金业在整体上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年末相比,增长率接近52%。截止到2005年12月12日,全年共新设立54只新基金,募集资金980亿元。尽管与去年创纪录的1821亿元的募集资金相比下降了46%,但仍创下了历史第二纪录。2005年,又有7家新的基金公司获准设立,使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达到了52家。无论是从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看还是从资产管理规模上看,中国基金业无疑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中国基金业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如基金份额分级制度的实行、短债基金的推出、基金联名信用卡的面世等都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获准进入基金管理业,重塑中国基金业未来竞争格局已显现;场内申购赎回基金成为现实,基金销售增添新渠道是必然;货币市场基金占据基金市场半壁江山,其他类型基金生存空间可能受到压制。因此,在这三种情势打压下,我国基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深受影响。 据了解,面对整个行业的销售和利润困境,很多基金公司将目光投向创新。基金业过去8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成为推动基金公司以及其业绩飞跃的巨大源泉。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都曾为市场带来巨大活力。但目前基金业的创新速度正在减缓,已有的基金产品大多数出现销售困难。 王连洲称,不论是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或者是营销思路创新,基金制度的任何变革都着力于对持有人权益的保护。基金公司要扩大规模、增加管理费用都需要得到持有人的认可、信赖和支持。 “基金的创新应该从国内的客户需求设计出差异化的需求,而不应太强调引进外国经验轻视自我创新。”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刘长江还认为,应该重视产品整体交易过程、对于费率等的创新。 “基金公司的诚信行为还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约束。”建信基金公司董事长江先周认为,基金管理公司要在市场中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建立品牌效应,首先应该在公司内部树立“诚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运行,及时、充分、准确的进行信息评估。 “创新和诚信并不是基金业惟一所专注,但确实是关键。”王连洲对记者说,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市场份额就已占到开放式基金总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一点上就充分说明,在创新与诚信的基础,只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切实回报,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