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永铸 济南报道
污水处理厂“事改企”(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的改制风潮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山东,这个投资总额可望达到100亿元的市场引来了众多追捧者。
最后期限
2006年是山东省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改制的最后期限。本来,这一期限原定在2005年,省政府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最终宽限了一年,但这的确已是最后的时间表。
山东省建设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孟大明对记者说,“省政府要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2006年年底前必须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全部完成规范改制’。”
孟手中的一份最新的改制通报表明,山东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作的确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截至2005年11月,全省145座污水处理厂中,已有112座污水处理厂成为企业,其中36座污水处理厂已经或正在市场化运作。
山东省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改制工作始于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规定,“允许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和经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公用事业的放开直接引来各路资本聚集山东水务市场。按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的麻鹏飞的估算,以每万吨投入为1000万元计算,现在山东省的污水处理项目投资总额估计在70亿至80亿左右,加上环保局归口管理的企业污水处理与企业自备水污水处理,应该能达到100亿。
内外资争相进入
日前,新加坡联合环境技术公司已在山东威海敲定两个总值为2500万美元的水务处理项目,根据协议,这家新加坡水务巨头也可以通过TOT(即“转让-经营-转让”的方式)另外再收购两家现有污水处理厂。而此前的9月份,联合环境技术公司已经与新泰市签署了30年期的污水处理合同。
上述两地的投资可使这家公司在中国充分发挥在薄膜科技及水务循环领域的高端技术。
此外,今年年初,还有两家新加坡水务公司进入山东:新加坡环保控股集团投资滨州市滨城区南城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新加坡森那美与潍坊银同国际投资达成了协议。
2005年12月2日,光大国际又斥资2.24亿人民币,收购淄博环保污水处理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淄博公用事业领域最大的一宗并购。
“外资水务进入中国,一般采取BOT与TOT两种方式,”麻鹏飞解释说,BOT是指“建设-经营-转让”,它针对新建项目,一开始即由外方投资建设;TOT则是指“转让-经营-转让”,它针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一般由外方收购,在这种模式中,外方更为看重的是经营过程中特许经营权里的潜在价值。
由于山东水务市场的市场化探索早在两年前即已开始,国内一些起步较早的公司如北京首创、山东华特等已抢先拿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据山东省建设厅一位人士估算,内外资份额目前基本均等。
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博弈
“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是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关键。”孟大明表示。为此,山东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处理费调整目标和时限,规定凡没有达到0.8元/立方米最低标准的,2006年底前必须调整到位并付诸实施。
孟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省17市已全部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了省政府规定的最低限价水平,并开始执行。淄博、潍坊两市则将处理费提高到平均1元/立方米,这已是“保本微利”的水平了。
滨州一家已完成改制的污水处理厂的一位人士向本报透露了复杂的谈判程序:对人员及资产等状况进行评估-招投标-人员安置-污水处费的定价-处理水量的确定-资产转让。
这位人士透露,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执照等,投资方提供资金和技术,并进行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一般可获得二三十年左右的经营权,以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将经营权最后再转给政府。
“项目融资的法律结构非常复杂,如投资总额、经营期限、水价的高低等问题,往往成为谈判的焦点。”山东省建设厅上述官员表示,对这些问题,地方政府应慎之又慎,尽最大努力保证公众的利益。
由于水务事关公共利益,因此在改制的过程中,政府不可能一卖了之。对于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的麻鹏飞表示,“我们只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就基本可以做到高枕无忧:一是出售的价格尽量要高;二是污水治理能做到达标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