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入主湘火炬 潍柴动力想要零部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7:0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尹永铸 潍坊报道

  “当中国重汽一分为三的时候,我就预言五年内三家公司很有可能会走到一起,现在看来有些苗头了。”潍柴动力董事长兼CEO谭旭光用这样的开场白来描述潍柴收购湘火炬的行动。

  他所说的“一分为三”是指早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重汽分家为“山东中国重汽”、陕西重汽、重庆重汽,而陕西重汽正是被湘火炬控股。

  谭旭光从环形大会议桌旁一直站着,面对桌子另一端的幻灯屏幕,拿着一支小小的红光电筒,讲了一个多小时。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媒体讲这么多话,也是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以来,潍柴方面首次正面回应媒体。

  11月24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潍柴动力联合对外宣布,经中国

证监会批准,由华融托管的原德隆系企业所持有的
湘火炬
第一大股东28.12%的股份,已顺利完成向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过户工作。

  意在零部件

  “潍坊动力从来没有说过要做整车,以后也不会做整车,”针对此前媒体猜测的潍柴收购湘火炬的真正原因在于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谭旭光予以坚决否认。“我们主要看中的是湘火炬的零部件产业,潍柴动力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谭详细解释说,潍柴动力与湘火炬存在着市场互补和相互拉动作用。湘火炬旗下的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现在主要产品集中在重型汽车领域,目前已经占据国内15吨及以上重卡市场90%份额;潍柴动力在15吨重卡

发动机领域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潍柴动力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其服务机构最完善、最密集(拥有78家驻外办事机构和1100多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从这一方面来看,双方在重卡市场相互互补。

  “一家企业某个产品只在惟一市场的占有率过高,是有很大风险的,”谭旭光说。——听起来,这似乎与上述分析自相矛盾。谭后来解释说,法士特齿轮与潍柴动力是两个不同的产品,虽然都在重型汽车行业市场份额较大,但是由于其品牌独产、技术独产、渠道独立,所以不存在任何风险,只能通过整合产生相互拉动的协同效应。

  谭旭光很早的时候就预感到,独立发动机厂商往往在20年后会遭遇一定的危机——这也正是欧美国家的实践及行业协会的预测——整车厂发展过程中与独立发动机厂的竞争合作关系会逐步变化,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化解这一风险的出路正在于降低独立发动机的权重,进行横向和纵向多元化发展。

  谭旭光解释,潍柴动力完成收购湘火炬后,就具备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资源,从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向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变。

  押宝发动机

  “在2010年以前,谁新上发动机,谁就会背上累赘,”在讲到企业的规模效益时,谭旭光突然插入这句话,“我敢打赌,明年、后年、大后年,国外的发动机一台也无法在中国生产出来,因为在国内实现发动机的生产,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起步,正常的一般是五年。”

  谭的这番话不由令人留意到一个背景:今年2月,陕汽集团和康明斯签署了在西安组建一家50∶50合资发动机企业的可行性研究协议。目前,陕重汽95%的发动机来自潍柴的斯太尔系列,陕重汽和康明斯计划合资成立发动机生产线,这将在客观上摆脱在核心部件上过分依赖潍柴的现状。

  在他看来,发动机生产的后续投入极高,仅先进的检测系统就要投入几十个亿。而且,发动机生产必须要走过三个阶段:总装、精加工、铸造,尤其是铸造环节,极其重要,能否降低成本正是取决于这个环节。

  不过,谭还是对陕西重汽与康明斯的合作做了正面回应:“我们一直尊重陕西重汽和有关方面的发展需求,而且我们一贯以市场化的方式处理问题,我们积极配合陕西重汽做强做大。”

  此前,市场一直有猜测说,中国重汽欲赴香港整体上市的行动遭到潍柴动力的反对而一推再推,因为中国重汽打算把潍柴动力也一并纳入到将来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在谈到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的关系,谭旭光回答说,他们的关系非常好,而且在收购湘火炬的事情上中国重汽董事会全部投了赞成票,即便存在着某些分歧,也只是在正常的商业利益上。

  “在潍柴的客户中,2004年中国重汽占主导地位,我个人认为,未来三年这种格局会有重要变化。”谭旭光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