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星微的中国芯和中国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17:25 中星微

  本刊特约记者/郑闯琦

  共和国的嘉奖

  2005年3月28日,庄严肃穆的人们大会堂。

  邓中翰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在这里,他将代表中星微“星光中国芯”研发团队,接受共和国最高规格的奖励。

  奖项是最高的和最权威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名次,一等奖。

  颁奖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颁奖者还有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四位常委,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

  很少有公司或个人会获得这样高规格的奖励。

  只有短短六年历史的中星微、只有36岁的掌门人邓中翰,一下子站在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心。

  而中星微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中星微的“星光中国芯”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它的诞生彻底改写了蓬勃发展的中国IT业无“芯”的历史,而且一诞生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短短几年间,它已经迅速占领了广大的世界市场,把技术变成了生产力和滚滚的财富。从此,中国人可以用上“中国芯”,并且,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用上“中国芯”。

  “星光中国芯”实现了多媒体数据驱动平行计算技术等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近400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总体水平,标志着中国IC产业设计水平已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星光中国芯”目前已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覆盖了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音乐响起,激动人心的颁奖仪式开始了。邓中翰深吸了一口气,迈着矫健的步伐向颁奖台走去。

  当邓中翰从胡锦涛总书记手里接过获奖证书时,胡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勉励道:“你们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在芯片领域取得成绩很不容易,值得祝贺!”

  邓中翰激动地说:“这次获奖代表着国家对我们留学归国人员的拳拳报国之心的充分肯定,对核心技术、对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取得突破的肯定。这个奖的份量非常的重,它凝聚着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几代从业者、老科学家、老院士、各主管部门领导的心血和智慧,这个奖是代表大家领的。今后我们也一定会加倍努力,为发展我国的核心技术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36岁的邓中翰很谦虚,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今天的荣誉来之不易,今天的中星微来之不易。他说,中星微五年的发展,很艰难也很幸福。

  中国心和“中国芯”

  1999年10月,邓中翰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着眼前威武雄壮的50周年国情阅兵典礼,回想起祖国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换,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祖国的强盛才能使每一位中国人在世界上挺起腰杆。”邓中翰禁不住以阅兵车队为背景照了许多照片,以便让自己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看着看着,这位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建校130年以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学者,这位IBM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这位使自己公司的市值迅速升值1.5亿美元、前程远大的年轻人,喉头不由得有些哽咽了。他忽然间深切感受到了“祖国”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殷切希望,也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到了祖国的关怀和召唤。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中翰下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让人难以招架,渴求得让人心悸,现在好像没有机会去体味那种激情了,有点怀念。”

  邓中翰与来自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事业与成就归国,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中星微电子公司。就在当天下午,邓中翰特意和一同回国的三位好友杨晓东、张辉、金兆玮一起登上了八达岭长城,进行庄严誓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发展祖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做贡献,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

  邓中翰兴奋地向中央负责科技工作的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界的现状和前景。最后,他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和自己的伙伴们全力投身到“星光中国芯工程”中去,成立立足中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中央领导同志深表赞许,各级政府对他们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北京市政府积极支持“星光中国芯工程”,当时主管高科技园区的副市长亲自过问,使得中星微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各种审批注册手续,顺利落户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需要比较大的启动资金,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决定给中星微出资上千万元,著名爱国学者、前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邓中翰的恩师田长霖教授也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

  1999年10月14日,仅仅在国庆大典后的两个星期,中星微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了该公司、也是中国在芯片产业上的历史性创业。

  但是,作为在世界顶级技术企业任职、同时自己又创办了高科技企业的企业家,邓中翰回国创业的念头在产生之前,已经被几个创始人一起从世界IT产业和格局的高度反复思考了很久。

  当年他们打算回国时,国家相关单位的领导本意是希望他们专注于计算机CPU设计,发展出能与Intel相抗衡的CPU,以此强化中国在PC产业的发言权,国产芯片也可以从中获益。但他们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已经占据强势地位的Intel等巨型公司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多媒体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决定从设计简单的电脑摄像头处理芯片入手,启动和承担了政府的“星光中国芯工程”。

  中星微副总裁张辉认为,IT产业的较上层次是大型机和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的研发产业,被美国所垄断,产生了诸如Intel、Microsoft、IBM、HP等品牌。在美国人不愿意做的存储记忆领域,韩国、日本人独占了鳌头,产生了三星等行业霸主。对于缺乏人才和市场运做经验的小公司,要向它们挑战似乎有些“以卵击石”,甚至功亏一篑。但是通过分析,他们认为,越是顶级的产业,其用户反而越少。比如,大型计算机只有航天、国防这样的大型工程才会需要,即使是个人电脑,每年也只有一亿的需求。但是到了最底层的数字设备产业,比如数码相机、手机、MP3等与人们每天打交道的领域,其每年的需求量则达到了几十亿,仅仅手机每年的需求量就达到了6亿。而且,现在这部分的主要需求反而不是来自欧美,而是亚洲,尤其是中国。

  因此,面向这部分用户的芯片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利润丰厚、潜力无限的产业。更为让人心动的是,被全球普遍注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仍处于群雄混战局面,且未来无论PC或移动通信业务,甚至3C整合时代的消费类电子等应用,数字多媒体芯片均担当“心脏”角色。

  邓中翰进而认为,“借以庞大市场需求,中国厂商联手攻克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便如同美国攻占通用CPU、韩国攻占Memory芯片一样,完全有机会成功”。

  中星微果断地确定了数字多媒体芯片市场这一主攻方向,并最终迅速成为世界的领航者。

  激动人心的历程

  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后,几个年轻人立即夜以继日地大干了起来。他们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和只相当于硅谷1/5的成本,就完成了从芯片定义到量产的整个过程。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其集成度达到奔腾系列的水平。

  “那是整个公司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接受采访的中星微副总裁张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眼睛里马上闪现出一种兴奋而甜蜜的光芒。“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国内芯片公司来说,那个时刻真是太让人激动了。芯片当时是从香港生产,用飞机带回来的。大家就一直守候在公司,一直等到凌晨四点。当看到随着芯片的插入,一副副清晰的图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当时真的满脸的热泪。你想想,当时不但外国公司,就是中国公司也都选择国外的芯片。没人相信国内的公司。因此,星光一号的成功确实鼓舞人心。”一个纽扣大小的空间里集成数百万个晶体管,光刻尺度0.25微米。中星微已经走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领先位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亲笔题词,表示祝贺。

  “星光一号”迅速打入国际市场,为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视频摄像头采用。到2002年底,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突破百万枚,“中国芯”实现了走向世界的目标。2002年1月11日,微软与中星微公司签署《共同推动全球数码影像技术和市场的联合备忘录》,结成全球战略同盟,产品捆绑销售。

  2002年4月,“星光二号”问世,实现声像同步,进入了可视通信应用领域,在抗“非典”期间,这套可视通信系统曾被用于小汤山医院救护工作。

  一个月后,集拍摄、二维及三维图形、智能图像处理为一体的“星光三号”开发成功,并迅速被日本富士通用于全球第一个手机控制机器人的眼睛图像采集处理。

  当年年底,研发成功的“星光四号”拓展到移动通讯系统,其低功耗、高画质、支持多种手机接口的特性,被国内外多种知名品牌手机相中。

  2003年6月,集前四号功能于一身的“星光五号”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国电信指定的惟一标准芯片方案,并确立了在世界同类芯片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现在诸多著名品牌手机的彩信、和弦铃声,都是“中国芯”众多功能之一。

  在市场上,“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被国内外市场广泛接纳。截止到2004年底,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枚,占据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

  2004年11月,中星微电子作为九家发起单位之一,与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共同成立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MMTA)。 “星光中国芯”在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中成为提升产业核心实力和地位的市场的主导者。

  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电视网、移动网、宽带网三网合一的时代即将到来,家庭娱乐、信息服务、网络流媒体等都使得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发展空间更加巨大。而“星光中国芯”基于数字3C多媒体处理、HDTV、网络流媒体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列入发展规划并处于研发阶段。

  被理想和激情凝结为一体的团队

  中星微已经成为一个中关村的神话,它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开拓了一条金光大道,也成为众多回国创业的海外学子的一个值得效仿的楷模。但是在它光辉灿烂的成功背后,也有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和困惑,有些困难绵延至今,依然缠绕着这个年轻而生机勃勃的公司。比如创业之初放弃在美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原有事业的犹豫,比如创业开始阶段质量陡然下降的工作环境和创出品牌的巨大压力,比如几个创始人和自己的另一半数年始终分居中国和美国的煎熬,比如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已经危及健康的工作……因此邓中翰才会感触颇深地说,中星微这几年的发展,很艰难也很幸福。

  那么,是什么才使得他们忍受了诸多的艰难,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今日的辉煌呢?

  一直都有人对邓中翰等人回国创业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在国外已经在事业和地位上达到了令人羡慕的高度,有自己美满而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回来呢?对此,邓中翰说,“我们的团队都是‘海归’,对为什么回国创业,私下里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点是共识,首先是爱国,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唱高调,那我劝劝他出国走一趟,最好是到美国,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其次是事业心,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老毛病’了,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自己创业,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企业是最直截了当也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这些人,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而祖国也始终在关注着这批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长田常霖既是美国的两院院士,也是中国的两院院士,著名爱国者,同时,他也是邓中翰的老师。正是这位负责任的老师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推荐给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周光召访问伯克利期间和邓中翰有过多次深谈,结为忘年交。1998年,正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蓬勃兴起之时,赴美考察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就通过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邓中翰。一席长谈,既让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了解了邓中翰对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发展的深刻见解,也让邓中翰深深感到祖国求才若渴、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归国创业的殷殷之情。邓中翰因此萌生了归国成立一家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的设想。

  当初,几个创始人是在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驱使下决心回国创业的;回国后,依然是这种理想,激励他们投入忘我的工作。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是以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在协同工作,而不是个人奋斗。团队,在中星微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星微副总裁张辉说:“很多回国创业的人都会问我,为什么都是回国创业,你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而我却还是老样子呢?我说:‘你看看自己的身边就知道了。几年来,你的身边除了你就没有其他人了,而我们始终是几个人在一起。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事实上,中星微团队可以说是最佳的技术组合,每个团队成员都与其他人形成了互补关系,最终让整个团队产生巨大的合力。就拿“星光中国芯工程”的研发来说,团队中的七个成员都是用自己的专利和技术独挡一面,才共同打造了这颗“中国芯”。

  邓中翰作为团队的灵魂,带领全体技术队伍开发设计出了“星光中国芯”。而他本人也是七大核心技术之一——数据驱动平行计算技术方面的专家,发表过25篇论文。

  张辉作为该工程的副总指挥,其主要贡献是,重构CPU架构技术,并参与了多媒体数据驱动平行计算技术和超低功耗低振幅电路技术和高品质图像处理及动态无损压缩算法技术的研发。

  首席技术官杨晓东的主要贡献是:CMOS模数混合电路技术、深亚微米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技术和超低功耗低振幅电路技术。

  副总指挥金兆玮的主要贡献是:单晶成像嵌入系统技术。

  副总指挥张韵东的主要贡献是:深亚微米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技术,并参与了高品质图像处理及动态无损压缩算法技术的研发。

  芯片设计总监朱军的主要贡献是:超低功耗低振幅电路技术,并参与了CMOS模数混合电路技术的研发。

  首席图像科学家俞青的主要贡献是:高品质图像处理及动态无损压缩算法技术,并参与了单晶成像嵌入系统技术的研发。

  正是他们各自的努力使得“星光中国芯”实现了七大技术核心突破,并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团队是被远大的理想所凝聚在一起的,因此具有远比个人强大的力量。张辉说:“我们之所以回国,当然是有‘野心’的。我们希望成为像IBM那样的百年技术企业。而这个想法,只有在国内才可以实现,因为国内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有巨大的市场,还有非常优秀、但是成本低廉的大量高级技术人员。”

  正是在这种理想的支持下,他们才会始终“发疯”一般忘我地工作着。而且,由于他们本身那种科学家才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的激情始终是和严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中星微公关总监沈蓓说:“最近邓总被评为劳模,事实上,他是劳模中的劳模,因为中星微的人都是劳模。他们几乎没有个人生活,他们的个人生活就是工作。邓总经常凌晨4点离开办公室,但是每天8点半的会议他肯定会准时参加。在中星微,几乎没有人有正常下班的概念。

  “主管研发的副总杨晓东,他从本科起到博士毕业,在斯坦福大学呆了8年。他是一个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一个人,很纯净的那种,做事情特别专注,对技术有着超人的研发能力。秘书往往把饭放在他的桌子上,他也会经常忘记吃饭。即使吃了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有一次定了丽华快餐的盒饭,是双层的,米饭在下层。他竟然只把上层的菜吃了就完事。然后很快就感到饿了。后来邓总知道后就批评他的秘书,让秘书以后一定要把盒饭的饭和菜分别摆在他的面前。杨总做事节奏非常快,他走路始终是急匆匆的,往往跟他说一件事情,要小跑着跟他说。”

  激情、忘我、认真,这已经成了中星微的工作氛围。接受采访的副总裁张辉已经感冒了很多天了,但是依然很认真详细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事实上,他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在开一个一个的会议。他是开完一个会后直接来接受采访的,采访完后已经快5点,又去参加一个会议。前几天他本来要去医院看病,走到门口和一个同事安排了一些工作,然后又回到办公室,一进门就开玩笑说:“我是舍不得你们才没有去看病的。”其他人没办法,只好也跟着贫:“你是舍不得那个会议吧?”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对沈蓓总监说:“还是要注意他们的健康啊!这样超负荷工作,对身体,对公司都是很大的损失。”沈蓓说:“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但是他们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和休息。”

  走出中星微所在的世宁大厦,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祝愿,祝愿这些引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人们能保重身体,让“中国芯”的星光更加灿烂,让全世界都用上灿烂的“中国芯”。

  我的心情无法平静:邓中翰和他的海归团队,正是因为有一颗颗滚烫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心”,才能生产出辉耀世界的“中国芯”啊!

   摘自《中关村》2005年5月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8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