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报刊*出版 > 传媒观察 > 正文
 

报纸的艰难时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17:5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何力

  告别2005年,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可能把全世界报纸从业者的心情都搞坏了。

  他的那个耸人听闻的预测在纸媒圈子里到处传播:“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
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没有人会傻到把迈尔的话当真,但其中的意思又不言自明:我们这些做报纸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

  美国报业协会2005年11月7日统计的结果显示,美国主要报纸2005年4至9月的日平均发行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又减少了2.6%。事实上,这样的“阴跌”已持续多年。更令人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对报纸的兴趣也正在下降(也有人说,相对于娱乐与生活信息,年轻一代对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都不太痴迷)。

  身处新兴市场的中国报纸,在过去的一年也感到了某种趋势性的变化。我的同行们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忧虑,有人说,2005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是互联网与报纸关系的转折年——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更直接的是:报纸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一年。

  导致这一幕发生的原因比较一致的指向互联网,尽管还有其它因素。

  不过也有人说,中国的报纸业不发达,城市化程度不高,报纸受互联网的影响也会比美国小。谁知道呢,你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报纸的相对弱小,所以在网络面前更显脆弱。

  有悲观的声音,也有继续保持乐观的,比如《亚洲华尔街日报》的年轻主编蔡翔祁,他说:我不认为网络对纸媒的冲击不可抵抗。虽然信息渠道急速增加,电视、互联网以及博客给报纸造成冲击,但这些信息爆炸的结果只会令精英媒体升值,而不是贬值。但愿。

  说到底,互联网是围绕信息技术的一场革命。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但千百万年来信息传递的规模、速度和形态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如果说电报、电话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问题,但是规模、信息形态和储存问题没有解决,电报要言简意赅,电话不是文字,真正解决信息传递的速度、规模、形态和储存问题的就是互联网。

  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当有一天网络上传播的信息量超过平面媒体的时候,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开始改变,进而影响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平衡渐渐失去。

  天平为什么向互联网倾斜,这是个经济问题。简单说就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效率更高,边际成本更低。与纸媒相比,在信息传播的生产要素上,互联网用新的技术要素代替了旧的,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技术替代率”,即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技术上的比例。纸是一个物理形态,只要是物理形态,它的传递、复制、扩散就需要人力物力,我们干这行的把该工作称之为“发行”——苦不堪言啊。而电子形态信息的传递、复制、扩散,明显边际成本更低。

  为什么杂志贵、报纸便宜,其中一个原因是新闻纸比铜版纸便宜。所以我们把“易碎”的新闻印在新闻纸上,把更精美的文字和图片留给铜版纸。前者的内容更大众化,报纸成为大众媒体。但是,相对于网络而言,报纸变成了“昂贵”的介质,报纸的大众特性被互联网侵蚀。既然作为新闻载体的“纸”相对贵了,所以请好多人采写一般性信息并印在“纸”上的商业模式必然面临挑战。

  怎么办?要么降低成本,减少采编人员,面向特定人群(比如上班族)、特定时间(上下班时间)、特定场所(地铁等),使更廉价甚至免费报纸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已有成功先例);要么使印在纸上的内容更有价值。显然,我们的报纸是在走第二条道路——印在纸上的文字不能再是简单的信息,而必须是包含了信息的同时又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内容(比如分析、评论、研究、预测等)。是更有

竞争力的内容。

  当照相机发明之后,很多人预言说画家要失业了,因为那时人们留下影像要靠画家去画。我猜想,照相机发明之后全世界的画家肯定减少了,但是留下的是真正的画家,是艺术家了。所以照相术带来的不是“画家”的消亡,而是“画匠”的消亡。没准互联网带来的也不是报纸的全部消亡,而是作为“画匠”的报纸的消亡,这就意味着报纸有一天或许是艺术品——视报纸为“匠术”的人失业了,把报纸当成艺术的人活了下来,就像今天的画家。

  也许,互联网和报纸之间,与当初由于有了蒸汽机车,马车工人下岗的本质是一样的。相对马车,蒸汽机是进步的,但相对于蒸汽机,燃气机又是进步的。

  所以,所有从事内容和信息服务业的人们在这个大的产业链条上,做电视、做报纸、做唱片、做电影,包括做网络,我们这些产业链上的蚂蚱,恐怕都要在不断进步的新的技术平台上想办法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否则迟早会面临危机或被淘汰。

  预知未来需要天才,我们大多数人要看到平衡点到来才能有反应。危机也好,挑战也罢,任何时代都有,操心的东西不一样。人类就智慧而言究竟有没有进步我有点怀疑:最近看宋词,实在是太精美了,今人写不出。不是今人智慧差了,而是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上网上了;宋人同样也不比今人差,但他们没有网,于是把功夫都花在填词上了。

  不要轻易做终极思考,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指的就是终极思考——报纸究竟会不会消亡,这个“终极”问题在操作层面是个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办报,办好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