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走高预期 交易所债市反弹乏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8:33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黄宪奇 北京报道 昨日央行延续了前三周大力度回笼资金的操作,货币市场利率也如央行期望出现反弹;在经过连续7个交易日的回调后,昨日交易所债市出现小幅反弹,但资金面的微妙变化让昨日的反弹明显乏力。
在连续几个交易日的大跌之后,上证国债市场开盘即出现反弹,上证国债指数以108.23点高开,最高上探至108.49点,收盘报108.39点,上涨0.16%。盘面上看,现券整体反弹。长期债03国债(3),05国债(4),21国债(7)分列涨幅榜的前三位;在长期债的带动下,中期品种也出现了集体反弹。业内人士认为,在此前的7个交易日内,上证国债指数累计跌幅1.37%,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目前债市短线有超跌反弹的动能。但昨日市场成交情况并不活跃,全天只成交了8.65亿,个券普遍处在无量上涨的状态,显示买盘较为谨慎。 资金面牵动市场神经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发行了300亿央行票据,同时进行了100亿的正回购操作,考虑到本周到期的票据和回购量只有430亿,央行昨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几乎完成了全周的到期对冲量。而依照前三周的惯例,央行在本周四还将在公开市场大规模发行票据,这样央行连续三周大力度回笼资金的操作在本周将继续延续。从昨日公开市场的招标结果看,1年期央行票据的收益率为1.3788%,较上周反弹了4个BP,该中标利率也是自7月下旬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位商业银行的交易员认为,在经过连续数日的大幅下跌后,投资者的心态已发生变化,对市场收益率水平将逐渐上升的预期开始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昨日1年期票据的中标利率。在昨日同期进行的100亿正回购操作中,28天正回购的中标利率为1.03%,较上周上涨1个基点。交易员称,因1年期央票中标收益率上涨4个基点,因此正回购利率上涨1个基点也属正常现象,均表明一级交易商对市场收益率水平将逐渐上升的预期开始强化。另外,从货币二级市场的利率走势看,昨日银行间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0.71个基点,为1.0953%。央行领导曾在两周前对当前货币市场过低的利率水平进行了风险预警,从近几周的操作看,央行正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这种预警变为现实。也正是资金面的这种微妙变化使昨日的债市反弹明显乏力。 央行缘何提高利率水平众说不一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张雪羊研究员认为,考虑到当前的外贸压力和消费不足,我国经济存在减速可能,如果此时采取紧缩政策,会使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显化。所以,央行出于紧缩目的,采取如提高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从而使得市场利率高企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不影响实体经济的情况下,采用货币紧缩政策收回超额货币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M2已连续4个月增速高于调控目标15%,这将给市场带来潜在通胀压力;在无法控制货币乘数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外汇占款冲销比例来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就成了唯一可用的手段;其次,回笼货币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避免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或者增加投资债券久期带来潜在风险;另外,低利率环境和高流动性对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防套汇资金的大幅撤离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当前央行开始大幅度回笼基础货币,说明央行有意放弃上述低利率环境和高流动性对缓解汇率压力的作用,或者是其中的一个作用。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央行可能是放弃第一个作用。因为当前利差水平对阻挡热钱流入影响较小,中美利差不足以覆盖住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且,从三季度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增长情况看,热钱流入量正在减少,因此低利率具有小幅回升空间。 第一创业的王皓宇则认为,目前来看,央行对当前的货币市场低利率是不满意的,从近几周的情况看,尽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依然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些时候反而出现下跌,说明极度宽裕的流动性已经使央行失去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控制。因此我们认为下阶段,央行操作的目的是恢复其对货币市场的控制能力,即将目前过于宽松的超额备付水平逐渐推动到均衡备付水平。 投资者对反弹能否持续没底在本轮债市调整之前,市场对由基本面决定的低利率环境可能被改变并无预期,而央行领导的预警和公开市场操作加量,使市场逐渐产生低利率环境将要发生改变的预期;在前几日的调整过程中,利率走高的预期仍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形成市场统一的看法,这也是导致本次调整并没有量的支撑的部分原因。但从昨日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看,市场对于利率走高的预期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主要机构的流动性将被央行收回,一级市场发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正是这种意图的逐步实施。这意味着这些巨型投资机构的资金运用压力将减少,其在一、二级市场对现券的需求也将不再像以往那么强烈。而从多方面了解的消息看,11月份将是国债和金融债发行的密集期,并且企业债新的额度也将投入市场,投资者对昨日债市的反弹能否持续反而变得没底起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