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一周回顾】(7月10日-15日)
  争论已久的“90平方米”政策本周终于尘埃落定,套型建筑面积原来就是大家熟知的建筑面积;流动性泛滥、信贷过热和贸易顺差加大再次引发市场对央行即将加息的预期和猜测,货币政策何去何从;本周四,财政部公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补贴标准;本周,垄断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22家中国企业登陆全球500强,央企十二豪门员工高收入和此前的十万年薪抄表工成为网上谈论的热点话题,并由此看出理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关系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一步,反垄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大事件……[评论]

【一周数字新闻】

  
上半年金融运行平稳 外汇储备达到9411亿美元

  国家最新公布10类高收入行业 9类人须自行报税

  上半年完成全年信贷目标近9成 紧缩预期再高涨

  
财政部公布正司级房补每月1600元 普通工人800

  中国6月贸易顺差145亿美元 可能加速人民币升值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垄断的话题一直是公众讨论的焦点话题,从反垄断法到垄断企业再到垄断高收入,一次次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垄断导致资源浪费,社会效率低下,贫富差距拉大,犹如犯了众怒,垄断被推上舆论的审判台。反垄断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政策层面,这是一条充满艰难的“天路历程”,我们已经征服了大自然,我们能够征服自己吗?[评论]
 

《财富》公布全球500强名单 22家中国企业进入 [视频]

    在中国内地的上榜企业中,中石化由31位升至23位,稳居中国企业之首,也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其他排名进入前百位的中国企业有国家电网公司,从40位升到32位;中石油从46位升到39位。最新进入世界500强的4家中国企业中,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排名441位…… [全文] [评论]

 ■ 东方早报:中国企业靠垄断地位进入500强

    “上榜的中国企业仍然是国家品牌,而非市场品牌,他们依靠垄断地位、控制资源进入500强的现象,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面对最新出炉的2006财富全球500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品牌研究所所长余阳明感慨[全文] [评论]

  ■  央企以何方式进500强

 

    世界500强看的是实力,一家企业不够,再拉一家企业来,两家不够,就来三家。集全国之力量……[全文]

什么是垄断?

    美国天才经济学家曼昆的定义是:如果一个企业是市场上唯一的产品供给者,而且其产品缺乏替代品,就是垄断。我们根据这一点,进一步总结出垄断的特点就是“进入障碍”……[详细]

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 

排名

公司名称

主要
业务

营业收入(亿美元)

23

中国石化

炼油

987.84

32

国家电网

电力

869.84

39

中国石油天然气

炼油

835.56

199

中国工商银行

银行

291.67

202

中国移动通信

电信

287.77

206

鸿海精密

电子

283.50

217

中国人寿

保险

273.89

255

中国银行

银行

238.60

259

和记黄埔

多元化

234.74

266

中国南方电网

电力

231.05

    国家有必要全面进入石油市场吗?

    除了输油管道环节外,石油的勘探、开采、提炼和销售并不具备自然垄断性质,国家没有必要通过国有化全面进入这一市场。中石油乘机以各种强取豪夺的垄断行为,剥夺了无数民营企业在销售领域本来就很小的市场份额。——余晖 [详细]

■  邱晓华:80%以上企业利润集中在五大能源行业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表示,当前工业品出厂价与其原材料购进价增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尽管前5个月全国企业利润增幅达25.5%,但80%以上的新增利润集中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其他30多个行业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润,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其实是处在微利、亏损的边缘。[全文] [评论]

 ■ 利润集中能源行业的“吞噬”效应

  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利润分配过分集中于能源行业,造成利润分配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能源行业的利润大增,是以其他相关行业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这必然制约其他行业的发展[全文]

    网友发言 [参与评论]

 新浪网友 IP:61.144.23.*
 垄断企业成为500强有屁用,全都是搜刮了民脂民膏,有什么真本事?

 新浪网友 IP:221.218.164.*
 把入选500强的中国22家企业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垄断行业总集团,第一名就是我们了

 新浪网友 IP:61.48.55.*
 
我不再以中国企业入榜为荣.因为石油企业和银行压榨了我太多的血汗钱,凭什么还要给它拍巴掌叫好.

 

十二豪门独享盛宴 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3到4倍

    2005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出炉,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共获利6276.5亿元。其中来自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的“十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十二豪门”财大气粗的后面,是央企员工令人艳羡的收入,“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全文][评论]

3亿烟民的供养 烟企小职员年入6万

  每年,她的银行卡上基本维持将近60000元的收入——这包括基本工资9600元;效益工资约36000元;通讯、交通、菜篮子等各种补贴约4800元;公积金存款约10000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当年的年终奖金。在西安,这个数字是城市平均工资的三倍。
张辛的丈夫,一家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每个月薪水是1500……[全文][评论]

垄断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10倍 一般员工年薪10万

  每年,她的银行卡上基本维持将近60000元的收入——这包括基本工资9600元;效益工资约36000元;通讯、交通、菜篮子等各种补贴约4800元;公积金存款约10000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当年的年终奖金。在西安,这个数字是城市平均工资的三倍。
张辛的丈夫,一家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每个月薪水是1500……[全文][评论]

叶檀:垄断企业不求垄断收入 难道会甘当活雷锋

  发改委将根据何种标准来制订垄断行业的工资,是美国标准还是韩国标准?并且,政府将派出多少人手、出国考察多少次,以解决垄断企业的收入标准问题,进而严格执行这一标准?换句话说,政府打算支付怎样的成本来控制这一滋生的经济毒瘤。[全文][评论]

徐冰:豪门盛宴实际也是权力盛宴

  这实在是典型的由“身份的不同”而演绎的“命运的不同”,仅仅由于身处国有垄断行业,就获得远好于身处非国有垄断行业人们的生活;仅仅由于所处行业是垄断并且是国有垄断,就天然获取了傲视群雄的利润。[全文][评论]

垄断利润为何不上缴给国家?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表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体方案年内有望出台,意味着央企从明年起将不再能“独享”其6000多亿元的利润,而要开始向出资人上缴收益。[全文]
赚了是自己的,亏了就喊补贴和涨价?

  经常听到垄断行业的叫苦声,假如企业确实困难,完全可以先削减人力成本、降低福利水平。但在企业“困难”和成本上升面前,有多少垄断企业减少了工资收入?降低了福利补贴?[全文]

网友发言 [参与评论]

 新浪网友 IP:218.12.7.*
 有些电力职工认为自己每年收入十万多元是因为技术高,别人干不了,我认为他在自吹,现在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比 你厉害的多,仍然拿不到高工资,原因就是他进不了电力系统,分不了垄断所带来的利润!你觉的自己了不起可以 出来到私营企业试试,你哪点破水平,最多每月1000!

 
银联:反垄断者走上垄断之路

  当初为了对抗像MASTER、VISA这样的跨国卡巨头,以它们要垄断中国市场为假想敌而设立的“银联”组织,却逐渐走上了垄断市场攫取超额利润的道路。这个垄断巨头的诞生是利用纳税人……[全文]

跨行查询风波银联尴尬 迷恋垄断温床将注定失败

  相比较“与国际接轨”而言,“保护民族品牌”似乎是一个更不靠谱的理由,据说银联最初得以成立和之后屡屡获得“超常规发展”机会的重要理由是为了抗衡某某著名组织,而现在看来,抗衡无从谈起……[全文]

垄断企业如此养尊处优,怎能经受风雨

  目前一些央企员工之所以能拿高薪,事实上与其贡献的多少并无太多关联,更多的是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垄断,又以工效挂钩的名义把垄断利润用于自肥。工资总比效益涨得多,费用总比收入涨得快……[全文]

   新浪网友 IP:221.225.162.*
   区区的0.3元是对老百姓尊严的轻视,体现了这些人的自以为是!

  新浪网友 IP:202.107.200.*
  “民族品牌”就应该是“剥削民族”的品牌吗 ?[参与讨论]

银联:凭什么说银联垄断?

  在多次受到“垄断”质疑之后,银联负责人说:中国还没有《反垄断法》,凭什么说银联垄断?当即有网友评论:等《反垄断法》出来,第一个告的就是你……[详细]

银联收费缘于强烈的忧患意思?

  事实上,连中国银监会都在对银联的举动表示不解,“央行和我们一直都在保护银联应有的市场份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要如此担忧未来。”银监会一位人士说……[详细]

0.3元查询费怎样构成的?

  银联一开始提出的收费标准是0.15元/笔,但是收单行要求自己也要有利益所得,于是变成了0.20元/笔,随后发卡行也要求分一杯羹,这样变成最终0.30元/笔——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全文]

银行针对个人收费项目一览 [详细]

●年费 ●开户工本费 ●挂失费
●开户不满三个月销卡费 ●跨行查询费
●密码挂失 ●补换新卡 ●账户管理费

 

反垄断法为何12年难亮剑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反垄断法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美国,它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更是被尊为“经济宪法”,在日本则是“经济法的核心”。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就颁布《谢尔曼法》……[全文] [评论]

中国经营报:不能让利益集团羁绊立法进程

    公共利益是检验改革措施的最低标准,然而,它也是衡量改革措施的最高标准。因此,当利益集团的出现不可避免时,我们需要的是能最大限度体现公共利益的集团,而不是相反,更不能让一代人为之奋斗的改革因之受阻而停滞不前。[全文][评论]

中华工商时报:行政垄断不破反垄断无从谈起

    有关方面为此进行了民意调查。被调查者在回答对《反垄断法》的期望时,88.9%的人希望控制价格、降低公众生活成本,77.4%的人希望抑制行政部门利用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全文][评论]

刘克军:反垄断法敢不敢拿央企十二豪门祭刀

    央企“十二强”之所以“效益好”,并不是因为企业职工工作多么努力,工作能力、技术水准有多高,而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垄断地位。在这些垄断行业里,博士和普通高中生干的活一样,拿得工资也一样,譬如烟草行业。[全文]

经济宪法出台前夜利益躁动 执法更是一个难题

    如果将来遇到被执法单位的级别更高、权限更大时,这些执法单位又如何执法?如何协调各单位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利益纠葛?看起来,这部即将艰难问世的《反垄断法》,未来在执法上还将遇到更大的艰难。[全文]

垄断高收入是社会问题 政府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由于垄断主要靠寻租获取高额利润,这无疑为企业低效运营提供了条件。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垄断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幅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巨额“租金收入”却为这些行业的低效运营和高工资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以一家“豪门”为例,总资产报酬率只有2.63%,人均利润只有1.1万元,但工资福利令人艳羡不已……[全文]

反垄断法12年艰难历程

垄断寡头改造中国

   回顾不久前发生的中国改革史,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寡头的成长轨迹。概而言之,中国的寡头主要是通过对要素资源的政治性配置,辅之以各种市场化手段催生出来的[全文]

楼继伟:起点和过程不公最严重

    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就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全文]

余晖:反垄断是一个宪政问题
    如果不彻底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不大力确实调整国有公企业的产业布局,不建立哪怕是形式上的人大立法机构对国有公企业的公法制治理结构,不建立政府间横向和纵向的合作和制衡机制,在目前的宪政体制下,提倡反垄断就是一句空话。[全文]
调节垄断高收入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所谓调节高收入其实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建立市场化的有效收入体系是调节的第一步。如果不让灰色收入显形,不破解权力寻租与垄断,就谈不到监管与调节,只不过让一笔糊涂账清楚几页,无关大局。[全文]
网友评论 [参与评论]

  新浪网友 IP:218.58.24.*
  中国除了行政垄断还有什么垄断?可怜我学了N年经济,死活想不出来。

  新浪网友 IP:58.61.82.*
  中国法律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是补充个什么法律能解决的,再多的法律也没有用

 

 

“90平米”“70%”水落石出

   中国建设部13日正式公布了《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对此前市场普遍存在疑虑的……[详细]

央行加息大讨论 

  近一时期以来,围绕下一步政策的启动,准备金率、利率、汇率,逐一成为理论界讨论和猜测的对象。新一轮紧缩启动,下一步政策何去何从[策划]

萨班斯大限降临

   7月15日,旨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就要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这当然包括了在美国上市的70多家中国公司。[专题]

萧灼基:中国基尼系数不可怕 不太可能引起动乱
      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比较高,应该十分重视,但是也不要感到有多么严重、可怕。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种基尼系数引起社会动乱的可能性不大……[全文][讨论]
不能让众生从容度日的民族无颜夸耀GDP连年增长
    我们或需要来一次大赦,运用某种宏观调控手段,全面赦免房奴、病患、学子因了贷款而背负的人生苦役。我们来到人间,应该不是为着背债、还债而来的吧……[全文][讨论]
徽剑:盛世危言 房地产业是腐败现象的最大源头
    盛世危言。希望决策当局务必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房地产对国家和社会个方面的腐蚀问题,只有解决好房地产问题,中国的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全文][讨论]
陈随有:总量70%为商业贿赂留下可怕缺口
    70%从单项到总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这不仅预言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艰难,也暗示了权力对资源配置领域的留恋之强烈。总量70%为商业贿赂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缺口,谁又能填补这个缺口呢?[全文][讨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592          来信至:chenjian@staff.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
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