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GDP应与民生投入同步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9:44 红网

  中央即将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比非洲那些贫穷国家还低。(见7月5日《中国青年报》)

  又是一个“世界第一”,可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世界第一”。

  这让人联想起去年年底传出的好消息,2004年我国GDP向上调整了2.3万亿元,使到GD
P总量世界排名第六。海外媒体说,中国已经超过英、法、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不管“世界第六”、“第四大经济实体”与事实有多大出入,中国的GDP正以迅猛的势头在追赶欧美经济强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的GDP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偏低,即使这样,也不能为基本民生投入占GDP的比例比不上非洲那些穷国这一事实提供合理的解释。我国的基本民生投入比例不敌非洲,令人尴尬的现象后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事实?

  我国几乎拥有世界最为庞大的政府架构和最高的行政成本。尽管有关方面,对于“多少民养一位官员”的说法颇为不然,频频出面否认,纠缠在具体数字上面也许是无聊的,不过我国的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恐怕谁都无法否认。极端的例子是:有许多基层陷了“吃饭财政”,甚至是“举债财政”的泥潭——纳税人的钱都不够支付行政管理者的“人头费”、“吃饭钱”,还侈谈什么基本的民生投入?

  政府角色错位,职能紊乱。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市场环境的创造者、人民权利的维护者。而我们的政府,出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一直以来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甚至直接投资参与盈利性项目的经营活动,成为“经济人”。与民争利的结果,一方面破坏了经济环境的公平与自由,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基本民生投入,在经济学上是只有投入不产出的“沉没成本”,不符合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己任的“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归根到底,政府对基本民生投入的随意在于公众权利的缺位。在现阶段,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对民生项目投入数量多寡、轻重缓急,话语权全在政府官员手上,既不必事先征求公众意见,也不必经过公众同意——人大对政府预算虽有审议功能,由于诸多原因,普遍存在权力虚置、监管不力现象——公众只有仰承“天恩”的份。即使基本民生投资不足、效率不高,公众也无权问责政府。

  政府对基本民生投入不足,保障不力,势必影响公众的

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而影响公众的投资、消费信心,导致我国居民储蓄量连年居高不下,现在保持在16万亿的水平。公众储蓄只存不取,这对于
中国经济
的发展同样是有害的。

  政府加大对基本民生投入不足,增加国民的公共保障,可以说是一次利国利民的帕累托改进,理当引起执政为民的政府的重视。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