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探求收入分配改革 > 正文
 

楼继伟: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过程不公最严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

    楼继伟

  问题的提出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影响了社会稳定。

  第二,社会公平上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一部分人对改革的讨论,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了质疑。最近中央领导公开表态,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以最合理解答。

  第三,我们党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先后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第四,建设

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要解决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综合国力、财政实力都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很多问题只能逐步解决,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有人认为社会公平不足,特别是不够公正。这就提出我们应该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公正观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情况分析

  第一,目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但是我们从城乡分别来看,城市的基尼系数是0.34,农村的基尼系数是0.37,也就是城乡作为两个部分各自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把城乡综合在一起就达到0.46,这说明主要是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这种状况相对于城乡比较普遍的拉开收入差距,贫民区与灯红酒绿邻里相望的状态对比,冲击力要小些,对社会稳定的破坏力也要小。总之,我们基尼系数较大,但是冲击力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大。第二,收入差距拉开的速率非常快,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从相当均等拉开到这么大的差距,比起经过若干代人才拉大收入差距的情况,冲击力要大得多。

  第三,相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就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主要涉及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迁徙的机会等的不公平。

  第四,过程的不公平最为严重。所谓过程的不公平是什么呢?人的发展机会是不是平等的,进入市场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从比较贫穷的阶层提升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垄断企业职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收入过高,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以及农民工工资得不到保障等,就属于过程不公平。在进入市场机会上的不平等,很多是与规则的设定和对规则的把握有关的。总体上看,规则设立很严,执行偏松,对裁量权的把握又因人而异,这就使得进入市场机会不平等,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而且这种裁量权的把握往往和腐败相连,引起更多的不满。

  第五,公共政策对起点的公平关注不够,各方面改革不到位引发过程的不公平。人民群众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结果不均等,对公共管理“错位”和“越位”造成的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较为不满。进一步地,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是结果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第六,已经造成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是机会的不公平,人们的天赋和潜力很难发展为创造力,较大比例地转为失业和社会救济,也成为不稳定的诱因之一。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不平衡,与收入分配差异过大也有一定关系。每单位GDP的增长所能包含的就业机会在最近若干年之内是不断减少的,就业机会减少会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

  特别关注起点和过程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因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与因效率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不公平不易区分,难怪有质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然,以否定改革为目的的那些质疑者另当别论。因此,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与效率不是此消彼长、优先与兼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致力于经济增长,在激发每个人创造力的角度上是完全一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必须以追求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为重点,以注重社会公平的工作为着力点。

  在注重社会公平方面,我们已经实施了一些政策,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有

蛋糕做大,才可以更好地分配蛋糕,才有实力更好地致力于收入分配。

  第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它既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也是基础性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商品和价格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价格不能自由,商品是垄断的,必然导致行政分配资源,必然是低效率的,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也都是不公平的。

  第三,要重视解决起点的不公平或不均等。针对基尼系数增大主要是城乡差距引起的现状,在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方面,政府都在加大投入,目的是促进农民的起点公平。目前,从土地上获得的公共收入大部分游离于预算之外,绝大部分用于城市建设,要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更大比例地安排农村建设。在城市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和整顿教育领域乱收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等。

  第四,要十分重视纠正过程的不公平。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比如说,打破垄断,在垄断没有打破之前,要对垄断行业个人收入加强管理;必要时修改《公司法》,改变实收资本制的规定,这对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非常重要,有利于容纳大量的就业机会;加快推出“两法”合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整顿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大力削减行政审批,建立起审查和评估行政许可必要性的机制和机构;广泛引入招标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分配国家控制的资源;推进改革,建立提高司法公正的机制;持续不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等。

  第五,要注意到人口流动是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有效途径,要消除这方面的障碍。要继续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还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逐步定居城镇的公共服务管理机制。但现实问题是:城市居民享受着总体来说比我们发展阶段要高的社会福利,我们又没有实力把农民的社会福利提高到城市的水平上去。

  第六,加强对收入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监管。要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和腐败行为,巧取豪夺来的收入必须追回。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所获得的高收入也应适当调节,还要鼓励高收入者通过捐赠回馈社会,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低收入者。因此,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要列入日程。强化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第七,对市场失败者的救助,这包括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当然,也要救助自然灾害损失者。处理好起点和过程公平,需要救助的失败者的比例是很低的。

  追求社会公平是一个长过程,但在任何时点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期望来说恐怕永远存在差距。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人对公平的诉求,而另一部分人觉得没有公平对待,不会满足。因此,我们始终会处在矛盾之中。不应当出现我们不断地做好事,但是社会仍旧不稳定,矛盾还在激化的状况。怎么把握?这里不得不谈到公正。所谓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怎么对待事物才是合理的,才能被社会多数所接受。社会对公正会有大多数人认同的看法,但社会看法是可以引导的,社会对公正的看法也是分阶段的。因此,不得不提到我们如何引导和确立正确的公正观。(作者为财政部副部长,本文是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春季学期进修一班学员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由楼继伟执笔。文章来源于第340期《学习时报》,内容有删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