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中长期贷款行业投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8:14 《中国金融》 | |||||||||
- 王新华 刘在榕 廖 毅 主要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投向的前五位行业分析 从主要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前五位行业的分布情况看,房地产业属于各金融机构竞相放贷的热点,其贷款所占份额及同比增速在各行业中居于第一、二位。例如,2006年第一
从中长期贷款增量投向的前五位行业来看,2006年第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3224亿元,前五位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比例分别为41.1%和80.1%;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1383亿元,前五位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比例分别为34.6%和44.6%;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1003亿元,前五位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比例分别为 88.3%和73.6%;城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329亿元,前五位行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占城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比例分别为32%和48.7%。 主要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投向重点监测行业分析 为了反映中长期贷款投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是否保持一致,我们将2004年以来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和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产能过剩行业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监测对象。 从各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投向各重点监测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2006 年第一季度投向钢铁(炼钢)、水泥、电解铝(铝冶炼)、房地产、汽车制造等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为798亿元,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13.2%和24.8%,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贷款增量较大,而其他四个行业贷款投放比较适中。在产能潜在过剩的行业中,电力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份额较大,增速较快,其第一季度中长期贷款新增478亿元,新增额占比及同比增速分别为14.8%和36.8%,其他重点监测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有道路运输业、教育和城市公共交通业,其占比分别为8.6%、4.5%和3.8%,同比增速分别为 27.6%、28.2%和28.3%。 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第一季度投向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为201亿元,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10.2%和14.5%,房地产业贷款增加较多,拉高了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占比,其他四个行业贷款投放比较适中。在产能潜在过剩的行业中,电力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份额较大,增速较快,其第一季度中长期贷款为68.9 亿元,新增额占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5.0%和36.5%,其他重点监测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主要有道路运输业,其占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10.9%和55.2%。 政策性银行2006年第一季度投向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为63亿元,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2.1%和6.3%,宏观调控五大行业贷款投放比较适中,除钢铁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略高外,其他四个行业贷款投放较少。在产能潜在过剩行业中,电力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份额较大,其第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及占比为241亿元和 24%,其他重点监测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主要有道路运输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其占比分别为19.8%、3.4%和3.3%,同比增速分别为20.3%、181.6%和7.7%。 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第一季度投向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为74亿元,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14.7%和22.5%,房地产业贷款增加较多拉高了宏观调控五大行业的贷款占比,而其他四个行业贷款投放较少。在产能潜在过剩的行业中,电力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相对较多,增速较快,其第一季度中长期贷款新增14.3亿元,新增额占比及同比增速分别为4.4%和87.3%,其他重点监测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主要有城市公共交通和教育,其占比分别为3.6%和3.3%,同比增速分别为 21.5%和23.9%。 投向各区域的中长期贷款前五位行业分析 全国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各区域中长期贷款投向的前五位行业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区域主要投向房地产行业,中西部区域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产等行业。全国和各区域的中长期贷款投向的行业集中度都比较高,其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东北区域、西北区域、中部区域、西南区域和东部区域。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中长期贷款新增5338亿元,同比增长18.4%,投向前五位行业的贷款为3921亿元,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57.7%和73.5%,贷款增速较快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33.8% 和30.1%(具体见表1)。 投向各区域重点监测行业中长期贷款的分布情况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投向“老五热” 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和汽车制造)的中长期贷款为1140亿元,其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11.6%和21.4%。“老五热”行业投放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其贷款额和占比分别为1109亿元和20.8%。投向“新五热” 行业(电力、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医院、学校)的中长期贷款为2562亿元,其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34.7%和48%。“新五热”行业投放较多的主要原因是电力和公共事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两者贷款额和占比分别为2360亿元和44.2%。在产能潜在过剩行业中,电力生产行业贷款投放较多,其贷款额和占比分别为803亿元和15%(具体见表2)。 表2 投向各区域重点监测行业中长期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投向“老五热”行业投向“新五热”行业 区域贷款新增额余额占比新增额占比贷款新增额余额占比新增额占比 东北区域438.517.89519.839.3 东部区域85114.526.365716.620.3 中部区域398.75.836133.954.4 西南区域16111.019.831835.239.1 西北区域3516433.155.3 投向热点地区中长期贷款的前五位行业分析 三大都市经济圈中长期贷款投向的前五位行业集中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投向高度趋同,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新增额占比均超过三分之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较快,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行业集中度最高。 2006年第一季度,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长期贷款投向前五位行业的合计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45.5%和81.4%,前五位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51.2%,增长最快。珠三角都市经济圈中长期贷款投向前五位行业的余额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45.2%和66.3%,前五位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8.6%,增长最快。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长期贷款投向前五位行业的余额合计占比和新增额占比分别为96.4%和45.6%,前五位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1.6%和41.1%,增长较快。 投向热点地区重点监测行业中长期贷款的分布情况 2006年第一季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投向“老五热”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44亿元、166亿元和202亿元,新增额占比分别为33.7%、22.1%和 39.3%,余额占比分别为16.1%、12.3%和12.9%。三大都市经济圈均以房地产业拉高了整个“老五热”行业中长期贷款的新增额占比和余额占比。投向“新五热”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90亿元、315亿元和29亿元,新增额占比分别为28.4%、41.9%和 25.8%,余额占比分别为22.5%、25%和18.3%。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投向“新五热”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公共事业行业,其交通运输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10.5%、17.9%和12.5%,公共事业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9.5%、17.4%和6.9%。在产能潜在过剩行业中,京津冀都市经济圈投向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其新增额占比为17%。在其他重点监测行业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投向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对较高,其新增额占比分别为4.3%、4.1%和2.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