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打造消费型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8:01 《中国金融》 | |||||||||
- 林跃勤 近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俄罗斯石油出口规模扩张,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步入增长通道。但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和对外依赖严重的“荷兰病”症状也在俄罗斯表现得日渐明显。为了消除增长中的隐患,增强增长的自主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俄罗斯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挖掘居民消费与投资潜力、形成内向主导型增长的新战略
扩大居民消费、构建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思维,树立富民强国新战略 长期片面追求投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增长滞后,是前苏联经济发展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罗斯转型初期,经济转型的重心集中在私有化和制度再造、依靠资源出口和恢复投资方面,民生福利没有成为经济转型的中心环节,加上私有化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约40%的居民陷入贫困状态,这抑制了需求的启动并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增长对资源和外部市场的双重依赖严重。因此,反贫困既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又是减轻资源出口依赖,形成内向主导、均衡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普京执政后,提出要走富民强国的发展新道路。他强调,要改变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供应国的地位,必须发展多元化经济,并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提高居民消费与福利、提高居民健康与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石。为此,2000年6月俄政府通过的《2010年前经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10年内GDP翻番的目标,同时要求居民收入增长1.2~1.5倍,使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有效需求 增加就业。俄政府通过减少公司注册审批、税费减免、商业贷款、吸引外资、再就业支持、鼓励居民创业、发展中小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措施大力增加就业,使俄罗斯登记失业人数从1997年的900多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577.5万人,失业率从11.8% 下降到5.6%。 提高居民收入。首先,俄罗斯通过颁布《最低工资法》保证劳动者最低工资及工资不断提高。通过对工资进行指数化(与物价挂钩)、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工资差额、以及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等方式调节工资,使职工最低收入得到法律保护并不断提高,如国家规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由1998年的83.5卢布提高到2001年的200卢布和2005 年的720卢布。政府规定,要使工资基金在GDP中的比重从2003年的24.5%提高到 2007年的29.1%。政府对违反《最低工资法》、拖欠工资和不依法交纳职工社会保障税的企业予以严惩。同时,大幅度提高国家公务员、军人、教师和医生的工资。全国人均月工资从2000年的2290.1卢布增加到2005年的8550卢布和2006年第一季度的 9422卢布(合310多美元)。其次,提高农民收入。近年,俄罗斯通过完善法律,如颁布《农业和农村发展法》、《2010年前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等法规,以及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投资,增加就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调节粮食、土地与资源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再次,抑制贫富悬殊,培育中产阶级。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采取厉行法治、打压寡头垄断(如清算尤科斯公司)、惩治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补贴等政策,促进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通过这些措施,俄中产阶级人数比例已从2000年的20%多上升到2005年的40%多。2005年9月底美林证券的报告指出,俄罗斯已拥有真正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激活即期消费 尽力维持并完善基本福利保障体系。尽管经济转型期间,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但俄罗斯不仅基本维持住了前苏联优越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福利项目并逐渐提高了福利标准,以提高弱势群体收入和减少贫困群体。2000~2005年全国实际退休金水平年均提高13.9%,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居民的社会补助占社会补助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36.2%提高到2005年的85%,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使俄罗斯贫困人口由1992年的5020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2000万人。 慎重、稳妥地推进福利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广泛而优厚的全民福利保障制度也使俄罗斯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如2003年,社会福利政策耗资2.8万亿卢布,相当于政府全部预算的68%。此外,大包大揽的福利制度与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也并不相宜。为此,除了提高退休金并使平均退休金超过最低生活费以外,俄罗斯还准备将退休金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积累制,使退休金的数量取决于保费缴纳的数量。同时,俄拟过渡到实行支付医疗费的保险原则,以改变目前为病人提供治疗费补偿的医疗保险系统效果不佳的状况。在免费教育制度方面,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反对“教育市场化”,在基本维持大多数专业免费教育和部分热门专业双向选择条件下实行低廉收费,鼓励民营教育。 2004年政府通过了货币化福利补偿改革方案并决定于2005年1月1日起推行,但在引发了抗议后决定推迟改革的实施。2005年11月7日,普京要求政府推迟将亏损的铁路客运部门从赢利的货运体系中剥离出去以及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他认为,重大市场化改革措施必须兼顾居民切身利益,政府不能把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推到居民身上。俄罗斯还抵制欧盟要求俄将国内油气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接轨的要求,使公共服务价格改革限定在居民可承受范围内,并使配套补助措施跟上。2005年俄政府决定从石油稳定基金中每年拿出60多亿美元用于医疗、农业、住宅、教育等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收入提高。良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极大地提高了俄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即期消费水平。 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倾向 降低企业和居民税负。1998年以来,俄政府大力减少税种,如取消了消费税、道路税等,将原先200余种税减少到20多个;降低税率,如以5万卢布为起征点、最高达35% 的累进个人所得税从2001年起改为以10万卢布为起征点、税率为13%的统一所得税等;降低行政收费;等等。以上举措,使企业和个人的税负降低了30%以上,促进了消费、投资增长。 发展消费信贷。俄罗斯中央银行通过出台商业消费贷款抵押法规,调整再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消费信贷。俄商业银行和一些外资银行纷纷与商家联合直接在商场开办即时“特快贷款”业务,18岁以上、有固定收入的俄罗斯公民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在10~15分钟内办好信贷卡,并可以选择零首付购买手机、家电、汽车等。俄政府通过成立国家住房保证局使住房贷款利率从2001年时的20%多降低到 2005年的14.5%。2001~2005年俄罗斯居民消费贷款增长了12倍,个人消费信贷占到银行贷款总额的17%,同时,将逾期贷款控制在2%的较低比例。 控制通货膨胀。1992~1998年俄罗斯物价累计上涨2600多倍,百姓积攒多年的财富化为泡影,削弱了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为了稳定市场,俄政府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使消费品价格上涨率逐渐下降,从1998的84%下降到2005年的10.5%。消费品价格稳定增强了消费者信心。 维护消费者权益。俄罗斯特别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000年俄联邦通过了《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对商品质量、保质期限、退换、责任、投诉和对各种假冒伪劣、虚假广告、诈骗行为、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的惩罚等均有详细规定。此外,自2004年1月1 日起俄罗斯实行居民银行存款强制保险制度,保护居民存款安全和消费者的购买力。 改善消费供给与服务条件。在“为了俄罗斯的明天,请消费国产品”等经济爱国主义口号下,政府通过各种投资优惠措施扶持本国生产商生产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使近年俄罗斯食品、轻纺、家电、IT、汽车等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俄国内商品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16.3%上升到2004年的57.3%。此外,为了弥补国内生产缺口和丰富市场供给,俄政府放宽消费品进口限制和降低进口关税,2005年底批准建设6个经济特区,以期通过吸引外资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规范营销方式,撤减原始集市贸易,发展现代连锁超市以及信用卡消费、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现代商业营销模式。 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增长转型 随着石油美元的大量涌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俄罗斯告别短缺之后,旋即进入消费快速升级阶段。俄经济明显地加快了从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以住房、汽车等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过渡和以IT、电子信息产品与现代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的进程。政府主要通过降低汽车、家电进口组装进口税率,降低消费品进口税,促进商业消费贷款等鼓励居民购房购车,还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竞争水平,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各种现代服务消费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近年,汽车、住宅、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等消费增长异常火爆,表明俄罗斯进入消费快速升级阶段。 俄罗斯消费增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消费增长推动了俄罗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实现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富民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俄罗斯居民家电普及率显著提高,如手机普及率已经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05年的60% 多,电脑普及率从2000年的4%提高到2005年的20%以上;每千人所拥有的小汽车数量从2000年的160辆上升到2005年的250辆,人均住房面积也从2000年的19.2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0.9平方米;2000~2005年,到境外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5%,每万名居民大学生人数从190人增加到480人。2004年俄罗斯GDP总量占世界第16位,而消费市场规模则居世界第12位,增长速度则居世界第2位,彰显其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步伐。消费繁荣促进了社会稳定,对生活满意度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俄罗斯居民从 1996年的30%上升到2004年的65%。而普京轻易赢得2004年第二次总统大选并使其支持率一直高居70%以上,表明俄罗斯富民政策深得人心。 消费正在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新引擎 国内消费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作用稳步增强。俄罗斯居民收入高增长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8年的1万亿卢布增加到 2000年的2.34万亿卢布和2005年的6.94万亿卢布,7年增长近6倍,俄罗斯最终消费率也从2000年时的63%上升到2005年的70%。内外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油价上涨1美元/桶拉动经济增长率上升已经由2000~2001年的0.30~0.35 个百分点减弱到2004~2005年的0.2~0.25个百分点,而内需对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从2000年时的1/3提高到2005年的2/3。世界银行指出,俄罗斯成为带动独联体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的最强大动力是俄内需强劲增长。这表明,俄罗斯经济正从资源出口拉动型转向国内消费与投资拉动型。而对高新产品和现代服务消费的旺盛需求,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如俄罗斯服务业的比重已经由2000年的43%上升到2005年的50%多。 俄罗斯打造消费型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富民是强国的基础 不同的发展模式往往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民富国强与民穷国弱。俄罗斯转型最初几年由于改革没有以改善民生福利为出发点,出现了民穷国弱现象;普京政府调整改革与发展战略,强调富民强国,从1999年以来俄罗斯居民消费迅速繁荣、经济稳定增长、国力快速膨胀的现实来看,一个民富而国强的新俄罗斯正在取代民穷而国弱的旧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出现了国家“高财税— 高支出—高投资”和居民“低收入—低福利—低消费”并行的两个链条,民穷民弱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现象日益严重,并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国富国强之梦的实现。尽管在IMD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最新出炉的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中中国从上年的第 31位升到第19位,但报告同时警告,中国面临着继续保持经济飞速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期望的严峻挑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有可能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失衡,破坏已有成果。 繁荣消费是构建内向型大国经济的关键 稳定而旺盛的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保持经济增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大国经济安全、健康的重要支撑。俄罗斯已经充分认识到由于能源、资源大量出口所导致的出口依存度的居高不下对于经济安全的威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转型的基本方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持续多年的积极对外开放,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的经济转向一个开放的经济。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而本应由消费主导的“三驾马车”成了消费落后的跛腿车,这是难以走好、走远的。 提高居民消费是提高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扩大居民消费是增进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消费水平提高是劳动者健康、教育、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保证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较快增长,正是居民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会促进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持续提高。俄罗斯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上升清晰地折射出其15年经济转型历程从乱到治、经济增长从外部依赖到内部依赖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凸显中国居民民生福利不足的现实。中国未来发展目标和国情不容许一直沿着 “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下的“高增长、低福利”这条路径走下去。只有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全体居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才有可能走上创新型国家的良性增长道路,并跻身世界民富国强国家之列。-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人事部2005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启动类项目《扩大消费需求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