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欧就纺织品贸易达成一致 > 正文
 

南方日报:中国纺织企业未来之路依然崎岖难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4:34 南方日报

  林跃勤

  编者按

  中国与欧盟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在6月11日凌晨达成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裤子、T恤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在确定合理
基数的基础上允许上述10类纺织品对欧盟出口年增长率限制在8%—12.5%的水平上。

  这是中国做了很大让步的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虽然避免了与欧盟的贸易纠纷,但对纺织品生产厂家而言,实际上是旧的配额去了,新的配额来了,外部配额取消了,内部配额建立了。

  在这个长达两个多月的贸易摩擦中,中国纺织业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才能避免频发的贸易摩擦?行业如何建立自律机制?本专题就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艰苦磋商,中国商务部薄熙来与专程来访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于6月11日凌晨在上海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签署了备忘录。

  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在确定合理基数的基础上允许上述10类纺织品对欧盟出口年增长率限制在8%—12.5%的水平上。

  这样,在欧盟5月27日宣布对亚麻纱和T恤衫提出正式磋商请求以来,在规定程序期限内通过协商,达成了协议,避免了迎头相撞,互让带来了互利,可喜可贺。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一块石头坠地,人们都松了一口气。但是,这远不是额手称庆的时候。因为,这是中国做了很大让步的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虽然避免了与欧盟的贸易纠纷,双方息事宁人,毕竟不是完全如我所愿,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对纺织品生产厂家来说,实际上是旧的配额去了,新的配额来了,外部配额取消了,内部配额建立了,8%—12.5%的年出口增长率对于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企业来说无异杯水车薪。

  现在剩下的就是政府和行业协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已经达成的出口增长自我约束了。

  必将引发一轮新的博弈

  有效控制出口规模和合理确定生产企业及其额度,既是对政府及其行业组织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博弈能力的检验,必将引发政府与企业之间及各企业之间的一轮新的博弈。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和行业自律讲了多时,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协调总是流于形式。也正是商会靠边站、行业自律缺位,才出现包括纺织品在内的出口一窝蜂的混乱局面,出口企业蜂拥而上、出口产品铺天盖地、出口价格一落千丈,招致境外群起而攻。

  现在,在与欧盟经过讨价还价之后划好的红线面前,政府、协会和企业如何互动应引起重视。与外部的矛盾转到内部,国内几方之间必须找到妥协方法,按照既能控制出口总量,优化出口结构和提高附加值,又能更好地发挥国内生产企业的优势原则,兼顾各方利益,不搞平均分配。希望不会回归倒卖倒买出口配额许可证的老路,而是在公开、公正、透明和竞争的基础上产生配额,达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出口欧美市场空间受挤压的条件下,纺织品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呢?

  首先,积极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企业不应盲目贪多、求大、求快,而应致力于求新、求高、求稳,致力于做实、做强。必须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换位思考,避免重蹈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容易做什么,谁赚钱就跟谁走,盲目跟风,靠数量、靠价格取胜、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惯性做法。致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

  其次,要建立和强化反倾销预警机制。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埋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因而,在遭遇出口危机时往往措施失当。企业必须建立其对国际市场的出口预警系统,并根据可能发生的国外反倾销早做生产计划调整预案,同时要做好会计等基础工作,以应对反倾销调查的需要。

  第三,要善于曲径通幽,积极走出去。走出去是解决对我原产地产品进行反倾销的最佳选择之一。到境外设厂固然风险较大,但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提高,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步增长,到发展中国家办厂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了,投资门槛也不一定就很高。关键还在于要有对外开拓的进取之心。近年,中国纺织企业已经在第三世界国家设立了一些服装加工企业并作为出口欧美的跳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四,大力拓宽出口市场,分散出口集中度,减轻境外对我大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特保压力。具体地,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情况,适当调节生产产品品种,以适应不同出口国别的需求。

  中美贸易纠纷仍需靠智慧化解

  中欧之间的贸易矛盾暂时得以化解,而中美之间的纠纷如何落幕还是个悬念。有一点是肯定的,相撞两伤,握手两利。在这样的大框架下,中美双方都会尽量避免诉诸WTO争端机制,因此,再次复制中欧备忘录那样的互让双赢协议不会有太多的问号,只是或早或迟的事情,当然,还有就是双方让步的幅度可能会有所差异而已。5月14日美国不就单方面给中国7种纺织品的进口增长幅度划定了一条红线吗——7.5%的年进口增长率。能否通过谈判让老美们高抬贵手,将警戒线再往上提提,这就要看双方谈判者的耐心、智慧和技巧了。总之,对欧盟也好、对美国也罢,甚至对其他国家也一样,指望人家大门洞开不设防,任你产品狂轰滥炸的日子似乎正渐行渐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WTO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企业要尽快走出羊群

  6月11日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同时我们也为下一轮的中美谈判捏了一把汗。结果将会和这次一样顺利吗?在这个长达两个多月的贸易摩擦中,中国纺织业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才能避免频发的贸易摩擦?6月14日,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

  中美谈判仍有很多困难

  记者:11日,中国和欧盟终于谈判成功了,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有媒体说,中欧之间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势必对美国形成压力,迫使美国考虑与中国达成类似协议。你觉得这个压力有多大?

  张燕生:无论同欧盟谈成什么样的协议,都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谈判之前,全球有一个配额体系,来限制全球市场的分配,2005年1月1日以后,对全球的配额取消后,唯独对中国建立起了新的市场限制,只有中国是例外的。这项协议的签订,并不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有配额,总比打仗强。

  中欧的利好主要体现在双方的诚意上,但是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解决仍存在很多的困难,这涉及到更多政治上的因素,但是我相信最后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毕竟双方还有很多经济利益上的联系。

  发展差异化产品

  记者:这次中欧协议的签订要求中国的纺织品年增长维持在8%,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如同一道勒紧的缰绳。纺织业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在这个泥泞中继续前进?

  张燕生:这要求我们的企业不能再靠打价格战取胜,这样的做法等同于“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企业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取胜,首先就必须建立起出口协调机制。通过改进技术逐步地发展差异化产品。应该知道,市场份额的取得,不应该只靠压低价格。这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企业要尽快走出羊群。现在其实有很多的激励机制在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的纺织业还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的制作上,而低端产品的不断增多,就会使全球生产严重过剩,价格自然也只能是被压得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有太多的利润。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简单,因此跨入的门槛比较低,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很容易被踢出局。

  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往中高端走。因为中高端的产品收入弹性较高,即价格较高,竞争相对来说比较小。

  8%的年增长率也会迫使一些企业开始发展非设限产品。但是,这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用于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以及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再次,中国的纺织业应该大力发展互补性贸易结构。不要和这些国家(美国和欧盟)的主打市场的产品进行正面竞争,应该挖掘其互补性的市场。

  应该是一个透明的壁垒

  记者:很多企业关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配额怎么分配?会不会有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发生?

  张燕生:全国几十万家企业怎么分配这个份额,对商务部、发改委、纺织进出口协会,对企业、政府、中介组织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这个机制应该是奖惩分明的制度:“守信用的企业受鼓励、不守信用的企业被淘汰”。

  这次中国和欧盟签订的协议规定中国的纺织品年出口增长8%。这是一个数量上的限制,同过去的出口关税并不一样。作为价格限制的出口关税,只要企业愿意付钱就可以出口。数量限制则不然,无论企业愿意出多少钱,买不到配额照样无法出口。

  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寻租”(寻求非生产性利润)行为。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让特保的壁垒成为一个透明的壁垒?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套明细的分发规则,加之严格的管理,才能将寻租行为赌在门外。

  记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燕生: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的是监督的作用。政府的“主角”地位应该由行业协会来承担,政府只需给出自律的手段,由行业协会对纺织业进行自律。批判标准应该是:自律的企业得到优惠性的政策,不自律的企业被踢出局。

  改变出口战略

  记者:我们的出口战略是不是应当作适当的调整?

  张燕生:在调整出口战略的过程中,内需拉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进口和出口应该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机制:通过内需拉动进口,跟别的国家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一些国家在限制我们产品的时候有更多的考虑因素。

  只有建立起共同利益的策略,才能击破特保和反倾销技术壁垒的限制。其实,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很多和中国密切联系的经济组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起更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美国和欧盟的这个做法毕竟在贸易上站不住脚。想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国际的协调机制。

  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不可放松出口控制

  “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一致,对中国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来说,显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然而,国内企业仍然需要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在扩大产能及出口问题上持谨慎态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如果中国纺织企业因此而放松在结构调整和出口控制方面对自身的要求,可能还会重新面临新的外部考验。”

  企业自立于自律

  业界人士认为,对于国内的5万多家纺织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不仅要考虑如何应对眼下的危机,更要着眼长远,搞好产品升级、品牌建设和开拓更宽广的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说,我国大宗纺织品的出口,目前还主要是一般贸易,虽然也有一些纺织品出口采取加工贸易方式,但主要是进口高档面料或为外国的品牌产品代工,高端产品只能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小部分。

  “粗加工的高数量出口是对国内优质资源的一种浪费。在2008年之前,我国的纺织企业该怎么办?”他认为,未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好地设计和生产自主品牌的产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也认为,由于我国纺织业劳动力便宜,纺织服装出口进入门槛低,短期内容易形成强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但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向拥有中高档自主品牌产品方向发展方面普遍做得不够。

  不过,专家也表示,虽然发生了我国与欧盟、美国之间的磕磕绊绊,但我国在纺织服装产品升级时,轻易放弃低端产品的做法也很不现实。曹新宇说,从国际市场看,他们对我国纺织品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专家认为,在这方面,充分发展自身的营销网络以尽可能扩大利润空间,是企业在做大品牌时应同步兼顾的。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正在积极建立纺织品企业的行业自律机制,保证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据了解,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建立行业自律协议的消息在其网站上公布后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天之内,就有415家纺织品企业表示愿意加入。这415家企业的出口占对美国、欧盟出口总量的50%以上。

  据了解,行业自律协议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确定敏感纺织品的类别。把一些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引起进口国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纺织品列为敏感产品,重点监控这些产品的出口秩序。

  曹新宇比较赞同广东推出的“出口商品预警机制”,监测“量增价跌且出口国集中度逐月提高的商品”。使纺织品成为重点监测行业之一。

  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袜子的进口实施数量限制。但不到半年时间,我国袜子生产企业的出口就达到了限额总量。”曹新宇说,目前缺乏规范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导致很多企业近乎无节制地扩大生产和出口。许多企业只顾埋头生产,却不知道进口国设定限额的情况。

  “贸易摩擦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关心的只是利润和成本控制。”专家认为,众多企业的这种盲目生产和盲目出口导致进出口贸易秩序失范,并引发了大量的贸易摩擦。

  曹新宇认为,要避免这样的恶果和更多的贸易摩擦,需要行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行业自律需要做到既能让企业自愿遵守,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刚性约束。”

  不过,他也承认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据了解,为避免国内厂商出口时互相杀价,此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建议对出口纺织品设置一个底价。“这个建议的目的在于防止我们的纺织品出口骤增而损害行业的长远利益。但这个办法很快引发了生产厂商的争议。”

  本报驻京记者 郑子轩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