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投资:新冠疫情后是否会出现通胀?

施罗德投资:新冠疫情后是否会出现通胀?
2020年06月19日 11:11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线索Clues | 理性投资 

  施罗德投资(Schroeders)的投资专家们近期就新冠疫情是否影响通胀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形成了预判分歧,两种不同观点的持有者也对投资机会进行了展望。以下为《线索Clues》对观点的摘录:

  新冠肺炎疫情后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

  投资评论员David Brett

  新兴市场债券及商品主管Abdallah Guezour与首席经济师Keith Wade讨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通胀前景。

  Abdallah认为新冠疫情后将可能会出现通胀,并解释为什么通胀有机会在未来5年内升至4-6%。

  而Keith则认为不会出现通胀。他的观点是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将使需求维持受压,从而带来通缩的冲击。

  无论如何,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为投资构成很大的影响。

  Abdallah Guezour认为将会出现通胀的依据:

  未来两三年出现通胀升温的可能性有多高?

  受三大因素影响,通胀在未来两三年内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已大幅上升。

  首先,目前全球各地均史无前例地实施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相信会加快形成通胀压力。各国央行的印钞量急剧上升也已导致全球货币供应创下历史性升幅。

  其次,新冠疫情封城措施让供应进一步受到打击。这意味着全球化趋势将会放缓,甚至倒退,通胀效应也很可能随之而来。

  第三,在商品市场长期熊市和油价暴跌过后,供应方面正经受着严重的打击。若有迹象显示需求恢复正常,商品价格便将从目前的历史低位回升。

  哪些地方会率先出现通胀?

  一些货币本已严重贬值的国家将有可能是最先出现通胀的地方。

  此外,美国也有可能开始出现对通胀的恐慌。美元近年来的广泛强势具有通缩作用,但以往支持美元的利率和经济增长差异已逐渐消失。

  美联储将美国财政赤字转化为发行货币。美国在财政及经常账户方面的“双赤字”已逼近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0%。美元弱势将在美国乃至全球各地产生通胀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量化宽松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有什么不同?

  现在的量化宽松是各央行通过购买长期证券(如债券)去增加货币供应,以及鼓励借贷和投资。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量化宽松有所不同。

  由于现在印发的钞票将直接为政府开支和银行借贷提供资金,美国工商业贷款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并未出现持续大幅增长。因此,我们相信这次量化宽松也将影响到实体经济。

  另外,本轮的量化宽松也采取开放的形式进行,而且覆盖的范围颇为广泛。数个新兴市场甚至已开始实施某种形式的量化宽松。这些政策均在短期内产生通胀效应。

  通胀将会升至什么水平?

  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加权消费物价指数通胀率持续处于2-4% 之间, 并可能在未来三年内升至4-6% 的水平。事实上,通胀回升的初段或会对全球经济复苏有利。

  在时机仍未成熟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和政府都不会过早恢复正常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然而,当市场因为全球各地的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而开始对通胀感到恐慌,或对财政危机作出反应时,各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最终也只能恢复正常。

  Keith Wade认为不会出现通胀的依据:

  为何通胀不会上升?

  目前的冲击可能会带来极强的通缩作用。受封城措施的影响,需求持续暴跌,价格也因此下跌而不是上升。

  石油行业是最极端的例子。该行业的需求已下跌了约三分之一,而油价也出现了暴跌。近期世界各地的通胀数据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美国的核心通胀出现了破记录的跌幅,而整体通胀率也大幅下跌。

  缺乏需求的情况将迫使企业下调产品价格,甚至有不少产品根本无法卖出。随着经济开始重启,情况将会改善,但我们认为企业仍需要大幅降价促销,因此短期内的通胀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为了对通胀进行模型分析,我们对经济体系中过剩的产能(产量缺口)进行观察,并发现因为疫情而实施的封城措施已造成大量产能过剩。

  随着经济复苏,人们将会返回工作岗位,但各国取消封城措施的步伐仍非常缓慢,意味着经济复苏也将以渐进形式推进。经济并没有像人们在疫情初期的预期那样迅速反弹。

  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将会持续,并于2021年甚至2022年前对通胀带来下行压力。

  在缺乏通胀甚至通缩的环境下会有什么副作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货币供应增加的情况可以反映一些因为缺乏资金周转而即将面临倒闭的企业正在进行贷款。

  这些企业借贷并不是用在可以带来通胀的开支或投资上。这有可能会出现通缩的问题。

  若在借贷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出现通缩,实际的债务负担便会增加,从而对经济活动构成负面影响。

  经济能否在无通胀的情况下复苏?

  长远而言,驱动经济活动的并不是通胀,而是像创新及科技这样的结构性趋势和人口结构的转变。

  例如,各国将会因为此次疫情而增加医疗保健开支,而创新、科技及招聘也将会增加,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来源。以上种种已在人口老化不断加剧的带动下而需求增长。

  受封城措施影响,云办公技术、云会议、云购物等将会出现进一步增长。

  由不同事件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是典型的经济活动进程,意味着部份职位将会消失,但经济将会重组,让资源可以重新分配到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然而,我们很难预测需求将会来自哪里。

  这对投资会意味着什么?

  在通胀的环境下,哪些资产、行业或地区或会受惠?(Abdallah Guezour)

  参考以往的历史,黄金的表现通常会在通胀升温的时候较好。商品出口国的货币、各商品行业及资源股也会取得较好的表现。

  新兴市场(特别是有望从商品价格上升中受惠的国家)的高收益债券及股票也可能受到潜在的通胀升温支持。

  由于个别商品现在的价格相当低,加上普遍投资者的持有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即使全球需求只是轻微回升也有可能让这些商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政府债券有可能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个别已发展国家的债券收益率已跌至负数或极低水平,而回报上升的潜力也非常有限。即使经济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放缓,这些债券在未来几年似乎仍会出现较令人失望的表现。

  哪些资产行业及地区有可能在没有通胀的环境下受惠?(Keith Wade)

  在低通胀或通缩的环境下,投资者或会希望拥有固定的利息收入,特别是政府债券这类避险资产。然而,债券收益率偏低正好反映着经济环境疲弱。

  更广泛来看,企业债券市场当中有部份投资级别(低风险)及高收益债券值得关注。

  投资者应将着眼点放在发掘较为稳健,以及能够在逆境中取得良好表现的企业上。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包括科技、医疗保健及生物科技行业。

  不少公司将透过制造更多机器人、引入人工智能和减少人工操作等方式,务求可以让供应链的稳健性有所提升。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虽然这与新冠肺炎疫情问题截然不同,但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在通缩环境下维持增长及开支的板块。气候变化将会吸引大量投资。发掘主题是关键,而能够准确定位的优质企业将可从这些投资中受惠。

  这些变革或会限制新兴市场之间的某些交易。这些交易一般都较依赖全球市场。与其采取地区或地域策略,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以微观策略发掘企业。

  (线索Clues / 李涛)

  👉编辑精选:

  施罗德:资金面宽松下债市调整的原因

  富达国际调查:疫情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将在10个月内消退

  康桥汇世:保持风险资产中性头寸而非追涨

  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后封锁-前疫苗”世界的受益者

  尚恩投资:新冠疫情冲击可能导致通胀爆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3 迪威尔 688377 --
  • 06-22 捷安高科 300845 17.63
  • 06-22 天智航 688277 12.04
  • 06-19 皖仪科技 688600 15.5
  • 06-19 胜蓝股份 300843 10.0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