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冲刺科创板:净利靠补贴应收靠兜底 却被“后浪”超越

东软医疗冲刺科创板:净利靠补贴应收靠兜底 却被“后浪”超越
2020年08月21日 08:1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作为第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600718.SH)业务覆盖了智慧医疗、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及软件产品与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东软集团先后分拆子公司让其单独上市。

  今年6月末,东软集团下的联营医疗器械及IT服务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在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目前,东软医疗的科创板申请已经获得受理。

  据《每日财报》了解,东软医疗是一家以影像设备为基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曾在1997年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全身CT,打破国际垄断,被行内人称“国产CT一哥”。

  值得注意的是,东软医疗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依赖政府补助,净利润直接腰斩,对客户分期付款却靠集团兜底。技术被后浪超越,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有所下滑,前景堪忧。

  净利润遭腰斩,六成靠补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大型医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三级医院基本被GE、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垄断。

  随着国家鼓励优先采购国产设备等举措的实施,国内已出现少数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实力设备厂家,东软医疗就是其中的一家。

  1994年,在以计算机技术解决核心系统难题后,东软医疗的前身研发了第一台国产CT的原型机。随后在1997年,该机器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上市审批。

  作为破局者,东软医疗一时风头无两。从单层螺旋CT到双层、16层、64层、128层、256层到现在的512层,这家公司成为了国产CT突围的破局者,更被行内人称“国产CT一哥”。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东软医疗的CT设备保有量占中国市场保有量的10.4%,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2019年东软医疗以12.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64/128层CT设备厂商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GE和西门子。

  尽管还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但东软医疗的经营状况反映在账面上却非常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东软医疗营收分别为14.45亿元、19.26亿元以及19.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57.95万元、1.69亿元以及8265.2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70.31万元、1.70亿元以及8827.75万元。

  可以直观的发现,东软医疗在2018年实现营收利润的大幅增长,2019年的营收略降,但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大幅下滑,幅度超50%,直接腰斩。

  事实上,东软医疗还非常依赖政府补助,2017年—2019年,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分别构成了当年净利润的77.42%、51.24%和60.21%。如果扣除这部分利润,那么过去三年东软医疗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0.83亿元、0.35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东软医疗因为税收优惠而减免的纳税金额分别为1.089亿元、1.07亿元和8513.58万元,其中影响当期利润的税收优惠金额为6691.74万元、7920.59万元和5934.50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98.27%、39.99%和64.66%。

  主营产品量价齐跌,“后浪”来势汹汹

  展开来看,东软医疗主营业务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为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 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

  其中,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在报告期内的收入分别为10.81亿元、13.80亿元以及12.5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5.45%、72.27%以及65.65%,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每日财报》研究后发现,与万东医疗上浮的业务毛利率相反,东软医疗的医学诊疗业务毛利率一直走低,2019年降幅比2018年更大,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业务的毛利率逐年走低。

  报告期内分别为37.57%、35.57%和32.82%,同期CT系列产品平均单价分别166.67万元/台、185.15万元/台以及156.47万元/台,去年出现大幅下滑,单价下滑成为拖累利润率的根本原因。

  除了CT系列产品,GXR系列产品的单价也逐年下滑,而占据东软医疗各类医学诊疗设备销售比例最大的US系列产品却面临销量下滑的影响。报告期内,东软医疗US系列产品销量分别为1167台、846台以及769台,下滑速度非常快。

  与此同时,只有不到10岁的“后浪”联影医疗,已经对22岁的东软医疗的老大哥地位构成了较大威胁。

  一方面,成立于2011年的联影医疗在增速最快的64/128层CT机市场中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而东软医疗也不过仅有12.6%。同时,联影医疗曾宣布自己完成了640层CT机的研发,高端程度已经超过老大哥东软医疗。

  设备差异给营收带来了直接的影响,2016年,联影医疗公开表示当年营收在20亿元左右;而去年东软医疗收入也不过19.25亿元。

  而且从二者最新公布的估值来看,联影医疗看起来更值钱。东软医疗最近一次引入投资者是在2017年9月,投后估值超过47亿元。关于此次科创板IPO,有业内人士表示东软医疗的市值应该在200亿左右。

  而同样是在2017年9月,联影医疗已经宣布获得了33.33亿A轮融资。到了2018年4月,联影医疗完成B轮融资时,投后估值为400亿元。

  此外,小体量医械厂商在低端器械领域以持续价格战的方式谋取生存空间,可能也将导致东软医疗低毛利设备面临销售压力。

  隐蔽的商业模式背后暗藏玄机

  《每日财报》注意到,东软医疗在销售设备的过程中采用一年内收款及分期收款相结合的方式。一年以上对客户分期收取的货款实际具有融资性质,在长期应收款中核算。

  由于东软医疗产品单价很高,CT均价约150万,MRI和DSA均价均超过300万,因此,其中一部分客户迫于资金压力很难一次性付款,东软医疗就与4家银行及大连康睿道合作。

  由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大连康睿道为客户提供贷款担保,看起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模式,但担保人大连康睿道实控人就是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刘积仁,股东基本是全东软集团高管,包括东软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王勇峰、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杨纪文、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岩等。

  换句话说,就是东软医疗分期收款,东软集团为客户进行信贷风险兜底,如果出现客户违约,那么东软集团必须掏腰包补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已为客户垫款且有余额未收回的客户13 家(包括已提起诉讼向其追偿的有7家,共涉及8笔借款)。

  所以东软医疗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应收坏账,但由于东软集团补足了这部分的损失,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没有这一层担保,那么这部分收入就是坏账,会直接冲击公司的利润。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很可能就是东软医疗调节利润的一种新手段,借此才增厚公司的利润,而且不会产生坏账,只不过需要集团来兜底。

  此外,东软医疗还存在第三方回款问题,这也是目前发审委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东软医疗的第三方回款金额为1.78亿、1.25亿和0.98亿,占收入比为12.34%、6.49%和5.07%。

  之前的监管要求是不超过5%,尽管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要求,但公司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关注,而且东软医疗第三方回款中最多的是“客户关联方及客户员工”,总金额近5000万,非常之大,存在帮助其他公司做账嫌疑。

  净利润靠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应收账款靠集团进行兜底,然而主营产品量价齐跌后却被“后浪”赶超,虽有22岁“高龄”,但这样的东软医疗是否真的有能力独立上市呢?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1 迦南智能 300880 9.73
  • 08-21 莱伯泰科 688056 24.8
  • 08-21 大叶股份 300879 10.58
  • 08-21 盛德鑫泰 300881 14.17
  • 08-21 山东玻纤 605006 3.8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