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 北京和上海有什么不同?

对于年轻人来说 北京和上海有什么不同?
2019年09月11日 02:59 第一财经

  对于年轻人来说 北京和上海有什么不同?

  北京和上海,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中国人心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它们是所有社会生存类话题的常客,也是大多数城市比较文章的主角。它们集聚了最丰厚的商业社会文化资源,城市性格却截然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城市,可能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在DT财经《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的城市“青和力”评价体系中,上海和北京的“青和力”几乎同分,遥遥领先于中国其他城市,但在细分项上各有千秋。这意味着,对于年轻人来说,两个城市具有同样强大却又特色迥异的吸引力。

  1

  北京:奋斗青年的天堂

  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

  虽然北京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线上消费总额等方面稍弱于上海,但由于少了近300万人口,北京在人均指标上有微弱优势。

  从第三产业GDP占比来看,北京也更高。2017年,北京第三产业GDP占比为80.56%,高于上海的69.18%。第三产业越高,即意味着能提供越多工作岗位,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人。但这不一定就说明上海的城市发展硬实力不足,因为以高端制造为优势的德国,GDP的三产占比也与上海相似。

  细数那些让大学毕业生垂涎的知名企业,北京的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是上海的3倍,新经济上市公司(包含TMT、互联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行业)数量比上海多三成,独角兽公司数量和创业能级比上海翻倍。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上海的大公司(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招聘需求数量差不多是北京的3/4。在所有招聘岗位中,年轻人更偏爱的前沿行业占比数字,上海也比北京要低约15%。其中,在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上海的岗位占比比起北京少了约三成,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也不到北京的一半。

  不过,优渥的就业资源和经济实力的背后是北京青年们普遍的知识焦虑。网易云课堂数据显示,北京知识付费规模比起上海多出了近40%,妥妥坐稳了头把交椅。知乎上,北漂焦虑的问答也屡见不鲜。

  也许正是如此,多的是一边在北京“追梦”,一边抱怨北京没有生活的年轻人。

  2

  上海:更具生活气息的国际都市

  “我们在这儿迷惘,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不光是一句歌词,也是北京居民出行时的真实写照。

  搬到上海之前,专栏作者林安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刚去北京觉得城区好大,不跨区都要在路上花1.5个小时。如果要跨区,单程可能就要花2个小时——就像是一场短途旅行。”不光是林安,对于其他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来说,这种日常出远门的现象普遍存在。

  显然,粗犷的北方城市在讲求供应密度的便利性建设上确实不占优势。而在上海,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虹桥国际机场横穿整个城市也仅需乘坐1.5小时地铁,这还不包括磁悬浮、机场大巴等特定便捷交通。此外,随处可见的全家、罗森、7-11,以及遍地扎堆的各色餐厅,共同构建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除了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上海时尚的城市气质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大众品牌偏好度上,北京和上海的整体差距不大,然而在一些潮流品牌上,北京就不似上海那么“洋气”了。上海无印良品门店数量比起北京多35%,星巴克数量甚至比北京多出一倍。

  同时,上海还是全球知名品牌的“首店聚集地”。号称“世界上最好吃汉堡”的ShakeShack于2018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中国首店;当时全球最大、亚洲首家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选择在南京西路开业。爱马仕、路易威登、VeraWang等奢侈品牌登陆中国时,上海也是首选。

  上升到要满足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上海无疑是一座更具有国际范儿的大都会。“时尚新潮”“热爱生活”的城市气质是上海的精神内核。

  与北京相比,无论是从城市面貌还是物质文明的角度来看,上海都提供了更具活力的生活气息与最具色彩的都市生活图景。

  3

  北京与上海的较量

  也是两个城市群的角逐

  如果从工作、生活与精神需求三个角度来拆解北京、上海,不同个性的年轻人应该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归属。但城市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地理与行政区位决定了它们作为中心城市组群发展的未来。

  一方面,城市群的协同是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地理空间的接近让城市群内多个城市成为一个整体,年轻人选择其中某个城市,事实上是拥抱了整个城市群的资源。

  所以,“北京还是上海”的背后其实是“京津冀还是长三角”的问题。

  从北上所属城市群各城市的青和力排名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更好的城市层级体系。在上海之后,杭州、南京、苏州进入青和力前10名,宁波、无锡进入前20名,在不同程度吸引年轻人的分位段都有排位靠前的城市。相较之下,京津冀地区在北京和天津之外,城市群缺少中坚城市,青和力仅次于天津的石家庄,也已经排至第41名。

  在产业发展方面,北京的中国500强、独角兽及新经济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和占据京津冀城市群的86%。而在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只占40%,紧随其后的还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产业发展差异均衡。

  京津冀地区却不太均衡。应届生的校招机会、大公司和前沿行业的招聘名额几乎被北京包揽,薪资水平也领先较多。相较而言,长三角的工作机会含金量得分更加均衡,围绕上海的江浙地区城市亦有不少就业机会,收入性价比也相对较高。

  当超级城市的理想与欲望承载不起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时,上海青年退一步还有很多不错的长三角备选城市,而北京青年需要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寻找退路。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9 传音控股 688036 --
  • 09-18 热景生物 688068 --
  • 09-18 山石网科 688030 --
  • 09-16 天奈科技 688116 --
  • 09-12 仙乐健康 300791 54.7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