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蜀中无大将” 权益类产品规模跌入清盘线

中融基金“蜀中无大将” 权益类产品规模跌入清盘线
2019年03月25日 04:11 投资者网

  中融基金“蜀中无大将” 权益类产品规模纷纷跌入清盘线

  今年公司权益部投资总监和总经理相继离职,而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去年内规模缩水达60%,规模在清盘线以下的基金多达10余只

  《投资者网》胡朝辉

  3月20日,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中融央视财经50ETF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这也是市场上首只央视财经50ETF产品。作为中融基金旗下第一只ETF产品,中融央视财经50ETF显然被寄予了厚望。

  已经过去的2018年对中融基金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受固收类产品规模增长的影响,公司整体规模增长了94.1亿元;但另一方面,主动型权益类基金惨不忍睹地继续“瘦身”,19只产品去年末的总规模仅为9.86亿元,剔除新发产品,全年规模竟然缩水了18.89亿元!

  在2019年,中融基金如何尽快扭转这一局面?目前,公司旗下正处于认购期的4只基金均为权益类产品,看上去也在分享大势上涨的红利,但其自身实力究竟如何呢?

  权益类产品短板凸显

  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可谓是生逢其时。依托2014、2015年的牛市背景,凭借分级基金和固收类基金两大类产品,中融基金迅速做大了规模,目前已跻身行业前50名,但权益类基金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短板。

  目前中融基金旗下的主动型权益类基金中,规模在清盘线以下的基金竟然多达10余只。除去分级基金,其中规模最大的中融核心成长,其规模也只有3.28亿元。

  从业绩上看,中融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中,除了中融中证银行指数分级以外,近2年收益均为负值;混合型基金也有7只近2年收益为负值,占了公司同期发行的同类基金的一半以上。

  今年2月11日,中融基金总经理杨凯离任。至于离任原因,公司公开的说法是“个人原因”。

  对此,某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说,一般来说,基金公司高管发生变更,其原因无非股东方变化、业绩和公司治理不尽如人意,以及高管“奔私”或转投其它行业。“其中规模与业绩压力是高管变动的首要原因。”看上去,中融基金也大概如此。

  而就在今年春节前,公司旗下另一员大将——权益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孔学兵刚刚离职。

  在加盟中融基金前,孔学兵曾在富安达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任职回报最高曾达到59.97%。

  但是在2016年加盟中融基金后,孔学兵似乎好运不再。他曾先后接管了产业升级、竞争优势、强国制造、物联网主题和核心成长5只基金,除了中融强国制造的任职回报为4.51%外,其他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均为负值。尤其是在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他所管理的中融竞争优势任职回报率竟然为-38.8%。

  基金经理人才匮乏业绩欠佳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欠佳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公司人才匮乏的窘境。

  中融基金目前在发的权益类基金包括中融智选质量和中融策略优选混合,拟任基金经理分别为易海波和解静。然而,由二人担任基金经理的多只基金长期表现欠佳。

  易海波在中融基金任职期间共管理了8只权益类基金,其中有一半任职回报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而由解静管理的5只混合型基金任职回报居然全部低于同类平均水平,且均为负值。

  3月5日,中融基金发布了关于旗下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赵菲因工作安排不再担任中融量化小盘股票、中融量化多因子混合的基金经理。

  此前,赵菲已被任命为中融央视财经50ETF基金经理。

  那么这位被委以重任的基金经理其过往业绩又如何呢?

  根据公开资料,除中融央视财经50ETF之外,赵菲在中融基金任职期间前后共管理了14只权益类基金,最长任期接近4年,最短的也有200多天。在这14只基金中,仅有两只任职回报为正值,而跑赢同类平均回报的也不过只有3只。

  从以上各方面看,中融基金可谓都乏善可陈。

  针对中融基金目前发展的现状,《投资者网》向公司方面发函求证,但公司相关负责人以“有同事休假,又正在产品发行期间,忙不过来”等为由,未能给出更多解释。(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中创物流 603967 --
  • 03-21 三美股份 603379 32.43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31.14
  • 03-14 震安科技 300767 19.19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