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也有一颗“求变心”

灯笼也有一颗“求变心”
2019年03月20日 09:58 福建日报

灯笼厂有故事

“在古代,灯笼的主要功能是用作日常生活照明,人们使用绵纸或绢布作为灯笼的表皮,骨架则使用竹子制作……”在台湾光远灯笼观光工厂里,导览员带领观众从“灯笼的传说与由来”启程,开启一场关于灯笼的时光之旅。

“两岸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人,台湾的灯笼制作技艺源自大陆。我们希望通过导览、观光、DIY等方式,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灯笼文化。”光远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成说。

谢志成祖籍闽侯,他的父亲谢亦熀是光远灯笼的创办人。谢亦熀原本是福州的一位油纸伞师傅,1947年从福州移居台湾后,继续以此为生。上世纪60年代,随着塑料雨伞大量问世,油纸伞渐渐失去市场。为了生计,谢亦熀决定转行。彼时,他认识了制作灯笼的师傅刘才,学习到了传统灯笼的制作技艺。因灯笼骨架也是用竹子,他便将油纸伞的工艺同灯笼的构造相结合,研发出了新式伞灯。

“所谓伞灯就是像雨伞一样,使用时可以撑开,不使用时就收起。它以竹子切成伞状,骨架外糊上棉布制作而成。”谢志成说。

1976年,因应科技的进步,谢亦熀在南投县竹山镇建设了灯笼厂,引进了竹子加工设备,但绝大部分环节依然坚持手作。1978年,年迈的谢亦熀唤回在台北工作的谢志成,将接力棒交到儿子手中。

灯笼的变与不变

在古代,传统庙宇或厅堂里,处处可见灯笼。进入工业社会,如何让传统灯笼走进更多家庭?对传统灯笼有着浓厚兴趣的谢志成,在时代变迁中看到了创新的重要,于是一场改变悄然发生。

“父亲打理时,灯笼产量每日最多百只。我接手后,首先思考如何提高产量。”在钻研了传统灯笼的制作技艺后,谢志成将烦琐的制灯环节拆解成几道工序,然后将不同工序交由不同的人代工,灯笼厂只留下组装、绘画、研发等核心部门。如此一来,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灯笼产量提高到了600多只。

紧接着,谢志成通过注入现代元素,从外形上改良伞灯,跳脱出以往人们对传统灯笼的刻板印象。“传统灯笼主要悬挂于庙宇或家宅门庭、院落中,因而个头比较大。现代人基本都居住在公寓里,为了适应空间变化,我们制作了小巧、精致的居家灯笼,绘制的图案或书写的文字也更富现代感。”谢志成解释道,“比如,过去灯笼上喜欢画神明、龙凤等图案,而如今则会画动漫人物、花草鱼虫等,也会写上‘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祝福语。”

不仅如此,谢志成还将灯笼带进了商界。在台湾名气颇大的度小月,以制作担仔面闻名,其悬挂在店铺前的“度小月”灯笼,已成为游客拍照的“景点”,而制作这些灯笼的厂家正是光远企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灯笼带给人们的美好寓意不变,它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团圆与喜庆,因此许多商家一直是我们稳定的客户。”谢志成说。

不变的,还有谢志成对灯笼材质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塑料灯笼进入台湾市场,它以铁线作为灯笼骨架,因而价格低廉冲击市场。“自古以来,竹子因中通外直,被誉为君子。竹子也有节节高的寓意。灯笼的外形可以变,但它的内涵和文化不能丢。”面对挑战,谢志成坚持使用竹子作为伞灯骨架,并选用三年生桂竹,制作出的灯笼牢固美观。

然而,受塑料灯笼的巨大冲击,光远企业在台湾的市场份额从最高峰的八成下滑了很多。2006年,谢志成在台北工作的大女儿谢雅纯回到竹山镇,父女俩开始联手破题。

守护文化之根

谢雅纯是80后姑娘,回到竹山镇后,谢志成让她下了三年工厂,从最基本的制灯做起。

出师后,谢雅纯着手开始对灯笼厂进行二次改革,方向就是观光工厂。“从第二产业拓展至第三产业,既能吸引来更多客源,又能通过观光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灯笼文化。”谢雅纯告诉记者,如今光远灯笼已从工厂化生产转向订制化经营,所有伞灯均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灯笼上的图案或文字由老师傅按照客户喜好手绘、手写而成,因而每一盏灯都是独一无二的。

走进光远灯笼观光工厂,左边是传统文化灯笼馆,悬挂着庙宇灯、字姓灯、平安灯等传统灯笼,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古老的灯艺;右边是现代馆,有可以插花的插花灯笼,用蕾丝作表皮的蕾丝灯笼,还有写着商户名称的LOGO灯笼等,体现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在DIY教室,大人、孩子可以体验一把当灯匠的感觉,感受传统灯笼的技艺之美。

随着订制化订单的增多,这股灯笼观光风潮还吹到了平潭。在台湾从事观光旅游业的康桂箖是一名大陆新娘,几年前结识了谢志成。在了解了光远灯笼观光工厂的故事后,康桂箖不仅喜欢上了灯笼,还萌生了将故事“说”到平潭的想法。“平潭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如果能引入光远灯笼观光工厂的运作模式,既能丰富平潭旅游项目,还能弘扬中国传统灯笼文化。”经过筹备,去年8月台湾油画伞灯民间工艺品展销馆在平潭开张,全部灯笼都是由光远企业制作后从台中运过来。

为了说好故事,康桂箖还邀请台湾知名画家黄信镕进驻,用油画向游客介绍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并通过为伞灯彩绘、插花等DIY课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灯笼的前世今生。作为第二课堂,部分DIY课程还进入平潭澳前中心小学、城关小学、岚城中心小学等学校,向孩子们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吴洪)

责编:纪爱玲

(本文来自于海外网)

平潭 灯笼 谢志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中创物流 603967 --
  • 03-21 三美股份 603379 32.43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31.14
  • 03-14 震安科技 300767 19.19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