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丙涛:资本有自我繁殖、膨胀的倾向 这不一定是好事

宋丙涛:资本有自我繁殖、膨胀的倾向 这不一定是好事
2019年06月07日 15:58 新浪财经

【2019银行综合评选正式启动】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下旬在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本年度银行评选正式拉开帷幕。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网络投票

  新浪财经讯 6月7日消息,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主办的东北财经大学“第五届星海论坛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9会长论坛”今日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的新挑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宋丙涛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宋丙涛表示,我们以前讲中国产业结构不好的时候,说我们的二产太高了,三产太少了,三产是什么太少呢?饭馆太多,高端服务业太少,高端服务业包括律师、医师,我也相信很多经济学家说的高端服务业是金融,我也相信美国产业服务结构里面金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是这么相当大的产业做了什么事情?

  宋丙涛指出,在美国120年里面,按道理说金融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美国融资成本120年没有下降,科学技术提高多少倍,融资成本没有下降,资本有自我繁殖、自我膨胀的倾向,这对我们不一定是好事,所以我对金融有了下面这些不太好的词来表达我对它的感受,它可能不是汽油或者机油,多了不一定好,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贪,给我们带来铜臭味,当然经济怎么发展都是为人服务的。

  以下为演讲全文:

  宋丙涛:首先感谢东北财经大学邀请我们来产品这个会,对我本人来讲,当年第一次转到经济学里面考研究生,考的第一个学校是辽宁财经学院,虽然没考上,今天终于可以来到东北财大做报告非常棒。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一些思考,前面几位大家讲了很多他们研究的论文,我自己说是思考两个因素,第一,确实没有写文章,第二,我今天想给大家讲金融方面的问题,而我完全不是搞金融的,所以这样的话讲起来肯定很多错的东西,如果在座有搞金融的,希望你原谅,我很唐突的讲一下。

  不是搞金融的为什么还想讲金融?第一今天题目是金融我必须讲金融,第二我自己的经验教训发现我们去做一些外行的事情往往会有一些创新点,总是做内行的事情很少能够创新。第一个思考,我们要思考一下当下的经济形势,今天很多老师都在讲当下跟美国的关系,这个关系里面,田老师和张欣老师提到中国美国的关系有可能不是贸易战,甚至也可能不是经济战,有可能是思想领域或者意识形态的、政治体制方面两国之间的不一致。所以,我觉得实际上我们要思考一些我们基本层面的东西,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是不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我最近将近十年时间在做经济史,所以我思考往往是从历史的角度。首先,我觉得19世纪,我们今天会知道的,200年以前,去年刚刚庆祝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应该说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实际上当时的全球就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时代,或者说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的时代。我相信当时有很多问题要思考,马克思可能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对当时英国来讲,它的工业化实现,它的经济增长了,但是他观察到了一些不符合常识的事情,比如说路边的流浪汉增加了,这是不符合常识的事情,因为经济学家是要去回答的,回答了这些问题经济思想才能有创新。今天是不是有类似的问题或者现象存在,比如说今天的全世界因为中国体量这么大,我们加入工业化过程之后,是不是全球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这样一个水平提高了,我们处理自然界的能力提升了,可是我们跟美国的竞争反而加剧了。在我们水平低的时候反而没有加剧,这是我们经济学要思考的领域,经济学不是要追求为人带来更多资源,按道理说资源增加了,人们为了争取稀缺资源的竞争应该减少。可是今天反而增加了,当然我们看到不仅仅是我们和美国,包括美国和欧洲的,美国和日本,美国和印度的,都在加剧。那肯定这是一个问题,是我们要思考的。这个问题从哪些角度思考,我们有很多角度,我下面列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可以先看最下面这个比较简单,现在我们去讲,我自己觉得也算是学习研究经济学将近30多年的时间,我就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增长,实际上对于增长来讲,它应该是一个符号,或者说应该是一个工具性符号,应该不是目标性、目的性符号,可是我们确实很多人对这个数字很敏感,乔老师说这个事有心理效应,如果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它到底有什么经济意义,这是需要思考的,如果要往前推的话要推到凯恩斯的这个增长有可能和就业相关,今天政府、学者特别在乎就业或者失业率,可是我去问学生的时候,我说你们想就业吗,学生说当然想了,我说你仔细想想你真的是想就业吗?80%的学生,我不敢说再多的比例,你是想要那个钱,你绝对不是想就业,因为人类经济发展目标最后应该是我们干的越少越好,而不是干活越多越好,这绝对不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可是今天的政府和经济学家都拼命关注这么一个指标,所以我觉得经济学恐怕要思考一些新的问题。

  再回过头来讲,我们最近如果关注中国的地方治理的经济学家应该知道,我们有很多地方债,风险很大,我自己从来不关心这个事情,因为不做金融。但是我们院有金融学教授,上个月花了一个月时间在贵州做了调研,在帮贵州发改委做一个项目,他调研完了之后,金融学教授一般情况下,我的判断是比较激进的,但是这个教授回来跟我讲,非常受到冲击,他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受到什么冲击呢?他说在贵州的山沟里面的农民过去的三年受益了,就是平台资金,因为很多政府相当于政策性银行,这些资金投到这些地方没有经济效益,但是有社会效益,我是搞财政的,它有基础设施的效益,这些东西有可能将来会起作用,现在不知道。他作为一个搞金融的他发现了这两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个东西怎么解释,经济学怎么解释它。

  再回到我的经济史我在做我博士论文的时候,我是做野英国产业革命史,那时候英国和法国打仗,英国借了很多外债,后来借了很多政府债,当时法国在看笑话,法国报纸上登了一条新闻,到目前为止英国政府借了多少债,它肯定受不了,最后一定完蛋,但是我们搞历史的回过头来都知道,最后完蛋的是法国,不是英国。所以,实际上我们对金融的思考不一定限制在金融学教科书里面提到的概念和那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有可能是非常复杂的,这是我们想讲的现在经济和经济学里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是做一个判断。就是我们今天观察到的经济和经济学是不是意味着需要一个转型。我上面大标题讲的是经济转型,实际我想暗含一个经济学的主题,我们讲经济在转型,为什么经济在转型?因为我们供过于求,我不知道我们研究经济学的时候我们遵循什么目标,当一个国家供不应求的时候,可能还比较容易解决,如果全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都供过于求了,我们还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多少这个指标来讨论经济现象,是不是不那么准确了,是不是不那么符合我们的常识了,我们的经济常识,我们的经济学常识要做什么事情。当然了如果说要上面,经济学要怎么转型,过去三十年,我确实花了大量精力引进今天大家已经很习惯的经济学,我在河南大学做了十年引进工作,效果还不错,但是引进之后今天是不是该思考我们的经济学也变成来料加工,变成一个创新型,就是经济学本身是不是也需要总结。以前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来料加工,那是不是现在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技术,这是从经济转型到经济学转型。

  当然这两个转型怎么转,确实这是非常宏大的问题,我们可能一下子思考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参照物。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学非常关心的主题两个,一个就是增长,一个就是分配。如果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马俊讲可能93年以来就开始下降了,当然简单讲增长率也不一定说明问题,大体上我们讲的2010年前我们增长是非常好的局面,大家比较满意的局面,2010年以后可能大家开始忧虑了,可能说明增长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有可能分配是主要矛盾,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这个资源配置在各个层面的,它可能不仅仅是说给一个机会均等就不用管了,恐怕经济学不一定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从去年开始招了留学生,今年我在给他们上课,只有20个学生,我就跟问他们,回答一下认为全世界目前经济学里面最大问题是什么,超过十个人回答都是分配,只有四、五个还在讲增长,不同国家情况可能不一样。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对经济学来讲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另外一半,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话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可能对经济学来讲也会出现摇摆,原来过度关注分配,那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经济增长一定时期之后,还一直关注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也不太合适,当然我们要思考转型可能带来的我们需要往哪个方向。

  今天主题是要讲金融,我这个思考的金融是前世今生,肯定要从前世开始,这是我在经济史上拿到的一些材料,我没有准确的找到我最开始看到的那个我想要的考古的材料,我最早看到是四年以前在宝鸡有一个博物馆,我看到中国目前最早储藏粮食的器物,我可以说确实我看到过第一个储存粮食的,是两河流域的,都是考古材料,这些考古材料告诉我们最开始人类关心的经济活动,最开始关心的金融活动,一会儿我还会讲不同的社会形势,但是首先对于农业来讲,我们经常讲我们是农业文明,2500年,3000年、4000年,为什么我们可以是农业文明,有人也写游牧文明,渔猎文明,这个不准确,按道理是叫渔猎游牧文化,只有农耕叫文明,为什么它能够叫农耕文明?是农耕的产品可以储存起来,就像你的存钱罐,它是有金融功能的,这个社会是可以延续的,这两个东西就是典型的储存的器物,那边那个泥板上的数字是储存过程的记帐工具,这是最早期的金融最原始的状态。

  我们很快就会进入到比较高级的制度状态,这是我专门拍了一张我的银行卡,刚才我讲了最早的时候我们就是往缸里面放粮食,现在挣点钱就放到卡里面去,这是我们最新的储存工具,或者你们习惯的叫金融工具,也两个东西都是金融工具,这间我画了一幅画,我不做金融,就是给学生上课时候用的,让他们看起来比较容易理解。中国的金融制度,用这个图表示是比较精确的。现在香港大学一位教授去我那儿改几次,他总是告诉我们说有了金融家里就不需要父子之间的孝道了,我告诉他说需要孝道,我主要解释是孝道的来源,这样三排人实际是想为了把不同的人放到一块,金融在家庭里面的结构,就是每一个人把你自己的老年,你的中年和你的童年放在同一个屋檐下,金融就是解决不同时间序列里面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人创造的家庭孝道,把老年的你因为在决策过程里,可能在政治领域,在市场上经常讲偏好显示,老年的你,中年的你和少年的你用的是同一个肉体,这个肉体,老年的你没有机会出现去表决,显示偏好,我们设计的孝道家庭机制就是让你的爷爷替未来的你在家庭里出现,能够约束你的身体使用,孝道里面有两章讲损害自己身体是不孝道的,这暗含实际是时间差和空间差的调配,这是非常精妙的中国家庭设计,这个设计我觉得不是完全可以用今天的现代的金融体制去替代它的。

  这是我对我自己看到的,史料里面金融的出现,最最关键的为什么叫农耕文明?是三类金融工具,如果你是一个渔猎社会,说你的工具是什么?你的工具就是你的胃,打下一头大象就用你的喂,不可能把大象塞进冰箱里,怎么办?就吃,吃多少存多少,你的胃就是金融工具,当然如果是游牧,我们能看到它就可以饲养,可以把牛和羊养起来,牛和养是活的,那就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村游牧变成农业,刚才讲的陶罐,放一年完全没问题,如果好的地方放三年都没什么地方,这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这个巨大进步实际上是一个金融的道理。当然今天我们也知道我们非常熟悉的英国的崛起,跟英格兰银行,跟大西洋贸易里面的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业务非常相关,这些都是空间和时间差的机制设计,这个东西可能奠定今天现代经济的发展基础。甚至我们还可以再讲一句高利贷,很多人都是不理解,为什么高利贷怎么禁都禁不住,因为高利贷换的是命。今天不借这头羊今天晚上就过不去,明天要还200%也要还,高利贷的存在确实有它的经济逻辑基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应该说看的还是很重。

  今天的金融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和什么样的坏处?这是最后想跟大家讨论的,第一个特别好的,我同意个人效应交易可以取代家庭,现在为什么单身、不愿意生孩子多了,不就是因为存款,有了存款就有恃无恐,觉得无所谓,我有钱还怕谁,确实造成生孩子积极性下降,结婚的积极性也下降。第二,对公司来讲确实因为有了金融工具扩张的规模从速度到空间大小几乎可以达到无效的地步,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坏处,对经济没有坏处,经济增长非常好。但是作为人来讲,我们的个人说实话,每个人都很贪,今天很多人不幸福绝对不是和80年代相比挣钱少了,现在很多回忆80年代很幸福,其实不可能,饿着肚子怎么会幸福呢?但是今天很多人确实也不幸福。为什么?就是贪,贪从哪儿来的?贪就是从我们的金融工具来的,如果没有金融工具,一个人对财富的追求是有相当多的物理限制的,可是自从有了金融工具之后,我们后来在后面画0,画到什么时候才能画完,我知道河南省的富翁我看着他们已经很富了,他们总觉得不够富,这样追求下去,因为金融工具导致他们的贪欲会造成我们认为把大家都吸进去这么一个不幸福的轨道。而对公司来讲,我们刚才讲了金融对经济增长非常好,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2015年4月份发了一篇文章,讲美国金融产业120年来增长的计算,结论是120年来美国的金融产业没有进步,我们以前讲中国产业结构不好的时候,说我们的二产太高了,三产太少了,三产是什么太少呢?饭馆太多,高端服务业太少,高端服务业包括律师、医师,我也相信很多经济学家说的高端服务业是金融,我也相信美国产业服务结构里面金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是这么相当大的产业做了什么事情,在美国120年里面,按道理说金融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美国融资成本120年没有下降,科学技术提高多少倍,融资成本没有下降,资本有自我繁殖、自我膨胀的倾向,这对我们不一定是好事,所以我对金融有了下面这些不太好的词来表达我对它的感受,它可能不是汽油或者机油,多了不一定好,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贪,给我们带来铜臭味,当然经济怎么发展都是为人服务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译文

相关专题: 第五届星海论坛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4 海油发展 600968 --
  • 06-12 朗进科技 300594 --
  • 06-12 三只松鼠 300783 --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