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行综合评选正式启动】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下旬在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本年度银行评选正式拉开帷幕。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 【网络投票】
文 | 梁红玉
“招行在撒谎。”这是不少投资人这几天的想法。
围绕“14亿逾期”事件,招商银行和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端”)之间,不断升级的争斗正一幕幕上演。从最初的“甩锅”、“互撕”,到钱端以“还将拿出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要挟。
事情缘起于,曾被招商银行宣称为旗下理财平台的“钱端”,近日被曝出现严重逾期。事发后,众多作为招行储户的投资人才得知,当初招行卖给自己的理财产品是P2P。钱端公司对此称因为招商银行迟迟不协商处置方案,导致逾期的发生。招行则表示,与钱端早已终止合作关系,逾期资产与招行无关。
这番争斗中,庞大的投资人群成为了两方都在踢出去的皮球。6月16日,充满愤怒的李薇以“破产女中年”为名,在网上发布了文章《老公失业后第二个月,银行卖给我的P2P爆雷了》。文章迅速蹿红,给该事件带来了舆论的聚焦。不过,这并没有对事件的解决产生推动。
时代周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采访,独家获取了钱端原是招行“亲生项目”,钱端屡次涉嫌自融,招行被指为避监管让钱端发布假公告等内幕。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真相也正陆续浮出水面。
1
关系好的时候,是“招行旗下平台”
2015年10月底,李薇的母亲走进当地招商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一名招行工作人员走上来向李薇母亲推荐了钱端APP。由于此前有类似被骗的经历,李薇的母亲心有戚戚,于是打电话问李薇的意见。
电话里面,招行工作人员再次耐心地向李薇介绍钱端。钱端是招行委托第三方开发的理财APP,上面都是招行自己的资产。“工作人员还跟我讲,这个跟买银行理财产品一样,收益也是4、5个点,比存定期利息高一点,而且还安全保本”,李薇说道。介绍全程,招行工作人员都没有提到钱端APP上的理财产品是P2P。
李薇立刻上招行官网查了下,发现招行官网首页就挂着钱端的推介信息和APP下载的二维码,看完招行官网上钱端的资料,又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李薇开始相信钱端是招行旗下安全可靠的理财产品。于是放下心来,但挂电话前特地叮嘱母亲,看一下介绍的工作人员是否真的是工作人员。
看过招行工牌,确认身份后,招行工作人员帮李薇的母亲下载了钱端APP,并且教她完成了注册。每个月都小有积蓄的李薇也有办理储蓄或定存的计划,也因为李薇单位发工资的合作银行正是招商银行,于是她顺手也下载了一个。
据李薇的回忆,当时招行在营业厅、ATM官网、手机银行、掌上生活APP等多个渠道都大力宣传钱端,而且招行对钱端的定位都是“招行旗下平台”。直到2019年5月20日,招行的ATM还宣传着钱端的资料。
“招行旗下理财产品,5%左右的利息,风险低,比定期存款利息高,安全保本。”上述招行工作人员告诉李薇。在李薇看来,该理财产品的特点,正符合自己的要求,不久,她也开始在钱端上进行投资。众多和李薇一样,有一定储蓄、有低风险理财需求的人群,因为相信招行的背书,将自己的积蓄投入钱端的理财产品中。
钱端APP,是招行总行在2016年力推“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推广名叫做“员企同心”,分为企业版和个人版。企业版供银行对公业务使用,个人版就是钱端APP。也就是说,打一开始,钱端App就是招行战略的一部分。
招商银行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所谓“员企同心”,就是先让一家公司成为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计划的成员,公司从小企业e家平台可获得融资服务,然后招商银行再推介该企业员工下载钱端APP,购买里面的理财产品。这种捆绑推广的方式,可以快速地将那些与招行有业务往来企业的员工,迅速转化成其理财产品的购买者。
除此之外,像李薇母亲一样,原本在招商银行拥有账户的个人用户,也属于招行重点推广对象。也就是说,招行将自己的客户储户卖力地导向了钱端App,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
这些投资于钱端App的招行储户,大多是对理财较为保守的人群。资金投入以后,因对招商银行的信任,李薇和大多投资人一样,长期处于一个毫无警惕的状态。从2016年开始,李薇一直定期在钱端上进行投资,并能正常及时回款,她对钱端上的投资比较放心。但在2019年5月13日,李薇母亲一笔原本在当天该回款到账的投资逾期了。
2
钱端指控:招行把钱用别处去了
刚开始,李薇以为只是暂时逾期,并不太担心,“当时我们还是以为钱端是招商银行的,所以没有那么悲观”。但到了5月底,逾期不断蔓延,钱端和招行开始“对撕”。李薇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5月27日,钱端发布公告称,项目无法按期履约,具体履约时间及方案需要与合作方招商银行确认。“完全不敢相信,手抖得厉害,输了三遍才输对手机密码。”李薇感到无比恐慌,也在这时候,她才发现,招行当初卖给自己的产品是P2P。
在该公告里面,钱端没有公布逾期原因、资金流向、底层资产、回款计划等信息,只说要等招行确认,逾期矛头指向了招行。
当天,招行就对此钱端的公告进行回应,表示已经在2017年4月终止与钱端合作,现在招行和钱端无关。招行还在公告中表示,钱端私自使用招行的标识和名称,误导投资者;而且,逾期资产与招行无关。
至此,李薇等9000多名投资人才听说,钱端APP并非“招行旗下平台”。招行在这个回应公告中,两次用到“误导投资人”的字眼指责钱端公司。招行这份回应里面除了否认自己的责任,表示逾期资产与招行无关以外,并没有交待资金流向,没有告诉投资人,钱到底哪里去了。
5月28日,钱端再次发公告表示,2017年4月以后,招行仍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投资产品,而且一直对钱端进行督导。在这份公告的最后面,钱端有一句话不显眼却诡异“若招商银行仍然发布不实信息,我司将进一步把相关事实公之于众”。
5月29日招行表示,以招商银行提供“信息见证”的金融资产为底层资产的钱端App投资产品,已于2018年初全部到期顺利结清,没有出现任何资金回款风险。其关联方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广东优迈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金控股”)也向招商银行出具了结清说明。
5月30日,钱端再次进行回应称,2018年监管部门曾对招行检查,并于年底下发《检查意见书》,其中提到“你行(招行)实际主导了小企业E家智能投资业务的整体运作,而非仅仅提供融资见证服务。”
这种无休止的口水仗,让投资人更为恐慌。李薇和几个投资人来到钱端公司打算问个究竟。6月7日,李薇他们在钱端公司见到了钱端法人冯巍以及钱端的律师团。钱端律师团向他们解释称,钱不在钱端,钱的流向招商银行是知道的;当投资人追问逾期的原因时,律师表示,是说招商银行在过程当中进行了资产错配。
3
解约公告的蹊跷
在这次口水仗中,招商银行声称在2017年4月已经和钱端解约,却在2018年10月8日才“停办互联网创新业务”,发布与钱端解约的公告。一份解约公告为什么迟了1年半以后才发布?这份公告的发布日期也遭到投资人的质疑。
李薇和其他几名投资人一起去了一趟广州市金融工作局,也因此得知钱端在2018年12月也发生过逾期事件,原本已兑付无门的投资,在那批投资人争取了一段时间后,忽然得到了兑付。
“当时我们几个一起去金融办的投资人就怀疑,是不是去年12月逾期以后,招行觉得事情越来越大瞒不住了,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才补发一个和钱端解约的公告,并且为了不让投资人怀疑,把日期提前了。“一名投资人认为,很多投资人都怀疑招行在2018年10月8日发布的公告,真实的发布日期是2018年12月底。“结合当年12月的逾期事件,逻辑就说得通了”。
不过,无论是2017年4月解约还是2018年10月发出解约公告,钱端和招行都没有告知投资人。李薇经常都会刷招商手机银行,但是招行银行没有任何关于与钱端解约的推送。
多名投资人亦表示并没收到任何招行的告知信息,在他们看来,如果当时知道招行已经退出的话,肯定会停止在钱端投资。“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很多,或者我存定期也可以。如果已经和招行没有关系,我没有必要去冒着为了5%的收益率去冒风险”。
当李薇来到招行当地分行询问时,分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分行也不知道招行总行已经跟钱端解约,没有收到任何口头或者书面的通知。但根据招行工作人员、同时也是钱端投资人阿明的说法,招行内部其实是在2018年6月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总行与钱端解约了。
在招行和钱端一来一回的口水战中,投资人和外界才逐渐了解到,目前,受钱端逾期项目影响的大约有9000户,逾期金额高达14亿。这些受影响的投资人,大部分都是招行本身的客户。
虽然李薇等投资人亲自上门找到钱端,但是钱端还是无法交代清楚钱到哪里去了,钱端的律师团告诉投资人,他们投资的钱是经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可以去打一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流水账单。
于是,投资人去打出了一份流水账单。
4
钱到底去了哪里?
时代周报记者得到了其中一份投资人整理的流水账单,上面显示,钱端投资人的钱流向了招商银行小企业服务平台、网金控股、钱端、中建投、自如、融360、小赢、消费银企入金8个方向。招行和钱端都在其中,其中流向钱端的资金笔数数最多的,但钱端的律师团却说钱不在钱端,不少投资者质疑,钱端是否有自融嫌疑。
从钱端的营业执照看到,钱端在2014年7月30日才成立,2018年12月在广州天河工商登记。但在2015年10月,钱端成立才一年多招行就与钱端签约卖理财产品。
据数名投资人回忆,他们去到钱端位于广州中信广场42楼的办公地点时,钱端办公室总共只有十几个工位,当天只有7、8个人上班,其他都是花钱雇来的安保人员和律师团。钱端在天眼查上显示的参保人数也只有18个。这家成立一年多、仅有十来个员工的小企业,是怎样拿到招商银行曾经列为主推业务的钱端APP的合作订单的?
这跟网金控股脱不开关系。从2013年开始,网金控股就是招行“小企业e家”的运营方。
从钱端提交给广州金融工作局提交的《关于钱端APP运营情况及问题的情况说明》中提到,2014年招行有意推出“小企业E家”的移动端手机APP,同年7月钱端成立,目的是与招行合作,并根据招行的需求开发运营“小企业E家”的移动端手机APP。其中招行是信息发布方,钱端APP所有项目均由招行负责审查发布,钱端公司是平台服务方,只提供技术服务,全程不接触资金。2015年10月,招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正式运营钱端APP。
在6月7日钱端与投资人的沟通会上,钱端律师团向投资人透露,钱端的实控人是网金控股的陈强。
企业关系图谱上显示,钱端的控股公司是广州鼎盛汇盈资产管理企业(以下简称鼎盛汇盈)。鼎盛汇盈冯巍等三名股东的持股信息没有公开,表面上鼎盛汇盈实控人也是冯巍。但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一份合伙协议纠纷执行裁定书就有陈强提供的证词,称“广州鼎盛汇盈资产管理企业的冯巍,仅仅是企业的普通职员而已(办事人员),并不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有投资人表示,当天去到钱端公司,冯巍不怎么说话,对诸多投资人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回答,都是转交钱端律师团回答投资人的疑问。
事实上,在2017年5月9日之前,陈强一直都是钱端的大股东。后来陈强将钱端上直接持股的股权,以及通过广东网发行企业管理公司、广州泓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全部钱端股权“转手”给了鼎盛汇盈。但陈强仍为钱端实际控制人,冯巍等人仅是代持了鼎盛汇盈。在2018年的一则法院判决书里面,鼎盛汇盈作为关联公司和陈强、网金控股等一起成为被告。
对陈强和网金控股来说,2017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网金控股借壳新都酒店上市失败,负债5.4亿元,又被中小股东起诉;跟蔡冬青业绩对赌失败以至于要支付投资款、利息、罚息等数亿元。资金窟窿一环扣一环,最终压垮了网金控股和陈强。
陈强作为钱端的实际控制人,虽然控股多家公司,但因为负债累累,名下几乎已经没有可以供自由处置的资产,因为陈强的下属企业几乎都是关联企业,所以被起诉时需要承担连带责任。陈强直接持有的1324万股网金控股股权和通过泓睿投资间接持有的608.75万股已悉数被冻结,且轮候冻结次数分别多达7次和2次。而鼎盛汇盈代持的钱端所有的股权也已全部被冻结,鼎盛汇盈5次因为未按时旅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
钱端的实际控制人陈强陷入如此大的资金危机,不难理解投资人质疑钱端自融。
至于这些流入钱端和网金控股的钱是否真的用于自融填补陈强的债务窟窿?还需要警方进一步调查才能确认。此前,李薇去过钱端所在的天河经侦队,他们表示目前还在收集证据中,还没立案。李薇描述,第一次到达经侦队当天是上午11点左右,仅仅是那个上午,经侦人员的案头摆放着二十厘米高的来自全国各地钱端投资人的报案材料。
5
招行被指为避监管曾让钱端发假公告
虽然钱端被投资人质疑有自融的嫌疑,但正如钱端律师说的那样,投资人的钱在招行,也并非没有可能。毕竟,按照当初招行的宣传资料显示,钱端是招行基于“员企同心”产品和票据见证产品的互联网移动端投资,“钱端上所有理财产品为我行资产,由永安保险承保,我行承兑,安全可靠,固定期限收益,可放心认购。”
当初全招行花大力气推广钱端的时候,对于钱端APP的身份,不少受访的招行员工也没有怀疑过,在他们看来,钱端APP原本就是招行“亲生”的。
钱端APP是“员企同心”的个人版,也是原来“小企业e家“项目的延伸。在2013年的时候,“小企业e家”已经开始运营,运营方正是陈强实际控制的网金控股公司。
小企业e家运营3年后,在2015年6月,招行停止了小企业e家网站运营,关闭了从小企业e家跳转到网金控股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的入口;同一个月,钱端APP上线试运营,运营方钱端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就是网金控股。2015年10月,彼时钱端成立才一年多,招行就与钱端签约合作。
这样一个停运一个上线,原本以招行为公司主体的小企业e家,就被推了出去,改了个名字变成“钱端APP”,公司主体变成了钱端。虽然公司主体变了,招行对钱端的态度却没有变,依然大力推广钱端APP和员企同心。
阿明在招行工作多年,完整亲历了招行花大力气推广钱端APP的那几年。阿明告诉记者,钱端APP是当时招行推新的主推产品。连宣传海报都是总行批量往下发放的,贴在每个分行最显眼的位置。招行总行发动全行上下风风火火地推广钱端APP,分行产品经理、一线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柜面人员、实习生等开展全员营销工作,而且和绩效考核挂钩。
“一月十个客户就是四位数的激励,当时的我们也是乐此不疲” 阿明说。
既然如此重视钱端APP,招行当时为什么要变更项目主体,把钱端分割出来?据阿明介绍:“分割是因为监管政策发生了变化。这个刚推出时确实不错,后来是总行指示,也可能是行内风控建议,考虑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将其逐步移出本行法律主体,目的是规避法律风险。事实上,当时招行把小企业e家推出去,改名钱端时,也预防了这些(风险)。不然招行现在也不至于态度这么强硬。”
“推出去时,钱端做的已经不是符合银行业的规定的业务了,都是银行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业务)”,阿明补充道。
2015年6月把钱端推出去以后,招行与钱端依然关系密切,既然如此,招行是怎样通过监管的?
钱端的代表律师曾经透露,2018年1月30日,招行曾经让网金控股“帮忙”出一份公告,声明与招行撇清关系,如此才让招行顺利通过了监管部门的检查。但是钱端APP的钱还是流向招行的。当时招行“求帮忙”,让钱端给发“假公告”的证据,网金控股已经保存下来,必要的时候会公布出来。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得到关于上述指控的正面回答。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