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圆桌讨论: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2018年11月17日 18: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17日消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金融城联合举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今日召开,诸位嘉宾在“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专题会议上进行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实录:

  主持人张承惠:张总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怎么样通过细分市场找到他的经营重点,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

  我一直在很多的场合说,中国的金融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唯独有两样是世界领先的,第一是绿色金融,第二是我们这两天一直在讨论的金融科技。我对这两点坚信不疑。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会议开始动摇了我的信心,我发现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金融科技发展上努力地下工夫,都花了很大的力量来发展金融科技。虽然刚才世行的专家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是领军人物,但我们这种领军的地位会不会被很快的超越?我现在有这样的担心。特别是最近时期以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频发,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的监管在加严,甚至有的人一说起P2P,就认为这个行业都是骗子。在这样大的氛围之下,我的问题是,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什么是最有效率、最恰当的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不一定回答的非常全面,希望五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能够给我们一点启发。

  张旭阳: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过去几年在大的环境背景下,发展是比较快的,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中国的科技是不是还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我觉得这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抱有希望的,首先金融科技作为依赖的基础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不管是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其他的基础发展,不仅有商业模式应用,其实也有基础技术的拓展,包括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以及加密算法等等。如何平衡监管效率和监管发展?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用户保护。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怎么做,也是下一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欧盟最近推出GDPR,中国未来和数据方面怎么平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

  第二,对金融过程中持牌的考虑。做金融业务就要持牌,持牌的目的在于使得有能力的人进入这个市场,成为这个市场的行家。但我觉得持牌应该有考虑,不同的金融科技类别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我们对小额贷款公司,因为它是不吸收公众存款,用股东的借款、股东的资本金以及机构组织者的钱进行放贷,对于有限持牌机构的监管方式方法应该有别于全牌的金融机构。有些金融业态面向公众,不管是销售还是银行业务,需要强监管,有资本冲突的考虑,也有可能人员条件素质的考虑。我希望对不同的金融业态考虑经营外部性有不同的金融监管安排。包括我们有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监管的态势。

  第三,监管科技的发展。随着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所依赖的底层数据、底层商业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应的监管也需要有一些跟进,一方面应该掌握更好的数据,从更广的数据监管金融业态的业务,另外也有所创新。比如以前讲KYC,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一般要求线下进行风险评估,但随着投资者越来越线上化,有更多的纬度衡量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包括生物识别技术的更好的发展,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风险评估完全可以在线上进行。所以我觉得,怎么通过监管科技的发展,适应或者跟上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发展的脚步,也是在监管创新很重要的着眼点。

  范文仲:这个问题很深刻,我想很多人觉得中国怎么一下子就走在了金融创新的最前沿,可能心里有点打鼓,咱们能不能持续下去?我个人的观点,中国在金融创新上,并不总是抄袭者,如果你在一个更长的历史纬度看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中国经常在金融创新上走在全球的前列,尤其在支付方面。其实金融科技是一个新词,但是金融科技自古有之,比如说冶金术,有了冶金术最早发明了中国的铜币、金属币促进了中国的贸易发展。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发明的地方,所以我们有世界上最早的官方汇兑票据叫飞钱,在唐朝的西安有一个机构叫进奏院,不但承担迎来送往的职能,还有金融职能,就是这样一个官方的汇兑。中国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所以我们在储值上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中国文化中有金融创新的基因并不为奇。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这样的创新能不能持续,我个人觉得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其实我们的机会非常大,一方面我们有历史,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这一轮科技创新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发生了改变,农业革命可能是土地,工业革命可能是能源,作为争夺对象,这一轮是数据,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最核心的经济资源。而中国现在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场,其实是最大的数据来源。就像沙特一样,类似于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而我们现在在不断的应用场景发展算力、算法的演进,相当于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炼油能力。所以中国向这方面创新往前走的机会很大。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风险,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吃过的亏特别多,我们虽然在科技创新上走到了前面,但是由于只是技术上单兵突进,尽管我们的印刷术很好,但没有一个金融管理制度货币管理制度,由于当初被朝廷利用筹措军队,导致发行准备金的制度完全崩溃,成为了一次金融危机。所以几个朝代轮回,中国的纸币反而落后了西方六百年。在金融创新上不是技术单兵突进,我们现在也不要过度追求技术人员占企业的比例,这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在金融的创新上有四个要素,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是前行的引导力,还有引论、数理、概率论、统计学都非常重要,在组织方面有制度契约,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契约制度保证平等交易的进行,西方的金融交易走在了前面。另外还有金融组织,像商会,包括商业模式等。理论、技术、制度、组织的均衡推进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金融创新稳健的走在前面。

  中国现在有非常大的机遇,历史上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我们吃过非常大的教训,在未来一定要吸取教训,这样中国的金融创新之路才能够平衡发展。

  黄浩: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一两年参加了国际的一些同行交流,比如说“310”国际同行给了很多的肯定,我们的金融科技是不是真的在世界前列?作为从业者,没有太考虑过这个事,未来能不能保持?也没有考虑。对于蚂蚁金服网商银行来说,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从宏大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很具体的问题出发解决一些痛点,比如说这个远程交易过不去,所以有了支付宝。比如说老百姓的钱放在里面没有办法获得收益,所以有了余额宝。比如几百万的小商家得不到信贷支持,我们到处找银行想合作看能不能提供贷款,发现银行原来的模式不能提供贷款,所以逼着我们搞出来阿里小贷提供贷款。快捷支付也是这样的,快捷支付的出现也是阿里巴巴最早做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支付成功率很低,基于银行的网关100笔交易只有50笔可以成功,另外50笔是失败的,跳转不过去,我们想能不能有一个电话号码就让他支付成功?于是搞出了一个快捷支付。当然,不管是蚂蚁金服,中国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和银行在这方面,几年的探索,不经意间就出来了很多的服务,似乎走在了前列。

  硬币的另一面,在这几年的创新之中,我相信我们的监管部门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要通过我的监管让中国的金融科技走在世界的最前面,其实也不是。我们这几年和金融监管沟通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很多监管的专家和官员是非常专业和包容的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好产品?这个产品对老百姓好不好,风险是否可控。这种非常务实、有弹性和专业的监管态度帮助中国过去这几年的创新出来了。

  我自己从创业者的角度,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创新者,我们都没有考虑过怎么样走在世界的最前面,不经意间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是,如果这个机制可以持续下去,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上创业者的智慧和勤奋,同时给他们最后的包容,控制住底线的风险,我觉得是大有可为的。

  主持人张承惠:黄行长讲的非常好,给我一个启发,刻意做的事情往往不一定成功,但是你不刻意追求那个目标,最后可能恰恰达到了这样的结果。

  张适时:关于创新和分享,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的观点。在我们思考做某一个业务之前,我们觉得什么事情是可创新的?在我们看来应该思考这个业务与社会是不是共赢,也就是是不是有正外部性。因为我们知道,金融业务想赚钱,某种程度上是有收益的,这个业务是不是有正外部性决定能不能长。

  前几年在整个金融创新领域有两个被停止了,一个是最早的校园贷,校园贷本身是有盈利性的业务,但对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后来被叫停。还有一个是去年57号文被叫停的现金贷,本质上来讲是纯金融科技、零技术干预的信贷产品,但由于它的利率过高带来的社会问题远远大于在这个过程里所创造的企业内部的效益,于是在去年57号文下来之后被叫停。但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领域,从支付到保险以及到小微企业贷款创新的过程中,他慢慢被认可、被坚持下来,所以在我们看来,思考一个事情是不是适合创新或者适合突破的过程中,在这个纬度上,与社会是否共赢,是否有正外部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关于监管,P2P行业监管目前肯定还是处在一个很敏感的时间点,但是,我们在反思,在过去这些年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有更明确的监管,一定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看到,在整个P2P行业发展之初是在2013年之后经历了几年快速发展,但我们看到,2015年年底开始,让更少从业者无序进入的过程中,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整个行业的时间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化。我们也相信,伴随着进一步明朗的过程中,让行业再一次淘汰的过程中,也会预示着未来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觉得,以更明确的监管如果能更有效的尽早落地,对这个行业是更有帮助的。

  主持人张承惠:我刚才介绍的时候忘记说,张适时张总的公司在P2P行业里是典型的头部企业,排在第四到第五位之间。从优秀的企业角度来说,他们是欢迎监管的,并不是惧怕监管。

  时间关系,我的问题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下面有请台下的各位嘉宾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的介绍,我的问题很简单,你必须要找出一个事情是影响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假如说明天圣诞节,中国的监管部门可以帮你解决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张适时:目前整个监管P2P的时间表在今年年底会完成整个的自查整改,我们觉得,行业肯定会有风险,而且在今年年底之前因此会完成整个行业的自查整改。一个很重要的点,当监管了解情况之后,还是蛮希望能够对于好企业和差企业能够政策并重。因为现在引导企业的有序推出肯定是监管的重点,在同样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同时通过了解并且发现这些好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好企业的有序发展,在我们看来这两者并重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黄浩:前两天中国的国家领导提到这个问题,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什么会走在世界的前列?一样的,我们对一些事情看的还不是那么清楚的时候,会比较包容。但是,反过来就会带来一些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包容,也是过去一段时间有些暴雷风险出来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市场总是逐利的,逐利的市场中,一些好的创意、好的企业家会生产出好的产品,一些疯狂的人或者一些不把用户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人,他们可能生产出错误甚至是害人的产品。

  所以,这里我要给监管一个建议,我觉得是不左也不是右,我们不是对所有的互联网Fintech采取绝对的包容或者绝对的管制,而是基于对业务深度的把握进行更细的专业化的管理。实际上在这个行业中,过去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大环境下,这个行业里每一个从业者都是有压力的。五年前讲互联网金融每个人都很光荣,所以北京市有一栋大楼叫互联网金融大厦,但是今天互联网金融大厦里面的公司大部分都搬走了,他们更愿意搬到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大楼。今天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实际上大家干的还是互联网金融的事情,但每个人都说自己做的是Fintech,这就是金融科技。五年前同样的话题,标题是互联网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我的感受是很奇妙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应该有一个既严谨又专业又宽松的氛围,让每一个好的Fintech有信心有序前行,也让那些胡作非为的人不敢在这个行业里继续胡作非为。

  主持人张承惠:谢谢黄行长。我的第一个理解是海明同志下一次应该改成互联网金融论坛,不要再隐讳地说金融科技,这是对CF40的提议。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黄行长和度小满的张总。今天早上有不少的同事以及人民银行领导对金融科技做一些评论的时候都提到了大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及大的科技企业有可能会发生一种现象——赢者通吃,您这两家背后的生态企业非常大,可以说是行业中的赢者了。你们两位怎么看赢者通吃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你们两位是不是认为各自都是赢者?能够把大海中的小鱼都吃掉,最后两个大鲨鱼可能还会再进行火拼。

  主持人张承惠:这是很好的问题,你提出了我的问题。

  张旭阳:因为我和黄行长都是从金融机构转身到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企业的,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金融科技或者金融当中不存在赢者通吃的现象,因为我们做金融业务都有一个能力边界和杠杆率的边界。可以看到,工商银行是所谓的宇宙第一大行,但他的资产规模23万亿、25万亿,占整个银行资产规模1/10左右。如果另外一个行业,比如说娱乐、视频、外卖可能会存在赢者通吃的情况,但金融确实有杠杆和能力边界。大企业有适度范围。

  金融永远是最强的第二场景,服务于不同的第一场景。任何细分领域,你只要有足够强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有和客户更好的适配能力,都会活的很好。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企业,服务于金融业务,也会存在一样的现象,我总是有一个能力服务的边界范围,我总是有一个我所覆盖不到的细分市场。因此我觉得在整个金融生态领域当中,有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参与者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的现象。

  但确实背后有一个数据的问题,因为整个金融科技以数据获取、认知、储存、加工的能力,对数据的处理和延展能力,包括数据的获得和处理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偏好或者不同的能力范围。因此,在数据的层次防止垄断的产生,在数据的层次做好隐私保护,在数据的层次防止可能的数据断崖,这是需要监管考虑的事情。这个生态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黄浩:我们觉得很费解,在互联网公司还在苦苦为生存努力,甚至还在亏损的时候,大家担心我们赢者通吃。这个担心由何而来?分享几个数字,余额宝刚刚出现是2013年,大家担心余额宝颠覆整个中国银行的存款业务,五年之后,余额宝只有那么一点点规模,甚至整个中国的基金把所有的货币基金加在一块儿只有那么一点点的规模,这五年整个中国的资管行业发展到七八十万亿甚至一百万亿,在这十年,银行理财从零干到三十万亿,余额宝只有那么一点点。刚才我们讲了网商银行做了1200万的小微企业,好像还不错,还有其他的一些同业,人人贷也做了一些,我们加在一起的信贷余额,所有的Fintech公司信贷余额总量应该达不到信贷总量的1%,所有行业的负债业务加在一起的总量我相信也达不到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的负债总量的2%、3%,应该是达不到的。在他们自己的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业、基金业、证券业、保险业在过去五年里也保持着飞速的增长和创新。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背后我们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今天,蚂蚁金服的每一个金融业务都不是自己的业务,余额宝背后是包括天弘基金在内的超过十家的基金公司提供资管服务,为老百姓一万多亿的资金提供资产管理的服务。花呗、借呗以及小额企业的网商贷背后也是数十家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联合的风控和信贷服务。在这个合作中间,不仅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得到了自己的客户、收入和利润,同时也在增强自己的获客能力和风控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如何说这是竞合的格局,今天越来越多的走向了合。竞有没有?当然有,没有这一点竞,我们的合也不会更加健康。放眼未来5-10年,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之间深度融合的格局这个大势不可阻挡。未来再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你会发现,金融机构的负债表随着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大而健康、而结实。像我们这样的蚂蚁金服的资产负债表是非常非常小的,今天网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贷款只有400多亿,当我说的时候所有人都笑,但我觉得比400多亿很光荣的是我身后已经有数十家强大的银行和我一起合作,共同用联合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服务了1200家小微企业,这些业务最后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在他的贷款里、投资里,每一家企业各得其所。我认为这是中国Fintech的未来,不存在赢者通吃,是大家共赢。

  主持人张承惠: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大鲨鱼,甚至也不承认自己是小鲨鱼。现在业界有一个词用的比较多,叫聚合,他们可能更愿意认为自己是一个聚合平台、聚合体,黄行长是否同意我的说法,他们可能会更多的用科技力量把来自不同金融机构、不同市场主体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小额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当然,有一点还是要说明,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五年前,金融业界的相当高层的人士讨论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他们用很轻蔑的口吻说,那是远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明对金融风险不构成压力,现在没有人这样说了,现在说的更多的是金融科技公司怎么样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传统的业务模式产生某种冲击,甚至是可能会带来颠覆式的影响。所以,我想提问者有提问者的角度,回答者有回答者的立场,但是他们都有道理。

  提问:提一个问题给范董事长,角色转换感受如何?感觉听您介绍北京金控也要做普惠金融,我在想,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需要技术、人才、创新,您看您左手边的三位跟您都不一样,人家是市场化的公司,您这样一个国有体制下的公司,说做普惠金融是喊喊口号完成政治任务还是真的要做?如果真做怎么做?

  范文仲: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做普惠金融更多的是想做一些金融的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就像我介绍到的,现在金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数据已经成为核心的经济资源。就像我们现在炼发电或者石油一些核心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些公益性的企业未来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些企业不光是以市值、赚钱为目的,更多的来提供资源分配的效率为目的。作为这样一个转型,从监管到一个企业有两方面的感触。

  一是我觉得我们有优势,我们可能能更加平衡的看待这样一个创新。很多人更多的感受到前台的变化,支付日益的快捷,现在金融的借贷覆盖面在迅速上升,但其实所有金融的进步背后都需要大量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支撑。其实在千百年来,人类的风险契约制度、货币理论、货币发行管理规定是日益复杂,而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前面的变化,后面体系的变化也需要进行。所以我们也觉得,金融光靠创新是一个方面,风险、制度也要跟上,包括监管科技的创新。现在金融机构是大数据机构,未来的监管机构又何尝不是?未来的监管机构也会变成大数据的一些平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未来都面临同样的挑战,都将会面临这样信息革命的冲击,都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

  二是企业的定位。我们经常会觉得企业是服务于股东的定位。但其实金融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私利的市场化的平衡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边界,就是帕累托的最优边界,支付纬度是通过商品交换促进了大家微观效用的提升;他在借贷跨时间的纬度是通过把资源从生产效益低的个体转移到生产效益高的个体。在这个领域中,资产规模多大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到底是多少万亿或者我的市值是多大都没有意义。因为金融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今天大家说资产一万亿,明天说值一块钱,像雷曼一样一块钱不值,这都是非常快速的。金融的企业真正要做到的是改变我们商业的模式,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就像当年交易所出来、有限责任公司出来,是航海大发现,意义是一样的。我们更多要解决的像黄行长那样,不是为一个大的机构体系,而是为老百姓,比如说在山区,他能不能买到国外的商品,一个大的工程建设风险很高能不能融到资,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能不能像国人一样消费,这些才是金融企业需要做到的。

  所以不管是民营还是国企,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是服务百姓生活,因为只有服务百姓生活才有客户,提高客户的体验,这样你才会有竞争力。其次我们服务城市发展,有城市发展才有场景,才有数据来源。然后是服务国家战略,因为服务国家你才知道方向,才有机遇。当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一样的,在未来都是要科技驱动、面向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智慧的金融体系。我想这是今天在座所有机构的共同想法,北京金控也是一个创业企业,所以面临着未来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张承惠: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在座的任何问题都问不倒他。按照议程,是我做一两分钟的总结,但是我觉得今天的讨论有点“冷落”Erik H.B. Feyen先生,所以把这个时间交给他,请他讲一讲对我们这个讨论的体会。

  Erik H.B. Feyen: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刚才讲到了非常重要的和监管、风险机遇之间的关系,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作为一个行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竞争。从国际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的原则是新的公司做新的业务时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比如说数据的风险、安全性的风险、网络的风险,这些需要我们关注。作为监管者,必须要能够把这些风险和创新进行很好的平衡。

  我们必须要确保这些产品、创新、新的公司能够准入到这个市场,但进入了这个市场之后,他们必须按照规则来办事。还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巴塞尔、FSB等所有的机构都在问这些问题,很多人都在想,如何能够平衡风险和创新,这是很难做的,因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支付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科技金融,如何进行监管取决于国家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然后进行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减少风险。我们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科技征信以及按照比例来监管,这些都是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原则性的问题。

  同时,监管者自己也用了大数据以及监管科技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渡。我们看到,全世界有很多的政府都有经验。

  希望我总结的还不错。

  主持人张承惠:总结的非常好。最后感谢台上的五位嘉宾,也感谢下面各位嘉宾的认真聆听以及积极的参与,这个时段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赵子牛

普惠金融 融资 金融科技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贝通信 603220 7.8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