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2月2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开展的新研究不仅发现自噬相关蛋白15(Atg15)在一种蛋白溶解酶作用下能分解细胞器膜,且探明了Atg15在蛋白溶解酶作用下产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有望用于分解特定细胞器以及使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包膜病毒丧失活性。
根据东京大学、山形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的公报,真核生物细胞内部都存在被生物膜包裹的细胞器。衰老的细胞器会被运送到液泡,然后被分解。这种细胞分解自身组分的机制被称为自噬。此前已知Atg15参与调控细胞自噬,但尚未弄清Atg15和细胞器分解的直接关系。
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生成大量Atg15,接着用一种蛋白溶解酶——蛋白酶K处理经过提纯的Atg15,发现经过处理的Atg15具有磷脂酶活性,可与取自酿酒酵母的线粒体反应,使线粒体膜分解。
分析显示,在蛋白酶K作用下,构成Atg15的多肽链断裂成两条,但两条多肽链并不分离,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酶活性。此外,Atg15的酶活性只能在酸性环境下被检测到,中性或碱性环境都未检测到。
研究人员对产生酶活性前后的Atg15的立体结构进行模拟后发现,在被蛋白酶K处理前,Atg15的活性中心被埋在结构内部,而经过蛋白酶K处理后,Atg15活性中心周围结构变得“柔软”,活性中心暴露出来,因而可与细胞器膜的主要组分磷脂结合,并使后者分解。研究人员认为,Atg15分子柔性提升且暴露出活性中心,是其在蛋白酶K作用下产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公报说,此前已知一些磷脂酶可以无差别地溶解磷脂,而Atg15能在特定条件下分解细胞器膜,有望用于分解特定细胞器或使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包膜病毒丧失活性。
相关论文已发表于新一期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