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袁隆平去世!他55年前的发现开启了杂交水稻科研大协作

91岁的袁隆平去世!他55年前的发现开启了杂交水稻科研大协作
2021年05月22日 14:47 中国新闻周刊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袁隆平为了这一株水稻连夜赶回三亚

  并将其命名为“野败”

袁隆平。图/中新社袁隆平。图/中新社

  本刊记者/钱炜

  据中新社报道,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新闻周刊》曾于2012年4月16日刊发文章《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一文,还原了杂交水稻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事实,以及袁隆平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杂交水稻是在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下,举全国之力而大力开展的。尽管“文革”时期全国的科研工作几近瘫痪,但关系到数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与关乎国家安全的“两弹一星”研究,受到了中央政府极大的重视。

  1964~1965年间,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的农场一带发现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随后,他将此发现写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发表在1966年的《科学通报》第四期。这篇发表于55年前的3000字的论文,当时引起了国家科委的注意,也成为新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开端。

  在政府的指示下,1967年,由袁隆平、尹华奇与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

  雄性不育性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第一步。与玉米、高粱等异花授粉不同,水稻是自花授粉,即雌雄同花,因此,水稻杂交难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单一性功能”的水稻。

  中国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丁颖曾用人工办法给水稻“去雄”,但实际效果不佳,未能大面积推广。理想的办法,是找到雄性不育系水稻,这样的水稻适合用作杂交水稻的母本。

  袁隆平用他的野生不育材料培育出的C系统,找了好几年却始终找不到“丈夫”保持系。此时,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指示,“将研究交给群众去搞。”于是,1970年,湖南省迅速开展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和农民相结合寻找不育系的运动。不久,这场群众运动席卷全国,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农场、良种场、公社、生产队、大专院校都参与其中,各省成立了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协作网。

  1970年10月,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的一个水沟旁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当时正在北京查阅资料的袁隆平为了这一株水稻连夜赶回三亚,并将其命名为“野败”。李必湖发现的这株“野败”,是如今绝大部分“三系法”杂交稻不育系的始祖。

  后来,江西省农科院院长颜龙安、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又先后培育出强的保持系、恢复系。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即奖状上写明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文献记录表明,主要获奖人包括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等4人,另有20多名获奖人同时获得表彰。

  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原品种资源所所长娄希祉参与了当年的报奖工作。他说,到1981年,杂交水稻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奖是众望所归。业内人士指出,杂交水稻的诞生,既有像袁隆平这样的学术带头人的贡献,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

  袁隆平生前曾获得“改革先锋” “共和国勋章”等荣誉,并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杂交水稻 袁隆平 科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07-07 精智达 688627 46.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