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转自:中国网财经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不管再怎么忙,都要常回家看看,陪他/她们吃个晚饭,跟他/她们聊聊家长里短,顺道提醒老人诈骗手法日新月异,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牢记以下原则:“转账汇款要核实、健康保健要理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明对象不轻信”,为老年人看紧“钱袋子”。
一、电诈常见套路
(一)冒充亲友,汇钱救急。
老年人独居较多,缺乏子女陪伴,亲友来往不密切,犯罪分子冒充亲友、熟人诈骗,通过非法渠道获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老年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
(二)推销保健品,延年益寿。
老年人身体健康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容易迷信各类“养生”说法,犯罪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谎称赠送老人高级健康体检,推荐“独家配方”保健品,夸大其效果,保证可以延年益寿、身体康健,忽悠老人购买或向指定账户汇钱。
(三)先免费领,诱其上当。
犯罪分子选择在小区门口设置摊点,通过发放免费的鸡蛋、面条和其他日用品等,吸引老年人加入微信群、QQ群,当老年人加入后,群里隔三差五发布广告,诱骗老年人上当。
(四)冒充公检法,调查唬人。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老年人电话,谎称老年人涉嫌洗钱、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打着帮助老年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二、广州农商银行温馨提示
(一)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
老年人不要轻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虚假身份,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及时和子女及亲人沟通,对所有涉及银行卡转账的事件保持警惕。
(二)不要轻信夸大的保健品功效。
老年人如需购买与保健品相关商品,要保存购买的相关单据,以便上当受骗后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查证。
(三)不要因贪小利而上当受骗。
老年人不要轻信未知来源的广告信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四)不要轻信公检法立案调查。
老年人应当通过向其所在单位打电话核实,确认其身份,切勿轻信冒充政府单位的相关人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做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