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数据及解读

统计局:9月无锡房价环比涨幅8.2%居首 楼市明显降温
统计局:9月无锡房价环比涨幅8.2%居首 楼市明显降温

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房价走势有明显差异。此外,郑州、杭州、济南、福州等城市均环比涨超5%。[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21日  09:33
统计局解读:10月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明显降温
统计局解读:10月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明显降温

从房价环比涨跌幅度看,15个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房价走势趋稳。[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21日  09:39

GDP数据及解读

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增速与一二季度相同
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增速与一二季度相同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9日  10:00
统计局: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统计局: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统计局称,房地产行业对1~9月份的GDP增长贡献了8%。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的调控措施是及时和有效的。房地产新政策起到降温作用,引导楼市回归合理轨道,对房地产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还是支持的。[详情]

中国网|2016年10月19日  11:04
专家:政府可以考虑明年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至6%
专家:政府可以考虑明年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至6%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明年经济可能面临更大下行压力。他分析说,今年三四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发力,但很明显这一“动力”不可持续。[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6年10月19日  10:54

投资消费数据及解读

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26906亿 增长8.2%
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26906亿 增长8.2%

2016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9日  10:01
前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前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2016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与1-8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9日  10:02
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26.9% 销售额增41.3%
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26.9% 销售额增41.3%

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增速比1-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9.0%。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增长41.3%,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9日  10:03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创今年新高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创今年新高

2016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504亿元,增长8.8%。[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9日  10:05
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是2.5%,比1-8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而且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所以民间投资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6年10月19日  12:49
海通姜超: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海通姜超: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海通证券姜超、顾潇啸等点评称,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消费增速小幅回升。消费结构趋势微变。分项消费涨跌互现。消费增速面临考验。[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19日  11:33

CPI&PPI数据及解读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上涨0.5%。[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1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同比是自2012年3月份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0.6%。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1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从环比看,9月份CPI上涨0.7%。食品中,部分地区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7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9月CPI明显回升,PPI转正对未来通胀亦有推动,叠加去年基数走低,4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再考虑到控制地产泡沫、应对联储加息等因素,降准或继续延后。[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14日  09:57

进出口数据及解读

海关总署:9月贸易为2783.5亿元 进出口远低于预期
海关总署:9月贸易为2783.5亿元 进出口远低于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详情]

海关总署网站|2016年10月13日  10:01
海关总署:前三季进出口表现差强人意 但底部企稳明显
海关总署:前三季进出口表现差强人意 但底部企稳明显

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值实现同步正增长,稳增长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主体和产品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详情]

中国网|2016年10月13日  10:29
海通:9月进出口均恶化 汇率贬值压力增大
海通:9月进出口均恶化 汇率贬值压力增大

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大降至-10%,主因全球需求疲弱和去年基数走高。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欧、日经济持续低迷,货币刺激乏力。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减弱,但短期看全球贸易总量萎缩才是出口下滑主因。[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13日  11:04

外汇储备数据及解读

中国9月外汇储备31663.8亿 连续三个月下降
中国9月外汇储备31663.8亿 连续三个月下降

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报782亿美元,8月末为771.75亿。外汇储备报SDR 2.27万亿,黄金储备报1838.53万吨。[详情]

央行|2016年10月07日  09:33
9月末外汇储备创2011年12月以来新低
9月末外汇储备创2011年12月以来新低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三个月下降,9月末外汇储备创下了2011年12月以来新低。昨天,央行发布数据显示,9月外汇储备规模为31663.8亿美元,环比减少188亿美元。[详情]

京华时报|2016年10月08日  01:59
外汇储备刷5年新低背后有何玄机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
外汇储备刷5年新低背后有何玄机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

中国外汇储备又降了。央行数据显示,中国9月末外汇储备报31663.80亿美元,创2011年5月以来新低,连续3个月下降。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小周期的见顶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贬值压力。[详情]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08日  08:33

CPI&PPI数据及解读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上涨0.5%。[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1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同比是自2012年3月份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0.6%。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1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从环比看,9月份CPI上涨0.7%。食品中,部分地区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10月14日  09:37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9月CPI明显回升,PPI转正对未来通胀亦有推动,叠加去年基数走低,4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再考虑到控制地产泡沫、应对联储加息等因素,降准或继续延后。[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0月14日  09:57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 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 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详情]

中青在线 | 2016年10月20日 16:48
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原标题: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本报记者 姚建莉实 习 生 张赛男 上海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从今年初开始一路下行的民间投资,从8月开始整体呈现止跌回稳态势,但增幅较小,尤其对比国有控股投资前三季度21.1%的增长率。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另外,前三季度PMI数据则显示稳增长主要还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对中小企业带动小,民间投资相对国有投资较弱。 据新华社10月19日报道,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拓宽了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资渠道。意见从土地供应、行业用电、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环境。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相关鼓励政策较多,但关键还在落实,民企信心还没有恢复。 民间投资止跌回升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在8月和9月连续2个月加快。 前三季度,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而且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市场环境在好转,企业的利润在改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在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民间投资的回升,企业看到市场好转以后,愿意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他强调是因为政府加大了对民间投资支持的力度。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另外,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组织了大督查,尤其重要的是以放管服为重点,加快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制度的限制。比如现在政府正在做的PPP,政府也希望动员民间资本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 但他也表示,民间投资的增速与其他领域的增速相比来讲,确实水平还比较低,“主要是因为现在大环境,产能过剩的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缓解,而且国外经济复苏比较疲软,出口压力也比较大。国内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所以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仍在观望。” 尤其相比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增长过慢,自今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已呈现明显下行,与此同时国有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趋势也可从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上得到验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PMI为53.7%,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 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2%,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6.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24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但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制造业PMI维持在年内高点、非制造业PMI又有小幅上升。但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增长还是靠老路,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国家政策依然着力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民间投资偏弱。 政策关键看落实 今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就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引发了国务院的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止一次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破除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5月下旬国务院开展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派出9个专项督查组对18个省区市进行为期10天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 6月22日,李克强专门听取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并指出督查中的突出问题,包括部分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待遇和融资问题、一些干部不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都严重影响了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于7月4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对民间投资体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较快和近期民间投资增速滞后的省(区、市),组织开展重点督导。 8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三次大督查的通知,再次强调要抓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最近一次是10月13日发布促进民间投资26条措施,具体包括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 但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所说,有关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很多,但关键还在于落实。 而实际情况是,现在落实并不到位。以PPP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地民企发现,民企与国企的合作在地方上非常困难,由于民企和国企的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造成双方合作不畅,“不论国企占多少比重,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是在他们那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表示,民间投资增速下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周期在起作用,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周期的底部。民间投资问题通过督查起不了太大作用,如果要求银行硬塞钱给这些民营企业,最后只会再次出现4万亿。 对于四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的预判,几位受访专家均表示,总体会呈现企稳回升但幅度不大的态势。[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0月20日 05:40
三季度经济增长6.7% 未来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0月20日 05:39
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去产能压力集中于下半年
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去产能压力集中于下半年

  原标题: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原煤产量下降12.3%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实 习 生 梁梦雅 北京报道 尽管月初的PMI与PPI出现明显好转,但9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1%)不及预期,比8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使得前三季度工业增速再次踩在6%的工业年度目标线上。 在下半年去产能加码的背景下,工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不过基建、房地产投资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企业库存压力的减小以及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企业恢复生产信心,中短期内工业有望在6%上下小幅波动。 随着价格的上升,三季度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日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为去产能带来了一定压力,未来这些行业需要在去产能带来的去化效应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回补效应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工业增长不及预期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再次踩在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线上。 这一数据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9月工业增速不但没有加快,反而比8月增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9月数据低于其预期,但月度工业增速是个短期数据,它也并不必然和PPI等指标对应。 在周景彤看来,对工业增速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出口和去产能,在三季度中,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的投资对工业起到了正向的拉动,出口虽有回暖迹象,但并不稳固;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工业面临着中长期的压力。 周景彤表示,截至7月末,钢铁、煤炭产能退出分别只完成全年目标的47%、38%,这意味着全年去产能的压力将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这将使四季度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并非实物量,其波动受工业产出量和工业品价格的双重影响。 工业品价格方面,9月份PPI同比上涨0.1%,长期来首次转正,工业通缩状态略有缓解。这意味着9月的工业产出量是有所下降的。 数据显示,9月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2.3%;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同比下降9.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比8月份也回落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工业产品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关于工业后期走势,周景彤认为,将在6%上下做窄幅波动,不会大起大落。 积极因素上,一方面,基建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仍然会为工业提供支撑, 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已连续多月回升;另一方面企业库存压力减小,成本也在降低,盈利有望继续改善,这有助于企业恢复生产信心。 不过周景彤指出,在去产能大背景下,工业能否持续回升面临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去产能带来的去化效应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回补效应两者的平衡,如果去化效应大于回补效应,工业生产将面临下行压力,反之将延续回升态势。” 采矿业转正, 钢铁水泥产量上升 从三大门类看,9月份,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则增长了0.1%,后者打破了连续多月的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产能过剩领域的多项产品日均产量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钢材日均产量达到327万吨,同比增速由8月的4%上升至4.3%;水泥日均产量创下年内新高,达到746.4万吨,增速由8月的1%升至2.9%;原油日加工量也达到146万吨,增速由8月的-0.7%升至2.4%;汽车日均产量创下新高,达到8.6万辆,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统计局官员处获悉,9月份汽车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取消的影响,而钢铁、水泥等产量的反弹则是由于近期的价格回升以及由此而来的经营的改善。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三季度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迹象是钢铁和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利润出现明显好转,“对于一些即将淘汰的企业确实充满着诱惑力。有一些地方也反映,有些企业有恢复产能的冲动。” 盛来运强调,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一定不能为眼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让一些该淘汰的企业复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水泥、钢铁等价格的上涨,是因为短期市场的需求,9月份是传统的投资高峰期,受价格影响,产量出现上升也符合市场规律。 他认为,去产能不意味着产量一定会减少,由于钢铁水泥领域产能利用率一向偏低,去产能不会对短期产量带来较大影响,但会提高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周景彤认为,产能利用率上升减缓了过剩行业的压力,三季度以来,煤炭、水泥、玻璃等产品价格继续回升,9月份其价格指数分别较6月末上升了3.1%、5.7%、22.6%。这使得煤炭采选业利润降幅收窄,黑色金属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增长也明显改善。 “价格的反弹改善了一些行业的经营状况,一些过剩行业的生产也在加快,去产能不得不面临价格回升所带来的阻力。”周景彤表示,“这是个问题,一方面价格适度地上升对改善行业的经营是有好处的,也为这些行业的转型争取了时间和喘息的机会,但价格上升太快,就会和去产能的政策产生不协调。” 江飞涛和周景彤都认为,长期看,还是要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发挥更大作用,由市场更为灵活地配置、调节资源,因为政府很难应对涨涨落落的多变的市场。[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0月20日 05:39
前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前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原标题:1-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见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10月楼市密集调控前,房地产市场表示如何? 10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数据显示,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房企购置土地面积、到位资金、去库存等各项增速均呈现上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根据初步测算,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整体看,本轮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在9月份达到了历史顶点。但随着22个城市落地调控政策,预计10月开始市场将明显降温,信贷如果收紧,未来市场将快速告别价格过快上涨,预计4季度市场将平稳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 统计数据显示,1-9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供需两旺。 投资层面,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销售层面,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50个代表城市,新房住宅月均成交约36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三成,绝对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市场火热,也显著带动了去化速度。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达到69612万平方米。连续7个月下降后,房地产库存年内首次“破七”。 统计显示,截至9月末,20个代表城市可售面积约112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5%,绝对量处近五年最低水平,库存消化时间缩短至6.7个月。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刘贵文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使要素集中的一二线城市起到了良好的去库存效果。同时,其资金外溢效应,也帮助缓解了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 调控紧缩效应将显现 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带来的紧缩效应显现,业界认为,预计投资和投机需求会快速回落,房贷增量也会逐月回落,10月开始市场将明显降温。 信贷支持是本轮楼市上重要支撑。10月18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 其中,9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1月至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在各项贷款增量中的占比为35.7%。 房企对居民购房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走高。目前,定金及预收款与个人按揭贷款,在房企到位资金中的比重已超过45%。 有中型上市房企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房地产企业手中现金充裕,但监管层出于稳定土地市场和楼市的考虑,必然会适当收紧流向房企的资金。 10月19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限贷政策,密切关注房贷集中度,也被认为是各地开始调整信贷政策的一大信号。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欧阳捷认为,随着热点城市调控,短期销售量下降,对大房企影响不大,后期拿地会相对谨慎,小企业则可能会减少新开工、土地储备和投资,以保持手中的现金流。如果当前政策延续到明年下半年,房企资金紧张的局面可能会出现。 去库存方面,欧阳捷认为,虽然去库存数字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形成了错配,去库存仍需漫长过程。 “今年一二线城市库存消耗很大,不仅待售面积急剧下降,而且去年以来每月新开工面积均低于销售面积,最多的月份差额达到4500万平米,土地成交面积也在下滑,1-9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而土地政策又在向中小城镇倾斜,在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不大幅缩减的状态下,去库存可能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欧阳捷说。 刘贵文也认为 ,在一二线城市密集调控、信贷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还需寻找新的去库存动力。[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0月20日 05:39
人大院长评经济数据:稳增长压力缓解 债务风险上扬
人大院长评经济数据:稳增长压力缓解 债务风险上扬

  原标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 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控风险上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增速持平,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均为6.7%的增速,宏观经济是否继续企稳,四季度状况会如何,政策调控上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刘元春认为,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政策性需求支撑经济好于预期 《21世纪》: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上半年持平,如何看待这一状况? 刘元春: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之前很多机构预测三季度经济增速大致在6.6%或者6.5%,实际却达到了6.7%。 前三季度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对国有企业救助,加大了重点项目安排,导致政府预算内投资、国企投资、基建投资等出现明显较高速度的增长,弥补了市场性需求回落的状态。 从一些指标来看,确实发生了可圈可点的变化。比如PMI中的出口、制造业等先行指标有所反弹,消费者、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价格指标上,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这对工业复苏是很好的消息。 《21世纪》:三季度投资增速虽有所下行,但8、9月份投资增速加快。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跟8、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是否有关,如何看待这个状况? 刘元春:稳增长的着力点在稳投资,在稳定国企、地方项目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国家对于稳定民间投资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性、国企的投入,对民间投资会有拉动作用。像民间投资中工业占比较高,工业领域利润有所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民间投资增速虽有所回升,后续恐怕仍会在底部运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跟房地产投资有一定关系,特别是9月份房地产投资出现明显反弹。 工业仍会在底部波动 《21世纪》:PPI指标今年降幅不断收窄,在9月份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PPI转正这是出现趋势性的改变吗? 刘元春:PPI回升背后原因很多,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反转,去年基数较低,存在技术效应;另外,去产能、去库存效果不错,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在上扬,很多企业库存出现明显变化等;还有稳增长政策,大规模基建对拉动电力、钢铁、水泥等价格回升作用明显,价格出现恢复性调整。这些因素导致工业品价格出现反转,提升了工业盈利能力。 但这样的反转,不是简单线性变化,PPI价格回升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往上走。因为大宗商品出现底部波动状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导致部分“僵尸企业”恢复生产;出口也在底部波动,还有起伏。 综合几个因素,PPI摆脱50多个月通缩状态,未来在0左右波动是比较正常的。PPI低水平运行是常态,工业要出现连续持续复苏还是不扎实,面临长期底部调整过程。 《21世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有人认为,稳增长政策导致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去产能进展并不顺利,你怎么看? 刘元春:宏观经济趋稳状况下,一些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的推动,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煤炭、钢铁等价格回升,与去产能的目标是统一的。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地方政府监管能力比较弱,一些砍掉的产能,很可能会死灰复燃。在价格上涨后,一些企业把闲置产能运用起来,提高开工率,导致去产能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 去产能过程中,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都在不断调整。除了市场因素本身,这里面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间博弈,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过程是曲折的。 债务风险加速上扬 《21世纪》:8、9月份投资的反弹,是否会延续到四季度,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是否有所缓解? 刘元春:固定投资具有延续性,总体来看,四季度投资出现明显回落的概率比较小。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会受一二线房地产调控升级影响,需要重点观察。 但经济新动能依然乏力,市场性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依然是靠政策性需求支撑,持续政策性需求的放量导致目前债务积累出现加速上扬的态势,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集中体现在,债务占GDP比重增长较快;流动性释放,带来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太快;还有债券市场违约大幅上升。 这轮稳增长背后支撑力量包括信贷政策、房地产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信贷驱动投资迹象明显,且越演越烈。比如国企投资绩效不太高,但今年国企投资增速基本在20%以上;地方政府超预期的债务置换,大量支撑地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背后都是信贷在支撑。房地产销售火爆,跟前期政策性举措、信贷放松、地方刺激等有关。部分城市房价的飙升和销售火爆,是非正常的状态,随着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的升级,后续稳增长基础不扎实。另外,今年汽车销售状况很好,跟减税政策密切相关,今年底相关政策到期,汽车销售状况会怎么样,也要重点考察。 《21世纪》:现在债务风险在上扬,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元春:非金融企业存量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70%左右,今年增速尤其快。货币投放增速较快,9月M2增长11.5%,匹配当前不到7%的GDP增速,信贷投放较快。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今年增长也很快。 国企信贷融资增长尤其快,国企债务余额占GDP大概是120%左右的水平。国企债务率过高,会加大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弱化国企融资能力,如果国企盈利能力没有改善,高债务会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企业运行动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等。 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除了国企,还有投向地方政府。这两个渠道,资金最终都是走向收益率低、建设期比较长的项目,风险比较大。这种债务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需要高度关注。 政府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些,而且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债转股试点、国务院出台降低杠杆率的意见等,都是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在你看来,四季度调控重点在哪? 刘元春: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把风险控制上升到新的高度。比如,不能简单地对房地产采取全面打压的态势,不宜简单收紧货币,去杠杆有一个过程,需要出台去杠杠中期规划,方式不能太简单,举措不能短期化。 债务增长虽然快,但也不宜过快进行调整,因为资金具有连续性。信贷资金等投放要保持一定增速,但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带来流动性过度波动以及风险苗头。货币政策上要坚持适度定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一定力度。[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0月20日 05:39
中金宏观:再通胀继续升温 地产调控影响尚待显现
新浪综合 | 2016年10月19日 13:42
叶青:调查失业率首次低于5% 工业品出厂价格现正增长
新浪综合 | 2016年10月19日 13:28
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中国证券网 | 2016年10月19日 12:49
任泽平:楼市调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预计加码基建对冲
新浪综合 | 2016年10月19日 12:00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 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 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详情]

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原标题:政策助力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民企信心尚待恢复 本报记者 姚建莉实 习 生 张赛男 上海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从今年初开始一路下行的民间投资,从8月开始整体呈现止跌回稳态势,但增幅较小,尤其对比国有控股投资前三季度21.1%的增长率。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另外,前三季度PMI数据则显示稳增长主要还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对中小企业带动小,民间投资相对国有投资较弱。 据新华社10月19日报道,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拓宽了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资渠道。意见从土地供应、行业用电、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环境。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相关鼓励政策较多,但关键还在落实,民企信心还没有恢复。 民间投资止跌回升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在8月和9月连续2个月加快。 前三季度,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而且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市场环境在好转,企业的利润在改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在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民间投资的回升,企业看到市场好转以后,愿意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他强调是因为政府加大了对民间投资支持的力度。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另外,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组织了大督查,尤其重要的是以放管服为重点,加快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制度的限制。比如现在政府正在做的PPP,政府也希望动员民间资本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 但他也表示,民间投资的增速与其他领域的增速相比来讲,确实水平还比较低,“主要是因为现在大环境,产能过剩的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缓解,而且国外经济复苏比较疲软,出口压力也比较大。国内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所以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仍在观望。” 尤其相比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增长过慢,自今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已呈现明显下行,与此同时国有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趋势也可从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上得到验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PMI为53.7%,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 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2%,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6.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24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但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制造业PMI维持在年内高点、非制造业PMI又有小幅上升。但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增长还是靠老路,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国家政策依然着力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民间投资偏弱。 政策关键看落实 今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就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引发了国务院的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止一次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破除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5月下旬国务院开展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派出9个专项督查组对18个省区市进行为期10天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 6月22日,李克强专门听取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并指出督查中的突出问题,包括部分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待遇和融资问题、一些干部不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都严重影响了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于7月4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对民间投资体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较快和近期民间投资增速滞后的省(区、市),组织开展重点督导。 8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三次大督查的通知,再次强调要抓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最近一次是10月13日发布促进民间投资26条措施,具体包括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 但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所说,有关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很多,但关键还在于落实。 而实际情况是,现在落实并不到位。以PPP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地民企发现,民企与国企的合作在地方上非常困难,由于民企和国企的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造成双方合作不畅,“不论国企占多少比重,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是在他们那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表示,民间投资增速下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周期在起作用,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周期的底部。民间投资问题通过督查起不了太大作用,如果要求银行硬塞钱给这些民营企业,最后只会再次出现4万亿。 对于四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的预判,几位受访专家均表示,总体会呈现企稳回升但幅度不大的态势。[详情]

三季度经济增长6.7% 未来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三季度经济增长6.7% 未来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原标题:三季度经济增长6.7% 未来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 定军 实 习 生 谢艺观 李晓霞 杨红钦 北京报道 编者按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其中,消费成为经济运行重要支撑,民间投资止跌回稳但增速仍处较低水平。不同于2015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与股市向好的金融贡献有关。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房市和汽车,但随着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经济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导读 2015年经济增速高很大程度上靠股市,今年则是靠房市和汽车。但是9月底以来,20多个一二线城市出台了房地产限购限贷措施,另外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今年将会结束。这样明年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依靠什么因素,还需要寻找。 “(房地产)后期的走势有待观察。”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谈到房地产对目前经济的影响时说。 根据当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第一季度增速及上半年增速一致。但是工业和投资增速则有变化。 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与去年底中央对经济的判断不同。当时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下降,以及经济运行风险的概率上升。 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增速稳住,工业品价格转正,工业品利润回升,但是财政收入增速仍在放慢,另外房地产资产泡沫增加。2016年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上升明显,个别城市涨幅接近50%。如同房地产走势存在变数,下一步经济走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经济增速为6.7%,从产业角度来看显得非常稳定。但是如果从投资、消费、出口来看,增速有些放慢。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下行的压力也还是存在的。 “去年经济稳定增长有股市贡献的因素,今年则是有车市和房市的因素,明年靠什么确实很难说。”他说。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是3.5%、6.1%、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年化为7.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积极变化在增多,稳的基础有所加强。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几大指标来看,稳的格局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稳中有好。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盛来运说。 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 但是经济仍存下行压力。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较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在外贸领域,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1-9月民间投资增速为2.5%,尽管比1-8月的2.1%有所加快,但是整体仍很低。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今年经济增速较平稳,主要是政策刺激下国内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都明显回暖,同时政府投资也在加强。但是,“十一假期间连续出台的一二线房地产限购措施冲击力较大,汽车需求也有所透支,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潘向东认为,9月民间投资总算有所改善,但主要还是集中在采矿以及一些制造业行业投资上,容易造成去产能放缓;PPP项目有助于盘活民间资本对公共服务业的投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是在6.7%左右。但是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因为现在的企稳主要是由于政策推动导致的,是房地产、大宗商品的拉动。政府出台政策防止房地产泡沫加大,未来一段时间这些政策会发挥一定的作用,房地产市场可能由过热向理性回归。但经济增长的自主动能依然不足。 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而下一阶段中长期经济在整体呈现L型的情况下,短期靠什么稳定增长,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15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与股市向好的金融贡献有关。比如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7500亿元,同比增长15.9%,占GDP比例是8.5%。该年房地产增加值为41308亿元,同比增长3.8%,占GDP比例为6.1%。 今年前三季度相应的数字未公布。但是 1-9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和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41.3%、26.9%,比去年同期的15.3%、7.5%增速提高了数倍。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比去年同期要高。 另外9月汽车产量同比达到257.6万辆,增速为31.5%,高于去年同期-4.7%增速数十倍。前三季度汽车产量为1971.8万辆,同比增长12.3%,大幅高于去年同期-0.9%增速。 2015年经济增速高很大程度上靠股市,今年则是靠房市和汽车。但是 9月底以来,20多个一二线城市出台了房地产限购限贷措施,另外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今年将会结束。这样明年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依靠什么因素,还需要寻找。 盛来运指出,从10月份上半个月的情况来看,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销售增速在回落,还有少数城市甚至出现了环比下降,房地产市场高烧开始在退。 房地产的调控目标最终还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这些角度来看,对全局的影响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但盛来运也承认,“后期的走势有待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以及厦门、合肥、杭州、南京、苏州、武汉、郑州等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陆续出现了迅速上升。 其中 8月深圳、厦门、合肥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48.5%、43.8%、40.3%。南京、杭州、上海、北京上涨了36.7%、22%、31.2%、23.5%,武汉和郑州上涨了18.1%、16.9%。 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房四海认为,经济从长期看仍呈L型走势。目前房地产泡沫在一二线城市还要加快处理,明后年经济要稳定增长,还是要靠加快转型。 特别是要加快改革措施的出台步伐,不要再搞刺激。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短期房地产的托举力量减小,未来增长主要还是靠消费升级、产业创新、改革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对冲去杠杆去产能的压力。 限购是当下产业政策的一部分,与当前土地、财政等制度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承受力有关。要想经济在中长期实现更加平稳的真实增长,主要还是靠不断改革。“现阶段稳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打破垄断、打破一些制度藩篱,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让宏观调控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有助于经济内生稳定性的增强。”潘向东说。[详情]

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去产能压力集中于下半年
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去产能压力集中于下半年

  原标题:9月工业增速不及预期 原煤产量下降12.3%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实 习 生 梁梦雅 北京报道 尽管月初的PMI与PPI出现明显好转,但9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1%)不及预期,比8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使得前三季度工业增速再次踩在6%的工业年度目标线上。 在下半年去产能加码的背景下,工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不过基建、房地产投资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企业库存压力的减小以及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企业恢复生产信心,中短期内工业有望在6%上下小幅波动。 随着价格的上升,三季度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日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为去产能带来了一定压力,未来这些行业需要在去产能带来的去化效应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回补效应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工业增长不及预期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再次踩在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线上。 这一数据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9月工业增速不但没有加快,反而比8月增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9月数据低于其预期,但月度工业增速是个短期数据,它也并不必然和PPI等指标对应。 在周景彤看来,对工业增速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出口和去产能,在三季度中,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的投资对工业起到了正向的拉动,出口虽有回暖迹象,但并不稳固;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工业面临着中长期的压力。 周景彤表示,截至7月末,钢铁、煤炭产能退出分别只完成全年目标的47%、38%,这意味着全年去产能的压力将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这将使四季度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并非实物量,其波动受工业产出量和工业品价格的双重影响。 工业品价格方面,9月份PPI同比上涨0.1%,长期来首次转正,工业通缩状态略有缓解。这意味着9月的工业产出量是有所下降的。 数据显示,9月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2.3%;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同比下降9.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比8月份也回落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工业产品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关于工业后期走势,周景彤认为,将在6%上下做窄幅波动,不会大起大落。 积极因素上,一方面,基建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仍然会为工业提供支撑, 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已连续多月回升;另一方面企业库存压力减小,成本也在降低,盈利有望继续改善,这有助于企业恢复生产信心。 不过周景彤指出,在去产能大背景下,工业能否持续回升面临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去产能带来的去化效应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回补效应两者的平衡,如果去化效应大于回补效应,工业生产将面临下行压力,反之将延续回升态势。” 采矿业转正, 钢铁水泥产量上升 从三大门类看,9月份,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则增长了0.1%,后者打破了连续多月的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产能过剩领域的多项产品日均产量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钢材日均产量达到327万吨,同比增速由8月的4%上升至4.3%;水泥日均产量创下年内新高,达到746.4万吨,增速由8月的1%升至2.9%;原油日加工量也达到146万吨,增速由8月的-0.7%升至2.4%;汽车日均产量创下新高,达到8.6万辆,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统计局官员处获悉,9月份汽车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取消的影响,而钢铁、水泥等产量的反弹则是由于近期的价格回升以及由此而来的经营的改善。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三季度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迹象是钢铁和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利润出现明显好转,“对于一些即将淘汰的企业确实充满着诱惑力。有一些地方也反映,有些企业有恢复产能的冲动。” 盛来运强调,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一定不能为眼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让一些该淘汰的企业复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水泥、钢铁等价格的上涨,是因为短期市场的需求,9月份是传统的投资高峰期,受价格影响,产量出现上升也符合市场规律。 他认为,去产能不意味着产量一定会减少,由于钢铁水泥领域产能利用率一向偏低,去产能不会对短期产量带来较大影响,但会提高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周景彤认为,产能利用率上升减缓了过剩行业的压力,三季度以来,煤炭、水泥、玻璃等产品价格继续回升,9月份其价格指数分别较6月末上升了3.1%、5.7%、22.6%。这使得煤炭采选业利润降幅收窄,黑色金属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增长也明显改善。 “价格的反弹改善了一些行业的经营状况,一些过剩行业的生产也在加快,去产能不得不面临价格回升所带来的阻力。”周景彤表示,“这是个问题,一方面价格适度地上升对改善行业的经营是有好处的,也为这些行业的转型争取了时间和喘息的机会,但价格上升太快,就会和去产能的政策产生不协调。” 江飞涛和周景彤都认为,长期看,还是要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发挥更大作用,由市场更为灵活地配置、调节资源,因为政府很难应对涨涨落落的多变的市场。[详情]

前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前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原标题:1-9月房地产投资近7.5万亿 预计10月将明显降温 见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10月楼市密集调控前,房地产市场表示如何? 10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数据显示,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房企购置土地面积、到位资金、去库存等各项增速均呈现上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根据初步测算,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整体看,本轮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在9月份达到了历史顶点。但随着22个城市落地调控政策,预计10月开始市场将明显降温,信贷如果收紧,未来市场将快速告别价格过快上涨,预计4季度市场将平稳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 统计数据显示,1-9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供需两旺。 投资层面,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销售层面,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50个代表城市,新房住宅月均成交约36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三成,绝对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市场火热,也显著带动了去化速度。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达到69612万平方米。连续7个月下降后,房地产库存年内首次“破七”。 统计显示,截至9月末,20个代表城市可售面积约112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5%,绝对量处近五年最低水平,库存消化时间缩短至6.7个月。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刘贵文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使要素集中的一二线城市起到了良好的去库存效果。同时,其资金外溢效应,也帮助缓解了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 调控紧缩效应将显现 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带来的紧缩效应显现,业界认为,预计投资和投机需求会快速回落,房贷增量也会逐月回落,10月开始市场将明显降温。 信贷支持是本轮楼市上重要支撑。10月18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 其中,9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1月至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在各项贷款增量中的占比为35.7%。 房企对居民购房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走高。目前,定金及预收款与个人按揭贷款,在房企到位资金中的比重已超过45%。 有中型上市房企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房地产企业手中现金充裕,但监管层出于稳定土地市场和楼市的考虑,必然会适当收紧流向房企的资金。 10月19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限贷政策,密切关注房贷集中度,也被认为是各地开始调整信贷政策的一大信号。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欧阳捷认为,随着热点城市调控,短期销售量下降,对大房企影响不大,后期拿地会相对谨慎,小企业则可能会减少新开工、土地储备和投资,以保持手中的现金流。如果当前政策延续到明年下半年,房企资金紧张的局面可能会出现。 去库存方面,欧阳捷认为,虽然去库存数字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形成了错配,去库存仍需漫长过程。 “今年一二线城市库存消耗很大,不仅待售面积急剧下降,而且去年以来每月新开工面积均低于销售面积,最多的月份差额达到4500万平米,土地成交面积也在下滑,1-9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而土地政策又在向中小城镇倾斜,在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不大幅缩减的状态下,去库存可能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欧阳捷说。 刘贵文也认为 ,在一二线城市密集调控、信贷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还需寻找新的去库存动力。[详情]

人大院长评经济数据:稳增长压力缓解 债务风险上扬
人大院长评经济数据:稳增长压力缓解 债务风险上扬

  原标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 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控风险上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增速持平,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均为6.7%的增速,宏观经济是否继续企稳,四季度状况会如何,政策调控上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刘元春认为,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政策性需求支撑经济好于预期 《21世纪》: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上半年持平,如何看待这一状况? 刘元春: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之前很多机构预测三季度经济增速大致在6.6%或者6.5%,实际却达到了6.7%。 前三季度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对国有企业救助,加大了重点项目安排,导致政府预算内投资、国企投资、基建投资等出现明显较高速度的增长,弥补了市场性需求回落的状态。 从一些指标来看,确实发生了可圈可点的变化。比如PMI中的出口、制造业等先行指标有所反弹,消费者、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价格指标上,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这对工业复苏是很好的消息。 《21世纪》:三季度投资增速虽有所下行,但8、9月份投资增速加快。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跟8、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是否有关,如何看待这个状况? 刘元春:稳增长的着力点在稳投资,在稳定国企、地方项目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国家对于稳定民间投资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性、国企的投入,对民间投资会有拉动作用。像民间投资中工业占比较高,工业领域利润有所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民间投资增速虽有所回升,后续恐怕仍会在底部运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跟房地产投资有一定关系,特别是9月份房地产投资出现明显反弹。 工业仍会在底部波动 《21世纪》:PPI指标今年降幅不断收窄,在9月份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PPI转正这是出现趋势性的改变吗? 刘元春:PPI回升背后原因很多,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反转,去年基数较低,存在技术效应;另外,去产能、去库存效果不错,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在上扬,很多企业库存出现明显变化等;还有稳增长政策,大规模基建对拉动电力、钢铁、水泥等价格回升作用明显,价格出现恢复性调整。这些因素导致工业品价格出现反转,提升了工业盈利能力。 但这样的反转,不是简单线性变化,PPI价格回升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往上走。因为大宗商品出现底部波动状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导致部分“僵尸企业”恢复生产;出口也在底部波动,还有起伏。 综合几个因素,PPI摆脱50多个月通缩状态,未来在0左右波动是比较正常的。PPI低水平运行是常态,工业要出现连续持续复苏还是不扎实,面临长期底部调整过程。 《21世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有人认为,稳增长政策导致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去产能进展并不顺利,你怎么看? 刘元春:宏观经济趋稳状况下,一些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的推动,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煤炭、钢铁等价格回升,与去产能的目标是统一的。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地方政府监管能力比较弱,一些砍掉的产能,很可能会死灰复燃。在价格上涨后,一些企业把闲置产能运用起来,提高开工率,导致去产能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 去产能过程中,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都在不断调整。除了市场因素本身,这里面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间博弈,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过程是曲折的。 债务风险加速上扬 《21世纪》:8、9月份投资的反弹,是否会延续到四季度,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是否有所缓解? 刘元春:固定投资具有延续性,总体来看,四季度投资出现明显回落的概率比较小。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会受一二线房地产调控升级影响,需要重点观察。 但经济新动能依然乏力,市场性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依然是靠政策性需求支撑,持续政策性需求的放量导致目前债务积累出现加速上扬的态势,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集中体现在,债务占GDP比重增长较快;流动性释放,带来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太快;还有债券市场违约大幅上升。 这轮稳增长背后支撑力量包括信贷政策、房地产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信贷驱动投资迹象明显,且越演越烈。比如国企投资绩效不太高,但今年国企投资增速基本在20%以上;地方政府超预期的债务置换,大量支撑地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背后都是信贷在支撑。房地产销售火爆,跟前期政策性举措、信贷放松、地方刺激等有关。部分城市房价的飙升和销售火爆,是非正常的状态,随着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的升级,后续稳增长基础不扎实。另外,今年汽车销售状况很好,跟减税政策密切相关,今年底相关政策到期,汽车销售状况会怎么样,也要重点考察。 《21世纪》:现在债务风险在上扬,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元春:非金融企业存量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70%左右,今年增速尤其快。货币投放增速较快,9月M2增长11.5%,匹配当前不到7%的GDP增速,信贷投放较快。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今年增长也很快。 国企信贷融资增长尤其快,国企债务余额占GDP大概是120%左右的水平。国企债务率过高,会加大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弱化国企融资能力,如果国企盈利能力没有改善,高债务会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企业运行动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等。 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除了国企,还有投向地方政府。这两个渠道,资金最终都是走向收益率低、建设期比较长的项目,风险比较大。这种债务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需要高度关注。 政府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些,而且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债转股试点、国务院出台降低杠杆率的意见等,都是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在你看来,四季度调控重点在哪? 刘元春: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把风险控制上升到新的高度。比如,不能简单地对房地产采取全面打压的态势,不宜简单收紧货币,去杠杆有一个过程,需要出台去杠杠中期规划,方式不能太简单,举措不能短期化。 债务增长虽然快,但也不宜过快进行调整,因为资金具有连续性。信贷资金等投放要保持一定增速,但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带来流动性过度波动以及风险苗头。货币政策上要坚持适度定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一定力度。[详情]

中金宏观:再通胀继续升温 地产调控影响尚待显现
中金宏观:再通胀继续升温 地产调控影响尚待显现

  【中金宏观】再通胀继续升温,地产调控影响尚待显现 | 3季度GDP及9月经济数据点评 来源:中金宏观 2016年3季度实际GDP增速持平于6.7%,名义GDP增速上升至7.8%。3季度实际GDP增速与我们和市场的预期一致。经季节调整后,GDP环比折年增速为7.4%,较2季度基本持平。同时,名义GDP增速从2季度的7.3%加速至7.8%,GDP平减指数也从0.6%上升至1%,表明企业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修复。我们认为,GDP平减指数上升主要受益于工业原材料价格回升,地产服务业价格上升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分产业看,受限产保价政策影响,第二产业的名义GDP增速明显上升,但实际GDP增速小幅走低。同时,第三产业的名义及实际GDP同比增速均有所加快,可能一方面受益于去年3季度金融业GDP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则由地产服务业加速扩张推动。高频经济活动数据则显示,3季度投资及消费增速可能均有所加快,而贸易顺差实际同比增速或有所放缓。 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8月的6.3%下降至6.1%,低于市场预期的6.4%。我们认为,9月工业增加值放缓主要是由于一次性因素:1)今年8月工作日较去年多了2天,但9月增速并未受此效应的提振;2)9月第1周杭州G20会议期间周边部分工厂停产,可能影响了江浙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经季节性调整后,9月工业增加值的月环比增速也从8月的0.53%下降至0.47%。分行业来看,汽车和电力供应两大行业的产量增长仍是主要亮点——9月电力、热力供应同比增速及汽车产量增速分别为7.1%和22.5%。 名义固定资产投资9月同比增速从8月的8.1%上升至8.8%。1~9月名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8.2%,与市场预期一致。9月FAI同比增速加快可能是辽宁省FAI的扰动因素减弱——9月开始辽宁省FAI的基数明显下降。我们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月度名义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有所失真,对真实周期走势的指标意义下降。9月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先指标加快——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增速从上月的14.5%上升至21.9%,在建项目总投资额增速也从8月的10.7%上升至15%。分部门来看: 9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从8月的1.6%明显加快至5%。 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8月的6.0%继续上升至8.4%,但9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从8月的3.3%大幅下降至-19.4%。另一方面,受地产销售强劲带动,9月房地产到位资金同比增速从8月的11.5%回升至20.6%。 基建投资增速从8月的16.3%小幅下降至15.6%。 此外,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接近0回升至5%,但仍落后于公共部门投资增速。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从8月的10.6%上升至10.7%。剔除价格因素后,零售实际同比增速从8月的10.2%放缓至9.6%。我们认为,“恐慌性购房”可能暂时抑制了可选消费的增速。 往前看,我们将继续关注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条件的影响,且我们预计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上升。我们认为,由于本轮地产繁荣带来的投资的复苏较为温和,因此相较2012~13年的调控周期而言,本次调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可能具有“传导较快,但程度较轻”的特点。但随着房价预期的降温,地产投资增长可能没有继续恢复的动力。另一方面,与之前“恐慌性购房”的阶段相比,更多的居民财富可能将配置到可选消费领域,拉动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去年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之后的4~5个季度内对可选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详情]

叶青:调查失业率首次低于5% 工业品出厂价格现正增长
叶青:调查失业率首次低于5% 工业品出厂价格现正增长

  关注多个“首次”,希望这是一个“底” 来源:盘古智库公众号 第一,三季度GDP环比坚守增长1.8%。第三季度GDP增长6.7%,环比则增长1.8%(也是与二季度持平,并且去年的第三季度环比也是1.8%。这是难得的“回升”,也说明抗跌性强)。自2009年一季度后,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现在就是30个新低)。在意料之中。从第一季度开始,国务院研究机构、统计局等,一直有两个判断:2016年经济“好于预期”、“今年下半年或者每明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因此,连续三个季度6.7%表示中国进入稳定的底部通道。6.7%也符合全年“6.5-7%”之间的预期。2015年11月底,我建议经济增长使用“区间增长”的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采用。我的这个建议被民进中央采用。 二是调查失业率首次低于5%。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说明“互联网+灵活就业”发挥效用。代驾、网约车、快递、电商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大学生一年平均16个包裹)。 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首次正增长。PPI降幅不断收窄,9月份首次由负转正,0.1%(8月PPI同比下滑0.8%,7月下滑1.7%。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持续下降的局面,即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工业企业面临的形势好转。 四是民间投资增长今年首次回升(2.5%)。1-9月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这是5月9日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发表文章之后的首次回升。就像是两对情侣在一起,有人大喝一声之后的必然结果,9月份才复苏。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5.7%,1-4月份,增长5.2%,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1-5月,民间投资增长3.9%,1-6月2.4%(湖北1.4%、重庆9.5%)。1-7月、1-8月都是2.1%(新低),1-9月2.5%。这个“首次回升”非常好。各级政府、企业家要向重庆学习。[详情]

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原标题:统计局: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郭晓萍)记者19日从中国网获悉,国新办就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民间投资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 盛来运指出,民间投资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是2.5%,比1-8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而且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所以民间投资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因为最近市场环境也在好转,企业的利润在改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在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民间投资的回升,企业看到市场好转以后,愿意扩大再生产。 盛来运表示,之所以回升是因为政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加大了对民间投资支持的力度。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另外,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组织了大督察,尤其重要的是以放管服为重点,加快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制度的限制,比如打破弹簧门、玻璃门,让一些民间资本能够进来,而且还开辟了一些其他渠道。比如现在政府正在做的PPP,希望动员民间资本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盛来运指出,民间投资的增速与其他领域的增速相比来讲,确实水平还比较低。虽然近两个月企稳回升,前三季度也只有2.5%。主要是因为现在大环境,产能过剩的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缓解,而且国外经济复苏比较疲软,出口压力也比较大。国内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所以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仍在观望,所以还是要继续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关于民间投资相关政策落实的力度,为民间投资的回升继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详情]

任泽平:楼市调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预计加码基建对冲
任泽平:楼市调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预计加码基建对冲

  方正宏观任泽平、宋双杰点评9月经济数据【经济L型,基建将对冲地产】 事件:三季度GDP同比6.7%,预期6.7%,前值6.7%,前三季度GDP同比6.7%。9月工业同比6.1%,预期6.3%,前值6.3%;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8.2%,预期8.2%,前值8.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同比10.7%,预期10.5%,前值10.6%。 点评: 1)核心观点:本月和三季度数据显示,经济L型,固投、地产投资、消费均上升,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主要受益于房地产投资和PPP发力,表现在发电耗煤、粗钢产量、工程机械销量、PPI转正、企业盈利等超预期改善。房地产投资和PPP超预期的滞后效应继续支撑四季度,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增加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但不必过于悲观,预计加码轨道交通等基建对冲,未来经济总体呈L型走势。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去杠杆、稳房价等约束,货币政策中性,未来以财政为主,发力基建PPP。我们维持经济L型、通胀高点已过、股市震荡市、看多债市、这轮房价上涨接近尾声的判断,关注国企混改、债转股、基建、PPP、供给侧改革、消费股。 2)工业生产略降。9月工业增长6.1%,比上月降0.2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0.1%,制造业增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7.3%。分行业看,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2.5%。分地区看,西部增速最快,东部增长6.5%,中部增长7.6%,西部增长7.9%,东北地区降3.0%。 3)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高增。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8.2%,较前8月升0.1个百分点;1-9月份民间投资增长2.5%,较前8月加快0.4个百分点。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较前8月加快0.3个百分点,与PPI转正,企业盈利改善相关。1-9月基建同比增19.4%,比前8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增。1-9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2.5%,较前8月加快0.4个百分点,9月当月民间投资增4.5%,较8月加快2.2个百分点。 4)地产投资、销售回升,新开工下滑,土地购置负增,新一轮调控地产投资预计回落。全国房地产销售额1-9月累计同比41.3%,较前8月的38.7%提高2.6个百分点;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增速较前8月提高0.4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为8.4%,较8月升2.4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小周期见顶,新一轮调控,预计四季度地产投资下滑,明年转负;新开工累计增速6.8%,比前8月回落5.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预示未来房地产投资将下降;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为-6.1%,跌幅比前8月收窄2.4个百分点。 5)消费平稳回升。9月消费同比名义增10.7%,相比8月上升0.1%。季调后9月环比增速为0.85%,较8月下降0.02%。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有所下降,9月建筑装潢同比为14.2%,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9月家具8.7%,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9月家电8.6%,较上月升1.5个百分点;汽车9月为13.1%,与上月持平;消费新业态活跃,网上消费增长25.1%,占消费的比重为11.7%,比8月提高0.1%。消费稳增长,未来消费仍将稳定。[详情]

海通姜超: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海通姜超: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新浪财经讯 10月1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创今年新高。海通证券姜超、顾潇啸等点评称,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具体如下: 宏观姜超、顾潇啸等【零售点评】消费继续短期回升,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①消费增速小幅回升。3季度社消、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均较2季度回升。其中,9月社消名义增速10.7%、限额以上增速8.8%,均较8月小幅回升,但社消实际增速9.6 %,较8月回落。 ②消费结构趋势微变。乡村增速继续仍快于城镇,商品零售增速仍快于餐饮增速;网上零售增速略微下滑,但仍在20%以上高位。 ③分项消费涨跌互现。9月必需品消费中,粮油食品略降,但日用品、服装均回升。可选品消费中,汽车高位走平,家电、石油及制品继续上升,通讯器材因高基数下滑,地产相关的建筑装潢、家具均回落,金银珠宝转负。其中建筑装潢继续领跑。 ④消费增速面临考验。9月消费增速小幅回升,相比投资和外贸,消费仍是经济中流砥柱。其中占比最高的汽车增速已由升转平,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出后或面临下滑风险;而前期领涨的建筑装潢、家具已现回落,楼市调控或令地产相关消费雪上加霜。未来零售增速依然面临下滑风险。[详情]

海通姜超:经济短期企稳下滑风险未消
海通姜超:经济短期企稳下滑风险未消

  新浪财经讯 10月1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海通证券姜超、顾潇啸等点评称,经济短期企稳,下滑风险未消。 具体如下: 宏观姜超、顾潇啸等【经济观察】经济短期企稳,下滑风险未消 ①经济增速低位走平。3季度GDP同比增速6.7%,较前两季度持平,仍处09年以来最低。3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0%,与上半年持平。其中,9月工业增速6.1%,较8月小幅回落,而发电量增速也回落至6.8%。 ②投资增速小幅下滑。9月投资增速8.8%,较8月继续回升,但受7月大幅下滑拖累,3季度投资增速7.0%,较2季度继续下滑。3季度三大类投资增速:制造业逐月回升、整体改善,基建先升后降、整体下滑,房地产逐月回升、整体下滑。房地产和基建走弱,令3季度投资增速回落。 ③地产需求短平长降。3季度地产销量增速25.2%,较2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涨价、限购预期叠加居民加杠杆,令9月地产销量增速激增至34%。但9月底、10月初22城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令10月中旬地产销量增速大幅下滑,而3季度土地购置、新开工面积增速均下滑并转负,均意味着地产需求短平长降,未来地产投资依然堪忧。 ④经济下滑风险仍存。3季度经济整体平稳,8月反弹仍靠地产、基建、汽车,但刺激空间受限、刺激效果递减,令经济再现“反弹仅一个月”。而十一前后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或意味着“金九”尚在,“银十”难期,而后续经济则依然存在下滑风险。[详情]

民生银行温彬解读数据: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得到控制
民生银行温彬解读数据: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得到控制

  新浪财经讯 10月1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短期看,四季度应继续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政策组合,同时密切关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和金融稳定。 具体如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解读——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1、 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从需求端看,在外需继续疲弱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稳增长的关键。1-9月,在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强劲增长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0.4%,创年内新高;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2%,开始企稳回升。从供给端看,在需求增长与去产能共同作用下,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工业企业生产平稳,PPI在9月份结束负增长首次转正,企业盈利状况逐步改善。 2、 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结构看,1-9月,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回升至5.8%和3.1%,分别较1-8月增速提高0.4个和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92%,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是增速最快的领域。此外,一个积极的信号是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下滑的态势得以控制,1-9月累计同比增长2.5%,开始回升。 3、 从短期看,四季度应继续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政策组合,同时密切关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和金融稳定。从中期看,对房地产实施紧缩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加快融资模式创新,加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从长期看,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土地、财税和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制度和政策红利。[详情]

统计局: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统计局: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明天我们将发布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中国日报记者: 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大家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会好于二季度,但目前来看是一个持平的状态,能不能解读一下?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还是不错的。商品房销售量的增长速度跟上半年比,首先还是继续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房地产销售形势也非常好,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是27.9%,三季度的总体销量增长速度是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明天我们将发布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第二个问题,关于三季度GDP增长问题。首先,三季度GDP增长6.7%是科学核算出来的。从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一产同比增长3.5%,略有提升,比上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主要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三季度粮食、蔬菜等农产品(12.340, -0.05, -0.40%)大量上市,所以一产增长值增速有所加快。在二产中,建筑业三季度增加值比上半年回落了将近有1个百分点。三季度用电量和发电量有明显好转,三季度的工业对上半年来讲是持平的。三产表现还是不错的,前三季度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是7.6%,比上半年略有回升,主要是因为三季度的零售、交通运输业是加快的,再加上房地产的形势也可以,所以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是从生产结构来看。 从需求结构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增速三季度是加快的,但是投资增速比上半年略有回落,而且居民消费实际增速也稍微有所回落。总需求总体平稳,无论是从生产侧还是从需求侧来看,6.7%的GDP增长速度核算是科学的、基础的、符合实际的。 第二,尽管三季度GDP增速跟上半年持平,但内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且运行的质量、效益是在提升的。刚才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谈到了,产业结构也好、需求结构也好,是在不断升级的,单位GDP能耗是降低的,经济运行的质量是在提升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我也看到一些机构的预测,三季度的一些指标表现不错,为什么GDP增速是稳的,这里主要是有一个感受问题,因为现价的感受和不变价的感受是有差别的。GDP增速是要扣除价格的影响,是不变价格体现的增长速度,而大家感受到的往往可能是受市场环境的好转对现价的影响。因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是由负转正,从现价来讲企业销售收入是在好转的,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也是加快的,所以大家感觉到市场形势明显好转,这也是对的。但GDP核算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更多地考虑实物量增长的变化。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在研究数据的时候,除了要看到月度经济的变化,还要观察一个连续时期的变化。三季度的积极变化更多的是在8月份和9月份,有些指标是明显好转,但是7月份部分指标增长速度比6月份是回落的。这样来讲,季度指标的感受和月度指标的感受是有差异的。举个例子,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速度,8月份和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在回升,大家可能感觉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都在回升,实际上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比1-8月份确实有所加快,加快了0.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所以我们在反映固定资产特点的时候,用了“缓中趋稳”的概念,这样和8、9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用“企稳回升”就有一点差别了。所以,我们观察经济形势一定既要考虑现价的变化,也要考虑月度和期间变化之间的差别。[详情]

统计局:调查失业率近三年来首次低于5%
统计局:调查失业率近三年来首次低于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盛来运透露,就业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从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感觉到三季度经济数据有不少积极的变化,想请问您怎么评价和总结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您会选用哪个关键词?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尤其是三季度加大了工作的力度。从主要指标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态势,积极变化在增多,稳的基础有所加强。我们观察宏观经济主要是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几大指标来看,从这几个指标的运行情况来看,稳的格局是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稳中有好。 一是增长趋稳。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跟上半年是持平的。其中工业的趋稳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工业同比增长6.0%,三季度工业增长6.1%,而且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的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这些指标都明显增长加快,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企稳态势。 二是就业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三是物价涨势总体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比上半年稍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变化主要是在工业品价格上,PPI降幅不断收窄,9月份首次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持续下降的局面,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 四是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尽管服务贸易是逆差,前三季度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净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初步计算在3%以内。 所以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GDP增长6.7%,CPI上涨2%,调查失业率5%左右,无论从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还是从国际层面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格局。经济稳的态势继续保持,而且是稳的基础加强。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的成效,而且是实效。从去产能看,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从去库存看,八月末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从降成本看,企业成本和资产负债率都是下降的。从补短板看,环境保护、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二是产业结构继续升级。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2.8%,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比分别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三是从需求结构来看,也是在继续升级的。高技术产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占比也都在提高,同时高耗能行业占比在下降。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率是36.8%,略有下降。净出口贡献率是负的7.8%。从这个格局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继续提升,这意味着需求结构也是在向好的发展方向。 第三,从新的动力的转换角度来看,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新的动能在加快成长。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比去年同期每天提升2000家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新业态方面,网上零售额前三季度增长26.1%。新产品方面,例如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增长83.7%。这说明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 第四,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连续下降。工业生产企业效益明显好转,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4%,8月当月增长19.5%,所以经济运行的质量是提升的。 第五,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3%。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低于GDP的6.7%,但实际上6.7%是按GDP的总量来计算的实际增长速度,如果考虑人口因素转化为人均GDP的话,人均收入与人均GDP增长是基本同步的。居民在消费领域的支出继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保障房建设领域等方面财政支出普遍增长在14%以上,民生事业继续改善。 从以上五个方面看,无论是运行态势、经济结构,还是新动力的成长、运行的质量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的态势。如果说关键词,关键词就是这四个: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谢谢。[详情]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6.3%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6.3%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新浪财经注: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 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详情]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 发电量增6.8%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 发电量增6.8%

  2016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 2016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下同,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较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7%。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 分经济类型看,9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集体企业下降3.8%,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 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2%,纺织业增长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8%,汽车制造业增长2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 分地区看,9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中部地区增长7.6%,西部地区增长7.9%,东北地区下降3.0%。 分产品看,9月份,统计的589种主要产品中有341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9809万吨,同比增长4.3%;水泥22393万吨,增长2.9%;十种有色金属452万吨,增长2.7%;乙烯132万吨,下降14.4%;汽车257.6万辆,增长31.5%;轿车113.0万辆,增长29.9%;发电量4913亿千瓦时,增长6.8%;原油加工量4380万吨,增长2.4%。 9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 %,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93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0.2%。 2016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9月 1-9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1 … 6 分三大门类 - - - - 采矿业 … 0.1 … -0.4 制造业 … 6.5 … 6.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3 … 4.3 分经济类型 - - -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3.3 … 1 其中:集体企业 … -3.8 … 0.7 股份制企业 … 6.4 … 6.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6.2 … 4.2 主要行业增加值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6.2 … 5.9 食品制造业 … 8.7 … 8.9 纺织业 … 3.3 … 6.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2 … 8.7 医药制造业 … 10.1 … 10.5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7.4 … 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8 … 6.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1 … 0.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4 … 8.1 金属制品业 … 7.9 … 8.8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 … 4.9 专用设备制造业 … 7.8 … 5.7 汽车制造业 … 22.5 … 14.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9 … 4.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8.3 … 8.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6 … 9.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1 … 3.5 主要产品产量 - - - - 布 (亿米) 62 0.2 513 1.8 硫酸(折100%) (万吨) 731 -4.8 6566 -1.4 烧碱(折100%) (万吨) 265 9.5 2407 6.4 乙烯 (万吨) 132 -14.4 1337 3.5 化学纤维 (万吨) 389 -7.7 3663 6.2 水泥 (万吨) 22393 2.9 176533 2.6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297 2.7 58367 4.1 生铁 (万吨) 5932 4.1 52825 -0.3 粗钢 (万吨) 6817 3.9 60378 0.4 钢材 (万吨) 9809 4.3 85178 2.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52 2.7 3864 0.9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275 1.2 2344 -1.4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7 14.1 57 -2.4 工业机器人(台/套) 5728 35.1 50925 30.8 汽车 (万辆) 257.6 31.5 1971.8 12.3 其中:轿车 (万辆) 113 29.9 854.4 3.5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82.7 51.5 589.7 39.3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6.5 66.7 46.1 83.7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530 18.2 10165 1.5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942 -7.3 20376 -11.4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9878 14 152447 17.6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5056 16.5 108408 12.1 集成电路 (亿块) 116 21.9 944 18.2 原煤(万吨) 27696 -12.3 245632 -10.5 焦炭(万吨) 3929 7.3 33174 -1.6 原油(万吨) 1598 -9.8 15078 -6.1 原油加工量(万吨) 4380 2.4 39993 2.1 天然气(亿立方米) 102 0.1 1004 2.2 发电量(亿千瓦时) 4913 6.8 43732 3.4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3612 12.2 32289 0.8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952 -11.4 8108 8.6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80 13.2 1544 22.4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35 9.2 1498 16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4 31.9 292 31.6 产品销售率(%) 97.9 -0.1 (百分点) 97.5 0 出口交货值(亿元) 10938 -0.2 85950 -0.1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9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9月 0.52 10月 0.4 11月 0.59 12月 0.46 2016年 1月 0.45 2月 0.43 3月 0.64 4月 0.44 5月 0.45 6月 0.5 7月 0.52 8月 0.53 9月 0.47 [详情]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创今年新高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创今年新高

  2016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2016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504亿元,增长8.8%。 2016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57亿元,同比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19亿元,增长11.0%。1-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 按消费类型分,9月份,餐饮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零售24965亿元,增长10.7%。1-9月份,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 在商品零售中,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695亿元,同比增长9.0%。1-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同比增长7.9%。 2016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2%、16.3%和28.3%。 2016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9月 1-9月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976 10.7 238482 1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3504 8.8 108344 7.8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27950 25.1 按经营地分 - - - - 城镇 23757 10.7 204940 10.3 乡村 4219 11 33542 10.9 按消费类型分 - - - - 餐饮收入 3011 10.6 25614 1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809 6 6559 6.2 商品零售 24965 10.7 212868 10.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2695 9 101785 7.9  粮油、食品类 1375 11 10716 11.7  饮料类 198 10.3 1554 11  烟酒类 402 7.5 3069 9.1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1170 6.7 10020 7.2  化妆品 191 7.7 1595 8.4  金银珠宝 249 5 2175 -1.3  日用品 470 12.5 3858 11.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773 8.6 6282 7.9  中西药品 770 12 6098 12.5  文化办公用品 312 10.4 2269 9.7  家具 242 8.7 1943 13.9  通讯器材 334 5.1 2770 12.7  石油及制品 1620 2.9 13525 -0.5  汽车 3558 13.1 28086 9.1  建筑及装潢材料 306 14.2 2318 15.4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调查对象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5年9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9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9月 0.83 10月 0.81 11月 0.92 12月 0.81 2016年 1月 0.82 2月 0.78 3月 0.87 4月 0.84 5月 0.81 6月 0.94 7月 0.84 8月 0.87 9月 0.85 [详情]

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26.9% 销售额增41.3%
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26.9% 销售额增41.3%

  2016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16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1-8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9931亿元,增长5.1%,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9%。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1-9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1303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6493亿元,增长10.9%,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6802亿元,增长6.3%,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160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1-8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91031万平方米,增长1.7%。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增长6.8%,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4681万平方米,增长6.7%。房屋竣工面积57112万平方米,增长12.1%,增速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068万平方米,增长11.3%。 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降幅比1-8月份收窄2.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5569亿元,增长13.3%,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面积增速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增速比1-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9.0%。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增长41.3%,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办公楼销售额增长5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21.7%。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1-9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10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增速比1-8月份提高1.9个百分点;销售额51080亿元,增长47.7%,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9195万平方米,增长32.7%,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销售额16247亿元,增长44.6%,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4976万平方米,增长16.4%,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销售额12881亿元,增长17.9%,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 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12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177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4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45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5895亿元,增长1.2%;利用外资113亿元,下降50.8%;自筹资金36574亿元,增长0.8%;其他资金52129亿元,增长35.6%。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29618亿元,增长31.5%;个人按揭贷款17508亿元,增长51.4%。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9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05,比8月份提高0.35点。 [详情]

前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前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2016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2016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与1-8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7705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与1-8月份持平;中部地区76307亿元,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51982亿元,增长2.5%,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5940亿元,下降30.1%,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573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与1-8月份持平;第二产业131577亿元,增长2.5%,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19785亿元,增长1.2%,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30357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117816亿元,增长2.5%,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023亿元,增长18.2%,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采矿业4518亿元,下降14.6%,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   2016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标 2016年1-9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亿元)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261934 2.5 分地区 东部地区 117705 7.1 中部地区 76307 5.8 西部地区 51982 2.5 东北地区 15940 -30.1 分产业 第一产业 10573 18.5 第二产业 131577 2.5 第三产业 119785 1.2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11825 16.4 采矿业 4518 -14.6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338 -19.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88 -11.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94 -35.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779 -8.5 非金属矿采选业 1439 -0.6 制造业 117816 2.5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337 -2.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527 1.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355 -7.2 通用设备制造业 8819 -2.4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13 -6.0 汽车制造业 6918 11.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537 -5.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043 8.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621 5.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8023 18.2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233 28.2 建筑业 1509 -8.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753 -0.4 其中:铁路运输业 263 17.6 道路运输业 3124 2.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721 5.2 其中:水利管理业 872 20.0 公共设施管理业 9202 3.8 教育 1729 15.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71 1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862 1.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234 -22.5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解释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2、统计范围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来确定,包括: (1)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个体户、个人合伙等纯民间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 (2)工商登记注册的混合经济成分中由集体、私营、个人控股的投资主体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3、调查方法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部分,其调查方法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一致,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增速计算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进行计算,除1-3月、1-6月、1-9月、1-12月可计算实际增速外,其他月份只计算名义增速。[详情]

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26906亿 增长8.2%
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26906亿 增长8.2%

  2016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64283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7377亿元,下降20.9%,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35250亿元,增长3.1%,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656亿元,增长16.1%,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24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0.5%,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6%,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4%,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178076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11108亿元,增长12.7%,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11806亿元,增长13.1%,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22800亿元,下降28.9%,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40602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10367亿元,增长18.4%,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8992亿元,增长14.7%,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17166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1-8月份回落3.0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409741亿元,增长8.5%,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74089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9%,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8.4%,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同比持平,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21%,降幅扩大3.7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增长33.2%,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 426906 8.2 其中:国有控股 151617 21.1 其中:民间投资 261934 2.5 分项目隶属关系 - - 中央项目 17166 6.6 地方项目 409741 8.5 按构成分 - - 建筑安装工程 300975 9.7 设备工器具购置 76259 1.2 其他费用 49672 10.7 分产业 - - 第一产业 13402 21.8 第二产业 167497 3.3 第三产业 246008 11.1 分行业 - - 农林牧渔业 16247 20.1 采矿业 7377 -20.9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200 -2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537 -3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57 -28.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87 -6.8 非金属矿采选业 1522 -0.6 制造业 135250 3.1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8394 9.3 食品制造业 4190 14.3 纺织业 4741 9.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611 -4.2 医药制造业 4552 8.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080 6.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140 -0.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097 -0.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955 -7 金属制品业 7266 5.9 通用设备制造业 9511 -2.1 专用设备制造业 8601 -4.5 汽车制造业 8827 5.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59 -11.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233 12.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342 11.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656 16.1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6709 17.9 建筑业 3637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594 11.9 其中:铁路运输业 5393 9.4 道路运输业 22934 1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8125 24 其中:水利管理业 6182 20.5 公共设施管理业 39766 23.6 教育 6595 21.1 卫生和社会工作 4367 22.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462 13.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582 7.7 分注册类型 - - 其中:内资企业 406028 7.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367 18.4 外商投资企业 8992 14.7 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 -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974089 9.1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367663 22.6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 442238 5.9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 25805 17.9 国内贷款 49221 8.4 利用外资 1762 -21 自筹资金 296554 0 其他资金 68896 33.2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到位资金: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新开工项目:是指报告期内所有新开工的建设项目。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增长速度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进行计算,除1-3月、1-6月、1-9月、1-12月可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外,其他月份只计算名义增速。 7、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程序,对2015年9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9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9月 0.9 2015年 10月 0.96 2015年 11月 0.81 2015年 12月 0.79 2016年 1月 0.71 2016年 2月 0.62 2016年 3月 0.6 2016年 4月 0.52 2016年 5月 0.53 2016年 6月 0.5 2016年 7月 0.53 2016年 8月 0.51 2016年 9月 0.52 [详情]

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增速与一二季度相同
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增速与一二季度相同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3690万吨,下降3.6%。生猪存栏43163万头,同比减少3.4%;生猪出栏47924万头,减少3.7%。 二、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集体企业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950亿元,同比下降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47%。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6%。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1%。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 四、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7.9%。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五、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21679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12231亿元,下降5.6%;进口9448亿元,增长2.2%。贸易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占出口总额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 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21.2%,鲜菜价格上涨12.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9月份同比下降0.6%,环比上涨0.4%。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5.2、12.3和11.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三季度GDP环比数据、2016年9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5年各季度及2016年一、二、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6%、1.9%、1.7%、1.6%、1.2%、1.9%和1.8%。 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环比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环比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环比增速(%) 2015年9月份 0.52 0.9 0.83 10月份 0.4 0.96 0.81 11月份 0.59 0.81 0.92 12月份 0.46 0.79 0.81 2016年1月份 0.45 0.71 0.82 2月份 0.43 0.62 0.78 3月份 0.64 0.6 0.87 4月份 0.44 0.52 0.84 5月份 0.45 0.53 0.81 6月份 0.5 0.5 0.94 7月份 0.52 0.53 0.84 8月份 0.53 0.51 0.87 9月份 0.47 0.52 0.85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6)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是指调查时点到户籍所在乡镇区域以外地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 (7)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指 标 9月  1-9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89334(三季度) 6.7(三季度) 529971 6.7 第一产业 18569(三季度) 4(三季度 40666 3.5 第二产业 75165(三季度) 6.1(三季度) 209415 6.1 第三产业 95601(三季度) 7.6(三季度) 279890 7.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 … … -5.2 二、农业 - - - - 夏粮产量(万吨) … … 13926 -1.2 早稻产量(万吨) … … 3278 -2.7 猪牛羊禽肉(万吨) … … 5833 -1.1 其中:猪肉(万吨) … … 3690 -3.6 生猪存栏(万头) … … 43163 -3.4 生猪出栏(万头) … … 47924 -3.7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1 … 6 (一)分经济类型 - - - - 国有控股企业 … 3.3 … 1 集体企业 … -3.8 … 0.7 股份制企业 … 6.4 … 6.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6.2 … 4.2 (二)分三大门类 - - - - 采矿业 … 0.1 … -0.4 制造业 … 6.5 … 6.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3 … 4.3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 - - - 纺织业 … 3.3 … 6.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2 … 8.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8 … 6.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1 … 0.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 … 4.9 汽车制造业 … 22.5 … 14.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9 … 4.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8.3 … 8.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6 … 9.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1 … 3.5 (四)主要产品产量 - - - - 发电量(亿千瓦时) 4913 6.8 43732 3.4 生铁 (万吨) 5932 4.1 52825 -0.3 粗钢 (万吨) 6817 3.9 60378 0.4 钢材 (万吨) 9809 4.3 85178 2.3 水泥 (万吨) 22393 2.9 176533 2.6 原油加工量(万吨) 4380 2.4 39993 2.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52 2.7 3864 0.9 焦炭(万吨) 3929 7.3 33174 -1.6 硫酸(折100%) (万吨) 731 -4.8 6566 -1.4 烧碱(折100%) (万吨) 265 9.5 2407 6.4 乙烯 (万吨) 132 -14.4 1337 3.5 化学纤维 (万吨) 389 -7.7 3663 6.2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297 2.7 58367 4.1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942 -7.3 20376 -11.4 集成电路 (亿块) 116 21.9 944 18.2 汽车 (万辆) 257.6 31.5 1972 12.3 其中:轿车 (万辆) 113 29.9 854 3.5 (五)产品销售率(%) 97.9 -0.1 97.5 0 - - (百分点) - (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10938 -0.2 85950 -0.1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 … 426906 8.2 (亿元) - - - - 其中:国有控股 … … 151617 21.1 其中:民间投资 … … 261934 2.5 (一)分项目隶属关系 - - - - 中央项目 … … 17166 6.6 地方项目 … … 409741 8.5 (二)分产业 - - - - 第一产业 … … 13402 21.8 第二产业 … … 167497 3.3 其中:工业 … … 164283 3.2 第三产业 … … 246008 11.1 其中: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83245 19.4 (三)分行业 - - - - 采矿业 … … 7377 -20.9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2200 -2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1537 -3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757 -28.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1087 -6.8 非金属矿采选业 … … 1522 -0.6 制造业 … … 135250 3.1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3097 -0.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3955 -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 9511 -2.1 汽车制造业 … … 8827 5.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 … … 2059 -11.6 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 9233 12.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 … 7342 11.5 设备制造业 - -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21656 16.1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 16709 17.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37594 11.9 其中:铁路运输业 … … 5393 9.4 道路运输业 … … 22934 1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 48125 24 其中:水利管理业 … … 6182 20.5 公共设施管理业 … … 39766 23.6 (四)分注册类型 - - - - 内资企业 … … 406028 7.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10367 18.4 外商投资企业 … … 8992 14.7 (五)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 - - -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974089 9.1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367663 22.6 新开工项目个数(个) … … 470243 101891(个) (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 … … 442238 5.9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 … … 25805 17.9 国内贷款 … … 49221 8.4 利用外资 … … 1762 -21 自筹资金 … … 296554 0 (七)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 … 125792 6.7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 … 107.8 1.6 (亿平方米) - - - - 五、房地产开发 - - - -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74598 5.8 其中:住宅 … … 49931 5.1 办公楼 … … 4722 6 商业营业用房 … … 11543 7.3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716029 3.2 其中:住宅 … … 491031 1.7 办公楼 … … 33540 8 商业营业用房 … … 99287 5.4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22655 6.8 其中:住宅 … … 84681 6.7 办公楼 … … 4946 3.9 商业营业用房 … … 16675 -2.3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57112 12.1 其中:住宅 … … 42068 11.3 办公楼 … … 1649 -0.8 商业营业用房 … … 6809 9.3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105185 26.9 其中:住宅 … … 93054 27.1 办公楼 … … 2450 33.5 商业营业用房 … … 6626 19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80208 41.3 其中:住宅 … … 68611 43.2 办公楼 … … 3552 50.8 商业营业用房 … … 6541 21.7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 … 104711 15.5 (亿元) - - - - 其中:国内贷款 … … 15895 1.2 利用外资 … … 113 -50.8 自筹资金 … … 36574 0.8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14917 -6.1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69612 4.7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7976 10.7 238482 1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3504 8.8 108344 7.8 (一)按经营地分 - - - - 城镇 23757 10.7 204940 10.3 乡村 4219 11 33542 10.9 (二)按消费类型分 - - - - 餐饮收入 3011 10.6 25614 1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809 6 6559 6.2 商品零售 24965 10.7 212868 10.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2695 9 101785 7.9 粮油、食品类 1375 11 10716 11.7 饮料类 198 10.3 1554 11 烟酒类 402 7.5 3069 9.1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1170 6.7 10020 7.2 化妆品 191 7.7 1595 8.4 金银珠宝 249 5 2175 -1.3 日用品 470 12.5 3858 11.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773 8.6 6282 7.9 中西药品 770 12 6098 12.5 文化办公用品 312 10.4 2269 9.7 家具 242 8.7 1943 13.9 通讯器材 334 5.1 2770 12.7 石油及制品 1620 2.9 13525 -0.5 汽车 3558 13.1 28086 9.1 建筑及装潢材料 306 14.2 2318 15.4 (三)全国网上零售额 … … 34651 26.1 七、进出口(亿元) - - - - 进出口总额 21679 -2.4 175318 -1.9 出口额 12231 -5.6 100585 -1.6 进口额 9448 2.2 74733 -2.3 八、居民消费价格 … 1.9 … 2 其中:城市 … 2 … 2 农村 … 1.6 … 1.8 其中:食品 … 3.2 … 5 非食品 … 1.6 … 1.2 其中:消费品 … 1.7 … 1.9 服务 … 2.4 … 2.1 分类别 - - - - 食品烟酒 … 2.7 … 4.1 衣着 … 1.2 … 1.5 居住 … 1.5 … 1.5 生活用品及服务 … 0.3 … 0.5 交通和通信 … -0.4 … -1.8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 … 1.4 医疗保健 … 4.3 … 3.6 其他用品和服务 … 4.4 … 2.4 九、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0.1 … -2.9 生产资料 … 0.1 … -3.8 采掘 … 2.1 … -10.4 原材料 … -0.2 … -6.1 加工 … 0.1 … -2.3 生活资料 … 0 … -0.2 食品 … 0.3 … 0.4 衣着 … 0.7 … 0.8 一般日用品 … 0.5 … -0.2 耐用消费品 … -1.5 … -1.6 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0.6 … -3.8 燃料、动力类 … -1.9 … -7.7 黑色金属材料类 … 1.8 … -5.9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 0.3 … -5.5 化工原料类 … -1.6 … -3.9 木材及纸浆类 … -0.7 … -0.7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 -1.2 … -3.9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 -0.6 … -1.5 农副产品类 … 0 … -0.4 纺织原料类 … 0.1 … -1 十一、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 -0.1(三季度) … -1.2 建筑安装工程 … 0(三季度) … -1.5 材料费 … -1.4(三季度) … -3.8 人工费 … 3.3(三季度) … 3.5 机械使用费 … 0.4(三季度) … 0.5 设备、工器具购置 … -1(三季度) … -1.2 其他费用 … 0.5(三季度) … 0.5 十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 … 0.4(三季度) … 4.4 农业产品 … -2.7(三季度) … -4.2 粮食 … -5.7(三季度) … -8.2 谷物 … -5.9 … -9.3 小麦 … -4.2 … -7.4 稻谷 … -2.5(三季度) … -1.4 玉米 … -13.3(三季度) … -14.7 油料 … 0.4(三季度) … 0.3 蔬菜 … -3.4(三季度) … 6.4 水果 … 2.6(三季度) … -8.6 - - (三季度) - - 茶叶 … 0.3(三季度) … -1.3 烟叶 … -3.9 … -5.3 林业产品 … -7.8 … -6.5 木材 … -10.9 … -6.8 饲养动物及其产品 …  3.8(三季度) … 14.2 生猪(毛重) … 9.9(三季度) … 25.6 活牛(毛重) … -2.8(三季度) … -1.2 活羊(毛重) … -6.8(三季度) … -8.3 - - (三季度) - - 活家禽(毛重) … -0.8(三季度) … -0.1 禽蛋 … -8.2(三季度) … -6 渔业产品 … 3.3(三季度) … 3.2 十三、居民收入和支出(元/人) - - - - (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17735 6.3 按常住地分 - - - - 城镇居民 … …  25337 5.7 农村居民 … … 8998 6.5 按收入来源分 - - - - 工资性收入 … … 10128 7.9 经营净收入 … … 3029 8 财产净收入 … … 1421 8.2 转移净收入 … … 3158 10.3 (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 … 15626 8.1 (三)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 … 12247 6.4 城镇居民 … … 16797 5.3 农村居民 … … 7017 8.2 (四)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季末) … … 17649 0.5 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元/人,三季度) … … 3232 5.9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为实际增长速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项增速、中位数增速为名义增速;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5.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详情]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今公布 成绩单或好于预期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今公布 成绩单或好于预期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今公布 成绩单或好于预期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李金磊)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经济数据。从官方释放的信息和先期披露的部分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很可能交出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专家预计,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运行有所企稳,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升。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三季度经济数据今日出炉 今天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将在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将在发布会上一并公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表示,8、9月份以来,一些之前表现疲弱的重要经济指标稳定向好,尤其是民间投资止跌回稳,总体来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探底走稳的态势。 从官方释放的信息和先期披露的部分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很可能交出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其中,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7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 资料图。 张斌 摄 更为重要的是,就业也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前9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等多数研究机构均预测,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与上半年增速(6.7%)持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中新网记者,虽然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但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其中,年初以来PPI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到9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反映出供求关系的转变,经济运行出现明显的企稳迹象。 资料图。 张伟明 摄 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小幅回升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中新网记者发现,近期,渣打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改善,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如果8、9月份经济向好的走势能够延续下去,四季度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将更加增强,全年就有基础完成6.5%-7%的预期增长目标。”赵锡军认为。 “综合判断,近期宏观环境有所改善,多项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运行有所企稳,在各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连平说。 连平同时提醒,经济运行面临多方面不确定性,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措施能否顺利推进,是左右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资料图。刘新 摄 中国银行9月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四季度中国出口将继续回暖,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新兴产业等领域得到支持,消费、服务业将平稳增长,经济短期趋于稳定。 上述报告建议,宏观政策亟需平衡好稳定增长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需要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补短板”领域的支持;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适度,重在通过与监管政策的配合,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近期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详情]

三季度GDP数据今日公布 用电量大增预示超6.7%概率较大
三季度GDP数据今日公布 用电量大增预示超6.7%概率较大

  用电量大增预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三季度GDP数据,经济学家们都在推测经济增速。从已公布的社会用电量分析,三季度经济数据超过上半年6.7%增速的概率较大。 华能国际18日公布的电力数据,可能给关注宏观经济走势的投资者以惊喜:第三季度完成售电量816.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3%。这和上半年数据形成鲜明对比:上半年完成售电量1380.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35%。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也带动整个前三季度售电量跌幅缩小。 国家能源局10月17日发布的数据也表明,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7.1个百分点。资料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3%,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7%。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这表明,第三季度社会用电量增速要比上半年高出不少。 社会用电量被当作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煤炭价格上涨,意味着电力需求持续增加,而电力需求上涨意味着经济活力增强。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建辉、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等人预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为6.7%。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当前投资已呈现出见底回升态势,预测三季度GDP增速为6.8%,四季度为6.9%,年度增长为6.8%,同时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速为7.0%。 用电增速和GDP增速基本同步,相关系数在0.74左右。去年,社会用电量出现历史上少有的负增长,而GDP增速下降不大,一度引发争议。当时给出的解释是,用电量下滑是因为占社会用电量比重72%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出现了下降,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逐渐降低。 这就是说,附加值较高的行业相对更好,较低的用电量增长支撑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8%、2.0%、11.5%和11.6%,增速同比分别回升2.1、2.9、4.1和7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看,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尽管用电比例小,但仍然靠增速影响了整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达到66.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31.3%。 如果去年解释GDP增长的逻辑同样适用,那么在第二产业稳定的情况下,高速增长的第三产业将拉动GDP增长,而三季度社会用电量增速远高于上半年,所以三季度GDP的增速也应该大概率超过上半年。[详情]

温彬评9月金融数据:流动性总体稳定 信贷结构优化
温彬评9月金融数据:流动性总体稳定 信贷结构优化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消息,今日央行发布了9月M2数据,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评论称,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信贷结构趋于优化。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受CPI增速回升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预计年内不会出台降息措施。 以下为温彬分析全文: 1、9月末M2同比增长11.5%,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受人民币信贷投放持续增加影响,同时9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减少3375亿元,也抑制了M2回升速度。 2、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信贷结构趋于优化。9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比过去5年该月平均贷款增量7573.6亿元多出4626亿元。从结构看,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4466亿元,为二季度以来新高,一方面反映随着实体经济企稳,企业投资和信贷需求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银行信贷策略从“重零售、轻公司”向均衡投放转变。同时,房地产市场活跃令按揭贷款持续扩张,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741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紧缩政策的背景下,预计四季度按揭贷款增量会逐月回落。 3、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过去5年该月平均增量高出5298.8亿元,从结构看,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快速增加影响。9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8%,同比高0.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和境内股票融资保持平稳,直接融资比重有所提高。                                                                        4、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受CPI增速回升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预计年内不会出台降息措施。同时,尽管央行通过以“逆回购+MLF”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平稳,但随着外汇占款收缩力度不断加大,我认为年内仍有一次降准可能。[详情]

三季度经济稳定向好 未来经济结构消费占比将上升
三季度经济稳定向好 未来经济结构消费占比将上升

  原标题:三季度经济稳定向好 消费品市场空间广阔 专家预计,未来稳定的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比将上升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近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澳门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前景作出重要判断。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李克强指出,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取得这样的增速相当不易,现在增长6.7%形成的增量比过去增长两位数时还要多,一年的经济总量增幅超过8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总量。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发展势头,又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一些前期出现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标稳定向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消费品市场增速有所加快。从同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长10.6%,增速比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2%,增速比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3%,增速比7月份提高0.04个百分点,与1月份至7月份月均环比增速持平。 华泰证券分析师贺琪表示,我国的消费升级不仅是沿“基本品—发展品—享受品”方向的消费升级,同时也有着在基本品、发展品和享受品方面的消费品质的升级。近几年,为拉动GDP的增长,我国的投资率上升,但经济的长久平稳运行离不开内需的贡献,未来稳定的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比将上升,同时参照国际情况我国消费率偏低,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美国、日本的情况相类似,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下降,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取代生理层面的需求,食品消费将会具有新的动力,即与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结合在一起。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费者分层更加细化,结合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顺应消费者潮流容易打造大单品。”贺琪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季度经济指标向好,止住了继续下滑势头。因为投资增速企稳,尤其是房产和服务业投资增加,消费和服务业对GDP贡献有所增加。民间投资在预期企稳的情况下,受前期基数较低影响,同比展现出回升势头,但复苏仍然脆弱,尚待进一步观察是否出现反复。[详情]

9月通胀超预期双升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或将降温
9月通胀超预期双升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或将降温

  原标题:9月通胀超预期双升 PPI四年半来首度转正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实习生 徐曼妮 北京报道 导读 随着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反弹,以及去产能、稳增长政策的发力,从今年初开始,中国PPI一路上行,9月份终于告别了连续54个月的工业通缩状态。在季节转换、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带动下,9月CPI也出现了明显的触底反弹。 超乎市场预期,9月份两大价格指数PPI与CPI同比与环比均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PPI更是实现了2012年3月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随着两大价格指数的明显回暖,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或将降温,业内分析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的格局。 不过中长期的供需基本面并未改变:国际需求依旧疲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等矛盾并未解决,PPI缺少在中长期持续反弹的支撑。 黑色系助力PPI转正长期反弹压力大 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是自2012年3月以来的首次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今年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PPI持续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PPI转正表明工业面临的供需正在改善,工业生产与利润都将受益。从年初开始PPI一路保持上行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走势一致,而后者也是PPI持续回暖的重要原因。其中原油、煤炭、铁矿石等黑色系产品反弹幅度最大。 统计局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9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和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6和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据余秋梅测算,上述3大行业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 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升,近期在400点左右震荡,工业产业上游的输入性通缩压力减弱,连续54个月的工业通缩状态基本结束。 那么,PPI的反弹能否持续? 牛犁认为,短期几个月看,受拉尼娜影响,今年冬天将是一个寒冬,取暖用能会偏多,相关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会保持季节性反弹,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所以年内几个月PPI不会明显下跌。 随着近期煤炭价格的持续大涨,发改委上个月连续两度提高煤炭产量,加上去年同期是低点,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PPI的同比增速仍将上行。 但是牛犁认为,从中长期看,明后年能否告别物价下跌还是一个未知数。 首先世界经济是否能支持上涨仍不确定,大宗初级产品在现有水平上震荡的概率或许更大。从国内经济看,需求端仍然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投资、消费、出口都在减速,民间投资大幅下滑。 此外,PPI的回暖和房子、汽车两大消费的活跃关系密切,随着20多个城市限购政策的出台,以及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到期,两大传统消费龙头的带动作用也将受到影响。 CPI触底反弹货币宽松预期降温 9月份CPI同比上涨了1.9%,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上看,9月份CPI上涨0.7%,涨幅比上个月也扩大了0.6个百分点。 尽管猪肉价格仍处于下降周期中,但受蔬菜瓜果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仍然实现了同比3.2%的上涨,涨幅扩大了0.9个百分点。 余秋梅表示,当前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鲜菜和鲜果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33个百分点。 牛犁表示,食品类价格在CPI指数中占到三分之一。9月非食品价格也上涨了1.6%,为2014年8月以来最高同比涨幅。 余秋梅提供的数据显示,汽柴油、教育服务和衣着价格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25个百分点。 牛犁表示,由于8月份 CPI较低,9月环比增长了0.7%,是近年来最高的增速。不过这一增速是季节性规律,“9月蔬菜、衣服换季,开学后学费、文具用品这些都会涨价,从过去5年看,9月份平均都会有0.5左右的环比增速。” 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对CPI也起到了一定的抬升作用。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刘学智因而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在2%左右波动,有小幅上涨的可能。 牛犁称,“理论上说,货币放多了价格就涨上来了,流动性放缓了就下去了。从今年初看,货币增量是增长非常快的,但是从4月份以后,随着去杠杆任务的加重,货币数量都是放慢的,可能8、9月份有所反弹,但是离目标还是有一定距离。” 货币宽松政策方面,央行最近一次降息是在去年10月24日,最近一次降准是在今年3月1日,此后,再无其他的货币宽松政策推出,市场对此曾抱有期待。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一致认为,9月CPI和PPI的同比和环比涨幅均超出市场预期,这会使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加大宽松的预期降温。[详情]

PPI时隔54个月由负转正 专家:去产能措施显效
PPI时隔54个月由负转正 专家:去产能措施显效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李金磊)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专家认为,在稳增长、去产能措施的作用下,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好转,PPI得以出现回升。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走势图。来自国家统计局 时隔54个月!PPI首次由负转正 在经历了54个月的下降后,PPI终于“扭转乾坤”。数据显示,9月份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同比是自2012年3月份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从重要大类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和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6和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据测算,上述3大行业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 国金证券分析师徐阳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环比涨幅加大,叠加去年9月PPI的低基数,令PPI转正提前到来。展望后市,在四季度中,基数效应对PPI同比上涨的正面贡献仍将存在。 专家:去产能显效 经济逐步企稳 为何PPI会实现由负转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表示,在稳增长和去产能措施的作用下,重复性、低效的过剩产能大大减少,影响了市场供求。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过去大幅度下降到现在缓慢稳定和回升,成为PPI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PPI由负转正表明生产制造业市场在慢慢稳定,背后是经济稳定性增强,中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 赵锡军说。 余秋梅在解读中也表示,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完)[详情]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海通:PPI将继续回升 四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

  新浪财经讯 10月14日消息,9月CPI同比1.9%,PPI同比回升至0.1%,海通宏观姜超等点评称9月CPI大幅回升,10月通胀或再升;9月PPI首次转正,10月PPI将继续回升。4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货币短紧长松。 详细点评:CPI大幅回升,PPI首度转正 ①9月CPI大幅回升。9月CPI同比1.9%,继8月跳水后大幅反弹,环比上涨0.7%。虽然9月猪价继续回落,但鲜菜、鲜果、蛋类价格大幅上涨,食品价格环比回升;汽柴油、教育服务和衣着推升非食品走高。食品价格同比上升至3.2%,非食品同比上升至1.6%; ②10月通胀或再升。10月以来猪价续降、菜价回落,食品价格整体走弱,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走低,预测10月CPI仍将继续反弹至2%; ③9月PPI首次转正。9月PPI同比回升至0.1%,终结近5年负增首度转正,环比0.5%。9月价格上涨行业增加至25个,煤炭采选、化学原料制品等涨幅扩大,油气开采、石油加工由降转升; ④10月PPI继续回升。10月以来煤价继续大涨、钢价回升,国内油价有望再度上调,预测10月PPI环涨0.2%,叠加低基数因素后,同比涨幅有望回升至0.7%; ⑤通胀低位反弹,货币短紧长松。9月CPI明显回升,PPI转正对未来通胀亦有推动,叠加去年基数走低,4季度通胀有望短期反弹。再考虑到控制地产泡沫、应对联储加息等因素,降准或继续延后。但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详情]

统计局:CPI同比涨幅扩大 PPI同比由负转正
统计局:CPI同比涨幅扩大 PPI同比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9月份CPI、PPI数据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6-10-14 09:30 9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PPI同比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9月份CPI、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 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从环比看,9月份CPI上涨0.7%。食品中,部分地区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鲜菜和鲜果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3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3.3%;受开学季部分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学校上调学费影响,教育服务价格环比上涨2.1%;服装换季,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8%。汽柴油、教育服务和衣着价格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2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9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一方面,部分消费品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其中,鲜菜、鲜果、汽油价格同比分别由上月下降3.9%、0.6%、3.6%转为上涨7.5%、6.7%、2.2%,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4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飞机票、教育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3.2%,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2.2和1.0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07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价格上涨的行业个数明显增多,在调查的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上月增加8个;二是部分重要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4%和0.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9和0.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由降转升,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本月分别上涨4.0%和3.2%。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从重要大类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和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6和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据测算,上述3大行业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详情]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统计局解读:CPI同比涨幅扩大 煤炭等三行业推动PPI同比转正

  9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PPI同比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9月份CPI、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 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从环比看,9月份CPI上涨0.7%。食品中,部分地区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鲜菜和鲜果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3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3.3%;受开学季部分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学校上调学费影响,教育服务价格环比上涨2.1%;服装换季,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8%。汽柴油、教育服务和衣着价格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2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9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一方面,部分消费品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其中,鲜菜、鲜果、汽油价格同比分别由上月下降3.9%、0.6%、3.6%转为上涨7.5%、6.7%、2.2%,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4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飞机票、教育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3.2%,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2.2和1.0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07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价格上涨的行业个数明显增多,在调查的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上月增加8个;二是部分重要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4%和0.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9和0.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由降转升,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本月分别上涨4.0%和3.2%。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从重要大类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和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6和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据测算,上述3大行业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详情]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9月PPI同比上涨0.1% 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2016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同比是自2012年3月份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0.6%。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1%,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2%,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1%。生活资料价格同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0.7%,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5%,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5%。 据测算,在9月份0.1%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下降1.9%,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6%;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8%,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3%。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9%,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1%,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上涨1.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9%,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0.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2%。 2016年9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9月 1-9月平均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0.5 0.1 -2.9 生产资料 0.6 0.1 -3.8 采掘 2.9 2.1 -10.4 原材料 1.1 -0.2 -6.1 加工 0.2 0.1 -2.3 生活资料 0 0 -0.2 食品 0.1 0.3 0.4 衣着 0.2 0.7 0.8 一般日用品 -0.2 0.5 -0.2 耐用消费品 -0.1 -1.5 -1.6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4 -0.6 -3.8 燃料、动力类 1.3 -1.9 -7.7 黑色金属材料类 0.9 1.8 -5.9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0.2 0.3 -5.5 化工原料类 0.3 -1.6 -3.9 木材及纸浆类 0 -0.7 -0.7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0.5 -1.2 -3.9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0 -0.6 -1.5 农副产品类 0.1 0 -0.4 纺织原料类 0.1 0.1 -1 三、工业生产者主要行业出厂价格 -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5.4 4.1 -10.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 -4.2 -23.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2.6 3.3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3 8.4 -1.1 非金属矿采选业 0.1 -0.9 -1.4 农副食品加工业 0.2 0.4 -0.2 食品制造业 0.1 -0.1 -0.3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 -1.3 -0.9 烟草制品业 0 0 0.1 纺织业 0.2 -0.4 -2 纺织服装、服饰业 0.2 0.3 0.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 -0.2 -0.4 造纸和纸制品业 0.1 -0.6 -0.8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2 -0.5 -0.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2 0 -11.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0.5 -1.5 -4.8 医药制造业 0.1 0.4 0.3 化学纤维制造业 0.6 -3.1 -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1 -2.3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7 -0.1 -2.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 10.1 -3.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1 1.2 -5.9 金属制品业 0.2 -0.5 -2.4 通用设备制造业 0 -0.9 -1.2 汽车制造业 -0.1 -1.1 -1.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1 0.1 -0.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 -1.5 -1.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1 -2.7 -3.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3 -10.2 -10.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 1.9 1.9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统计范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1638个基本分类的2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1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3.调查方法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的5万余家工业企业。 4. 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详情]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9月CPI同比上涨1.9% 食品价格上涨3.2%

  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6%;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4%。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上涨0.5%。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7.5%,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6.7%,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1%,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4.6%,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9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4.3%、2.0%、1.5%、1.2%、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4%。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7%,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5.9%,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5.2%,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9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六涨一平。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2%、0.8%、0.3%、0.3%、0.2%、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2016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9月 1-9月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涨跌幅(%) 居民消费价格 0.7 1.9 2 其中:城市 0.7 2 2 农村 0.7 1.6 1.8 其中:食品 1.7 3.2 5 非食品 0.4 1.6 1.2 其中:消费品 0.8 1.7 1.9 服务 0.5 2.4 2.1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 0.4 1.7 1.6 其中:不包括鲜菜和鲜果 0.4 1.7 1.8 分类别 - - - 一、食品烟酒 1.2 2.7 4.1 粮 食 0 0.2 0.5 食 用 油 -0.2 1.6 1.6 鲜 菜 10.7 7.5 12.3 畜 肉 类 -0.1 4.4 13.4 其中:猪 肉 -0.1 5.8 21.2 牛 肉 0.1 0 0.2 羊 肉 -0.4 -5.4 -6.5 水 产 品 -0.6 6.1 4.5 蛋 类 5.9 -4.6 -3.3 奶 类 0.1 -0.4 -0.1 鲜 果 5.2 6.7 -4.5 烟 草 0 -0.1 3.1 酒 类 -0.1 0.3 0.3 二、衣着 0.8 1.2 1.5 服 装 0.8 1.2 1.5 衣着加工服务费 0.3 4.1 3.8 鞋 类 1 1.1 1.4 三、居住 0.3 1.5 1.5 租赁房房租 0.4 2.7 2.7 水电燃料 0.1 -0.5 -0.8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0 0.3 0.5 家用器具 -0.2 -1.5 -1.1 家庭服务 0.2 4.3 4.3 五、交通和通信 0.3 -0.4 -1.8 交通工具 -0.2 -1.9 -2.1 交通工具用燃料 2.8 2 -6.9 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 0.2 1.3 1.5 通信工具 -0.6 -3.6 -3.4 通信服务 0 -0.4 -0.3 邮递服务 0 0.3 0.6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2 2 1.4 教育服务 2.1 3.2 2.3 旅 游 -0.1 2.3 1.6 七、医疗保健 0.2 4.3 3.6 中 药 0.4 4.7 4.7 西 药 0.6 5 3.8 医疗服务 0.1 3.9 3.4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2 4.4 2.4 附注 1、指标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3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详情]

我国3季度外贸进出口由负转正 海关总署:外贸显现回稳向好
我国3季度外贸进出口由负转正 海关总署:外贸显现回稳向好

  我国第三季度外贸进出口由负转正 海关总署:外贸显现回稳向好、底部企稳迹象 海关总署13日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虽然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仍是负增长,但从季度来看逐季回稳,并在第三季度实现正增长,说明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回稳向好的势头,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 黄颂平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到了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数值实现同步正增长,分别实现1.1%、0.4%和2.1%的增长。 在黄颂平看来,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实现正增长,说明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回稳向好的势头,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根据我们对近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内各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分别为36.9、38.7和39.9,逐月提升。”黄颂平指出,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和经理人指数也连续提高,这都表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信心在增强。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降幅收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跌势也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较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较上半年收窄7.1个百分点,原油收窄6个百分点,煤收窄5.3个百分点,铜收窄3.8个百分点,这也同步带动了进口值的回升。 “随着我国实行积极进口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进口价格跌势趋缓,使得进口总值降幅从上半年的下降4.7%收窄至前三季度的下降2.3%。”黄颂平指出。 从外贸先导指数来看,我国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升至35.8。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 “总体看来,尽管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呈现出了回稳向好的态势,但支撑外贸持续反弹的基础尚不牢固。”黄颂平认为。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步伐加快 除了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外,黄颂平指出,我国近几年陆续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提质增效升级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主体和产品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黄颂平举例,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亮点。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4.52万亿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4强。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 “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表现好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黄颂平指出。 从贸易方式来看,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相较之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是5.16万亿元,下降7%,占外贸总值的29.4%,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拖累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下降约2.2个百分点。 黄颂平介绍,近年来,部分发达经济体为改善经济状况,增加就业,实施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促进本国制造业重振发展,使得部分中高端制造业从我国向发达国家回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同期进出口值比重,从去年全年的31.5%下滑至29.4%,不足三成。[详情]

我国外贸仍面临三大困难 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加大
我国外贸仍面临三大困难 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加大

   三季度进、出口同步正增长 外贸长期结构性调整态势未变 本报记者 刘东 上海报道 导读 发改委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9月份WTO报告显示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降低,显示全球需求形势仍然较差。当前的企稳主要受到发达国家好转的影响,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形势依然很差。外贸面临着长期结构性调整。 底部企稳迹象显现,这是海关总署对前三季度进出口形势的评价。 10月1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扩大0.6%。 虽然三项主要指标持续下降的形势没有改变,但分季度来看,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的负增长相比,第三季度进出口、进口和出口增速分别为1.1%、0.4%和2.1%,三项主要指标均为正增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就此认为,外贸底部企稳的现象逐步显现。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外贸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中国进出口仍然受到贸易摩擦加剧、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东南亚国家竞争等不利因素印象。更应关注外贸的长期结构性调整。 底部企稳迹象显现 在8月份交出一份颇为好看的进出口成绩单之后,9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又被“打回原形”,各项主要指标都低于预期,也远不如8月份的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背后显示的是,外贸形势严峻这一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只能说是回稳,向好的趋势仍未能完全形成。 黄颂平则在新闻发布上表示,呈现出回稳向好的势头,主要的促进因素包括外贸稳增长政策取得效果,外部环境出现改善迹象,以及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等。 其中,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改善的迹象,黄颂平列举了反映全球贸易形势的相关数据。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今年2月初290点的历史低点回升到9月底900点以上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经理人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也在连续提高,表明出口企业信心在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也较上半年进一步缩窄,使得前三季度进口降幅由上半年的4.7%缩窄到前三季度的2.3%。 前三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原油、煤和铜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原油进口量增加了14%,铜的进口量增加了11.8%,煤的进口量增加了15.2%。 发改委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9月份WTO报告显示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降低,全球需求形势仍然较差。当前的企稳主要受到发达国家好转的影响,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形势依然很差。外贸面临着长期结构性调整。 黄颂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仍然是差强人意,绝对规模同比是下降的,但是底部企稳的迹象也是明显的。同时,在提质增效升级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外贸数据发布之后,多位分析师指出,外贸数据的疲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从数据来看,顺差大幅下降,加上9月出口下降、美联储加息概率提高等因素的存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 白明指出,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存在,用人民币计价的外贸数据会比用美元计价的数据看起来表现更好一些,存在修饰作用。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汇率因素的影响。 黄颂平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具体影响较为有限。 黄颂平说,人民币贬值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是会使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相应地上升,而且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价值链上的其它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弱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纳入SDR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国际化任务也很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未来要达到逐步趋稳的态势,贬值的折价效应只是一时的。 白明进一步指出,外贸企业应进一步利用人民币贬值红利,贬值的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作用是能够增加订单数量,目前这一效应还没有明显显现。外贸中小企业还没有从贬值中获得更多的动力。 白明认为,人民币贬值为部分外贸企业争取到喘气的时间,这可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会。 张燕生则指出,实际上与全球形势对比的话,中国进出口形势并没有数字看起来那么差。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预期管理。 仍面临三大困难 尽管多项预期性指标有所回升,但海关总署认为,当前中国外贸仍面临较大困难,具体表现在加工贸易持续下降,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东盟等出现下降,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出现下降。 其中,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已经连续19个月出现下降,进口则连续17个月出现下降,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拖累整体进出口下降约为2.2个百分点。 黄颂平指出,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中仍占较大比重,加工贸易的下降受到国际和国内两大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是主要原因,今年发达国家也纷纷推动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又面临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国内层面,企业的综合成本在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张燕生则指出,在外贸结构调整中,一般贸易出现上升,加工贸易下降是常态。在西部部分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省份,外贸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目前的外贸结构调整中,中国企业在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及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保持了良好态势。比如,电动机及发电机出口增长5.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3%,纺织机械出口增长1.2%。进口方面,前三季度中国电子技术进口增长4.6%,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增长5.8%,生命科学技术增长14.1%,航天航空技术增长2.2%。 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也成为前三季度进出口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4.52万亿元,约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 黄颂平称,尽管前三季度外贸呈现出了回稳向好的态势,但支撑外贸持续反弹的基础尚不牢固。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传统外贸竞争力优势出现弱化。四季度将要进一步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巩固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精准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为增长助力,努力在全年实现回稳向好的外贸发展目标。 (编辑:张星)[详情]

三季度宏观经济调查:形势偏冷 GDP或增6.7%
三季度宏观经济调查:形势偏冷 GDP或增6.7%

  ——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2016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本报发布“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参与本次调查的7家银行和券商等境内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及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大部分都维持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偏冷”的判断。从这些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价格水平、流动性及宏观政策等指标变化所作的预测与分析看,经济增长将保持弱势稳定,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由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预期GDP同比增长6.7%,与201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的水平持平;预期CPI同比增长1.81%,比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水平2.1%显著下降,PPI同比增长预计为-2.32%,表明当前通胀压力依然不大;预期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长12.1%,比2016年6月末的11.8%数据相比有所上涨。总体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处于弱势稳定,但投资需求驱动力的切换与增强,对实现全年GDP同比增长的 “回稳”影响尤为显著。 ⊙本报记者 乐嘉春 参与问卷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及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名单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湘财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李迅雷 李康 杨成长 沈建光 宗良 徐高 樊志刚 (按姓氏笔画排序) “稳投资”压力较大经济有望“筑底回稳”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景气度变化,除了1家机构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正常”外,其余参与调查的6家机构维持对宏观经济形势“偏冷”的判断。从2014年以来季度GDP走势看,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筑底回稳”的过程之中。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保持相对平稳,进出口负增长特征继续改善,投资需求增速稳中有降,但驱动投资的增长动力部分已从促进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切换为加速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上,对稳定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增长影响重大,预期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水平将与上半年GDP增速的6.7%持平,全年经济增长水平有望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中,7家机构都认为将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水平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7%。这一预测均值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水平将保持不变。 从目前来看,季度GDP曲线继续呈现整理走势,但回稳压力依然不减。从2014年以来季度GDP增长曲线变化看,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7.4%、7.5%、7.3%和7.3%,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6 %、1.9%、1.9%和1.5%;201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7.0%、7.0% 、6.9%和6.8%,环比增长分别为1%、1.7%、1.8%和1.6%;201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均为6.7%,GDP环比增速为1.1%和1.8%,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为6.68%,季度GDP曲线似有小幅回稳的迹象。另外,从机构对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的预测看,4家机构认为将维持不变,3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对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68%,比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值有所回升。在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大背景下,PPP项目正成为当前维持投资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此保证2016年全年经济维持平稳增长,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仍有望实现预期目标6. 7%,但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GDP增长将存在放缓压力。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除了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外,其余6家机构都表示将继续下降。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的平均值为7.9%,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低值为6.7%。这一预测均值表明,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综合来看,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2014年1-12月、2015年1-12月和2016年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20.6%、19.6%、15.7%、10.0%和9.0%,预测中的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9%,再结合1-7月和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为8.1%,显示当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趋势依然不变,尚难判断是否触底,这与季度GDP曲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自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显著下降,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挫趋势中可见一斑。此外,尽管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期间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对稳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但是,伴随第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冲高回落,第三季度PPP项目的推进与加速落地,已经成为支撑前三季度乃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据此估计,第四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望“触底回升”,但刺激投资需求的政策措施是否会产生过度“保增长”的刺激效应,仍需引起大家的关注。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的预测中,2家机构认为将下降,5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0.28%,预测的最大值为10.5%,预测的最低值为10.2%。这一预测均值表明,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波幅继续收窄。 事实上,当前消费需求增速仍处在“筑底回稳”的过程中。从大趋势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在2010年5月和11月分别触及高点18.7%,随后震荡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14.3%、13.1%、12.0%和10.7%,结合2016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为10.6%看,消费需求增速仍处于“筑底企稳”的窄幅波动区间之中。 ■ 根据IMF的最新报告,当前全球经济依然不振,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对中国而言,外需疲软、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维持负增长,但目前出口增速降幅已趋于收窄。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格局未变,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放缓,导致进口增速长期维持负增长。尽管进出口负增长状况有所改善,但进出口相抵,新增贸易顺差规模依旧持续上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1)出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71%,与2016年上半年度出口同比增速-2.1%相比继续得到改善。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0.5%,预测降幅的最大值为-4.0%;(2)进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2.47%,与2016年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速-4.7%相比明显回升。其中,预测降幅的最大负值为-4.8%,预测降幅的最小负值为-1.0%。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2.57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为1.67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长规模相比维持平稳上升趋势。 对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表明,第一,尽管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但进出口同比负增长数据继续得到改善,贸易顺差规模扩大趋势仍未改变;第二,消费需求维持基本稳定,但消费需求增速仍处于“筑底—回稳—上升”的过程之中,较为稳定的消费需求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冲高回落,借助于PPP项目的加速落地,对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投资需求影响显著,预计2016年第四季度投资需求将可能触底回升,从而保证2016年经济增长落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中。 通胀压力较小 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 从目前看,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风险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价格水平总体仍可保持平稳。从参与调查的机构观点来看,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的通胀水平为1.81%。另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对2016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及利率水平等国内价格水平的预测看,当前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2016年全年通胀压力将明显低于政府报告的年度预期目标。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7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81%,预测的最大值为2.0%,预测的最低值为1.6%。这一预测均值表明,与2016年上半年度相比,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出现显著回落。 从2012年以来CPI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分别约为2.6%、2.6%、2.0%、1.4%和2.1%,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CPI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1.3%来看,当前CPI同比增长走势较为反复,目前呈现小幅回落的特征。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余6家机构均认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2.32%,预测降幅的最大负值为-4.0%,预测降幅的最小负值为-1.0%。这一预测结果显示,PPI同比降幅继续收敛,比2016年上半年的-4.8%数值相比明显改善。 从对PPI变化趋势分析看, 2013年全年、2014年全年、2015年全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9%、-1.9%、-6.1%和-5.8%,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7%和-0.8%,显示当前PPI降幅大幅收窄,该指标向好特征较为明显。 从目前CPI变化趋势观察,核心CPI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食品价格波幅也不断收窄,使得这几个月来CPI呈现趋势性回落态势。从目前来看,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为1.88%,远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全年CPI预期目标为3%水平。当前,通胀水平较为稳定,有利于出台政策措施刺激来稳定宏观经济。 汇率波动预期进一步扩大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上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使得各国政府继续采取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也一再推迟,加上英国“脱欧”公投事件的影响仍在延续,从近期英镑大跌中可见一斑,显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同时,受制于经济疲软的影响,央行必须提供充足的市场流动性以支撑经济回稳,但又受到保持汇率稳定的制约与影响,央行有意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这种矛盾使得央行的操作行动较为犹豫,从前三季度货币金融数据的显著变动中可以窥视到这一特征。当然,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较小,这为央行推迟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的预测中, 7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2.7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3.3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12.0万亿元。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2家机构认为将下降,5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均值为9.63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0.0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9.0万亿元。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中,3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上升,4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9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2.1%,预测的最大值为13.0%,预测的最低值为11.1%。 综合分析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2等流动性指标,2014年1-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6.4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9.78万亿元;2015年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5.4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11.27万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6.59万亿元和9.7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67万亿元和7.48万亿元。另外,2014年12月末、2015年12月末和2016年6月末的M2同比增长分别为12.2%、13.3%和11.8%。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份的金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4879亿元和1.4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550亿元和7969亿元,M2同比增长分别为10.2%和11.4%。由此预测,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速将继续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波幅较大,难以判断。由此,我们也难以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略偏中性适度与稳健略偏宽松之间的过渡与转向,更可能的情况是,央行会根据投资需求及稳定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来调整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力度。 结合影响国内流动性的贸易顺差和中央银行名义下的外汇占款等指标分析,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第三季度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2.57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上半年规模增长水平持平;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规模约为23.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上半年的23.6万亿元略有下降。从趋势上看,第四季度预计美联储将加息,除了存在境外投资及外资撤离的压力外,部分厂商还可能推迟换汇结算,这些因素都将提升市场预期,人民币或将面临向下调整的较大压力。据此预期,中央银行名义下的外汇占款规模将小幅下降,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 工业生产修复性回升工业利润大幅回升难以持续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尤其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两项指标继续改善。结合月度PMI数据,尤其是9月份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从目前看,尽管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平台整理的趋势中,表明制造业的回升基础并不牢固。此外,工业利润加速回升,显然受到了过剩行业压缩产能并引起价格上涨的较大影响。工业利润的大幅回升能否可持续,仍需进一步观察。从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工业生产增加值、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等指标的预测变化中可获知这一判断。 ■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的预测中,6家机构认为将上升,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47%,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低值为6.0%。从目前趋势看,工业生产增速走势仍处于区间整理之中,尚未看到实质性转好迹象。 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分别为10.0%、8.3%、-1.9%和5.8%,结合2016年1-8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6.0%及8月份环比增长0.53%看,工业生产增加值仍处于区间整理阶段。这表明,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回落,未来仍将受到“去杠杆”和“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制造业回暖是被动性的,工业生产增加值回稳的基础并不稳定。 ■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中,5家机构认为将上升,2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均值为7.48%,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小值为6.4%。 由2013年1-11月、2014年1-11月、2015年1-11月和2016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2%、5.3% 、-1.9%和6.4%看,再结合2016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呈现正增长。自2016年以来,该指标持续得到改善。 当前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大更深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中,综合参与调查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其政策趋势的观点与预期,稳固当前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鉴于货币政策有意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加之受到汇率稳定的制约与影响,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未来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维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并未消失,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背景下,在继续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同时,扩大财政政策对稳定投资乃至稳定经济增长则意义重大,但需要注意“保增长”用力过度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影响。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机构预测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为6.68%,比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数6.7%略有回落, 但随着稳定投资需求的驱动力由促进房地产投资的加速回升转向扩大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预计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将维持稳定,可以实现预期的年度增长目标。因为,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是可控的,对提升投资需求增长具有可操作性,通过PPP项目可以起到托底经济的稳定作用。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收缩的情况下,发挥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通过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即扩大基建投资,可以稳定投资需求,进而稳定经济增长。不过,如何均衡、合理地投放PPP项目,对稳定投资需求的影响与作用较为显著。如果用力不够或节奏脱节,可能会造成通过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效应不太显著;如果用力过猛或节奏过快,则可能造成通过基建投资刺激投资需求乃至经济增长的效应过强,引发GDP增长的过度波动。 第二,由于中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加上受到美元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资金外流的压力较大,特别是部分厂商还可能推迟换汇结算,有可能造成部分贸易顺差的“消失”,客观上会给人民币汇率波动形成较大的压力,也将对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构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调整压力。首先是国内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水平较高,会促使更多的机构与个人寻求套现,并在境外进行境内资产的再配置,这种需求从目前看是很大的;其次是由于国内生产成本较高,促使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考虑撤出中国,尤其是低端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撤离意愿更强一些;再次是美元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促使更多的国内厂商推迟结售汇,导致部分贸易顺差的“消失”,表明他们更愿意持有美元。这些因素都暗示着未来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 人民币汇率存在的较大调整压力,客观上也不断提升了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并会把这个压力传导给金融市场及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上,从近几个月M2同比增速下降中可以略见一二。如何缓解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尤其是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将考验央行的智慧。在预期人民币不存在降息可能性的市场条件下,央行将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市场预期,包括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利率稳定与人民币汇率稳定,对稳定金融市场、整体经济至关重要。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比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对国内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影响更大一些。[详情]

前三季度外贸增速逐季回稳 四季度下行压力有望减轻
前三季度外贸增速逐季回稳 四季度下行压力有望减轻

  前三季度外贸增速逐季回稳 四季度下行压力有望减轻 ◎每经实习记者 张怀水 10月13日上午,海关总署发布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来看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尤其是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阶段我国外贸的总体走势是利好与利空交替出现。外贸形势不佳,是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不振导致外需疲软、内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汇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出口降幅收窄并在第三季度由负转正,显示了一定的企稳现象。 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双升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前三季度进出口虽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逐季回稳的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 黄颂平表示,从全球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全球贸易继续萎缩,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然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但是,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呈现出回稳向好的势头。这是我们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总体看法。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外贸数据逐季回稳,主要是受国家出台的鼓励刺激措施的影响,各个地方也都出台了不少落实外贸稳增长的办法。 他进一步指出,“转方式、调结构讲了很多年,有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也确实培育出了新的竞争优势。过去我们主要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现在民营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一般贸易比重在上升,加工贸易比重在下降。” 黄颂平谈到今年前三季度外贸回稳向好时表示,首先,国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三年来,国务院共出台了十多个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文件。其次,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今年2月初290点的历史低点,到9月底回升到900点以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反映全球贸易的外部环境在改善。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降幅收窄。”黄颂平说到。 黄颂平认为,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值实现同步正增长,稳增长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主体和产品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外贸走势看到了信心。 未来外贸企稳迹象显现 黄颂平在发布会现场表示,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第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 对于四季度的外贸走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未来外贸下行压力有望减轻。从出口看,9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8,比上个月回升0.9;9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这些数据与PMI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能够相互印证。 “这些先导指数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出口继续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从进口来看,受益于进口价格指数跌幅收窄,未来进口降幅有望进一步减小。总体上,货物贸易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顺差。”高玉伟说。 此外,黄颂平认为,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篮子以后,对外贸企业而言,开展货物贸易进出口、跨境交易投资可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提升竞争力。 李健也表示,四季度仍然会是回稳向好的态势,虽然从外部环境来看,总体外贸趋势依然还是需求不足,增长动力缓慢。以及收到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影响,但四季度外贸即使出现负增长,下降的幅度也会收窄。[详情]

机构预测9月投资消费工业三大经济数据向好
机构预测9月投资消费工业三大经济数据向好

  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均现暖意 机构预测9月份三大经济数据向好 《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家机构预测,9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投资、消费、工业生产三大数据有望出现小幅回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预计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比上个月略有上升。消费方面,综合判断,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8%左右,比8月小幅上升。而工业生产方面,预计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个月有所加快,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进入9月,实体经济数据方面最大的变化可能在于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一是PPP项目开工率有望进入高峰期,二是地产销售和土地成交规模在三季度整体仍保持稳定,有助于缓解短期地产投资下行速度,三是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升对制造业投资止跌回稳也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高频数据仍显示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暑期结束虽然对公用事业生产有一定冲击,但出口传统旺季对制造业生产的提振作用可以对冲这一影响。预计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8.2%。消费增速保持稳定,预计为10.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也有专家对于9月份经济数据预测并不乐观。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由于去产能拖累制造业投资,购地和新开工低迷拖累地产投资,财政刺激透支未来令基建投资承压,9月投资增速或将降至7.2%。9月以来发电耗煤增速小幅回落,工业增速将降至6.2%。此外,8月消费增速小幅回升,主要缘于占比最高的汽车增速走高、占比次高的石油增速转正。但8月底汽车销量增速已有所回落,汽车销量高增持续性有限,而油价短期内上涨空间有限,未来短期消费改善空间或较有限。预测9月零售增速降至10.4%。 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未来的走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认为,未来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对投资企稳回升形成有力支撑。PPP项目落地率提高,推动基础设施及有关投资较快增长。由于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已转负为正,近3个月亏损家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加之去库存、去产能进程加快,预计投资动力和意愿将逐步恢复。此外,消费者信心增强,预期改善,加上居住消费有望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方面也将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生产方面,总体保持平稳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销售高增长仍将是拉动工业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企业库存压力减小,成本也将保持降低趋势,盈利有望继续改善,这有助于企业恢复生产信心。 连平提醒,虽然近期经济运行出现企稳迹象,但当前企业投资信心和意愿仍然较弱,缺乏自主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速低位企稳,但能否反弹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详情]

中金:短期因素导致9月出口增速大幅下滑
中金:短期因素导致9月出口增速大幅下滑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短期因素有一定干扰——9月贸易数据点评 来源:中金宏观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9月份出口按美元计价同比下降10%,低于预期的-3.3%,比8月份-2.8%的跌幅扩大(图表1)。去年基数偏高对同比增速略有拖累,但环比增速也大幅放缓。出口增速回落反映外需仍然偏弱,同时也受到一些短期因素扰动:一是8月工作日同比多两天,9月工作日同比持平,工作日贡献下降;二是9月初杭州召开G20峰会,对浙江地区贸易通关造成一定影响,浙江省出口约占全国13%,是全国第三大出口省区。从3季度整体看,出口同比下降6.2%,比2季度-5%小幅回落。 对香港出口增速回升,受益于手机出口增长。分地区看,9月份中国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都比8月份下跌,但是对香港出口增速比上个月回升7.4个百分点至-10.3%。中国对香港出口大部分是转口贸易,其中包括手机等电子产品,每年9~12月影响较大。今年iPhone新手机上市日期早于去年,对9月份手机出口有一定贡献。9月份中国手机及零件出口同比增长6.9%(人民币计价),比8月份的-3.7%大幅上升。 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降幅更大,主要是因为去年8月人民币贬值影响。9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比8月降低7.4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下降11.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去年8月份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的影响。海关统计所采用的汇率滞后1个月,因此在9月份的数据中才体现出来。 进口增速小幅回落。9月进口按美元计价同比下降1.9%,略低于预期的0.6%,比8月份的1.5%小幅回落。今年以来进口增速总体回升,主要受进口价格回升带动。8月份进口价格同比增速已经转正,增长1%。9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和价格上涨;原油进口量环比微增,进口价格略有回落;煤及褐煤进口量和价格都比上月回落。 贸易条件回落拖累贸易顺差。由于进口价格回升,今年以来贸易条件逐步回落,8月份同比增速已经为负,下降1.9%。受贸易条件回落拖累,9月顺差419.9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季度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0.6%,将对3季度GDP造成一定拖累。 往前看,出口增速回升仍面临压力。海关公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PMI出口订单回到50以上,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改善,对外需而言是有利因素。但美联储年内加息概率上升、美元逐步走强,也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世界贸易组织9月底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全球贸易增速复苏仍面临挑战。9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受到短期因素扰动,未来可能回升,但出口负增长可能仍将持续。[详情]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拖累进出口下降2.2%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拖累进出口下降2.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黄颂平介绍,国内方面看,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是加工贸易下滑重要原因。 以下为实录: 北京电视台记者: 刚才您也提到了,现在加工贸易在我们的对外贸易中仍然是发挥很大作用,我发现近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这是什么原因?您如何看待?谢谢。 黄颂平: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是5.16万亿元,下降7%,占外贸总值的29.4%,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2亿元,下降6.5%,进口1.84亿元,下降7.9%。9月当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下降4.6%,进口增长3.7%。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出口分别连续19个月和17个月下降,8月同步正增长,9月出口下降、进口增长。 我们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是主要原因,另外,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缓,产业和订单转出有所加快。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托低要素成本,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局面。 从国内方面看,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也是重要原因。但我们也要看到,经过多年发展,加工贸易逐步带动形成了较强的国内配套产业链,内缘化和本地化趋势明显,国内采购料件比例上升,也是加工贸易进出口缩减的原因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7%,拖累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下降约2.2个百分点。今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我国加工贸易将全方位参与全球的价值链,不断提高我国产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和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谢谢。[详情]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黄颂平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呈现出回稳向好的势头。 以下为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黄司长,您如何评价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另外,在刚才介绍中,您谈到了我国的外贸现在呈现逐季回稳的态势,原因是什么?谢谢。 黄颂平: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从全球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全球贸易继续萎缩,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然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但是,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增速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呈现出回稳向好的势头。这是我们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总体看法。 对于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国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三年来,国务院共出台了十多个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不仅立足稳增长,更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以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而且这一系列的措施针对性强、力度大。有关研究机构前一段时间也开展了评估,评估显示,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国家对外贸的支持力度增大,各部门也狠抓政策的落实,为企业减负增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海关为例,我们努力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货物通关便利,降低出口查验率,通关无纸化比例提升到95%,外贸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所提升。在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上,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落实行动计划,加快44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这些都为我们对外贸易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发展。 第二,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尽管总体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缺乏有效支撑,但从一些指标上看还是有积极变化的。例如,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今年2月初290点的历史低点,到9月底回升到900点以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反映全球贸易的外部环境在改善。同时,根据我们对近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内各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分别为36.9、38.7和39.9,逐月提升。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和经理人指数也连续提高,这都表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信心在增强。 第三,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降幅收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继续保持,国内需求有所回升,带动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比如刚才我通报的情况,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跌势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较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较上半年收窄7.1个百分点,原油收窄6个百分点,煤收窄5.3个百分点,铜收窄3.8个百分点,这也同步带动了进口值的回升。 随着我国实行积极进口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进口价格跌势趋缓,使得进口总值降幅从上半年的下降4.7%收窄至前三季度的下降2.3%。 以上三点是促进我国外贸逐步走稳的主要因素。谢谢。[详情]

海关: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降1.9% 逐季回稳
海关: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降1.9% 逐季回稳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郭晓萍)记者13日从中国网获悉,国新办就2016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贸易延续放缓态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进出口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仍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8%、对美国出口下降1.9%、对东盟出口下降1.9%,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四、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6.76万亿元,增长4.1%,占我外贸总值的38.6%。其中,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5%,延续增长态势。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73万亿元,下降1.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3%,蓄电池出口增长5.2%,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2.7%。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15万亿元,下降0.6%,占出口总值的21.3%。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部分传统产品依然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六、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保持低位但跌幅较上半年收窄。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同期,进口成品油2150万吨,下降7.1%;钢材983万吨,增长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8.6%,原油下跌25.9%,成品油下跌16.9%,煤下跌14.8%,铜下跌11.9%,钢材下跌7.4%,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此外,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2.7%,由此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8,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8%的进口商品,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 七、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第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详情]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贸易进出口总值下降1.9%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贸易进出口总值下降1.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黄颂平介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贸易延续放缓态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以下为实录: 黄颂平: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通报今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贸易延续放缓态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出口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仍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8%、对美国出口下降1.9%、对东盟出口下降1.9%,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四、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6.76万亿元,增长4.1%,占我外贸总值的38.6%。其中,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5%,延续增长态势。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73万亿元,下降1.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3%,蓄电池出口增长5.2%,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2.7%。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15万亿元,下降0.6%,占出口总值的21.3%。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部分传统产品依然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六、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保持低位但跌幅较上半年收窄。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同期,进口成品油2150万吨,下降7.1%;钢材983万吨,增长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8.6%,原油下跌25.9%,成品油下跌16.9%,煤下跌14.8%,铜下跌11.9%,钢材下跌7.4%,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此外,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2.7%,由此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8,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8%的进口商品,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 七、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第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效推动外贸结构优化,着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详情]

海关总署:9月贸易为2783.5亿元 进出口远低于预期
海关总署:9月贸易为2783.5亿元 进出口远低于预期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9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2.4%。其中,出口1.22万亿元,下降5.6%(新浪财经注:预期为增长2.5%);进口9447.9亿元,增长2.2%;贸易顺差2783.5亿元,收窄25%。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逐季回稳。第三季度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仍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8%、对美国出口下降1.9%、对东盟出口下降1.9%,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四、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6.76万亿元,增长4.1%,占我外贸总值的38.6%。其中,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5%,延续增长态势。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73万亿元,下降1.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3%,蓄电池出口增长5.2%,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2.7%。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15万亿元,下降0.6%,占出口总值的21.3%。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部分传统产品依然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六、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保持低位但跌幅较上半年收窄。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同期,进口成品油2150万吨,下降7.1%;钢材983万吨,增长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8.6%,原油下跌25.9%,成品油下跌16.9%,煤下跌14.8%,铜下跌11.9%,钢材下跌7.4%,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此外,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2.7%,由此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8,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8%的进口商品,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 七、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第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效推动外贸结构优化,着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详情]

机构预测9月CPI小幅回升 CPI不存在大幅上涨压力
机构预测9月CPI小幅回升 CPI不存在大幅上涨压力

  机构预测9月CPI小幅回升 CPI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压力 广州日报讯 (记者倪明)多家机构预测,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将比上月小幅回升,在1.6%左右,未来几个月CPI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压力,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综合参考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测算,预计9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在0.5%~1%之间,涨幅比上个月扩大。由于去年同期蔬菜价格环比几乎零增长,使得今年9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上升至1.9%~2.4%左右,涨幅比上个月明显扩大。非食品价格环比延续微升态势,同比涨幅可能在1.2%~1.5%左右。9月翘尾因素为0.21%,比8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综合判断,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4%~1.9%之间,取中值为1.6%,比上个月有所上升。 CPI翘尾升幅有限 连平表示,在不出现强刺激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流动性充裕再次整体推高CPI的可能性不大,但供求关系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阶段性上涨。CPI翘尾因素在10月和11月小幅上升,可能对物价企稳起到抬升作用,但抬升幅度有限。预计未来CPI运行基本平稳,不存在明显的通胀或通缩压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9月价格指数上升。食品方面,猪肉等肉禽类价格下跌,但蛋类和蔬菜类涨价明显。房价上涨将继续推高租金。服务、文娱和医疗保健等在成本推动下可能延续涨价态势。预计9月CPI同比上涨1.6%。一些重要工业品如煤炭、钢铁、铁矿石、水泥、玻璃、化工品等价格继续上行。受限产影响,煤价上涨最为突出。预计PPI同比涨幅为-0.2%。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速为1.8%。未来的走势由于基数的原因,CPI于上月触底后逐步回升,预计四季度的高点应低于上半年。 未来几个月预计 CPI将保持在2%以内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彤表示,经济企稳、PPI降幅收窄、房价上涨等,将会对CPI产生向上的压力。但同时翘尾因素变小、总需求不足、收入放缓等,使得CPI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压力,未来几个月预计CPI将保持在2%以内。他认为,目前物价问题不大,宏观政策更应平衡好稳定增长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问题。 渣打银行: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望企稳 广州日报讯 (记者周慧)渣打银行昨日发布报告指出,9月制造业PMI维持50.4的较高水平;非制造业PMI升至53.7,加上净出口上升、投资企稳和低基数或推动三季度GDP增长加速,以及政府支持性政策将延续,预计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到年底。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指出,官方制造业PMI在8月强劲反弹至荣枯线50以上之后,9 月稳定在50.4。该数据虽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50.5,但仍推动三季度制造业月均PMI达50.2,高于二季度的50.1,且为近7个季度以来的峰值。9月非制造业PMI由8月的53.5升至53.7,推动三季度非制造业月均PMI从二季度的53.4升至53.7,该指标显示近几个月服务业增长强劲。随着不利季节和气候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以及房地产建设活动反弹,9月建筑业 PMI升至近三个月的新高61.9。9月官方PMI指数中,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出现改善。这一数据表明8月增长势头反弹仍延续至9月。 因此三季度宏观经济似已企稳,考虑到净出口和投资环比改善以及2015年低基数,预计三季度 GDP增长或将由二季度的6.7%升至6.8%。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性政策,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持续至四季度。尽管如此,经济运行企稳似乎主要受大型企业拉动,且国内需推进结构性改革以便实现经济更可持续的增长。[详情]

猪周期入下行通道遏制CPI上升 专家预测全年CPI2%以内
猪周期入下行通道遏制CPI上升 专家预测全年CPI2%以内

   “猪周期”步入下行通道 遏制CPI上升势头 本报记者 定军 实 习 生 谢莹莹 杨红钦 谢艺观 北京、广州报道 导读 猪价下降最初是从仔猪开始的,然后拓展到生猪,现在已经蔓延到批发价格。目前,零售价格同比尚未出现负增长,但环比已经出现下降。 随着价格增幅放缓甚至出现回调,被称为史上最强的“猪周期”将有望进入下行通道,并遏制CPI的上升势头。 据搜猪网数据显示,9月25日全国瘦肉型生猪价格17.15元/公斤,10月9日跌至16.5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7.16元/公斤下跌了2.68%。这是今年以来的首次下跌。 而这一价格较2016年6月3日的历史最高点21.21元/公斤,则已下跌了4.6元/公斤左右,跌幅高达21.7%。 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21日到30日,全国50个城市猪后腿肉和五花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5.9%左右。这和6月猪肉价格整体上涨30.1%、影响CPI上涨约0.71个百分点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猪价上涨势头出现变化,一方面有进口猪肉的冲击,另一方面与猪肉此前涨幅较好、供应不断增长有关。 “猪链条”价格下挫 王洪生正在加快卖仔猪。他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大岭寨人,今年54岁,也是村里最大的养猪户。 10月10日,他刚卖掉20头仔猪,以每斤18元成交。10月11日,王洪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述价格已经比6月的高点每斤下降了2元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猪价下降最初是从仔猪开始的,然后拓展到生猪,现在已经蔓延到批发价格。目前,零售价格同比尚未出现负增长,但环比已经出现下降。 王洪生表示,年初仔猪的价格是每斤16元,到了5、6月份,每斤涨到20元,现在则跌到了18元,不过仍盈利丰厚。 仔猪下游的生猪价格,以及批发猪肉价格也在下降。比如 10月9日全国瘦肉型生猪价格跌至16.5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7.16元/公斤下跌了2.68%。从批发猪肉价格看,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白条猪9月30日批发价格是9.78元/斤,相比6月1日的批发平均价12.85元/斤,已经跌去了24%。 与此同时,终端市场的零售猪肉价格环比也在下降。9月下旬,全国50个城市猪后腿肉和五花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30.92元、31.99元,相比6月上旬的32.57元、33.33元水平有所下降。 2016年9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10.40元/斤,比8月份的10.92元/斤下降4.76%;比6月份的12.18元/斤下降14.61%;比5月份的12.84元/斤下降19%。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在10月11日指出,目前生猪价格同比负增长,但是养猪仍赚钱,目前一头生猪从进仔猪到出栏大概盈利600元左右,属于正常略微偏高一些的水平。当然,和6月初一头最高盈利将近1300元相比,已经出现大幅下跌。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在10月11日对记者表示, 今后这一个月猪价可能下降得更猛烈一些,到春节的时候或许会回升,但回升不到6月份的水平。这里有生产供应增加的因素,更有国内需求下降的因素。 遏制CPI上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学智在10月1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二季度之后,猪价迎来了一个下行的、回调的周期。从目前这个阶段来看,猪价还在下行。 他进一步表示,猪肉价格是有周期性的,从养殖开始到猪肉出产至少要6个月到9个月时间。所以整个猪肉价格的走势,是差不多按照三个季度一个周期的波动性进行的。 新发地批发市场日统计部主任刘通在10月11日对本报记者判断,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白条猪价格的走势,基本上已经认可肉价进入下行通道的这个趋势。随后的一段时间,肉价会在低于9月初的价格水平线下运行。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因为目前生产猪肉仍然盈利颇丰,养殖户继续加大生产,未来生猪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王洪生表示,以现在的仔猪价格水平,每头猪可以赚450元左右。而在前年仔猪价格每斤12元时,每个仔猪仅赚200元。所以还是要争取扩产。 而猪价下降可能会进一步遏制CPI上升的步伐。 今年2月到5月,CPI涨幅在2%以上,与猪肉价格上升较快关系密切。比如,5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3.6%,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去掉猪肉因素,CPI涨幅仅仅1%左右。 而今年6月,全国猪肉价格上涨30.1%,也影响CPI上涨约0.71个百分点。但到了今年8月,猪肉价格上涨6.4%,影响CPI上升仅约0.18个百分点。8月份,CPI同比上涨1.3%,也与猪价涨幅降低密切相关。 马文峰认为,从猪肉对CPI贡献看,下一阶段CPI难以快速上升。目前,广义货币(M2)主要进入房地产等领域,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因此居民消费能力不会很快大幅提升,CPI也会相对稳定。 目前,各大机构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为1.6%左右,主要和翘尾因素提升有关。刘学智则表示,由于猪价下行,全年CPI将稳定,预计在2%以内的水平。[详情]

9月制造业PMI趋暖 呼唤提振民间投资
9月制造业PMI趋暖 呼唤提振民间投资

  制造业PMI趋暖呼唤提振民间投资 □本报记者 彭扬 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制造业PMI维持在年内高点、非制造业PMI又有小幅上升,显示9月经济运行情况较好。同时,稳增长应对症下药,当前全方位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是重点。 经济运行情况较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9月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扩张,生产和需求增长平稳,有阶段性趋稳的迹象。一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二是市场需求小幅波动,但仍延续扩张态势;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四是进出口双双回升,重回扩张区间。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李超表示,制造业PMI维持在年内高点、非制造业PMI又有小幅上升,显示9月经济运行情况较好。制造业PMI向好意味着国务院针对民间投资下滑的督导工作正在逐渐发挥作用,民间投资以及制造业整体数据或出现回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制造业生产经营有所加快,但向好态势有待增强,需求疲弱状况并未根本性好转。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工业通缩压力有望结束。非制造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53.7%,建筑业生产活动显著加快。 继续促进民间投资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是制造业PMI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中型企业PMI为48.2%,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6.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当前稳增长政策主要着力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大型企业的拉动的作用较为明显。连平表示,中小企业PMI持续下跌,与大型企业PMI形成明显的分化,表明稳增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较小。中小企业的民资占比显著高于大型企业的民资比重,民间资本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与中、小型企业景气状况的下降同步发展,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来源。稳增长应对症下药,当前全方位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是重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总体上,当前经济活动增长平稳,工业品价格逐步回升,但大中小企业之间分化加剧,反映经济增长主要由国有企业带动,而民间投资仍然偏弱;非制造业PMI显示基建和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赵庆河也指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较多,去产能任务较重,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一是反映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连续两个月增加,企业降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制造业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去产能压力仍然较大。[详情]

9月财新服务业PMI微降至52 综合用工总量连续16个月下降
9月财新服务业PMI微降至52 综合用工总量连续16个月下降

  9月服务业PMI微降至52 广州日报讯 (记者倪明)8日,财新/Markit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前月小幅回落0.1个点至52.0,服务业扩张速度不及历史均值。与此同时,当月综合PMI自上月的51.8降至51.4,为3个月低点。 这一趋势与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服务业PMI一致。 数据显示,9月服务业用工恢复扩张,但扩张率整体仍属温和,这是服务业自6月以来首次用工回升。许多受访企业为配合新项目而增加人手。不过,服务业的用工增幅不足以抵消制造业用工的进一步大幅收缩,所以综合用工总量连续16个月下降,但降幅轻微。投入价格指数升幅较明显,为3个月高位,不少受访者称这主要由于人工成本和采购价格上涨。收费价格指数略微上升,与近几个月水平相仿。[详情]

9月外储创新低 人民币贬值压力或顺势释放
9月外储创新低 人民币贬值压力或顺势释放

  9月外储创新低 人民币贬值压力或顺势释放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国庆七天长假,汇市并不“太平”,上周并未休市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波折不断,截至10月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比节前最后一天贬值幅度高达5.07%。而央行近日公布的9月官方外汇储备数据也显示,当月外汇储备余额近3.17万亿美元,为2011年6月以来最低值,较8月下滑188亿美元。 外汇储备连续3个月下滑且降幅逐渐加大,不免又增加了市场对后市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加剧的担忧。加之国庆期间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措施,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房地产市场将出现降温,这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的贬值压力,预计四季度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穿6.7将是大概率事件,年底前人民币汇率将在6.7至6.8区间波动。 外储下滑不具持续性 9月外汇储备下降既有时点性因素,也显示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分析称,首先,国庆长假之前,居民出境旅游换汇需求上升。其次,在G20峰会举办、人民币在10月1日正式加入SDR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树立大国货币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会消耗一部分外汇储备。第三,离岸人民币汇率干预力度加大。人民币汇率在9月仍呈现走贬态势,尤其是9月19日以来,受香港离岸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涨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大跌幅,为避免境外汇率走贬压力传导至境内,有关部门加大了离岸人民币汇率干预力度,导致外汇储备降幅较8月进一步扩大。此外,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企业部门对外汇需求上升,导致外汇储备下降。 虽然9月18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下滑幅度已经不小,但有分析认为,这实际上并未充分揭示当月的资本外流压力。资深外汇专家韩会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首先,9月主要储备货币中的欧元、日元和澳元对美元都小幅升值,假设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与全球外汇储备类似,那么9月由于汇率波动因素会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值大约60亿美元。其次,9月全球债券市场表现较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中长期国债价格都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外汇储备所投资产的市值重估也会给储备带来增值效应。 “综上考虑两点因素,9月银行结售汇市场给外汇储备实际施加的下滑压力也应该不小于250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越300亿美元。”韩会师说。 不过,由于9月有国庆节前换汇需求加大、人民币10月“入篮”等情况的扰动,韩会师认为,9月外汇储备加速下滑可能是特殊情况,未必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外汇储备的走势还要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顺势释放贬值压力 至于后续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或许可从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的讲话中看出“端倪”。周小川在2016年第四次二十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努力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时报记者称,这可能意味着央行将更加倾向于选择“以价保量”的方式,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幅将加大,但同时对汇率的中枢位置仍保持稳定。 明明称,近期美国加息预期升温令人民币再度承压,资本持续外流。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央行面临量价两难,一面是汇率维稳,一面是外储的耗费。但鉴于外储的不断流失,以及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央行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以价保量的方式,即为缓解外储流失速度,央行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限度将有所提升,并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顺势释放贬值压力。 “今年以来,汇率波动明显加大。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持续压力,预计年底前人民币汇率中枢位置或将在6.7到6.8的区间小幅波动。”明明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元年底加息预期升温令人民币承压外,国庆期间多地密集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也被认为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走贬和外储下降压力。李佩珈称,从未来趋势看,随着国庆期间多地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密集出台,这将遏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势头,部分投资性资金可能从楼市退出并转向全球配置资产,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走贬和资本外流压力,这一点已在近期离岸人民币汇率有所体现。不过,即便未来外储进一步下降,但下降态势依然可控。[详情]

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连降三月 至五年来最低点
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连降三月 至五年来最低点

  外汇储备连降三月 至五年来最低点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环比8月减少近188亿美元,这是外汇储备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且规模降至2011年6月以来最低值。 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分析称,一方面,假设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与全球外汇储备类似,那么9月由于汇率波动因素我国外汇储备应增值大约60亿美元;另一方面,9月全球债券市场表现较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即价格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外汇储备所投资产的市值重估也会给储备带来增值效应。“综合考虑以上两点之后,即使忽略存量储备的投资收益问题,9月结售汇市场给外汇储备实际施加的下滑压力也应该不小于250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越300亿美元。”他说。 业内人士称,9月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下滑可能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国庆长假之前,居民出境旅游换汇需求上升。 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外汇储备下降态势可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称,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将为各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提供更多选择,也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考虑到我国贸易顺差仍呈现增长态势,这将有助于外汇储备保持稳定。[详情]

CPI&PPI走势图

外贸进出口走势图

外汇储备走势图

PMI走势图

数据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