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05:39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 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控风险上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增速持平,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均为6.7%的增速,宏观经济是否继续企稳,四季度状况会如何,政策调控上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刘元春认为,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政策性需求支撑经济好于预期

  《21世纪》: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上半年持平,如何看待这一状况?

  刘元春: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之前很多机构预测三季度经济增速大致在6.6%或者6.5%,实际却达到了6.7%。

  前三季度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对国有企业救助,加大了重点项目安排,导致政府预算内投资、国企投资、基建投资等出现明显较高速度的增长,弥补了市场性需求回落的状态。

  从一些指标来看,确实发生了可圈可点的变化。比如PMI中的出口、制造业等先行指标有所反弹,消费者、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价格指标上,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这对工业复苏是很好的消息。

  《21世纪》:三季度投资增速虽有所下行,但8、9月份投资增速加快。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跟8、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是否有关,如何看待这个状况?

  刘元春:稳增长的着力点在稳投资,在稳定国企、地方项目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国家对于稳定民间投资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性、国企的投入,对民间投资会有拉动作用。像民间投资中工业占比较高,工业领域利润有所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民间投资增速虽有所回升,后续恐怕仍会在底部运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跟房地产投资有一定关系,特别是9月份房地产投资出现明显反弹。

  工业仍会在底部波动

  《21世纪》:PPI指标今年降幅不断收窄,在9月份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PPI转正这是出现趋势性的改变吗?

  刘元春:PPI回升背后原因很多,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反转,去年基数较低,存在技术效应;另外,去产能、去库存效果不错,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在上扬,很多企业库存出现明显变化等;还有稳增长政策,大规模基建对拉动电力、钢铁、水泥等价格回升作用明显,价格出现恢复性调整。这些因素导致工业品价格出现反转,提升了工业盈利能力。

  但这样的反转,不是简单线性变化,PPI价格回升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往上走。因为大宗商品出现底部波动状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导致部分“僵尸企业”恢复生产;出口也在底部波动,还有起伏。

  综合几个因素,PPI摆脱50多个月通缩状态,未来在0左右波动是比较正常的。PPI低水平运行是常态,工业要出现连续持续复苏还是不扎实,面临长期底部调整过程。

  《21世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有人认为,稳增长政策导致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去产能进展并不顺利,你怎么看?

  刘元春:宏观经济趋稳状况下,一些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的推动,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煤炭、钢铁等价格回升,与去产能的目标是统一的。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地方政府监管能力比较弱,一些砍掉的产能,很可能会死灰复燃。在价格上涨后,一些企业把闲置产能运用起来,提高开工率,导致去产能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

  去产能过程中,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都在不断调整。除了市场因素本身,这里面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间博弈,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过程是曲折的。

  债务风险加速上扬

  《21世纪》:8、9月份投资的反弹,是否会延续到四季度,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是否有所缓解?

  刘元春:固定投资具有延续性,总体来看,四季度投资出现明显回落的概率比较小。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会受一二线房地产调控升级影响,需要重点观察。

  但经济新动能依然乏力,市场性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依然是靠政策性需求支撑,持续政策性需求的放量导致目前债务积累出现加速上扬的态势,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集中体现在,债务占GDP比重增长较快;流动性释放,带来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太快;还有债券市场违约大幅上升。

  这轮稳增长背后支撑力量包括信贷政策、房地产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信贷驱动投资迹象明显,且越演越烈。比如国企投资绩效不太高,但今年国企投资增速基本在20%以上;地方政府超预期的债务置换,大量支撑地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背后都是信贷在支撑。房地产销售火爆,跟前期政策性举措、信贷放松、地方刺激等有关。部分城市房价的飙升和销售火爆,是非正常的状态,随着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的升级,后续稳增长基础不扎实。另外,今年汽车销售状况很好,跟减税政策密切相关,今年底相关政策到期,汽车销售状况会怎么样,也要重点考察。

  《21世纪》:现在债务风险在上扬,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元春:非金融企业存量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70%左右,今年增速尤其快。货币投放增速较快,9月M2增长11.5%,匹配当前不到7%的GDP增速,信贷投放较快。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今年增长也很快。

  国企信贷融资增长尤其快,国企债务余额占GDP大概是120%左右的水平。国企债务率过高,会加大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弱化国企融资能力,如果国企盈利能力没有改善,高债务会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企业运行动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等。

  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除了国企,还有投向地方政府。这两个渠道,资金最终都是走向收益率低、建设期比较长的项目,风险比较大。这种债务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需要高度关注。

  政府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些,而且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债转股试点、国务院出台降低杠杆率的意见等,都是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在你看来,四季度调控重点在哪?

  刘元春: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把风险控制上升到新的高度。比如,不能简单地对房地产采取全面打压的态势,不宜简单收紧货币,去杠杆有一个过程,需要出台去杠杠中期规划,方式不能太简单,举措不能短期化。

  债务增长虽然快,但也不宜过快进行调整,因为资金具有连续性。信贷资金等投放要保持一定增速,但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带来流动性过度波动以及风险苗头。货币政策上要坚持适度定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一定力度。

责任编辑:李彦丽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