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中性货币政策需把握四个平衡

2017年02月22日11:01    作者:徐高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徐高

  在中性基调之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多方面拿捏微妙的平衡。货币当局需合理引导市场,避免单边紧缩或单边宽松预期的产生。

中性货币政策需把握四个平衡中性货币政策需把握四个平衡

  自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货币政策基调已转向稳健中性,相比之前有所收紧。在短期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改善,但长期前景仍不明朗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这种调整是自然而必要的。为了在新形势下兼顾多个目标,中性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

  第一,松与紧的平衡。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明确表示,中性就是不松也不紧。目前,宏观数据普遍向好,通胀数字也明显走高。PPI同比在今年1月已冲高至6.9%,接近了“四万亿”时期的高点。

  在经济增长动能明显走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宜再维持宽松。不过,对经济前景也不可过于乐观。目前的经济复苏动能对地产投资的依赖较大,在地产调控之下恐难持续。而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已明显侵蚀中游行业的利润,PPI的上冲之势也很难维持。

  目前,绝大多数分析师预测,今年我国GDP增长6.5%,增速略低于去年。在这样的前景下,货币政策也不宜走向紧缩。

  第二,不动与动的平衡。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当局不主动地刺激或紧缩经济。但这不代表货币政策无需作为。国内通胀的冲高回落,会导致真实利率的上升,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影响也会外溢至我国。货币政策需要对这些内外部冲击加以妥善对冲,方能真正营造中性的货币环境。

  第三,金融与实体的平衡。货币政策经由调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可获得性。在这一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上,有金融与实体两个流动性的“池子”。

  金融作为实体的上游,其流动性如果过紧,那实体的流动性一定松不了。但如果实体的流动性投放不畅,而金融层面的流动性又太宽松,那就容易形成资金“脱实入虚”之势,推升金融泡沫和杠杆风险。因此,中性货币政策需要在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同时达成中性的态势,既保证社融的合理增长,又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平稳。

  第四,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在中性导向下,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的回旋余地并不大。政策多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流动性投放结构的优化。

  一方面,为了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对地产融资要加以调控;另一方面,对于基建这样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三农这样的经济薄弱环节,货币政策还应加以扶持。不过,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一个总量工具,其调结构的能力有限,结构性地运用需有度。货币政策终究无法取代结构性的改革举措。

  总而言之,在中性基调之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多方面拿捏微妙的平衡。货币当局需合理引导市场,避免单边紧缩或单边宽松预期的产生。在调控上需以对冲内外部冲击,营造中性流动性环境为主。而在具体操作上,需要依靠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而慎用基准利率调整等“重手”。

  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需要畅通,平衡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的流动性。在金融层面,流动性要适中,不可过紧而成为社融增长的瓶颈,但也不可过松而推升金融风险。在实体层面,需要通过保证合理的社融增长来推动资金“入实”,并在结构上有保有压,以基建投资为主要支持对象,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性需求。

  (本文作者介绍:2011年5月加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宏观分析师。2014年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责任编辑:王元平 SF030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 平衡 中性基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