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资源是如何从有利条件变成负担的?

2017年02月22日10:48    作者:林毅夫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林毅夫

  资源也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资源总量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强波动性容易滋生腐败,资源价格高时易增加不必要开支。因此如果想把资源从负担转变成有利条件,则必须要转向非资源产业。

林毅夫:资源是如何从有利条件变成负担的?林毅夫:资源是如何从有利条件变成负担的?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第一,一个为什么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或是城市,资源容易变成负担;第二,现在主流的经济学对资源诅咒现象提出的思路是什么;第三,进一步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谈怎么在现有认识基础上把资源从负担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人多是我们发展的不利条件,因为人太多了资源太少了,所以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可是从实践经验来看,并不是像我们说的人多资源少是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把人减少了,资源多的经济又发展不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有几方面的原因。

  资源型国家经济不发达的4大原因

  首先,资源是埋在地底下的,埋在地底下的资源到底有多少、财富有多大并不是一人就能看清楚。如果资源由企业来开发,私营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要想取得资源开发权需要政府的批准,就贿赂政府官员,以很低的价格取得这个资源开发的权利。资源特别容易跟腐败联系在一起。

  腐败是有社会代价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很多的冲突矛盾,在这种状况下,经济当然也不容易发展得好。

  第二,资源的价格波动非常大。因为资源的供需弹性少,如果需求多的时候价格一年可以涨好几倍,但是需求少的时候资源的价格会跌得非常厉害。当它价格高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多,很容易造成政府大手大脚花钱,有的在福利的开支上特别多,有的在各种建设上面到处铺开。

  在资源价格高的时候,政府福利支出多,等到价格低下来你想把福利支出减少就会非常困难;有一些建设铺的太大,就很容易出现资源价格下跌时财政日子不好过的情况,政府负债特别高。

  第三,资源是会枯竭的。资源并不是永远开采的,枯竭以后这个城市、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如何继续发展?要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话,整个经济可能就会出现崩溃的情形。

  第四,赶超过程中上马没有比较优势的先进产业,资源成了负担。一般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比如我们“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

  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有一种冲动,想去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非常先进的产业,这种产业看起来很先进,可是它违反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即使能把它建立起来,要让它继续经营下去则需要靠政府不断保护补贴。

  当然把这些产业建立起来也不能说没有贡献,但是它对经济的效力非常低,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作用非常低,这是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的第四个原因。

  资源型国家发展经济的3大思路

  针对这些问题,想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经济和城市能够发展得好一点,目前的治理思路有三点。

  资源容易产生腐败,就强调透明性、强调监管来防止腐败的出现。国际上甚至有一些组织,叫做开采资源透明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也在推动这项工作,很多非洲的资源丰富国家,他们也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专门在倡导透明、监督政府。这是一个思路,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资源价格波动大,收入不能都用掉。当资源价格高的时候钱收入得多,但不能都用掉,只能用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要储蓄下来未雨绸缪,当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因为有储蓄,就可以用储蓄来承担福利支出或政府一些必要的公共支出。

  资源可能会枯竭,就要创造永续收入。在资源收益高的时候,要把大部分储蓄起来,把地下的财富变成地面的财富,再把地面的财富变成金融财富,把它储蓄下来投资在国内、国际上面的股票市场或者政府债券,这些资产就会有永续的收入,资源枯竭的时候就可以靠这些永续收入来支持开出。

  资源型国家必须转向非资源产业

  解决资源枯竭沿着同样的思路又有一些讨论,方向就是要转向多样化,从资源产业转向对非资源产业的发展。

  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第一,经济的发展是现有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必须把经济的生产活动不断地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新产业上去,然后不断爬技术的台阶和资本的台阶,进入到各种非资源产业的发展领域,这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转型升级以后,怎样才能够真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呢?基本上是要求新产业必须符合潜在比较优势,因为只有符合潜在比较优势要素生产成本才会最低。

  当然在市场上的竞争不是要素生产成本的竞争,是总成本的竞争,总成本除了要素生产成本之外还包含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一方面决定于各种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制度安排,像金融、法律等等是不是有效力,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除要素生产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企业利润一方面决定于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决定于投入的要素。

  在这种状况下,在给予新产品一定价格之下,它获得的利润决定于要素生产成本。如果企业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根据国家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潜在比较优势去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前提——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必须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需求性。在积极发展过程当中,要让各种要素相对需求性能够较好地反应各个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场,有比较好的市场制度。

  但是光有比较好的市场制度还不够。经济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在这种状况下,那有必要给创新的企业家提供一个激励的补偿。

  第二,如果产业基础符合潜在比较优势,但是要素生产成本不一样,交易成本也会非常高。单个企业家没积极性去做,也没有能力去做,就必须有政府来做。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有一个有为的政府来解决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

  资源型国家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我们怎么把资源从可能的诅咒变成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呢?

  第一,找到一个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因势利导。

  有些国家要素生产成本低,但它为什么没竞争力?一定是交易成本太高。政府可以进行分析,然后来帮企业解决。

  第二,可以招商引资。可能有一些产业这个地区根本没有企业家进入,这种情况下可以改善软硬环境,来把外部资本吸引过来。

  第三,是弯道超车。有些新技术、新产品二三十年前没有,现在出现了,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信行业,它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主要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的非常少。这种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产品的研发、技术的研发特别短,我们提高非常快,跟发达国家没有多大的差距。

  第四,完善软硬基础设施。导致交易成本高的大部分原因是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那就可以针对你要发展的产业去完善它所需要的软硬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

  第五,激励补偿创新型企业。这种激励补偿不是保护,可以给它免税一段时间或者给它一次性的奖励等等。这样做的话,资源型的城市可以比非资源型城市发展得更好。它就可以从资源型诅咒变成资源型有利。可用的资源更多,用来完善软硬基础设施的力度可以更大,经济发展转型可以更好更快。

  实际上固然有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失败的案例,但是像美国,经济发展非常好,所以不见得资源一定是发展的负担。如果把资源用得好,一个方面在管理上透明、避免腐败;另一方面了解到资源的这种波动特性,把大部分的收益节省下来,未雨绸缪。

  最后,如果能用资源支持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国家应该可以应该可以发展的比非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地区、非资源型国家更好。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责任编辑:王元平 SF030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林毅夫 资源 发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