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积分为啥难换回飞机票?

2016年05月11日15:01    作者:赵伊辰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赵伊辰

  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对待常旅客积分计划时,更多的还是一种施舍心态,并没有放在市场营销的战略高度。所以你的里程换不到机票其实并不是你粗心大意。更多体现的还是航空公司的理念与心态。

为啥坐那么久飞机换不回免票?里程积分为啥难换回飞机票?

  表面上看,里程积分换不到机票的原因很多;然而背后其实是国内航空公司的施舍理念,而非回报。

  很多人对里程积分最大的困惑就是,飞机没少坐,但为什么永远换不到一张自己休假时的机票;在机场的航空公司服务柜台,最常听到的抱怨也是“坐了那么多,为何根本换不到机票。”表面上看,里程积分存在积累失败,里程过期以及里程机票舱位限制等因素,但笔者认为,国内航空公司将里程票多称为“免票”一词,恰恰揭示了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1、里程积分的积累与兑换

  抛开春秋等廉价航空,所有中国的航空公司使用中航信系统。而现在大部分航空公司的会员系统已经非常进步,使用身份证作为乘机证件购买机票,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中航信系统实现里程自动积累——这已经比几年前好了很多,所以为防止里程遗漏,应联系航空公司会员部门开通身份证匹配等自动累计选项。现在许多航空公司例如国航,还推出了手机app补登里程的便捷服务,可以说里程遗漏已经很少是阻碍兑换机票的原因了。

国航的手机app可以很方便的补登遗漏的里程国航的手机app可以很方便的补登遗漏的里程

  大部分人的里程积分,还存在过期的问题。如果抛开以上两点,影响里程兑换机票的最重要因素,其实就是航空公司限制兑换了。航空公司的收益部门会根据上座率,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因素,有选择性地在一些航班上面开放一个子舱位(关于子舱位:机票免费改签的秘密),才能使用里程兑换。换句话说,大部分人换不到机票的原因,其实是度假的机票加入了自己的购物车,但是航空公司没有库存了。

  2、里程真的是白来的吗?里程也是有成本的

  “坐飞机免费积累里程积分”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机票的票价直接对应机票的子舱位,积累的里程数也由子舱位决定。所以其实机票票价里面是包含里程成本的,因为票价对应的机票积累的里程也是固定的机票使用后,如果旅客选择在本航空公司积累,那么机票成本中的里程部分,应该划转至常旅客账目下的收益,同时记在应付账款科目下;如果旅客选择积累到与航空公司有合作的其他航空公司,那么机票的里程部分就卖给了对应的航空公司,对方购买了机票中对应的里程,同时记在自己的应付账款科目下。

  而信用卡积分兑换或者积累航空公司里程的流程,也是银行向航空公司购买了里程,航空公司在应付账款里面计提出来。

  如果用户的里程过期,那么应付账款从账面上抹掉,计入非经营收入项。据了解,国内某航空公司的里程对外报价是每公里6分,一张1000元的全价机票,按照民航总局制定机票价格的平均规则来算,里程的对外报价大约就是80元。但是这个80元是对外报价,也是有利润的,航空公司里程部门应付账款科目里面这部分里程的价值,远低于80元。

  3、里程本身也是门买卖

  航空公司卖出里程80元,但在兑换机票时付出的账款永远远低于80元——低买高卖,所以里程积分本身也是买卖。

  加拿大航空公司的常旅客里程积分部门,已经实现财务分表,更已经IPO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TSX: AIM)。所以加拿大航空的旅客,就算将积分积累到加航里面,加航也已经将里程卖给了独立的积分公司。有计划将航空里程部门单独分离的公司不在少数,包括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德国汉莎公司。

  4、免票不免费,为何受歧视?

  在国外,几乎没有航空公司直接使用类似“free ticket”这样的词来形容使用里程兑换的机票;而在中国,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是用“免票”一词。

  国内航空公司对“免票”的处理,更多像是一种施舍而非一门买卖更谈不上回报与奖励。例如,免票使用时会受到歧视。一旦航班发生延误或者取消,需要改签机票,在售票处经常听到的就是“您这张是免票,要请示经理”;在处理超售,升舱时,免票的优先级十分低;头等舱标准行李额是40公斤,但是有些航空公司免票的行李额却变成了20公斤。

  此外,国内的航空公司还会在春运,长假时规定禁止使用里程兑换机票,但自己的航班却开放里程兑换的“库存”,造成其他航空公司反而能兑换到自家的机票,自己的里程却换不到。这种现象说明,上座率支持使用里程兑换,但是被航空公司人为一刀切否定了。而国外的航空公司则一视同仁,因为兑换的库存由后台部门决定。

  国内的航空公司还会在非春运长假,但是是航线旺季时,提高里程兑换要求的里程数量,但同时机票的价格成本并没有同比例的增长。例如冬季三亚旅游旺季时,某航空公司兑换北京三亚机票的里程需要翻倍,但是该时段旺季售出机票的平均价格,并没有翻倍;不可能翻倍。这表明航空公司并不欢迎里程兑换。这种现象国外航空公司也有部分存在,但这种翻倍是基于上座率的动态调整,而非硬性划分。

  相比国外航空公司有针对公司客户的积分计划,使旅客和公司都能积累里程,中国的航空公司不仅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更有某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私底下表示这些公司的想法“很可笑”。

  不过有一点,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航空公司针对金银卡旅客,在里程兑换的“库存”不开放时,允许金银卡旅客给自己和指定的亲朋受益人申请库存。虽然这种申请表面上赋予了金银卡会员更高的便利,也增加了忠诚度,但如果机票销售火爆,也经常拒绝申请。所以这种机制并不能十分有效提高旅客的忠诚度

  结论

  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对待常旅客积分计划时,更多的还是一种施舍心态,并没有放在市场营销的战略高度所以你的里程换不到机票其实并不是你粗心大意。“免票”与“里程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政治正确”的问题,更多体现的还是航空公司的理念与心态。

  (本文作者介绍:最年轻的国航终身白金卡旅客,资深旅行评论员。)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飞机 里程积分 免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五月第一周新三板的奇葩股:神州专车亏37亿上市底气何在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