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恶性透支的中国信用

2016年05月11日07:39    作者:沈萌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沈萌

   中国社会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信用被恶性透支、中国社会如今最大的成本是信任。无论是不断爆出的医患纠纷,频频跑路的P2P企业,还是偷工减料的中国制造业,信用的缺失都让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无限放大。

被恶性透支的中国信用被恶性透支的中国信用

  有信用卡使用经历的人都清楚,可以利用信用透支使用资金、信用积分越高可以透支的资金规模就越大,可一旦发生透支不还或迟还导致信用违约、哪怕只有一次或只有一天都会立即招致惩罚性高息及滞纳金并抹黑其信用记录、还会对银行贷款等产生更多负面影响。可见信用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金融指标之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旦透支过度后无力补还,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但也有不法分子就利用信用透支的便利,不断恶意透支、套取资金,最后给发卡银行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近来,国内不断发生的种种商业事件,却让人不禁发问,中国的信用是不是也被恶意透支了?

  从e租宝到中晋、再到快鹿,曾经弄潮互联网金融的P2P企业集中爆发兑付崩盘,给互联网金融这个时下最热门的新兴行业蒙上了太多阴影,剥开它们身上的层层面纱,才发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不过是庞氏骗局或非法集资的一块最新的遮羞布,众多投资者、特别是对所谓“互联网新经济”不甚熟悉的中老年投资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为什么有明星名人站台的“好”企业、“好”项目,却纷纷爆出令人惊诧的暗黑罪恶?到底是一部分中国人恶意透支了信用,还是另一部分人对“权威”信用的盲从?

  古语有云“谣言止于智者”,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谣言的传播从以前的口耳相传到现在互联网上的泛滥,这不能不说是现实中的文化特色,为什么看起来漏洞百出、或哗众取宠或危言耸听的谣言还是总能找到存活的土壤?是不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社会某种信用缺失的结症?如果在社会中的信用都能够得到尊重,是不是就会多一些对谣言传播前的审慎、是不是就会少一些对谣言传播后的迷信?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品牌,那么中国游客是否还会趋之若鹜地都海外去买电饭煲、马桶盖?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会盲目地崇信国外的品牌,即使国产品牌的质量已经不亚于洋品牌?是不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原始积累时,因为偷工减料而恶意透支了自己的品牌信用?香港影星舒淇曾在一次领奖典礼上握着奖杯不禁潸然泪下,感叹到年少无知时为了走红而轻解罗衫拍了三级片,但想把衣服再一件一件穿回来太难了,艳星的标签一直伴随着舒淇的努力。

  企业树立品牌的目的并非只是简单地广而告之,每一个著名品牌的背后都凝聚着企业的信用,寄托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一旦企业丧失了自己的信用,那么也就意味着对消费者的背叛,像曾经驰名全球的意大利帕玛拉特乳业、美国的世界通讯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背信而最终走向破产。

  另一个方面,不断爆出的医患纠纷,病患不相信医生全心全力抢救、医生认为病患无理取闹,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时候虽然社会视角认为“医闹”中医生被打被骂的确引人同情,可实质上病患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是不是也深受像游医、庸医甚至唯利是图的奸医的耳濡目染,让病患不愿、不能去相信医生们的信用?

  中国社会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信用被恶性透支、中国社会如今最大的成本是信任,因为信用很难用金钱弥补、信任很难被金钱购买。信用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都是现代社会扬名立万的保证,一旦信用缺失、被恶意透支,社会个体间的联系就变得异常脆弱,一旦社会个体之间的联系脆弱、断裂,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就会无限放大,当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培育信任、填补空洞上,社会就失去了发展的推动力。

  恢复彼此间的信用,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只有心无旁骛、不为外界所动地珍惜、维护自己的信用,才可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改善全社会的信用氛围,信用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是受益者,失信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是受害者。提升信用并不需要复杂的投入,或许只需要“季布一诺”、或许只需要“季札挂剑”的些许日常小事,毕竟信用是长期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滴水石穿、不是天崩地裂的。

  (本文作者介绍:香颂资本董事,多年从事企业金融服务与兼并收购的交易撮合,具有丰富的区内及跨境资本市场经验。)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医患纠纷 P2P 制造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五月第一周新三板的奇葩股:神州专车亏37亿上市底气何在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