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让人讨厌?

2013年11月27日 11:44  作者:黄怒波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黄怒波

  当下中国举国上下的情绪过于热烈,恨不得明天就是世界大国,恨不得明天就富强起来,一雪百年仇,这哪行呢。现在举国上下天天说我们国家强大了,要把全世界被原来八国联军抢走的文物一个个拿回来。我现在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不自信的时候,就变得易怒、敏感,最后变得攻击性很强。

我现在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不自信的时候,就变得易怒、敏感,最后变得攻击性很强。我现在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不自信的时候,就变得易怒、敏感,最后变得攻击性很强。

  在来的路上子娟告诉我,他们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是德国人写的,题目叫《中国人为什么让人讨厌》,我一听有兴趣,这个书在哪儿,买来看看。她说我们绝不买,买了就是对他的支持。我说那你也不对啊,中国人也有让人讨厌的时候,让我看看他怎么写的。

  子娟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说,这个作者写“中国人拒绝学英语,拒绝他国文化。比如奥运会期间写的英语:欢迎到北京,全国各地的错误百出,显示出他们根本就不重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这个是蛮有意思的抱怨,因为前两天我也在抱怨,说德国为什么到处没有中文,你是一个世界旅游地,没有中文。心里也在说,你根本不重视外国人,你认为外国人来不来都无所谓,这是我的抱怨。

  但是反过来你看一个德国人对我们的英语问题提升到一个对他国的态度问题,我觉得这个也不是说得不对,因为确实第一我们可能对语言不慎重,因为我们要做这么大的活动,一定要表示出对国际的尊重,把语言弄得很精炼才行。

  但是第二个德国人不知道,我们中国对英语的问题很头疼的,我每次翻译一个东西,找不同大学的教授,不同的人翻译出来给我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因为我们英语自身能力有限,根本无从辨别哪一个才是准确的,所以到了菜单上、标语上笑话百出,这应该作为一个中国的笑话或者幽默,不应该上升到一个政治态度。但是反过来说一个外国人来说要敏感到这个程度也是有情可原的,我觉得这么说也不为过。

  第二个例子是,作者觉得中国人很粗鲁,比如“你不是个东西”,这句话很野蛮、粗鲁。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他不知道中国的一个词有多重的意思。

  首先“东西”作为中国的词语来说是中性的,比如你把那个东西给我,比如说我这儿还有一些东西没有搬完,都指的是一个代词。也有可能说你什么东西啊,他什么东西啊,这就是带有不屑或者侮辱的词了。所以你就拿出一个词来就挑它另外一面,不讲另外的另一面这是不公正的,这是巨大的文化差异。

  不过如果因为这些觉得中国人讨厌,也不过如此。这么讲全中国说一千件中国人让人讨厌的事情你也找得出来。那反过来,在德国挑出一万件德国人为什么讨厌,也找得出来,但这有点吹毛求疵了。当然另外没有讲,对一个国家被人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这个要大度。

  我的看法是,当下中国举国上下的情绪过于热烈,恨不得明天就是世界大国,恨不得明天就富强起来,一雪百年仇,这哪行呢。现在举国上下天天说我们国家强大了,要把全世界被原来八国联军抢走的文物一个个拿回来。还有一些学者声泪俱下,历数我们国家的宝贵在哪个博物馆藏着。我觉得民族耻辱记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我强大了就要报复、雪耻,这种思想是很可怕的。

  都21世纪了,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能不能采取更宽容的态度?比如我们知道是耻辱史,但是我们能不能不要老抱着过去,我那么穷的时候你欺负我,你等着吧。中国的说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现在百年也不算晚。这种狭隘的心理就会让一个民族跟其它民族关系很紧张。

  你反过来想一想,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是受益于全球化,也受益于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其它国家对我们经济的援助。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中国现在让全世界害怕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你强大起来要干什么。而恰恰我们所有的表现都咄咄逼人,什么出了一个书《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人为什么愤怒》、《中国生气了》,种种这些纯粹民粹主义的东西,怎么能不让全世界感到害怕呢?我们就不能学学德国吗?

  在这些年他们扎扎实实做了很多的事,把他的国家经济、对世界的经济贡献都做起来了,对二战在忏悔。我们呢?我们刚刚富起来也就这么十几二十年,贫富差距那么大了,而且我们还不对这个问题彻底反省,反而天天讲要船坚炮利,要雪耻百年仇,这对全世界来讲都是让人极为恐惧的东西。

  德国也存在这个问题,我现在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不自信的时候,就变得易怒、敏感,最后变得攻击性很强。

  如果一个真正的大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他自信、从容,就变得没有那么大的攻击性,变得易于与人相处,变得大家睡在你身边都能睡得着觉。在一个咄咄逼人的国家身边,没有一个国家能睡得着觉的。我想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是没有错的。

  战争年代的攻城掠地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大家都是一体的。洛杉矶的蝴蝶扇扇翅膀,北京是可能起风暴的。全球化的时代是共享的时代、共治的时代,又是现代性趋于一致的时代,我们再不能有这种狭隘的思想。

  所以对德国人这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讨厌》,中国人可以看一看我们为什么让人讨厌,他说的对还是不对。说得不对的地方一笑了之,说得对的地方我们就改,这才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应该抱持的态度。

  (本文作者介绍: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诗人骆英、21世纪人类脸谱行动执行人(欢迎关注:www.facesaction21.com))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黄怒波脸谱日记全球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