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每年4成收入要缴税

2015年12月30日 10:11  作者:叶毓蔚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叶毓蔚

  加拿大知名的民间独立政策研究机构弗雷泽研究所每年出一份报告,以一种简单、易理解的方式,统计加拿大人每年的收入中有多少要缴税。但也有很多加拿大人认为,只要物有所值,税率高低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加拿大人每年4成收入要缴税加拿大人每年4成收入要缴税

  作为“万税之国”,税收已经渗透到加拿大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加拿大民间独立政策研究机构弗雷泽的最新研究报告的结论是:2014年加拿大家庭的赋税总额加起来总共为33,272加元,占加拿大家庭平均收入79,010加元的42.1%。换句话说,2015年加拿大的“税务自由日”是6月10日,即加拿大人的工资收入在这一天前都要用来缴税, 这一天之后挣的钱才能进入自家腰包。

  弗雷泽的2015年度报告还列出了过去53年间加拿大家庭缴税的具体数字,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把通货膨胀的的因素考虑在内,税费也处于不断增高的趋势。自1961年以来,加拿大家庭收入的增长为1,480%,

  同一时期的住房支出增长1,366%,服装支出增长819%,食品支出增长561%,但哪一项都没有税收支出涨得快:其增幅高达1,886%!

  举个简单的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1961年时,加拿大平均每个家庭的年收入为5,000加元, 支付各种税的总额为 1,675元,占33.5%。而2014年这个比例则达到了42.1%。

  这些税款是如何被征收的呢?简单来说,作为加拿大的普通老百姓,和税务有关的开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头当然是所得税,所得税又分联邦所得税和省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制,各省的情况有所不同,以笔者所在的安省的2015年税率为例,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在44,701加元以下的话,所适用的联邦加省的综合税率约20.05%,这是最低税率,如果年收入在22万加元以上,综合税率将高达49.53%。另外工资单中还要扣除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有的公司还会扣除一定比例的年金部分,所以对很多高收入者而言,每月真正拿到手的,其实也没多少。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加拿大的“贫困陷阱”:“当底层的人民稍微富裕一些,他们就丧失了政府给的诸多资助。当他们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钱的时候,他们有时就丧失了几乎相同金额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作者来说是不利的。”很多时候刚到加拿大的人会觉得,周边的人为什么不勤快一点啊!但住久了可能也就想明白了:这不是懒,是“算计”,和政府的拉锯战而已。

  消费税则是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另一个税种。曾经有一个朋友到加拿大短期旅行,看到百货店里的物品,觉得物价不贵啊!结果一买单,咦,怎么高了这么多?原来一开始没把消费税加进去。在中国购物没有“价外税”的概念,可是在安省购物,联邦的消费税是5%,省消费税是8%,共13%,除了极个别的产品(如未加工的食品)及服务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在标价之外缴纳。随着新联邦政府上台,预期财政赤字将急剧扩大,小特鲁多已经放出风声可能要提升联邦消费税率了,这样一来,民众日常购物负担眼见着将更重。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物业税。房产是绝大多数加拿大老百姓除了汽车之外唯一的家产。在安省,以地税为目的的物业估值一般由指定的物业估值公司来评估,地方市政府会按估值乘以一个核定的比例来确定该物业每年应缴的地税。以多伦多为例,2015年住宅的税率为约0.7%,一个市值100万加元的物业,地税可能会定为每年7,000加元左右,而商业物业因其有更高的用于产生收入的商业价值,税率高达约2.7%。

  地税是各级市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一般会被市政府用于当地的警察、消防、道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服务支出,如果市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想到的第一招往往就是涨地税的税率。最新的例子是多伦多附近的约克区,12月份议会刚刚通过物业税上涨2.85%的决议,平均下来新一年每户将多付税63元。即便税率不涨,房价大涨对有些群体也不是好事,很多退休人士出售自己原本位于好区的房产搬到郊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房子的估值高了,地税暴涨无力支付,不如退而求其次,把值钱的房子套现,欢度晚年。

  思细恐极,“万税之国”的名头果然不虚。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加拿大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赞同弗雷泽的研究结论。

  免税额度、各种税务优惠工具的使用,使得每个家庭在真正面对税务尤其是所得税时,负担不尽相同。

  在方法论上,弗雷斯将企业税也分摊至每个家庭的税收之中,原因是最终产品仍然是由消费者买单。但布罗德研究所的高级政策顾问,经济学家安德鲁•杰克逊的最新研究指出:“(虽然)营业税是会以低工资的形式转嫁给工人,或者以高价格的形式转嫁给购买者,但最主要的影响是体现在利润上,因此影响的主要是那些对投资收益付税的高收入者。”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与城市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支持这一分析:“一般的家庭不会直接面对这项税收负担”。

  在税金的使用去向上,想想看,从1961年到今天,整个加拿大增添了多少道路和桥梁,新建或扩张了多少学校?所有那些用在健康,教育,基建、社区建设,用以支持年轻人、年老者,以及所有暂时处于困境中的人士的资源,毫无疑问只能从税收中扣除。如果考虑到加拿大人今天所能享受到的远高于过往的公共利益,那当下的税率高于1961年,为什么就那么难以理解了呢?

  其实很多人内心明白,只要物有所值,税率高低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对个人而言,如果没那么多“特例”和“不适用范围”,大家自然不会削尖脑袋想方设法去挤进这个“不适用的范围”;如果讲清楚钱花在哪儿,对于税负的接受度自然也就会提高。反而是政府面临的挑战要更大一些,因为社会要的不但是“公平”,还有效率,如何设计税制结构,避免“贫困陷阱”等吃大锅饭现象的恶化,恐怕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从业人员,现居多伦多,从事金融理财服务工作,媒体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加拿大收税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节前将继续反弹 提前布局2016行情 十个字告诉你2015年发生了啥 保监会险资风控会暗批宝能系 宝能收万科如强东娶奶茶 注册制暂时难以终结A股炒作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姚振华买万科给我们的理财启示 地方政府为啥不想僵尸企业死 A股价值投资前景是光明的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