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

2015年03月23日 10:12  作者:日经BP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合作机构 日经BP社(作者 恩平)

  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200多万辆,2014年销量预计2380多万辆。从数量来看,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明显还不是汽车强国。中国车企需要建立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中国政府对于汽车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比德国、美国、日本都少。

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

  何谓汽车强国?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汽车强国的特点可归纳为:深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积累、全球一流的品牌知名度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200多万辆,2014年销量预计2380多万辆。从数量来看,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但从上述三点来衡量的话,中国明显还不是汽车强国。

  是时候改革体制了

  在9月5日-7日的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主办方打出了“深化改革与汽车强国战略”的主题。客观地说,改革与汽车强国是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最难完成的两个任务。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指出了实现汽车强国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也是产业存在的几个严重弊端:

  1、政府有几十个部门都对国内汽车企业进行着重复管理、申报、检查。导致企业应对的成本比外企高很多。2、车企只重视生产,不重视技术研发。3、缺乏改革意识和机制,国有企业领导三年一个任期,两期就调整,这与企业十年八年的发展周期不匹配。

  笔者认为,上面后两点其实有一定内在关系。由于国有车企领导由政府任命,因此他们在较短的任期内通常更注重销售业绩,这也是他们继续升官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对于需要大资金、长周期的技术研发工作,由于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费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基本无动力。这种不符合产业特点的体制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提出了几点建议:需要建立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他认为,中国政府对于汽车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比德国、美国、日本都少。

  由于目前全国车企平均研发资金占产值的比例不到2%,因此,他呼吁全行业车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的增长。

  之所以连续几年全球产销第一,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和自身庞大的市场需求,实际属于靠天吃饭,据此根本无法成为汽车强国。

  目前中国车企的研发能力虽然很弱,但数量却有上百家,这在全球也算一个特色。不过这种状况不会一直持续,经过市场优胜劣汰后,只会剩下几家研发实力强的自主品牌大车企。注意,这里说的是大车企,但不一定是大国企。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的灵丹妙药?

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

  与赵航观点类似的还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他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属性,政府不应干预企业的决策行为。国有车企的改革,可通过混合所有制,从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大包大揽方式,转变到以管理资本为主。

  混合所有制的说法一提出,业界就存在着褒贬不一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种情况分析汽车行业的混合所有制:一是与外资混合。这种情况,通常会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管理模式。因为中国对外商历来是尊敬有加的,外方的利益通常不会受损,即便中方的目的最终没有达到。但发展到以后,很有可能是现有合资品牌的翻版。

  二是与民营企业混合。这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国企图民企什么呢?技术,不太现实。资金,国企比民企更雄厚。管理方式,体制决定了河水与井水的关系。由于国企和民企领导的发展目标与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异,难免会同床异梦。这包括技术分配、利益分配等很多现实问题。

  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不太可能占多数,若只占少数,国企领导是政府指定任命的,显然民企只能听命于国企领导。如果有哪家民企敢与大国企混合,那无异于自残。

  再谈合资

  笔者认为有必要再提一下合资企业。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不假,但若把合资品牌的销量剔除,自主品牌的销量则少的可怜!

  如前所述,合资大多是由国企与外方搞的,国有车企领导为了自己的前途,必定不遗余力大挺特挺合资品牌。但若做的过分了,就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未来产生巨大伤害。

  其实合资是一种利益行为,中外双方你情我愿,本无可厚非。当初外方愿意合资,主要是看上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过,出于保护企业自身整体利益的考虑,合资的同时也规定了,合资品牌不能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车企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抱来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即合资品牌也是自己的孩子,更荒唐的是,还提出了“合资自主”的论调。然而外方可不是这样想的,严格禁止中方用抱来的孩子去分外方自己的家产。

  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事物的历史使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都会寿终正寝的,而不是无限期的。关键是恰到好处,提早或过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车企真该清醒了,不要总是自作多情想好事。提高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固然费心、费力、费资金,但正像生孩子一样,分娩过程的确痛苦,但想要自己的孩子,只能、而且必须经历这种痛苦。不受分娩之苦得来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车企只有狠心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才能获得国内外市场。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潜心修炼。

  (本文由日经技术在线编译)

  (本文作者介绍:日本最大的跨媒体专业出版集团,旗下运营商业类杂志8本、技术类杂志19本、生活类杂志11本,并拥有10多家专业网站。)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中国车企汽车制造创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 下次你还任性围堵银行吗 中石化喊冤卖萌:油价高谁是冤大头?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那些沉默不语的投资大师 美国是怎么治理雾霾的?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