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购物天堂陨落:酒店奢侈品齐降价

2015年02月12日 18:11  作者:彭琳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过去数年尽管香港楼市大热,房价普遍涨了两三倍,酒店价格却斯人独憔悴,不涨反跌;港人埋怨自由行,港府归咎水货客,苦于死结无解。尽管从香港人到内地人都难以接受,这个“购物天堂”的黄金年代已走向终点。

1名表之王瑞士百达翡丽一反常理在香港大幅减价,减幅最大达22%,但是在欧洲、日本都在提价,业界忧虑或引起奢侈品降价潮。(路透社图片)

  寒假期间香港旅游信息总是热门贴,笔者前几天就在朋友圈里转了一条“香港十大平价酒店”给朋友参考,无意中发现其中提及酒店的房价,几乎与五六年前差不多。

  这实在是一大意外,因为众所周知过去五六年香港商住楼市一起大热,根据政府前几天刚公布的私人住宅价格,六年来平均涨幅近2倍,部分热门楼盘涨幅接近3倍。抱着防止转了骗人贴的心情,笔者查阅了酒店房价资料,却发现这些“平价”并没有骗人。在过去几年中,多数的酒店价格仅在2010年前后有所上升,近两年不升反跌。

  根据香港酒店业主联合会提供的信息,近两年境遇最惨的是过去颇受游客欢迎的实惠型三星级酒店,较高的周末房价在一两年前还有800到1000港元,周一到周五房价约7、800元,目前平均房价竟已经下滑到400-600港元。

  第二个大意外,则是名表之王瑞士百达翡丽在瑞士法郎大幅升值下,一反常理在香港大幅减价,减幅最大达22%,代理还有权再给予顾客10%左右折扣,即一只原本标价近百万的百达翡丽女表,折后仅要六十余万港币。值得注意的是,百达翡丽在欧洲、日本都在提价,大幅降价的地区除了产地瑞士,就仅有香港。

  名表降价看似有利刺激销售,但其实代理的表店反而叫苦不迭,在海港城某表店代理名表的店员J透露,名表降价大多并不会明显推高销售,瑞士名表原本在港供不应求,但从去年起情况变化,几乎个个顾客都要给予一成的折扣才卖得出,如今表王带头降价,从与其竞争的顶级名表江诗丹顿,到普通的瑞士表,恐怕都会受到波及“如果引发降价潮,原本想买的顾客也会犹豫观望,销量反而减少,恶性循环”

  看完这两个“意外”,第三个“意外”也许就没那么惊人了。根据地产咨询机构高纬环球统计,香港几大消费区的空置铺位半年来大增30%,其中租金较高的中环区的升幅高达54%,共有122个空置铺位,曾问鼎全球铺租之冠的铜锣湾区,空置铺位达154个,旺角、尖沙咀的空置铺位也在半年内增加了20%。

  就在两年前,香港传统商业区还是一铺难求,但目前仅四个热门商业区的空置铺位已近500个,而这还不是全部真相。有零售业主透露,有些位于地面一楼的铺位由于租金贵,无法找到长租的客人,于是只好以七折或者半价短期租出去。

  例如今日旺角满街可见的糖果零售店,利是封和装饰品店等,其实利润极低,不少都是趁春节临近以低价短租几个月卖卖年货,这种情况再持续一段时间,铺租就恐怕难免一跌了。

  一叶知秋。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披露的数据,2014年整体访港旅客6084万人次,同比增加12%,其中内地客同比增长16%,面子上看起来似乎不错,但里子却忧虑多多:“一日游”旅客越来越多,留港过夜客越来越少;低消费旅客多,高消费旅客少,2014年,成了10年以来全港零售总额首度下跌的一年。

1部分港人情绪激动抗议“自由行”,乃至抗议两地融合,但这只让包括内地和海外的高端游客旅游体验恶化,来港人数下跌,反而并不在乎旅游“体验”的水货客,多得越来越刺眼。(路透社图片)

  这一切改变的后果越来越令人头痛:日常生活受影响的市民众多,赚钱的受益者却越来越少。

  不得不承认,曾经风光无限,遍地黄金的香港旅游零售业,今天已经变质。部分港人将此归咎于自由行放入了过多的内地游客,这让抗议内地客的示威频频发生。上周末再有市民在新界屯门的汽车站示威引起混乱,最后甚至要出动警方以胡椒喷雾驱散,多人受伤需要入院治疗。

  这令内地游客感到十分困扰,大家难以理解为何过去到港购物备受欢迎,今天做同样的事却如同过街老鼠,恶劣的旅游体验令许多人不愿再来港旅游。抗议事件更与部分香港激进团体抵制内地的活动纠缠在一起,性质变得更为复杂,深深伤害着两地人之间的感情。

  香港政府则将此归咎为水货客的猖獗。确实,在比例越来越大的低消费的旅客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水货客,甚至港人中也有许多专门从事水货活动,这些水货客在新界地区大肆搜购奶粉、尿片、日用药等生活用品,极大困扰了本地人的生活。为此,港府也出动大量人力打击水货活动,甚至出台“限奶令”等苛刻的打击走私的政策。

  但事实上,水货客并非在近几年突然增加,甚至早在香港回归前,也已有大量本地或内地来港人士从事水货活动。放眼观之,在全球任何一个自由贸易的区域,水货活动的存在都是自然的现象。

  当年的“购物天堂”如此迅速陨落看似难解。不过,零售业界其实早已有共识,消费下滑与自由行或是水货客并无多大关系,真正的原因在于欧、日等众多国家货币贬值,而挂钩美元的港币相比之下越来越“不划算”令游客消费额减少,以及内地大面积“反腐”、“禁奢”重创了奢侈品市场。这些因素都并非香港自身可以改变。

  尽管政府力倡调整旅游消费形态,吸引更多高端客、海外客,但至今未见成效。港人当前激愤的情绪,只让情形进一步恶化,不单是内地游客,海外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在下滑。在去年11、12月,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地更对香港发出旅游警示,香港努力吸引的“海外客”入境人数倒下跌了近半成。反而是并不在乎旅游“体验”的水货客,人数多得越来越刺眼。

  尽管香港人和香港政府,甚至内地人或许都觉得难以接受,但随着内地的逐步开放和香港自由港优势的淡化,“购物天堂”的黄金年代已走向终点。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香港长实李嘉诚地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西铁城撤离是个标志性事件 企业家创业成功靠的不是钱 老艾侃股:坚守到最后的好同志会继续收红包 打老虎不会打垮商业银行 低油价为何难以刺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 电力企业哪家领导水平高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李河君的“定数”与“变数”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