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怎么能既疲软又强劲?

2013年12月03日 10:32  作者:IMF  (0)+1

    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 原文发表于IMF[微博]官网 作者为Steven Barnett

  中国的消费增幅从全球看是最大的。2011年是这样,2012年是这样,今年很可能还是这样。而中国的消费也通常被认为是疲软的。中国政府和基金组织都在呼吁促进更加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消费怎么能实际上既疲软又强劲呢?

不论是以美元还是实际增长率来衡量,中国的消费市场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不论是以美元还是实际增长率来衡量,中国的消费市场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

  购物季到了,在美国,有网络星期一,在中国,有光棍节“双十一”促销。那么,当我们想着逛街的时候,试着猜一猜哪国的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答案是:中国!

  中国的消费增幅从全球看是最大的。2011年是这样,2012年是这样,今年很可能还是这样(见图1)。而中国的消费也通常被认为是疲软的。中国政府和基金组织都在呼吁促进更加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消费怎么能实际上既疲软又强劲呢?

图1显示了中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以美元表示的消费增幅。图1显示了中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以美元表示的消费增幅。

  中国的消费并不疲软

  图1显示了中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以美元表示的消费增幅。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居于首位(见条形标示)。中国的实际消费增长率也是最高的(见点状标示)。以美元表示的增幅(条形)是消费增长速度、经济规模和汇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中国,汇率升值也对所衡量的以美元表示的消费高增幅起了作用。汇率因素对于日本今年以美元表示的负消费增长也起了作用。所以,不论是以美元还是实际增长率来衡量,中国的消费市场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

  消费占GDP的比例确实也在下降。过去十年左右时间里,消费下降了GDP的10%左右。然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GDP在快速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增长。这只是计算方法问题。

  但从实际指标看,过去十年里,实际消费每年约增长9%——不寻常的结果!这刚好仅比10%的GDP平均增长率低一些。

  消费比例的下降有两个原因。首先,居民储蓄在上升。这方面的原因很复杂,也许尚未被充分理解,但预防性动机是一种流行的解释。住户不确定政府将提供多少医疗、教育和养老金,所以通过增加储蓄来自我保险。其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跟上面讲的一样: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但不如GDP增长那么快。“中国的支出”进一步讨论了其中每个因素。

  转向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

  为了促进经济再平衡,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短期内应提高消费对GDP比率。然而,对宏观经济学家来说,消费带动的增长是一个外来概念。

  我们往往从经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资本(工厂)和劳动力(工人)加上技术,合起来形成总要素生产率,用来创造产出(GDP)。然而,也可以从经济供给方的角度来分析基于消费的增长。

  扩大服务部门是实现更加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步。中国的服务部门在增长,但相对于可比经济体,服务部门的产出和就业规模都较小。随着服务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居民收入(从而消费)占GDP比例自然会上升。

  此外,服务部门的发展还会降低消费性服务的价格,从而增加销售(消费)。其他改革也有作用。加强金融部门有助于为服务部门的扩张提供资金(服务部门目前难以获得信贷),也能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因为新的金融产品会提高投资收入)。

  同时,社会保障改革有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另外,工资税目前很高并且是累退性的(雇员和雇主的社会缴款往往超过工资的40%)。下调缴款率将通过降低税收而直接提高劳动力收入,并通过促进就业而间接提高劳动力收入。

  这只是一些例子。事实上,最近三中全会宣布的许多其他改革也将有助于提高消费比率。提高对资源征收的税收、实行劳动力市场改革及土地改革,都将有助于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居民储蓄,或通过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而间接起到这一作用。

  随着改革推进,最终结果将是消费对GDP比率上升。这是转向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路径过程中一个可喜的附带结果,同时,服务部门将扩大,居民储蓄率将下降,劳动力收入占比将上升。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将更具包容性(劳动力市场得到改善),更有利于环境(服务业比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小)。另外,由于消费的增长将快于GDP,经济将实现更加依赖消费的增长。

  (本文作者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人民币双十一网络星期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