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汇丰银行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成为全球“外派员工最钟爱的目的地”。在中国工资高,福利好,吃得好,玩得多,在中国“镀金”后升得快。这么好的机会,谁不垂涎?中国是诸多跨国企业接下来十年二十年赖以发展的支柱。他们可以不理解不认同,但是必须学会接受,因为抵触中国文化对与中国人做生意毫无益处。
20年前中国人谈“美国梦”,现在是外国人谈“去中国镀金”。汇丰银行今年访问了100个国家的7000多个外派员工,在综合比较了“薪酬”,“体验”以及“子女抚养”三项指标后,中国总分排名第一,成为“外派员工最钟爱的目的地”。新加坡和德国位居第二和第三。在2009年,中国还没有挤入“前十”,甚至落后于俄罗斯,印度和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在中国工作,工资还不够高。
中国成为外派员工最钟爱目的地
被外派到中国工作的老外大抵可以粗略分为两种:有一些未婚的,在中国工作三五年,享受中国美食美景,回国后升职安家,运气好的还能娶回家一位中国媳妇;还有些已婚的,带着孩子和夫人一起来中国,花低价就雇得到全日制的保姆,孩子不费力就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外加在亚太的生活经验。
英国人史蒂文属于前一类。10年前在上海工作的三年让他迷上了中国菜,尤其是火锅和羊肉串。现在已经50岁的他听得懂一些基本的中文,甚至叫得出涮火锅的“香菜”。回国后他带回伦敦一位中国媳妇,顺带集了一堆古色古香的中国古董家具,其中包括一个北京大爷们遛弯时必备的竹编鸟笼。他的工作生活算是赶了英国中产阶级的一个时髦。
中国的工作经验自然成为史蒂文在中年时期最重要的一个事业转折点,回伦敦之后,他在英格兰一家跨国公司总部工作,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由于他的履历中还有“亚太”这个重要的支点,所以史蒂文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史蒂文当然不是个案。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新西兰人,或是澳大利亚人都在寻找能够被派到中国工作的机会:香港,北京和上海。更为重要的是,亚太市场在大多数的跨国公司业务板块中举足轻重,所以被派到中国游历三五年之后,这些外企精英回国后升职可能性极大。这似乎与海归在国外“镀金”异曲同工。
在中国工资高,福利好,吃得好,玩得多,在中国“镀金”后升得快。这么好的机会,谁不垂涎?
于是,毫无悬念,当汇丰银行访问了100个国家的7000多个外派员工后,中国在综合比较之后总分排名第一,成为“外派员工最钟爱的目的地”。新加坡和德国位居第二和第三。
汇丰对这些国家的比较参考了三项指标:“薪酬”,“体验”以及“子女抚养”。其中,“薪酬”方面涉及薪资待遇;可支配收入以及薪酬满意度。“体验”的范畴则更广,从健康饮食,通讯,住宿条件一直到“学习当地语言”以及“交朋友”等更为抽象的指标。
在2009年,中国还没有挤入“前十名”,甚至落后于俄罗斯,印度和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在中国工作的工资还不够高。而现在,报告显示,虽然拥有诸多缺点,但这些被外派到中国的员工对更为重要的“薪酬待遇”和“体验”两项都颇为满意。
薪水高,是一些跨国企业员工争相要被派往中国的重要原因。在71名派驻中国工作的受访者中,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现在挣得比在本国高。这让他们有机会轻松尝尽中国美食,探索中国文化历史。同时,借助中国的有力地理位置,大多数被派往中国的员工还会借机到东南亚旅游。例如,到泰国度假住五星级酒店的成本或许仅相当于在法属大溪地度假的一个零头。
当然,在中国工作,瑕疵还是有的。例如,在“抚养子女”方面,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德国,新加坡,法国,新西兰,南非,比利时等,中国连前十也算不上,主要是在“高质量教育的可获取程度”以及“子女更高生活质量”两项失分过多。但在,中国“抚养子女”也有好处,例如请保姆相对便宜,子女教育成本低,还可以学习汉语。
对中国的爱恨交加
“在中国一定要到各地吃本帮菜——你永远都不会厌倦这里的饮食,因为中国的美食种类太多了,每个省都不一样。”一位从英国派驻到中国的员工一谈到“吃”就兴奋不已。
与这位员工形成鲜明对比,另外一名同样从英国被派往中国工作的员工则十分担心中国的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他在家里买了个空气过滤器,以保证家人起码在家时可以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此外,被他列为在中国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被列为首位的便是“胃药”以及“解毒药”——因为担心在中国食物中毒。此外,就是防蚊虫叮咬剂;免洗速干消毒液。
用“爱恨交加”来形容这些被派到中国来工作的老外或许十分贴切。他们可能对饭桌上的一道宫爆鸡丁喜爱有加,但一回头就会因为忘记带厕纸而被困在马桶上,因为在欧美,大多数的厕所都供应厕纸;他们或许会说“你好”“谢谢”,却对生意场上的潜规则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总也闹不明白。
即使如此,在中国工作几年的机会还是另欧美大多数外企员工所觊觎。汇丰银行在调查中发现:一般而言,被派往另一个国家的员工中平均有六成会产生学习当地语言的欲望,但是在被派往中国的员工中,86%都表示很乐意学习汉语。实际上,学会几句中文,知道中国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助力这些员工在中国走得更远,在他们本国更是如此。
“要了解中国的生意常识,例如,交换名片的时候要双手呈上。同时还要学会一些基本词语,例如‘你好’,‘再见’,这有助于让你在中国走得更远。”从新西兰被派往香港的Anouska与汇丰银行其他被访问者分享经验说。
同时,类似双手奉上名片这一个小细节,都显示出中西文化的大差异。两周前,伦敦市长带领一群企业精英和政府官员来华推介伦敦,临行前,市长办公室专门给员工们普及中国“礼仪”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交换名片只是其中一项。
“具有挑战性”,“业务发展迅速”,“业务回报丰厚”,这是一位汇丰银行受访者对在中国工作机会的评价。他坦言“有时候会让你觉得压力很大,但中国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的职业机会更多,更为专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三到五年在中国的“体验生活”,的确会让外国人更了解他们的中国客户,或者起码会让他们对中国市场具有更为开放的心态,而中国恰是诸多跨国企业接下来十年二十年赖以发展的支柱。他们可以不理解不认同,但是必须学会接受,因为抵触中国文化对与中国人做生意毫无益处。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