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人视为眼珠子的奇特民主

2013年08月04日 08:58  作者:伊洛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伊洛 [微博]

  印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辛在他《好争辩的印度人》一书中说,印度社会的多重分割、利益主体的多元使得印度人好争,也不得不争,加剧了民主制度民粹化的倾向,放大了其低效的弱点。

印度国会大厦位于新德里的核心区、总统府的侧翼,由英国人在印度独立前设计、建造。高耸的穹顶,一排哥特式廊柱围绕,在开阔的绿地、昂首云天的棕榈树的掩映下,高大巍峨、气魄雄伟。但进了门,就别有一番天地,印度感扑面而来。  印度国会大厦位于新德里的核心区、总统府的侧翼,由英国人在印度独立前设计、建造。高耸的穹顶,一排哥特式廊柱围绕,在开阔的绿地、昂首云天的棕榈树的掩映下,高大巍峨、气魄雄伟。但进了门,就别有一番天地,印度感扑面而来。

  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到印度不久,我就发现印度人对两个问题特别敏感,是他们的“眼珠子”,谁也动不得,特别容不得外国人说半个不字:一个是悠久而伟大的历史,另一个就是“奇特”而伟大的民主。

  印度文明确实历史悠久,印度人为此感到骄傲很正常。我们中国不也是经常提上下五千年吗。不过,印度人从来不提“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书的描述和博物馆的陈列中,他们一般宣称“印度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没有之一。在个别谦虚点的场合,最多只是把埃及与印度并列,至于中国、巴比伦,他们好像忽略不计了。

  每次见识这种把戏,我总是会心一笑。这种做法虽然有点过,但总还不算太离谱。

  至于民主,是个说不清的话题,颇有“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味道。而印度本来就让全世界的人搞不清楚,印度的民主,就更加谜上加谜,“道不得”了。

  有人说印式民主好,好得不得了,给它戴上“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桂冠,把它立为“东方民主的样板”,恨不得所有“不民主”的国家都得向它学;也有人说它差,差得了不得,把印度发展落后的一切罪责都推给它,骂它是“民主怪胎”。

印度民众在投票站排队投票。印度民众在投票站排队投票。

  印度人介绍自己的国家,设计了一个绝佳的旅游宣传口号:“难以置信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用它来形容印式民主,真是一语中的,再恰当不过了。

  不管外人看来多么地混乱不堪、甚至一无是处,绝大多数普通印度人还是为他们的民主制度感到自豪、甚至不容置疑,这种敝帚自珍的爱既广且深、质朴真诚、自发自愿,还真是让人感叹。

  我去过几次印度的国会大厦,那可是印式民主的最高殿堂。回想起当时看到、听到的有趣的事、出乎意料的事,对民主产生的那种新鲜感、引发的内心冲击,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感受当然是谈不上多深刻,也只是一个侧面,不过好在是自己所见所闻,感受比较直接。

  印度议会看民主

  国会大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太过欧洲、太不印度了。它位于新德里的核心区、总统府的侧翼,由英国人在印度独立前设计、建造。高耸的穹顶,一排哥特式廊柱围绕,在开阔的绿地、昂首云天的棕榈树的掩映下,高大巍峨、气魄雄伟。

  但进了门,就别有一番天地,印度感扑面而来。

  大厦里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设备的简朴,完全不符合“世界最大民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形象。

  进入大厦,首先踏上“红地毯”,这是印度东北部少数民族部落出产的一种麻绳编织工艺品,用当地的矿物颜料染红。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粗糙但也最具民族风的“红地毯”了。

  议会分为联邦院和人民院,后者是事实上的立法机构。走进人民院议事厅,发现每张桌上都安置着名签,执政的国大党主席索妮亚-甘地的大名赫然在列。机会难得,我还特意坐到她的位子上感受了一下。细看,桌上的投票表决器非常简陋粗糙,按钮面板都是硬塑料质地。桌椅也很陈旧,漆皮斑驳,大概是我国中西部某个乡村小学的装备水平。

  议会大厦里有图书馆、档案室,只有国防、外交、财政等各主要委员会的主席及各党派议会党团负责人才在大厦里有专门的办公室。那也只是小小的一间房,办公设备同样简单,除了几张破旧桌椅和风扇就没什么了。在一年有十个月气温在40度以上的新德里,居然连空调也没有。

  按说,议会是管钱的,每年审批不知道多少预算法案,怎么可能连个大厦内装修的钱都没法解决?询问陪同参观的议会办公室负责人,他说:有议员提过,但得不到支持。多数议员们觉得现在的条件已经不错了,就算有钱也应该用在各自的选区、选民身上。

  听起来很假。不是吗?

  议会官员见我不相信的样子,索性对这个“老外”讲起了真话:议员们为了树立形象、赢得选民,同时也是为了向政府施加压力,先得把自己管好,有意“家徒四壁”,这样,行政官员要公开腐败、乱花钱,想都别想了。

  确实,我后来也到过印度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等很多部委大楼,连部长办公室也进去过,都没有发现空调这一印度中产家庭的必备品,可见印式民主不管怎么说,对政府、官员乱花钱还是有些约束力的

  方言不可轻慢:同声传译室

  议会大厅,让我感到吃惊的还有二楼的一排小玻璃房子。议会负责人告诉我:那是同声传译室。

  谁见过一个国家议会开会时,居然要像联合国[微博]大会一样,安排同声传译,多数议员要戴着耳机听报告?

  尽管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的主要官方语言,但印度宪法承认的官方语方多达十几种。任意一张印度纸币上,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一排不同文种的标识。在生活中,各邦都以当地语言为主,常用语言有数十种。

  议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当然要体现“代表性”。即使熟悉印地语、英语,发言时也要操着泰米尔语、奥利亚语、泰鲁固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等等家乡语种来发言。他们一张嘴,同声传译室里四十多种语言的译员就得忙上了。

议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当然要体现“代表性”。即使熟悉印地语、英语,也要操着家乡语种来发言。议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当然要体现“代表性”。即使熟悉印地语、英语,也要操着家乡语种来发言。

  不过,对译员来说,这些语言之间的转译是小菜,真正困难的是带泰米尔口音的印地语、带泰鲁固口音的英语、带奥利亚回音的孟加拉语等等以及各种语言的交叉混用!政治家的演讲,还往往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意“乡音不改”。像比哈尔邦的政治强人拉卢,其浓重的地方口音甚至成为个性政治符号,和穿民族服装、印式拖鞋一样,是自然本色、接近民众的标志。但苦了译员和听众了。

  印度一直宣传,民主制度是印度各族群、各地区团结的保证。不过,民主的反作用可能是地方利益至上,各种小团体各说一套,造成难以决策集中。像印地语的推广问题,很多届政府都曾经下决心采取行动,都会被地方邦议员为了各自利益反对驳回。没有议会多数,连语言都无法整合,通行不了“标准话”、“普通话”,其他重大决策要集中统一恐怕就更难了。

  有意思的是,地方议员们兴起了学习印地语的风气。他们发现:媒体听不懂他们的地方语言,就不给报道,少了出镜率,亏大了。

  全世界党派最多的议会

  在议会,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是党派政治的舞台,是议员们表演的地方。

  印度议会里,有席位的政党40个左右,参加全国大选的政党超过400个,堪称世界之冠。各种党派的简称令人目炫:BJP、BJD、BNP、BSP、SP、JD、JD(U)、JD(S),等等。其中文名称也如绕口令一般,“印度人民党”、“人民党”、“人民党(世俗派)”、“人民党(联合派)”、“社会主义人民党”、“社会党”等等。

选举造势活动多如牛毛,宣传广告很像圣诞节前的商场促销:“参加某某议员的大会,赠送纱丽一条,先到先得,数量有限”。  选举造势活动多如牛毛,宣传广告很像圣诞节前的商场促销:“参加某某议员的大会,赠送纱丽一条,先到先得,数量有限”。

  为适应下层选民,各党都有形象化的党徽:国大党是伸开的手掌,印人党则是一朵莲花,其他有用大象、神牛、猴子、狮子以及自行车、纺车等等不一。

  到了议会选举季节,街上到处都是各个党甚至各个候选人的竞选口号,从大而化之的“印度大放光芒”、“向贫穷宣战”,到具体而言的“选我就有工作”、“选我就有牛奶喝”,无奇不有。

  选举造势活动多如牛毛,宣传广告很像圣诞节前的商场促销:“参加某某议员的大会,赠送纱丽一条,先到先得,数量有限”。所以,每年都会有几起选举踩踏事件发生,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丧生。事件情节如出一辙:都是赠品惹的祸。

  有时,我会觉得民主的格调似乎不该这么低,或者说,一张选票不该这么便宜。

  不过,选票决定一切的结果就是一切为了选票。任何执政党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权力在握、能够再次当选。只要能拉到选票,形象工程、小恩小惠、表演姿态等等,无所不用其极,而社会长远、整体利益,则无暇顾及。有些议员私下露骨地表示:不能把选区发展得太好、把选民赔得太饱,否则他们价码升高,未来难以为继!

  这种选票政治不仅难称民主,甚至诡异地走向了民主的反面!

  本文选自作者2012年底出版《去印度,去印度,带着禅的行囊》,下一篇讲一讲在印度人人皆可当议员。

  (本文作者介绍:旅居印度六年有余。现居新德里。2012年底出版《去印度,去印度,带着禅的行囊》。)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国会大厦四大文明古国印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