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希泰:IPO加速趋势还会继续 资本市场垮不了

2017年06月07日13:33    作者:盛希泰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盛希泰

  等监管部门想明白了,年初IPO发行速度的趋势还会继续,不能因为一顿“午饭”、有人反对就调整。IPO发行速度的正常化,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未来。

盛希泰:IPO加速趋势还会继续 资本市场垮不了盛希泰:IPO加速趋势还会继续 资本市场垮不了

  先说说最近发生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媒体报道,证监会发布新政策,对公司上市后创投的股权解禁有新的规定。第二件事叫做“一顿午饭引发的血案”,本周IPO批文发布,数量降到了只有4家,上周是从每周10家IPO变成了7家,而此前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发了将近200家,平均每周10家。

  如果按照这个减速的程度,不禁由此想到股票停发(暂停IPO)。我们国家历史上有过9次股票停止发行,这其实是件很悲哀的事情。2008年,证监会某位领导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宗旨是向市场呼吁股票停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尤其对二级市场没有好处。会议也请我去论证了一下这个观点,我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发现,这9次停发原因都是二级市场,但实施的结果是停止之后,只有一次对二级市场有帮助。后来几年之后,市场又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票停发,2012年11月开始到2014年,时间非常漫长。当然这次停发意外催生了中国很大的并购市场,原因就是很多企业对IPO绝望了,就转向了并购。

  此前,每周10家这样的发行速度是令人惊喜的也是应该的,本来, IPO发行速度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能再坚持一下,可以向股民传达信心,IPO速度是可以正常化的,或者说这就是实质上的注册制。

  其实IPO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冲击并不大,比如说去年再融资规模大约1.5万亿元,IPO规模大约1500亿元,从流动性角度来说市场并不差钱,IPO的融资对市场影响不大。实际上,IPO数量的增加是回归本源。

  IPO正常化是中国资本市场进入良性轨道治本之策

  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经历过很大的重启。1993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此后经历过一次很大的重启,即2005年开始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我作为亲历者,觉得这次改革真是伟大得难以形容。从2001年到2005年,总共关停了40多家证券公司,市场一片风声鹤唳,我当时作为证券公司的总裁,感觉2005年的市场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股市到达历史最低点998点。2005年之前上市公司70%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包括国家股、法人股),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迎来了2007年股权全流通时代,也迎来了2007年那场空前绝后的大牛市。2017年IPO市场化的发行,本来也是有可能树立类似的丰碑的,因为这是真正市场化的发行。

  很多人有疑问,说中国这么快的发行速度,会不会出现“仙股”,美国资本市场搞了这么多年,也才几千家上市公司,中国怎么能这么快?我觉得不一定任何事情都要跟美国学,我做创投这几年,看到现在硅谷有很多项目都已经从Copy to China变成了Copy from China。而且中国的国情和很多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有8000万个经济体,企业一两千万家,而目前上市公司只有3000多家,这个比例多么?这个比例是严重不对称的。我的观点是,上市公司数量在达到1万家之前,市场绝对不会有问题,壳也永远值钱。在20多年之前我就提过,上市公司就是个准金融机构,这两年的增发潮印证了这个观点。什么叫金融机构?可以融钱,可以花钱。

  IPO正常化对中国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发展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够!

  我觉得IPO的速度根本不应该停下来。IPO正常发行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中国需要成为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国家。世界上不同国家有两类金融体系,一类是以银行为主体,一类是以资本市场为主体。往上延伸的话,英美法系的国家基本是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大多数是以银行为主体的。追溯历史,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英美法系、也就是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国家,这里说的创新不仅是金融创新,还包括大多数的发明创造。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凡是恢复得比较好的,基本也都是以资本市场主体的国家。而以银行为主体的国家,复苏很慢,或者基本没有复苏,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移动互联网最近十年的发展,也基本和以银行为主体的国家绝缘。

  中国毫无疑问应该向着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目标去发展,但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的股票融资比重少得可怜。2000年之前,证券公司比保险公司牛很多,而以2000年为分水岭,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却是完全两种天地。除了业务模式本身的区别以外,其实很大原因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节奏与政策问题。

  第二,加快发行是扩大资本根基的重要手段。现在国际上经常有人攻击中国、唱空中国,说我们政府与企业的债务都过高。但其实我们的钱有很多,而把这些钱更好地通过资本市场注入实体经济,扩大资本,才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加快股票发行是扩大资本根基很重要的手段。

  事实上,中国IPO市场持续十年的“堰塞湖”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以至于一直有六七百家企业堆积着无法上市。去年,我一个朋友的公司终于上市了,董事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激动到落泪。这家企业2009年就报会了,八年抗战,何其荒唐,任何企业都有可能被拖垮、拖死。本来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但中国的怪圈是一旦报会了,企业就不敢再动,唯恐不符合原始报材料的条件。这么一来,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一家企业从报材料到发出来,运气好四五个月,运气差,八年!这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荒唐现象。所以,IPO正常化、IPO提速、市场化发行,是促进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的、非常实际的选择。

  从市场需求来讲,市场嗷嗷待哺,特别需要新生力量进入市场,需要新的企业上市。新企业上市不但不会对市场指数造成下行冲击,反而会因IPO带动资金入市,促使指数上行。

  IPO的堰塞湖现象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顽疾,没有之一。这件事情如果解决了,其意义之伟大,不亚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迎来全流通时代。

  IPO加速有利于调整互联网企业估值泡沫,对并购和新三板都有深远影响

  而今年年初IPO的开闸增速,我觉得对现在的资本市场,又有三点特殊的意义。

  第一,我做创投这几年,发现这块市场确实是有泡沫,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一般都偏高。我从业投行20年,现在PE与VC都在做,举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下PE和VC的区别,有一天上午,我们开PE的投决会,有一个项目马上就报创业板,希望我们为它上市提供些帮助。公司大概有5000万的税后利润,给我的估值很低,不到9倍市盈率,4个多亿的估值,也就是我们投4200万,可以拿到10%的股份,每年还有30%增长。

  数据很清晰,会计事务所也很有名。但是旁听的VC投资部成员就说,这个项目不性感、不过瘾,不应该投。当天下午,我们又去开VC投决会,有个大数据的项目,曾经读过40万张肺癌的片子,对肺癌的诊断能力据说超过最牛的外科医生,估值3亿美金,但每年亏损1个多亿。

  这时PE的人一听就晕了,这种项目能投吗?但VC的人觉得这个项目很性感,必须得投,而且空间无限大,下轮肯定到5亿美金估值。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们每一次投决会都会经历这种场景,这就是PE/VC思维的不同。

  本来我认为,年初的IPO的开闸提速,可能会重塑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现在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发展迅速,估值达到5亿美金、10亿美金,而很多上市公司,几千个职工辛苦奋斗20年,1亿税后利润,也就是几十亿人民币的估值,这就是现状。IPO加速会是一个很好的调整过程,可以夯实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但如果这个趋势像最近这样放缓的话,确实是很大的损失。

  第二,IPO开闸将会对并购市场造成很大影响。这几年的并购市场过于火热,也需要一个重塑的过程。

  第三,IPO开闸也会对新三板产生冲击。新三板首先需要理清定位与发展思路,按照我个人观点,应当把深交所创业板、中小板合并,把创业板的名字给新三板,事实上创业板和中小板没有任何区别,除了人为的一些规定以外,没有任何区别。

  IPO数量和质量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要限制主发起人套现

  关于上周新政,我也发了篇文章,表达了比较旗帜鲜明的观点,我认为此次限售股份的新政,方向对了,但是内容打偏了,或者说道对了、术偏了。为什么这么说?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

  而上市公司谁控制的?应该是主发起人。大家没做过投行,可能对主发起人这个概念不那么清晰。什么叫主发起人?我从一个私人公司变成一个公众公司,把老百姓的钱弄进来,这个过程谁负责?主发起人负责任。大家可以发现,主发行人这个概念绝对可以更好地框定实际控制人。

  其实在我的投行经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败笔。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案子,这个案子让我痛心疾首,当时那家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全是假的。后来我也说过,上市公司如果刻意造假,中介机构是没有办法的。你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单子,如果你说我要查查企业提供给你的对账单是否真实,客户就会等得不耐烦。如果你问题太多,对不起,换一家新的投行,那么多人等着抢这个单子呢。所以你只能假设企业都是好人,如果企业真的是坏人,那就只能等死,所以那个案子我们也特别冤枉。

  反过来讲,上市公司质量也是一样的,主发起人需要有一个责任意识,把其他人的钱拉进来是要负责任的,不要随便想着套现离场。所以我早就提过建议,3年锁定期太短了,最起码要5年,用各种方法限制主发起人套现,包括股权质押。证监会在审核企业上市时,最起码假设该企业有一二十年的存续期,比如煤矿,如果开采期低于10年,是无法过会的。所以如果主发起人没有长远打算,那就不要随随便便上市。如果锁定期是5年的话,还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因为如果一个企业造假上市,或许可以撑过三年,但一般撑不过五年,到时候很可能还没套现就暴露了,就可能被抓,那他还造假、上市干什么呢?结果就是清除一些恶意上市的公司,净化中国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而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是主发起人,限制套现应该针对主发起人。而对于其他机构都应放开,没有任何理由去限制其他投资人正常套现获利。所以我说这个政策方向对了,内容偏了。

  IPO速度正常化将重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垮不了

  说回对资本市场趋势的解读,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个人有三个观点:

  第一,市场垮不了。近5年经济形势低位徘徊,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是个底;股市3000点也在低点,还能跌哪儿去呢?所以我觉得市场未来不会太差,至少不会影响IPO的发行,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并购市场有可能会被激活。并购业务最近半年被打得太惨,包括再融资,有点矫枉过正。并购作为资本市场的活跃因素,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第三,等监管部门想明白了,年初IPO发行速度的趋势还会继续,不能因为一顿“午饭”、有人反对就调整。IPO发行速度的正常化,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未来。

  总而言之,作为20多年的资本市场从业人士,我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发行正常化、市场化,真正跟国际接轨,是必然的趋势,对于这一点我非常看好。

  (本文为盛希泰6月3日在深圳举办的“资本寒冬季的华山论剑”第二届中国股权投资人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洪泰基金创始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 IPO 股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