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谁更具投资价值

2017年05月23日14:37    作者:许维鸿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许维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互联网技术能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实现对欧美的弯道超车,离不开以马云、马化腾为代表的互联网人“顽固”地对细节品质的追求和因地制宜的多方位创新。

阿里和腾讯谁更具投资价值阿里和腾讯谁更具投资价值

  2017年5月18日,阿里公布了超市场预期的2017财年财报,净利润达到414亿元,标志着阿里从一个互联网概念类股票正式迈入“现金牛”类股票——股价的波动也印证了这种判断:2016年8月阿里市值超过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9月,再超中国移动,成为亚洲最大市值公司之一。

  近期马云对阿里“经济体”的描述,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往“现金牛”归类,而是在下一盘全球化的大棋。值得注意的是,2017财年阿里总收入超出腾讯全年总收入4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这或将成为这两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分水岭。那么,就未来而言,这两家体量已经十分庞大的公司,谁更具持续成长性、更具投资价值?

  先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说的——在美国商业期刊《福布斯》杂志上个月评选出2016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十大公司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仅仅五年前,阿里在盈利能力上还远远落后于腾讯,一年的收入不及腾讯一个季度的收入。2011年淘宝刚刚扭亏为盈,而腾讯当年的四季度营收就已经达到79亿。今日两大公司在3000亿美金市值之巅聚首,是否只能用互联网高速增长模型来解释?

  答案并非如此简单。客观地讲,过去十年来,中国投资者和网民时常挂在嘴边的BAT高速增长现象,是特定时间窗口的成功,其背后是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后盾。套用互联网术语,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是中国互联网巨头高速增长的基本保障。

  互联网光环下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百姓需求,并没有通盘 “颠覆性”的创新,更不是虚拟经济取代实体经济。但是,互联网技术能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实现对欧美的弯道超车,离不开以马云、马化腾为代表的互联网人“顽固”地对细节品质的追求和因地制宜的多方位创新。所以说,阿里和腾讯两大公司的过去和现在,都无愧于“伟大公司”的称号。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阿里的意义非比寻常:2017财年阿里巴巴总收入达到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超出腾讯全年总收入(1519.38亿元人民币)4个百分点。这是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年收入超越腾讯,并同时在各项核心指标上领先。另外,阿里云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速度,也成为本次财报的亮点之一。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凭借拥有8亿多用户的QQ和9亿多用户的微信两大核心产品,在移动互联社交时代占领了绝对的优势。在庞大活跃用户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的变现方式,为整个集团持续供血。除了传统主营业务的扩展,腾讯也开始布局人工智能、AI云服务等其他服务,但是远不及网络游戏和广告的收入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682亿元,同比增速首次低于20%(2015年增速为23%);而201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295亿元,同比增速21%,较去年(2015年增速为36%)也显著放缓。放眼未来,腾讯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来源自人口红利退潮所带来的增量瓶颈,同时网络市场扩容速度也在相应的放缓,变现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拖累。

  虽然阿里和腾讯在扩张路径上都在越来越依赖资本市场,但是并购的思路各具特色。如今的阿里巴巴的业务版图已经从当初的B2B电商平台拓展到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全球化、文娱等多个领域。马云说:“我们在创造一个历史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和跨国界的经济体”。阿里CEO张勇则将这个经济体定义为:“实打实的、数据驱动的、100%透明的经济实体”。

  腾讯的基因是社交,而阿里的基因是商业,基因决定了企业的未来。阿里所追求的不再只是狭义的电子商务,而是为企业提供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服务。有趣的是,马云越来越像阿里的吉祥物、甚至是中国新商业的吉祥物,国内国外的公共宣传正能量很大。

  仔细研究阿里去年Q2财报,阿里将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项目及其他。目前,阿里巴巴新兴战略业务布局基本成型,经济体的生态效应初步显现,想要借助物流、虚拟现实和数字支付等技术重构“新零售”的经济格局,开始在向全球商业市场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稳步发力,旨在赋予中小企业和商业个体充分参与全球化的能力。听起来很炫酷,与中央的“一带一路”倡议异曲同工,不容小觑。

  在硬币的另一面,阿里已拥有全球电子商务最完整的生态链和最大的营业额,虽然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很多学者也在声讨淘宝冲击了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损耗”了上万亿的商业地产价值。这种对于新技术带来财富损失的妄言不应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依据,即便是普通邮政购物更发达的美国,商业地产近期也感受到了来自各种因素的冲击。大势所趋,技术发展使然,学者们不可一叶障目。

  真正威胁到阿里“伟大公司”未来的,是如何将华丽的概念转变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大公司病”不仅仅适用于传统的制造业,互联网企业也不能幸免——随着公司规模和雇员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资本扩张并购带来的多文化整合挑战,阿里商业帝国每次“十字路口”的战略选择,是听充满理想的互联网人,还是听本性“贪婪”的资本呢?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腾讯 阿里 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