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经济向好股市大跌,投资者在担心啥?

2017年04月26日07:54    作者:陈功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功

  近日在宏观经济向好背景下的股市大跌,应该是在国内近期全面强化金融监管之下所带来的“避险效应”。

股市连续下行,投资者在担心什么?股市连续下行,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对于近日股市显著下跌,流行的观点分析包括:监管机构对市场违规行为审查力度加大、银行收紧委外资金、“温州帮”甩货、对于经济增长可能使得中国央行收紧银根的担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其中,关于“温州帮”受调查而甩货的说法甚嚣尘上。媒体称,近期闪崩股的龙虎榜主要集中在杭州和温州本地的一些券商营业部,均为“温州帮”常用席位。有业内人士分析,保险业治理完了,接下来可能就是证券行业内部的治理,“温州帮”可能收到了消息。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炒作资金的重点关注。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14日表示,针对炒作次新股和快进快出手法等恶性操纵市场行为,证监会部署了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相关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部分重点案件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通报的16起案件的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恶意利用次新股概念和股票盘面小、市盈率低的特点,通过多个账户集中快速拉抬股价,引诱市场跟风,引发个股价格暴涨暴跌。

  二是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显的账户,利用短期资金优势,通过盘中拉抬、封涨停、对倒等多种欺诈手法,在短时间内轮番炒作多只股票,“团伙化”特征明显。

  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利益关联方非法操纵信息披露内容和节奏,与市场机构内外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真假结合,联手操纵公司股价,意图通过高位套现进行非法牟利。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提到了“地域特征明显的账户”,但未具体点明这些账户来自哪里。而在上交所在15日的新闻发布中“做了补充”,首次点了温州的名,称区域特征明显的多账户多点联动类异常交易账户主要集中于浙江温州等地,并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

  上述炒作股票的行为被监管部门定性为“扰乱市场”。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日前明确表示:“交易所要敢于亮剑,对扰乱市场的行为绝不手软。”在此背景下,相关资金自然会选择避险逃离市场,表现为一些“温州帮”股票出现闪崩。

  在充满炒作氛围的国内股市,受到惊吓的并不只是温州游资,其他采取类似炒作手法的资金,也会被证监会的严厉表态所震惊,选择紧急离场。需要指出的是,在监管部门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些游资离场的过程相信也处在监管部门的注视之下,它们的流向及痕迹也会被记录下来。

  综合公开领域的信息来看,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近日在宏观经济向好背景下的股市大跌,应该是在国内近期全面强化金融监管之下所带来的“避险效应”——国内全面加强的金融监管,对过去鱼龙混杂的金融市场是一次系统性地规范。对于规模可观、习惯于灰色操作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让人心悸的整顿。

  我们判断,随着金融监管的全面推进和落实,金融市场还会翻起不小的波澜。有相当一批资金会随着暗涌波动、撤退甚至逃离。由此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就是加强金融监管的短期“成本”。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对于市场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看哪些是违规者,而是要准确地理解当前的金融市场,理解强化金融监管的目标,从而对未来的政策趋势有客观的判断。

  如何准确理解当前的形势?

  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最近所讲的做金融与讲政治问题。刘士余强调,“当今,没有不讲政治的金融,也没有不重视金融的政治”。这是理解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句大实话——金融不可能脱离政治,政治也不可能忽视金融的重要作用。

  当下,强调金融要讲政治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是金融从业者、金融监管者、金融市场平台要共建稳定、健康的金融市场。对金融从业者,要在市场规则和法律之下进行市场运作,赚该赚的钱,不能充当恶意的市场破坏者;对金融监管者,要完善监管机制,依法监管、严格监管、全面监管;对金融市场平台,一方面要提供好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市场监管。

  二是金融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要服务于有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大目标。虽然金融服务经济有各种方式,但过剩的资本单纯去玩金融资产炒作的游戏,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这样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显然不是政策所希望、所鼓励的。

  三是金融要摆正与权力的关系。金融资源有极大的能量,金融要讲政治,但不能谋求政治权力。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今年3月谈到政商关系时警示,有些企业家特别愿意同政府官员打交道,有两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一种是资本希望求得一种照顾,但有违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另一种是资本希望在掌握经济权力之后,谋取政治上的权力,这是十分危险的。很显然,这种警告对金融市场同样适用。

  观察当前中国强化金融监管的行动,我们不难看到其中的政策轨迹和层次。

  在金融市场领域,先是证券业,次是保险业,再是银行业,三大金融领域依次整顿过来,最终走向全面的金融监管。

  从整顿的对象来看,一是针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反腐败,揪出“内鬼”,整肃监管者队伍,打击权力阶层介入金融领域。目前,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都已有高官落马,可能还会陆续有人涉案。二是打击金融市场上违法违规的枭雄、“妖精”、“野蛮人”、“吸血鬼”等。其中一部分是某些权贵们的“白手套”、利益输送者,一部分则是有政治野心的金融大鳄,还有一部分是只知道通过炒作捞取利益、毫无政治敏感性的草根土豪。三是整顿问题金融市场。一些金融市场本身存在制度缺陷、机制缺陷和监管缺陷,需要边整顿边完善。

  总之,当前国内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和整顿,是从政治和市场两个层面来规范和调整金融市场秩序。在政治层面是反腐败行动在金融市场上的投射,在市场层面则是建设和完善更加规范、透明、法治化的有效金融市场。只有理解了这些,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才会知道如何讲政治。

  (本文作者介绍: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中国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整顿 金融监管 避险效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