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案例为何能进入哈佛商学院?

2017年04月26日08:11    作者:董希淼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董希淼

  面对一次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为什么可以抵御住冲击?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之际,中国银行业为什么能够继续稳步发展?近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倍受关注。解剖中国银行业,探求中国银行业奥秘,已经成为不少国家业界和学界的重要工作。

中国银行业案例为何能进入哈佛商学院?中国银行业案例为何能进入哈佛商学院?

  4月25日,哈佛大学正式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成果纳入哈佛商学院全球商界精英培训教学案例库。该行董事长王洪章还应邀走进哈佛大学上海中心课堂,面向全球CEO学员进行现场授课和交流。对中国银行业来说,这是第一次。

  中国银行业,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面对一次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为什么可以抵御住冲击?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之际,中国银行业为什么能够继续稳步发展?近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倍受关注。解剖中国银行业,探求中国银行业奥秘,已经成为不少国家业界和学界的重要工作。

  今年3月底到4月初,笔者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赴俄调研团主要成员,在俄罗斯与包括普京总统经济顾问S·Glaziev在内的官员和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们对我国银行业取得的成就十分钦佩。我们还走访了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实地感受到建设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全面推进。

  其实,就像陈雨露教授说,中国是部金融史,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金融史。早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我国就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要早六七百年。而我国明朝中叶后大量出现的钱庄、银号,作为独立经营的信用机构,办理款项存放和汇兑等业务,已有近代银行的雏形。

  然而,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却与中国无关。公元十五世纪前后,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当时,人们在码头岸边摆上几张长条凳,为来往的商贾提供现金存放和货币兑换业务。银行英文“Bank”一词,便源于意大利语“Banca”,原意是长凳。

  数百年过去了,全世界的银行业从小到大、由表及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花旗,汇丰,瑞银,德银,富国……这一连串名字星光璀璨,曾经让我们顶礼膜拜,无比艳羡。但是,经过一场场经济和金融危机洗礼,这其中的一部分银行已经坠落凡尘,有些还濒临破产边缘。

  令人自豪的是,经过持续改革发展,中国银行业已经站在全球银行业的最前列,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总额均为全球最大;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7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中,中资银行的品牌价值首次超过美国,名列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坐上了全球银行市值排名的头把交椅;在市值排名前十位银行中,中资银行占了4席。在十多年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结果。

  而在中国超过四千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有一家银行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它原是一个政府机构,与现代商业银行不沾边,现在却成为全球和中国规模、市值第二的大型商业银行。它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银行业砥砺前行、不断创新的缩影。它,就是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在超过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承担国家财政职能到国家专业银行再到国有商业银行,它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2005年10月,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打响了四大银行上市的“第一枪”,并成为当时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回顾历史,环视当下,我们感受到了“年逾花甲”的建设银行迸发出青春活力,不断逆市向前。这其中,固然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带来的红利,更是该行员工在新形势下锐意创新、深化转型的结果。

  然而,从2011年底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建设银行也在深入思考: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建行和同业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确定了“适应大势,下先手棋”的思路,开始探求转型发展的新战略。2012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展了转型发展研究论证,制定《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规划》,于2014年底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全行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建设银行此次的转型发展,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于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目标,着眼于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采取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整体转型。

  这样的目标和路径,既抓住了时代潮流和行业趋势,也契合建设银行自身的历史积淀和资源禀赋,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年3月29日,建设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该行资产总额近2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230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少增,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在五家大型银行中十分亮眼。

  也正是因为如此,建设银行的发展引起来欧美国家学界的浓厚兴趣。这次被纳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并应邀授课,表明建设银行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来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已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

  当然,荣誉不只属于建设银行,也属于整个中国银行业。众所周知,2014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但我国银行较好地应对挑战,主要业务指标平稳增长。建设银行转型发展案例被纳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是国际著名学府对中国银行业的肯定,也让那些不断唱衰甚至抹黑中国银行业的言论和行为不攻自破。

  对全球银行业而言,这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原来威震全球的明星银行,光环开始褪色。在美国,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市值一度跃居全球第一的富国银行,因虚开客户账户,被监管当局处以巨额罚款;在欧洲,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着150年历史的德意志银行,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从建设银行的转型案例中学习中国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或将成为国际同行的自觉行动。

  未来已来,中国银行业应改变过去追随他人、无视规律的习惯,进一步增强自信、独立思考,并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作为一头大象,建设银行深化转型发展,优雅地转身,轻盈地奔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抹惊艳。而作为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正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稳健发展,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业 建设银行 哈佛商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