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2017年03月17日10:05    作者:刘世锦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刘世锦

  一线核心城市的城市病很严重,一方面有聚集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病的问题又很突出。出路何在?

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中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寻找长期的增长动力。我一直强调要改变以速度为优先目标,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我为经济增长设定了六个目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居民收入可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这些目标达到之后,对应的增长速度是多少,就是多少,就是一个合理均衡的增长速度。

  现在人们在关注经济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的生存环境。在过去两三年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还有其他一些大的都市圈在加速成长,城镇化出现分化,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年轻人集中到几大都市圈,完全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一线核心城市的城市病很严重,一方面有聚集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病的问题又很突出。出路何在?这就要考虑城市结构问题。

  在发展大都市圈时,应该在核心城市外围发展一大批小城镇,比如形成一批大学城、科研城、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装备制造、军工等小镇,这些小镇有产业支撑,人们的住房可以更宽敞,生活成本可以下降,环境也可以更好一点。小城镇之间有轨道交通连接,如果形成这样的城市网络结构,集聚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未来要形成新型城市网络,同时,基本公共服务要跟上去。这样的话,市中心的人是愿意并有可能出去的。如果能够建设这样的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房地产的投资还会有很大空间。

  所以说,中国可投资领域还很多,关键还是要开放市场,让更多有效率的投资能够进去。预期未来几年,大都市圈这种网络结构形成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排在前面、重要的增长来源。

  如果要形成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土地制度就必须破题。社会各界对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呼声是较高的,大方向都已经清楚了,关键问题是怎样加快落实。

  城镇化发展要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能够进入市场,能够流转起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大都市圈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增长潜力等都很难发挥出来。要有更多试点,把更多的探索权利交给地方、农村和农民。

  改革是一个试错过程,到底什么办法对,应该有足够多的试验,通过试验找出问题,把好的做法提炼出来,然后再去推广。近些年,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如果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能够往前推进,使土地供给量增加,就会对城市房价形成一个向下的拉力。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只有把市场放开以后,才能真正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大都市圈加快成长带动了资源、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向一线大城市集中,推动了一线城市住房需求的上升。住宅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的比重偏低,或者说供地不足,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因素。

  对一线城市高房价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限制需求,短期内有点作用,时间长了房价还是稳不住。治本就要从城市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快解决土地制度等问题。还要反思并调整既有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战略和政策。只有改革到位,大都市圈才有望成为中速增长期重要的动能来源。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研究员、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冯梦雪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大都市圈 城镇化 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