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差距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2016年11月04日09:57    作者:姚洋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姚洋

  通过上一轮工业化过程,我们跟世界的差距在缩小,现在国内要缩小中西部和沿海的差距,这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

东西部差距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东西部差距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生态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正是因为有过去30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才能够坐下来享受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下面我将从经济增长的阶段出发,来谈下一步增长的动力。

  中国经济下行是正在经历一个经济周期

  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在减速,但是我们要把减速的原因分析一下,否则我们会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出现误差。因为现在市场和社会存在着一些对中国经济判断比较悲观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种悲观的看法是没有多少基础的。我觉得经济增长的减速,尽管有结构性原因,比方说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需求的下降,中国自己结构的调整造成工业增长减速。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支持那些对中国经济悲观的预判。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在经历一个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像世界各个经济体一样,有经济周期,像人一样,会发烧感冒。发烧感冒就要清除体内的病毒,经济下行,中国就要把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力淘汰掉。

  从1992年开始,中国经济大概有两个大周期,四个小周期,每个小周期时间大概是七年,1992到1997高速增长,1998到2003进入下行期,从2004到2012,这是比较长的增长期。如果说是七年一个周期的话,恐怕中国的经济下行基本上已经触底了。如下图所示,左边是经济增长率情况,右边是投资率情况,大家看到很明显有这个周期性。

  如果和上一个周期相比,特别是投资这块,可以明显地看到,如果投资增速下降到10%左右应该是触底了。所以去年、今年中国经济已经触底,随着十九大召开这个东风,中国经济会很快复苏。

  东西部差距是问题 也是潜力

  下一步的增长潜力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准备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呢?国家领导人提出来双创,即创新创业,我觉得这非常正确。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这么一个阶段,不能靠外延式扩张来推动经济整体的增长。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只有双创是不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很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要做什么呢?需要消化过剩产能、降杠杆,但这些也只是调节生产的措施,并不能持续地给经济增长带来长远增长潜力。有人说,中国要依靠服务业,服务业当然很重要,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要靠服务业支撑6.5%以上的经济增长是有难度的,没有一个国家能靠服务业维持那么高的增长。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即使是生活在中国,有时候也不能理解中国到底有多大,并且国家内部是有区域差异的。

  中国的发展是从沿海开始的,现在向内陆推移,这里有巨大的潜能。现在中西部的人均收入与东部有很大差距,实际上这个差距还在拉大,这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潜力所在。

  从产业结构来看,区域差异也非常明显。第一产业在东部地区占比已达到5%,这已经是发达国家水平,中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与东部的差距在20年左右。再看城市化率,差距更大,东部地区接近70%,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50%,差了20个点,这个点也意味着15到20年的差距。从区域平衡来说,这是个问题,但是从增长潜力来说,又是中国的潜力所在。通过上一轮工业化过程,我们跟世界的差距在缩小,现在国内要缩小中西部和沿海的差距,这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

  我个人判断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大概能接近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们会稳步地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光靠东部是不行的,东部的经济增长肯定要减速,需要我们中西部加力,这个潜力在哪里呢?我觉得还是城市化。很多人一听城市化就认为是要建大城市,不是这样的,城市化是区域性的城市化。建立城市化区域,比如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京津冀地区,这些区域会聚集很多人口,如果把全国人口的60%集中在这些区域,我们的经济发展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很多人说城市不能做得太大,不能把人口集中起来,我们应该有适度的城市规模。这里给大家看一下国际经验,世界的情况都是城市有大有小,就是让人口集中到少数的区域。美国西海岸人口是极其稀少的,就是因为人口高度的集中;而日本面积很小,但是人口还是非常集中,大东京地区和大阪地区集中了很多人口,这两个地区人口加起来超过了整个日本的60%,离开了这两个地区没有多少人口,山清水秀,这就是世界城市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城市化带来集约式节约 生态建设成本会更低

  今天的主题是生态经济,我也稍微说一下城市化和生态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家一提城市化就害怕,怕交通拥堵、污染等等,我想说城市化和生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不矛盾。

  城市化最大的好处是集约化,是巨大的集约式节约。北京的生活成本那么高,但仍然有那么多去那里工作的外来人口,必须住在五环以外甚至六环以外,上班单程要两个小时,可是大家还愿意在北京发展。这就是因为集聚效应,这些人想要在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好处。

  人口集中,就可以像日本一样,留下大片的青山绿水,没有必要遍地搞工业,也没有必要遍地搞农业,我们应该利用集约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污染。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人口都集中,留下了青山绿水,城市的生态建设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这要达到一定的阶段,但我们搞生态经济其实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收入的过程,搞生态也是一个提高福利的过程。

  另外,城市居民对生态要求更高,因此支付意愿更高。政府搞生态是要花钱的,为什么老百姓愿意呢?因为老百姓觉得这个环境对他是有价值的,只有集中之后,老百姓收入提高之后,才能感觉到这个环境对他们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城市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成本会更低,分散的话成本会更高。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任琳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